望洞庭1

合集下载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一首关于洞庭湖山水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全诗描写洞庭洞的风景细致而且生动,把人与自然描写的生动,是一首富有浪漫色彩的山水小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彩的望洞庭古诗相关文章,欢迎欣赏。

望洞庭古诗1【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2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3分)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二、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2分)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1.望洞庭1

1.望洞庭1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两相和:两相辉映十分和谐。 镜未磨:好似铜镜未打 湖面 比作 未打磨的铜镜 这句用了比喻 手法,把 。
湖光、秋月两相辉映真和谐,湖面浪 静犹如未打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用了比喻 手法,把湖面 比作 银白色的玉盘 把 湖面上的君山 比作 一只只小小的青螺 .
望 洞 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 为著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 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代名人 王夫之称他为 银白玉盘里托着一只只的小青螺.

望洞庭的诗句

望洞庭的诗句

望洞庭的诗句望洞庭的诗句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月光下的洞庭湖,显得十分柔美和谐。

银光闪闪的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天上的秋月,碧空上,一轮明月镶嵌在天空之中,把清冷的月光洒向湖面,湖光与月光融为一体,令人赞叹不已。

湖面上没有一丝风,一点声音,仿佛一面从未打磨过的铜镜。

我登上宝塔,望着洞庭湖湖旁的绿树红花;望着洞庭湖上的良辰美景;望着湖中翠绿的君山,山上有着高大挺拔的百年老树,有名扬中外的名胜古迹,有隐藏在山林中的深山古刹。

这洞庭湖银光闪闪如同一个白银盘,这翠绿的君山好似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我忍不住赞叹道:“真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呀!”或: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我来到了最佳观赏洞庭湖的地方——楼塔。

那天,月亮像一个刚刚熟的香蕉一样,金黄金黄的,星星像一群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在那墨蓝色的天空中跳着属于她们自己的舞蹈。

瞧!月亮正在臭美呢,她对着那面海洋镜一会儿梳头,一会儿扑粉。

其实啊,那面海洋镜就是洞庭湖。

没有起风的时候,她就是一面无暇的镜子,起风的时候,她的脸上就出现了许多皱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远远望去,一座君山站立在洞庭湖的正中心,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婷婷玉立。

来游览洞庭的人原来不只我一个,我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景色中时,竟见到了我的老朋友。

瞧!这会儿他正在饮茶呢,还高声吟道:“真是白银盘里一青螺啊!”我得到了他的提示后,立刻附和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他立刻举手称赞:“好诗,好诗!”这洞庭鱼米乡,谁不记心中啊!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来到洞庭湖前,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我看到那淡淡的月光洒到湖面上,湖面显得格外和谐。

水面上风平浪静,月光把湖面印的就像一面大大的没有任何擦痕的铜镜一般。

放眼远眺洞庭湖,我意外的发现,湖的中央还有一座树木葱茏的“君山”,美丽极了。

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 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 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白银盘里一青螺
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 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 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总结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从最具代表性的湖光 山色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 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17.古诗三首 《望洞庭》
认识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 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 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 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 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
下课啦
班级: 时间:XX年XX月
望洞庭
刘禹锡 〔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会认
tíng
wèi
庭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án
磨盘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铜镜还没有打磨出光泽。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 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 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翻译: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望洞庭的古诗赏析知识点

望洞庭的古诗赏析知识点

望洞庭的古诗赏析知识点《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相互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模糊不清,犹如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安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意思: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安静似乎铜镜没有打磨。

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像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远眺洞庭湖山水青翠如墨,好像雪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简析这是诗人眺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安静、和谐的境地。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好像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漫蒙的湖面犹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非常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静温顺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模糊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方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由于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方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致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珍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非凡的气度和它所寄予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整个诗的意思

望洞庭整个诗的意思

望洞庭整个诗的意思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这一句呀,说的是洞庭湖的水光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那画面美极啦!湖水波光粼粼,月亮洒下银辉,它们就像是一对好伙伴,相处得特别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你瞧,没有风的时候,洞庭湖的水面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想象一下,是不是那种有点朦胧、有点神秘的感觉?这形容得多妙呀!“遥望洞庭山水翠”,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

那绿色呀,浓得好像要流出来似的,让人看了心情都特别好。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最有意思啦!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哇,是不是特别形象?就好像一个大大的银盘子里放着一颗小小的青螺,太可爱啦!整首诗读下来,刘禹锡把洞庭湖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让咱们好像也跟着他一起看到了那美丽的景色呢!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有趣?稿子二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说说《望洞庭》这首诗到底啥意思。

一开始“湖光秋月两相和”,哇,那湖水的光芒和秋天的月亮,它们凑在一块儿,简直是绝配!就像好朋友手拉手,特别温馨。

再看“潭面无风镜未磨”,没有风的洞庭湖呀,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可这镜子还没打磨好呢,有点模模糊糊的,是不是特有感觉?“遥望洞庭山水翠”,咱们远远地瞧,洞庭湖的山和水都是翠绿色的,那绿呀,绿得让人心醉。

说到“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可太有想象力啦!洞庭湖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白银盘子,君山呢,就成了盘子里的一个小青螺。

这画面,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眼前啦?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是被洞庭湖的美给迷住了,所以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咱们读这首诗,也好像跟着他游览了一番洞庭湖,感受了那里的宁静和美丽。

好啦,这就是《望洞庭》的意思,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刘禹锡的诗望洞庭这是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赏析一】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色, 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望洞庭
唐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 我能有感情的古诗《望洞庭》背给家 长或小伙伴听。 2 我可以把古诗《望洞庭》默写下来。 3 我能把古诗《望洞庭》的意思讲一讲。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洞 潭 磨 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 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 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 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望洞庭
洞庭湖概况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 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 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 (fēng)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 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 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 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 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chuáng)、屈子 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