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资优生教育概况:日本依赖校外美国靠法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国外家庭教育借鉴

第二章 国外家庭教育借鉴

§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英国的家庭学习的特征 §英国家庭教育另类案例分析
2
第一节 日本的家庭教育
一、日本家庭的素质教育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自立教育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抗挫折教育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创新教育3Biblioteka 二、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

育儿是父母的职责,尤其是母教对人才培养意 义重大 配合学校是父母的义务 行为规范是家教的第一内容 全社会重视和关心家庭教育
17
不论从智力上还是从口语表达上看,乔舒亚都是班 里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是书写困难使他落后于其 他学生,使他产生一种挫败感。于是他开始烦躁,开 始不安心学习起来。‛ 塞缪尔碰到的则是另一种困难。安说,塞缪尔在从 学校回到家时衣服常常有被撕破的痕迹。原来是因为 塞缪尔有一点笨拙,在学校时常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揶 揄和嘲弄,所以他就忍不住和他们打起来。他总是很 难和其他孩子玩在一块儿。后来通过诊断才发现,塞 缪尔患有‚亚斯柏格综合症‛——一种带有孤僻、暴 力倾向的病症。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的调查显示:很多在家接受教 育的孩子都比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龄人更加自信,父 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他们的自我学习能 力和各种技能水平和同龄人相差无几,甚至要超过同 龄人。
14
第三节 英国的家庭教育
一、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以严格见长,重在培养孩子的规范 意识和自立意识 家庭教育受传统影响明显 ‚餐桌就是课堂‛
15
二、英国的家庭学习的特征



强调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学习者,而非仅仅是 儿童个人。 家庭学习特别强调儿童、父母、教师、社区等 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家庭学习强调使儿童获得成功感,培养儿童的 自信心、自尊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调 动儿童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始终尊重、 理解、信任儿童,让儿童主动地发展;强调使 儿童在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发 展。

美、德、日教育方式(深度解读),供中国家长参考!

美、德、日教育方式(深度解读),供中国家长参考!

美、德、日教育方式(深度解读),供中国家长参考!前言前些时听到几位家长说起,孩子小的时候教育方式全靠摸索,等积累够经验了,子女也长大该离开家了,而新的家长们又在重蹈覆辙,从头开始探索。

也有的家长,每逢孩子出了问题,才心急火燎地到处请教处理方法。

其实,教育子女是个长期过程,孩子若经常出问题,要从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不可就事论事,不然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最近,很多家长都在看一篇文章《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孩子没礼貌》,文中说到: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婚宴,婚宴的桌上有一个孩子,那孩子很没有礼貌,把转盘转得忽悠忽悠的。

一席下来,家长没有阻止自己的孩子,大家因为不熟悉也没有阻止。

但是在家长带孩子去上厕所的时候,所有人都说:“这孩子真没礼貌!”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有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

——我们把这种“不说”当成了一种礼貌,礼仪之邦的俗语是“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早上好牛奶咖啡 - 给你点儿颜色第一站美国教育美国人相信“不落后于终点”,中国人相信“不落后于起点”。

美国人基本不怎么管学生的初中和小学教育,中国人拼命拔苗助长,结果在学前班、小学、初中教了很多学生接受不了的东西,学生长大全忘了。

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一篇《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项法则》,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条很多家长不懂如何做。

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孩子变得好逸恶劳或者过分沉湎于某些嗜好(如电子游戏),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怂恿。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GoodJob)”,“太棒了(Great)”,“你真是天才”之类。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比较分析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比较分析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比较分析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了解不同教育体系的优劣和特点。

美国教育体系美国教育体系以自治为基础,由50个州独立制定教育政策。

教育在美国被认为是地方事务,因此,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标准和课程设置。

此外,美国注重灵活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选择课程。

美国的教育体系还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鼓励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

相比其他国家,美国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多样。

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在高中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专业课程。

同时,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

日本教育体系日本的教育体系注重纪律和秩序,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为目标。

日本的教育课程设置相比其他国家较为统一,注重核心科目的学习,如语文、数学和科学。

此外,日本的教育体系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交技能。

日本的教育体系在学术压力上相对较高,注重应试教育。

学生需要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好的学校,这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同时,日本的教育还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芬兰教育体系芬兰的教育体系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

芬兰的教育注重平等和个体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

芬兰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芬兰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被视为专业人士,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

此外,芬兰注重小班教学,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中国教育体系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术成绩和应试教育。

课程设置相对严格,大部分学生需要学习相同的科目。

教学方法偏向传统,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占据重要地位。

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学业和学术成绩,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学习。

美国与日本的初等教育制度 比较

美国与日本的初等教育制度 比较
美国与日本的初等教育制度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
• 教育学制 • 初等教育的目标 • 教育行政
美国教育学制
初等与中等 学制:
• 由于各州教育制度不 同,各州学制也有所 不同。
• 进入大学前,接受至 少12年的教育,即K12。
8-4 6-6 6-3-3 5-3-4
美 国 学 制 图
美国初等教育的目标
• 没有正式的、全国统一的 小学教育目标 •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概括 • P97
美国初等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
中央教育行政
联邦教育部 :1867年成立 地方教育行政 州教育行政(教育厅) 决定教学课程方案、教育人员检定及认证、 学校设备标准的制订与维持、财政辅助、非 公立学校事务规定。 地方学区教育行政(学区)
• 优点: 行政干预少,减少决策的片面性。 有利于发挥教育的民主和社会各界参与教育 的管理。 • 缺点: 教育的管理过于松散,自由,不能统一教学 标准,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学区、理事会、学校董事会中有些人不懂教 育,不尊重教育规律,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初等教育的目标
• 《学校教育法》(1947年3月31日) • 8条,p126-127
中 央 与 地 方 相 结 合
日 本 初 等 教 育 行 政
• 中央教育行政(文部科学 省) • 地方教育行政
——
总结
初等教 育学制 教育目标 初等教育行政
没有正式的、 地方分权和民 美国 6至8年 全国统一的小 众自治 学教育目标 日本 6年 法律规定
思考
美国的初等教育与中国的差别?
1. 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2. 知识观不同 3. 教育模式不同 4. 学习负担不同
日本初等教育制度
• 教育学制 • 初等教育的 目标 • 教育行政

美日俄教育均衡模式

美日俄教育均衡模式

美日俄教育均衡模式美国:财政转移支付保障公平美国教育转移支付模式的程序,非常的公平、透明、合理。

因此,这种加强州一级政府对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做法,对于提高学区内公立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水平、保障各学区公立中小学生获得平等教育机会,起着重要作用。

日本:教师在一校最多执教7年日本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教育成果的均质性以及为获得此均质性的平等的教育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比较好地解决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日本的中小学校按学区划分,学校的整体水平和规模差别不大,每个班一般是20人至30人,实施小班化教学。

国家通过中央财政及财政经费标准,缩小全国义务教育的地区间差别,努力使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保持办学条件一致,每个学校都保证有一栋教学楼、一个运动场、一个体育馆和一个游泳池,尽量保持校际间不出现设施设备和师资上的差距。

各学校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执行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学要求。

在教学条件上无重点与非重点、好与一般的差别,在名头上也不划定重点学校,政府也向来没有重点扶持过哪一所学校。

而且公立中小学也不设重点班,所有学校班级都执行统一的国家教学要求,统一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不追求所谓特别的教育目标。

所有的中小学生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又几乎是无差别地发展。

日本政府为使各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趋于平衡,采取教师定期流动制度。

一个教师在一个学校最多连续执教7年,就要被轮换到另外一所学校,包括城市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执教。

可以说,没有一个教师在一个学校待上一辈子的。

与教师定期流动同时进行的,还包括校长轮换制度。

日本规定学校校长5年轮换一次,且不能在同一学校连任。

这不仅可以促使校长积累治校经验,又能避免固定思维模式的形成,促进校长更好成长。

日本以这样的方式,保证学校教师资源的持续均衡,也就保证了总体及各个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持续均衡,避免造成学校间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差异。

俄罗斯:改变划拨资金传统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关于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显示:地域分布是影响教育平衡的重要因素。

各国资优生教育概况:日本依赖校外美国靠法制

各国资优生教育概况:日本依赖校外美国靠法制

各国资优生教育概况:日本依赖校外美国靠法制
日本
20世纪末以来,日本实施了几项资优生教育计划。

第一项计划是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教育例外措施”,允许高中二年级的数学、物理等领域的资优生提前进入大学学习。

第二项是开始于1999年的“中高连读”计划,目的是将初中和高中课程整合,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需要提供多样的充实教育项目。

第三项是文部科学省于2002年启动的超级英语高中和超级科学高中项目。

超级英语高中通过设立资优班、组织专门讲座、用英语教授某些科目等方式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天赋。

超级科学高中以科学、技术和数学为专长。

但在日本,资优生教育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校外的教育产业。

美国
美国的资优生教育有持续的政策、法令支持和资金保障。

目前90%的州已将资优生教育纳入法制轨道。

在美国,对选拔出的资优生,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式:资优学校或资优班;在普通班学习,但有时在专门的资源教室中接受资优生教师的指导;在普通班接受普通教育和资优教育。

同时,美国已经建立起基于标准的资优生培养体系。

设立有多种资优生教育管理机构、研究机构、网站及专兼职服务人员。

在资优生的师资培养方面,美国设有资优生教育领域的研究生计划。

美国、日本、印度的法律保障

美国、日本、印度的法律保障

美国、日本、印度三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启示影响教育投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与国家经济实力有关,另一方面与教育政策有关。

经济实力是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的物质基础,而教育政策则是引导和规范教育的投入与管理,使教育能更好地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义务教育起步较晚,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不很完善;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摸索和实践,无论是在经费投入还是在平衡地区间的差异方面,都建立起了适合各自国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必要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和借鉴。

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在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一般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只不过其承担的范围和比例有所不同。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政治、财政和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各国政府干预和投资义务教育的具体方式又有所差别。

依据不同的政府投资主体,可以把当代各国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集中模式、相对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有的又称这些模式为中央集权模式、地方分权模式和共同分担模式。

所谓集中模式,是指一国政府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投资主体是中央或联邦一级的最高行政当局,韩国、法国、泰国、埃及均属这一模式。

根据经济合作组织(OECD)提供的统计资料看,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希腊、捷克、匈牙利、土耳其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

在上述各国的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中,中央或联邦政府在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投资比重较大,政府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均在53%以上。

在某些典型的国家,如葡萄牙、新西兰和土耳其,中央投资达到100%。

所谓相对集中模式,是指一国政府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投资主体是省、邦、州、都道府县等高层次地方当局。

美国、德国、印度、瑞士、日本、加拿大、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澳大利亚均属这一模式。

在这些国家,高层次地方政府投资初等和中等教育占各级政府公共投资的比重,高于中央和基层地方政府投资的比重,一般均在40%以上。

资优教育的国际现状及启示——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

资优教育的国际现状及启示——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

1012020/04◆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 王 霏 董 翼 尹 巧资优教育的国际现状及启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2020年,我国提出《强基计划》,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如何提升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球各国都高度重视资优教育的发展,许多国家形成了资优教育模式。

一、 资优教育的定义和资优生的识别资优教育是指对有天分或者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教育的项目,它包含理论、政策和实践。

资优生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大多数定义都选择在某一特定领域最具技能或天赋的学生,例如音乐、语言、逻辑推理等方面。

智商测试是鉴别资优生的最常用方法,在学龄儿童中最流行的两种测试是WISC -IV(韦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和SB5(斯坦福-比奈第五版)。

WISC-IV 根据年龄组评估儿童的认知能力,结合其他测试的结果,WISC 准确地描述了儿童对未来的发展和心理需求。

SB5是一种智力测试,几乎可以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它评估了一系列智力指标,包括流体推理、常识、定量推理、空间处理和工作记忆。

然而,大多数教育专业人士认为,没有一种单独的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每个资优生。

各个国家地区都有一套自己的资优生识别模式,以多元化的标准识别资优生。

虽然识别资优生存在困难,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在普通班学习的资优生获益最少,而在速成班或加强班与其他同样优秀的学生一起学习获益最多。

二、资优教育的实现形式资优教育实现形式按照提供主体来分,可以分为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类。

首先学校提供的资优教育是最主要的部分,包括:提供基于年级或基于学科的加速学习的机会;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创意写作、体育、电脑游戏、国际象棋等等;学生可采用自定步调法,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进,可以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学习;提供全日制资优班级或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资优生教育概况:日本依赖校外美国靠法制
日本
20世纪末以来,日本实施了几项资优生教育计划。

第一项计划是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教育例外措施”,允许高中二年级的数学、物理等领域的资优生提前进入大学学习。

第二项是开始于1999年的“中高连读”计划,目的是将初中和高中课程整合,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需要提供多样的充实教育项目。

第三项是文部科学省于2002年启动的超级英语高中和超级科学高中项目。

超级英语高中通过设立资优班、组织专门讲座、用英语教授某些科目等方式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天赋。

超级科学高中以科学、技术和数学为专长。

但在日本,资优生教育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校外的教育产业。

美国
美国的资优生教育有持续的政策、法令支持和资金保障。

目前90%的州已将资优生教育纳入法制轨道。

在美国,对选拔出的资优生,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式:资优学校或资优班;在普通班学习,但有时在专门的资源教室中接受资优生教师的指导;在普通班接受普通教育和资优教育。

同时,美国已经建立起基于标准的资优生培养体系。

设立有多种资优生教育管理机构、研究机构、网站及专兼职服务人员。

在资优生的师资培养方面,美国设有资优生教育领域的研究生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