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中小学教育

走进美国中小学教育
走进美国中小学教育

走进美国中小学教育

美国教育概况

概况: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海伦,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布兰诺独立学区。在2013-2014学年,我将进入12年级,是我上大学之前的最后一年高中。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的公共教育系统。

学校类型:在介绍公立学校之前,我想先讲一下美国学校的类型。公立学校在美国最普遍。公立学校受州政府资助,因此要按照国家标准和法规办学。另一类学校是特殊技术学校,它是公立学校系统的一部分。特殊技术学校设立专门的课程去吸引有特定兴趣的学生。例如,我住在的达拉斯地区,有一个为资优学生设立的学校。又如Debakey 高级卫生专业学校,专门吸引对医学感兴趣的学生。

另一种类型的公立学校,叫特许学校。因为它的学生不用交学费,所以它也被认为是公立学校系统的一部分。但比起普通公立学校,特许学校给予更多的灵活性,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国家得到更多的资金。

除了公立学校,最常见的就是私立学校了。国家不提供给私立学校任何资助。因此学生必须支付自己的学费。私立学校的学生比起公立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因此私立学校通常会被看作是更好的入学选择。

最后,家庭课堂也可以替代公共教育。家庭课堂是在特殊情况下,当学生无法参加公立学校时,家长不愿意把他们的孩子放在公立学校,或者是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因此需要在家自学。投影图片上的两所学校,上面的是我就读的布兰诺公立高中,小面是得克萨斯州的圣马可私立中学。

公立学校系统: 因为介绍的重点是公立学校,我先简单总结一下美国的公立学校系统。在美国,教育是强制性的,这意味着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上学。因为美国公民必须缴纳税款,一些税钱资助公立学校系统,因此美国的公立教育是免费的。与世界许多国家不同(包括中国),美国的教育体制不是集中制。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美国是联邦政府制。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是由美国教育部负责的。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学校。但是,它负责制定和执行法律,对学校进行调查,收集数据。更重要的是,联邦政府提供教育资金给各个州政府。州政府负责设置这个州每所学校必须遵循的标准和法规。因此,教学标准因州各异。来自联邦政府的资金,由州政府发散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被称为学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立学区。例如,我入学的学区受布兰诺市的管理,并因此被称为布兰诺独立学区。学区直接管理美国的公立学校的日常运作。举例来说,学区负责设置课程,聘请教师,分配资金,并为每所学校设置各种其他政策。所以,各学区直接控制和管理着遍布美国的公立学校。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是不同的,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校。

声明: 因为没有两所学校在美国是完全一样的, 因此,我的介绍内容源自于布兰诺学区。美国的公立学校从学区到学区有所不同,但也是相似的。

公立学校详解:在美国的年级是怎样的?我以布兰诺学区来举例说明。6到11岁的孩子要在小学完成学前班及1-5年级。在我们布兰诺学区,一共有44所小学。图片上的是Wyatt小学。小学毕业后升入中学,即中国的初中。在布兰诺学区,11至14岁的学生进入初中读6-8年级。图片上的是Rice中学。布兰诺学区一共有13所初中。高中是进入大学前的最后阶段。14到18岁的学生在高中学习四年,9-12年级分两个学部。我所在的布兰诺高中,是布兰诺学区三所高中之一。在美国,高中年级的命名很特殊,9年级称新生,10年级被称为大二学生,11年级的称大三学生,12年级的是前辈。暑假后,我就是12年级学生,会被称为前辈。这些称呼是模仿那些在美国的大学本科前四年学生的称谓。

入学制度:你怎么知道你会去个学校?美国的学校是分片入学的。你住在哪里决定你去哪所学校。每个居住小区会被划到一个特定的小学,然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是由你的地址决定的。这与在中国考试录取初中高中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你希望去一个特定的学校,你必须搬家。

校园:接下来,我想讲讲我的学校,布兰诺高中。今年的毕业班有1300学生。这就是说每个年级有差不多1300学生。我们的学生与教

师的比例为16.5,就我们校园规模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比例。我们校园有96英亩大,投影展示的是校园的平面图。也许你会注意到有许多停车场,会问为什么?德州法律规定,年满16岁即可考驾照开车。我们学校有近一半的学生自己开车上学。所以这些停车场是供开车上下学的同学停车的。实际上布兰诺高中有一个不规则的校园。在美国的大多数学校都是由一个单一的大型建筑和一些周边的配套设施组成的。布兰诺高中则有着分散与独立的布局。图示左下角的A 栋是文科教学楼,英文,外语,历史课的教学集中在这里。走道对面是B栋集中了数学和科学的教学。连接的B2大楼,设有视觉艺术类教室。在校园的中心是C栋,一楼是餐厅,二楼是图书馆。D栋是美术艺术中心,乐队,合唱团,乐团,戏剧,舞蹈课在这里上。E栋是体育馆,是室内运动的场所。此外,我们有一个游泳池和一个学生活动中心。因为我们生活在得克萨斯州,有大量的开放空间。我们校园中还有一个池塘,学生通常在这里在吃午饭,放松身心。最后,这是我们学校在雪地里的图片,是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少见的雪景。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动等。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

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一、什么是创造教育 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1.创造教育的目标 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李政道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 调发展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2.创造教育的内容 (1)创造哲学教育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高邮市第一小学卞龙余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观察生活美术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这一理念,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孩子的玩入手,把生活中的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 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因此在课堂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美术教育。 如教授《风筝》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调查风筝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在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及现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请身边的扎风筝艺人来学校进行指导。如:造型上的变革,用料上的改进等问题。课堂上,学生们有模有样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后,学生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希望”。可这时,问题来了:他们发现自己的风筝都飞不上天。此时,大多数学生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脑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于是,我鼓励学生细细推敲其中的奥秘,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又忙开了。最后他们总结出两点:制作风筝的材料不能过重;扎风筝骨架时要考虑平

衡与对称。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孩子们激动得手舞足蹈。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并树立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思想,使美术成为学生与人进行沟通的一扇门。 二、从身边的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字的联想》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及报纸等,把它们清理干净后带到课堂中来,利用收集的小食品袋、报纸上的艺术字作为欣赏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店铺店名字体的设计,并把它们引入到《字的联想》一课课堂教学中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让学生参与某某商品包装字体的设计。另外,我还教学生用收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五角星、纸鹤、小花伞、纸花等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极大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 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 (1)语言艺术。(2)社会。(3)数学。(4)科学。(5)体育和保健。(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 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 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2.中学课程的结构 美国主要有三类学校,即四年制中学、三三制中学和中间学校,其中三三制中学最为普遍,分为初中和高中,主要围绕教学、指导和服务三方面来进行,主要是教学工作。美国中等教育的教学科目非常庞杂,全国中学阶段学科多达247种,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实行学分制,学生须修满16学分方准毕业。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为了保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地位,美国总统和五十个州首脑在1990年2月正式通过了《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提出了迈向21世纪全美教育的六大目标:“①为所有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②降低中学生辍学率,高中毕业率至少要提高到90%;③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应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学科方面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④美国学生在科学、教学方面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⑤每个成人都将是有文化、精于读、写、算的人,并掌握在全球经济竞争及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⑥所有学校都将成为无吸毒、无暴力的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纪律得以保障的学习环境。

美国小学课堂

美国小学课堂真实状况 美国的小学教育有公立小学也有私立小学,和国内一样基本为六年制,美国政府并未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而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所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影响着美国小学教育的方向。这六项任务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强健体格;二、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健全人格;三、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的认识;四、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五、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有上述美国小学教育的六大任务可知:美国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儿童的身体与心里的健康,毕竟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有能力学习其他的课程、发展个人的潜能;其次美国教育十分重视民主素养,从小就要教导民主观念,培养具有民主风范的美国公民;第三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接受每个人的不同想法,没有一言堂和标准答案,教育的内容更加活泼多元,教育的成果更加宽广无限。 这是我们参观的一所美国小学,墙面上展示的是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照片。这是学生自己用捡来的瓶盖制作的一幅美国地图,不同颜色的瓶盖代表着不同的州。 美国小学的教学科目主要有英语、社会、数学、科学、艺术及音乐、健康及体育、外国语等。其中以教导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也就是以英语阅读、写作、文法、拼字以及数学为核心课程,由专人教师担任教学,其他科目则由科任老师担任教学。 美国的小学校规模都不大,平均每班的学生人数在20至30人之间,较大城市可能有的小学校学生人数会超过千人,一般地区的小学校学生人数只有数百人。 美国小学一年分4个学期(春夏秋冬),一学年分3个学期(第一学期9月5日----11月29日;第二学期12月1日----3月7日;第三学期3月9日----6月13日),暑假接近3个月。 美国的小学生在校时间短,一般上午7点半上学,下午2点就放学了。美国小学总课时很少,每个教学日只有6.5个小时,每周只有32个小时,每节课只有30分钟,上下午各有一次户外游戏活动,老师很少或几乎没有布置家庭作业,有时布置一点点作业也只要求几天后才交。 美国的小学教育和中国的小学教育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大相径庭,以上文字和图片很难介绍的全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美国小学教育的真实情况,我引用了网上的一些文字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不是太清楚美国小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这里只有一个粗略的标准可以参考: 1.幼儿园毕业 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元音和辅音;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懂得人要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年人要上班。

在美国大学如何选课

在美国大学如何选课 在美国,选课本身可说是一个必修课,课程选择适当与否将是影响学期成绩的最大关键。 学生从第一天入学校开始就被清楚地告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要完成哪些课程并达到怎样的成绩才能顺利毕业或者取得继 续深造的机会。至于这些课程该在什么时候读,按照什么顺序读,该上哪个教授的课,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成绩单看起来 更漂亮,完全要靠学生自己来计划安排。对于初到美国的留学生来说,要想成功完成在美国的学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 如何选课的问题。 刚开始就读的第一个学期,特别要注意课不要选得太多、太重,以免为自己带来沉重的功课负担。虽然学校规定修 满十二个学分的学生才被承认为全时学生(Full-Time Student)身份,但是若觉得负担太重,可以跟指导教授讨论少修一 门课,并请他在有关文件上签名,再向注册组报备,便可继续保持全时学生身份。 有关课程内容的资料,在开学之前就应着手收集。例如参阅学校各系目录(Catalog)上的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或是参考课程时间表(Course Schedule)等等,都可以得知自己系上所开的课程。 在选课时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一定要了解课程内容和主讲教授。你最好事先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你有用、你是否感 兴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为人如何、教学方式如何等等。具体操作时,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1、课程进度表由于普通的课程简介通常相当简略,若想知道更详细的课程内容,一定要主动到系办公室直接询问开 课的教授或其助教、秘书。同时索取该课程整个学期的上课计划进度表(Syllabus),上面列有详尽的课程目标、每次上 课进度、评分标准,以及书单等等项目,可说是选课时最实际的参考。 2、教授的名声学生对教授的评论是选课时另一重要因素。有时某门课的名称、内容相当吸引人,但若打听出该教授 是个“Killer”,可考虑放弃该门课。所谓"杀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试、作业,而且分数给的不高,一般而言并不受学 生欢迎。当然,有心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同学,可以着重考察教授的学术能力和观念等等。 开学之后,正式上课或旁听更可印证自己选课选得如何。如果上课时发现该课程并不符合自己需要、太难或者旁听 时对其他课程产生兴趣,都应该当机立断尽快办理改选手续。通常在开学前某一特定时间内加、退选,不必收取费用。 中国学生初到美国大学选课有窍门 新学年伊始,美国大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都需在开学前选课。由于中美教育体制和模式存在很大不同,特别是本科阶段,许多留学生面对众多的课程困惑不已。“虽然开学前已拿到一本像书一样厚的课程描述,也有专门的课程顾问给予指导,但因为在中国从来没有过选课的经验,我还是陷入了选择的困惑中。”刚考入一所美国公立大学的Icy抱怨说。 不少学生因误选课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影响了今后的转学或升学。在美国,虽然有近4000所大学提供不同的课程,但中国学生也可遵循一些途径和选课原则去解决选课这个难题。 案例一:以为文史课易修 Melody去年赴华盛顿州入读某大学。因为英语成绩不错,而且早就自认为选择文史类课程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第一个学期选课时,她毫不犹豫地选了一门较高难度的文史课程。但上了一个星期后,她发现学得有点吃力,咬着牙坚持读了下来,尽管非常努力,依然无法应付大量的阅读、写作和课堂发言,期末成绩得了个“C”,令她深受打击,因为这将影响她实现两年后转学全美前20名校的梦想。她后悔地说:“如果当初选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的理科课程,我肯定不会拿C。”问她为什么不选数学课,她回答说:“因为我以前数学很烂,所以怕选数学,后来我翻阅了一下数学课本,其实很简单,我应该能够在数学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果我选数学的话。”

美国和中国小学教育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小学教育有何不同 一对老同学夫妇几年前移居美国,来信中很少谈他们自己,每次信的主题都是关于他们的儿子在美国上学的情况,我每每看信,都情不自禁地要联想到中国的教育,比较的结果是很有意思的。 这对老同学是怀着对美国小学教育的很大成见,在很无奈的心境下,把在国内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送进了美国的学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随着儿子小羽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和孩子共同喜欢上了美国的学校和美国的教育方式。 小羽喜欢美国的学校是因为那里非常有趣,不仅全然没有在中国的学校上课时的枯燥乏味的感受,而且每天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快乐感受。在美国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也比国内要广泛得多,真可谓丰富多彩。譬如,有一门“社会学习”的课程,其内客包括:学习看地图,并在地图上标出某次火灾的分布区;根据物理的质量及力的原理设计一辆小车;学习有关火山、地震的原理并做相应的实验和写实验报告;学习关于疾病的传播方式、病菌的种类、基本的卫生习惯;学习食品的营养成分,并参观学生的午餐食品厂,还要自制小点心、自己制定营养食谱等等。 与国内正襟危坐的课堂要求相比,美国学校的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羽刚开始因为语言不通,常常有很多搞不懂的地方。譬如,有一天,大家都穿睡衣来上学,而有一天,一个同学居然带来一条狗给大家讲解。

美国学校的课余活动很多。每逢各种节日都要组织相应的娱乐活动,师生在一起开联欢会,学生们互送自制的礼物。在中国的学校,小羽从来没有看到学校组织过课外活动,即使到了“6·1”儿童节也只是坐在教室里看闭路电视上播出的由学校乐队演奏的节目。由于没有亲身参与,他总觉得这原本是属于自己的节日却跟没过一样。 小羽在中国上学时,书包总是沉到几近背不动的程度,但是在美国,教科书都放在学校并不带回家去,这不仅意味着,在美国上学孩子的双肩是轻松的,而且回家后写的作业是不需要课本的。从学习内容来看,这恐怕是中关两国的小学教育最大的差别了。在中国,课本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不出课本范围,写作业更不会超出课本。 小羽在中国的学校里是不喜欢写作业的,困为作业总是课本内容的繁琐重复,令人无比厌烦,可他在美国的学校里却非常喜欢写作业,困为每次作业都充满了新奇的知识和强大的吸引力,使他总能从一个新的窗口看到更多新奇的事物。另外,在中国的学校里,家庭作业是当天写、第二天交,而在美国的学校里,作业常常是一个星期以后交。 小羽的父母很惊奇地发现,眼瞧着儿子一天到晚地玩,却有着比国内同龄孩子强得多的动手能力和广泛得多的知识面,尤其是,小羽用计算机查资料的能力特别强,对图书馆更是熟悉,字也打得飞快。小羽的这些能力,对于一般的中国同龄孩子来说的确是不具备的。然而,问题是,我们中国的孩子没有必要具备这些能力,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

美国小学数学课教案

美国小学数学课教案 [汉译孤云独闲 2007-09-24] 《数学探索课:数论的有关概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玛雅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2、了解玛雅日历; 3、学习如何将玛雅数字与十进制数字互相转换; 4、学习基本的玛雅算法:加、减、乘、除。 二、教学资料 1、有关玛雅数制的录像; 2、计算机并联网; 3、有关玛雅人数学历史的文字资料。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查找玛雅文化资料,写出玛雅文化发展的时间表。 推荐网址:[译者省略] (1)神秘的玛雅人-文明时间表 (2)玛雅人的世界 (3)玛雅文明,时间表 2、让学生创建一个电子公告板。 3、让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查找玛雅日历。 推荐网址:[译者省略] (1)玛雅日历 (2)传统玛雅日历和天数计数方法; (3)玛雅日历 - 尤卡坦玛雅研究中心 (4)玛雅日历 4、让学生小结查找结果,写成一页纸的报告。 5、学生分组交流报告并回答他人的提问。然后,每个学生将本组报告的主要观点向全班汇报,其中要包括至少两项令人感兴趣的实例。 6、复习十进制、数位和数位相加记数法。向学生演示如何将以20为基数的小数转化为以10为基数的整数。学生自己练习如何转化。 7、使学生熟悉玛雅数字,让学生写出玛雅数字1-26。 8、向学生演示玛雅数字与十进制数学互相转化的例题。 9、提醒学生注意录像中演示的三条加法法则:1个“点”代表“1”,5个“点”代表1个“节(竖线)”,4个“节”代表下一个数位的1个“点”。 10、向学生演示玛雅数字加法的例题,给学生时间去练习。 11、向学生演示玛雅数字减法的例题,给学生时间去练习。 12、复习乘法的性质并应用到玛雅算法,即:恒等性、为零性以及数的交换、合并、分配。演示玛雅乘法的例题,给学生时间去练习。 13、演示玛雅除法的例题,给学生时间去练习。 四、教学评价 使用下列三个等级评价学生在这一课中的表现: 1、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会写出完整的报告(包含有所需要的信息),明显地表现出玛雅数字与十进制数字的互相转化的能力,完整地理解玛雅算法。

中美大学课堂教育对比

中美大学课堂教育对比 一、课堂特点 中国课堂:任务、纪律、整齐划一 ○1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拥挤的教室里,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讲。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 ○2学生要抄写大量笔记,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往往失去兴趣。 ○3老师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老师讲课时一般不提问学生。 美国课堂:形散而神不散 ○1上课如开研讨会,学生分组活动,发言积极,课堂上欢声笑语。 ○2课堂上不断有提问与回答,学生可以随时接住同伴的话题继续进行,老师观察指导。 ○3教师很敬业,讲课充满热情,鼓励、启发学生,学生知识面广,善于表达。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中国学生:独立学习 ○1中国的教育过分重视学生课内的学习,而忽视学生课外的实践学习。 ○2学习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过分强调独立思考,课堂上不提倡与别人讨论,学生在学习中不喜欢求教他人,喜欢独立思考。 ○3学习中很少分享,同伴间的学习互相保守,谈不上积极帮助。 美国学生:合作学习 ○1除在课内学习外,强调学生在课外的合作学习。 ○2提倡团队协作、合作,强调小组和团队、集体的力量和作用,注意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提倡在协作中提高自我。 ○3提倡分享,注重交流与沟通,重视别人的不同意见,重视从不同渠道获得的知识和 信息。 三、学习时间 中国:全天学习 美国:半天学习 四、教材 中国的教材强调夯实基础 美国的教材比较浅显 五、师生关系: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美国:融洽的朋友关系 六、育人目标:中国: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美国: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七、教育理念:中国:事先安排好学习内容美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倡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八、考试制度:中国:考试目的在于淘汰人和升学的需要美国: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学习的开展。 九、班级规模:中国:大班授课美国:小班授课 十、对待成绩的态度:中国:成绩公布,学生和老师很重视成绩美国:成绩属于隐私,不公布,学生和老师不太重视成绩 中美课堂教育差异的原因:1、历史原因2、社会因素3、中美教育评价标准与教育价值观不同4、中国教育重知识,重灌溉的课堂教学方式,美国重实践、重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3推进人才模式改革,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需求○4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5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6注重课堂信息反馈○7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总结:中国依旧是传统式教育、不大实用;美国偏重于实际动手能力、比较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文化内涵,适宜美国社会的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合中国。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优点,我们要理性地看待。 谢谢观看! University classroom educati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irst:class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class: task, discipline, uniform Students sitting in a crowded classroom, seriously from concentration to the lecture.Teacher speak reel, students listen. Students want to copy a lot of notes, monotonous force-feeding teaching methods so that the students tend to lose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teacher to take up the classroom, most of the time don't usually ask students when the teacher lectures.

走遍美国第一课字幕

00:2:34,600-->00:2:37,000 Excuse me.打扰一下 2 00:2:37,000-->00:2:40,000 My name is Richard Stewart.我叫Richard Stewart。 3 00:2:40,000-->00:2:41,000 I'm a photographer. 我是一位摄影师。 4 00:2:41,000-->00:2:43,000 May I take a picture of you and your little boy? 我可以替你和你的小男孩拍一张照吗? 5 00:2:43,000-->00:2:43,000 What's it for? 是做什么用的? 6 00:2:43,000-->00:2:44,600 It's for a book. 是为一本书拍的。 7 00:2:44,600-->00:2:46,600 You're writing a book? 你在写一本书吗? 8 00:2:46,600-->00:2:48,600 It's a book of pictures. 这是一本摄影集。 9 00:2:48,600-->00:2:49,600 I call it Family Album, U.S.A. 我称之为美国写真。 10 00:2:49,600-->00:2:51,600 Oh, that's a nice idea. 噢!这想法不错。 11 00:2:51,600-->00:2:53,600 Well, it's fine if you take our picture. 你想拍我们的照,请吧!

小学课堂管理

如何改善课堂纪律 最近在小学牛津网上看到一位老师写了一篇如何改善课堂纪律的文章,有所启发,发来大家看看。 1.上每一节课前都有明确的上课要求。 要在上课前就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在这节课上纪律方面的要求,要让学生知道,课堂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要尽量把学生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做以要求,那么他们就知道如果自己这样做了的话是要受到批评的,必要时要受到惩罚。 2.注意控制自己上课的节奏。 千万要认真备课,明确自己上课的内容和重点,不要让自己的语速过慢或上课过程不紧不慢的,这样会给学生以懒散的心态,让他们有了讲话,做小动作,愣神的机会。 3.采取争星比星活动,表现好的同学加红星。 上课时守纪律,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按时交,作业完成质量高,考试成绩突出,进步幅度大的同学。给表现不好的同学加黑星,一周一总评,奖励表现好的同学,而对于黑星比较多的同学不要过多的批评,要通过“大家是否相信他下周可以做好”的鼓掌方式,给他信心,帮助他改掉上课时的坏习惯,可以很有效的改善课堂纪律情况! 美国很少有类似中国的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但大多数四年制大学都有教育系,是培养k12教师的摇篮。我来美国没有去读教育系,是通过完成一个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Program来申请教师资格考试的,但也很浓缩地修了教育系学生必须的课程,其中印象最深,与我在国内时师范教学不同的是,美国未来的老师们在学校经过系统的课堂管理学习,从理论,实践,到各种“实战”方法技巧都有研究,学习,课堂管理 (Classroom Management)是美国教育系学生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不知中国现在情况如何,反正当年我读师范时除了学习空洞无物的教育学,不伦不类的心理学外,几乎未学过任何对以后实际教学有具体帮助的知识和 技巧:如何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如何与家长交流,等等,在学校从未学到过,新当老师时也无人具体指导帮助,全靠自己摸爬滚打,进步也好,挣扎也罢。 美国的老师因为在大学时有系统的训练学习,工作后又不时有机会学习探讨课堂管理的经验方法,(新工作的教师要参加很多教育教学培训)学校一般很少有乱班现象,原因不是因为美国老师有多能耐,而是因为他们出大学校门时已有所训练,有所装备,新到岗位又有很好的辅助指导系统的帮助支持。 我打算逐渐有系统的将我所了解,喜欢,行之有效的一些美国老师常用的一些课堂管理技巧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尤其是小学的年轻老师有所帮助。 今天我首先介绍对小学生行之有效的Give Me Five. Give Me Five的定义类似与我们中国人的击掌称快表示赞同,同意, 鼓励,庆贺等的意思。这一技巧只是用了这个俗话而已。 老师会张开一只手,举起,告诉学生五个手指头分别代表: 1.Eyes on the speaker(眼睛注视说话者) 2.Mouth Quiet(嘴巴不讲话) 3.Be Still/Freeze(不动) 4.Hands Free(手不拿任何东西) 5.Listen(专心听) 当教室里声音很大,很嘈杂时,老师不扯开大嗓门喊:“安静”,“不要讲话”,而是镇静地举起一只手,学生看到的话也将手举起,直到大家的手都举起来了,教室也安静了。 老师要讲解,训练Give Me Five技巧,让学生知道其含义,作用,通过反复训练巩固,当学生看到老师举起手,就很快意识到他们应该眼睛看老师,停止讲话,坐好或站好不动,不做小动作,听候老师。 这一技巧很简单,很实用,其实就是用身体语言手势来替代语言的管理方法,美国小学生都知道,大人也常用,我们老师开会开始时,讲演人往往也是默不作声地举起手,慢慢的大家把手举起来会场也就安静了。

美国大学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

美国大学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 1 讨论式教学把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商学院,一般课堂都采取讨论式教学的方式,规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数量和质量占该门学科考核总分的一定比例。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做足功课、准备材料,上课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在听取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受启发、被激发,争取作出高质量的发言。 这样,学生在教室中获取的知识会比一般灌输性教学多得多,而且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及讲述,也记得牢。有些课的教授还会随机点名回答问题,使学生加倍认真准备和聆听。 在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一说,老师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和挑战老师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拿美国的课堂教学与中国相比,明显一个特点就是从灌输性变为引导性,从传授知识变为能力培养,从唯一答案式变为培养发散式思维。 这就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演讲能力、逻辑能力和自信心。 2

团队项目培养合作精神 美国课堂教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设计很多团队项目,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合作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有时老师还要求项目小组成员互相评分,以了解合作项目进行的真实情况和各团员的贡献、合作精神等。 这些年我在香港工作,经常会听到投行或专业行业的朋友谈到,内地来的同事都很聪明,也能吃苦,但就是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在团队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礼节。 这也难怪啊!中国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孤身奋斗”,竞争心理很强,但却缺乏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 国外还很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其实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报考高校时,如果申报者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在某项体育运动中担当队长,或是参过军,都是加分的“亮点”,因为这通常反映出这个人守纪、刻苦、有毅力、有团队精神、懂得赢也懂得输等。 3 升学指标体现素质教育 最根本的,美国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主要落实在升学指标上。中考、高考、研究生升学指标主要包括几项内容:

深度解析美国STEAM中小学教育八大经典教学方法(干货)

源于美国的STEAM教育成为 国家竞争力有效助推者 STEAM教育,这个源起于美国的教学模式,涵盖了综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知识,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至今已遍布全美,在中小学阶段广泛实施,为学生提供严格的STEAM课程、超时的STEAM教学、丰富的STEAM教育资源以及优秀的STEAM教师等。美国自实施STEAM教育以来,已在国民素质、就业、国家经济实力、创新等方面有显著提升,成为美国国家竞争力的助推者。 尽管人们对STEAM教育的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但“学科整合”已成为其标志性特点之一。美国的联邦和州政府层面已越来越强调STEAM学科间的紧密联系。联邦政府层面,《下一代科学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探索了工程在科学教育中的角色;州政府层面,科罗拉多州、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内布拉斯加州、纽约州、俄勒冈州、田纳西州、德克萨斯州、佛蒙特州和华盛顿州等 12 个州已经将工程引入到本州的科学教育标准中。 近几年,随着STEAM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不断地被推动下,越来来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百花齐放,核心内容产品五花八门。其实我国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基础,学科建设比较完备,STEAM教育的核心要素不只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有一定的挑战,本文依照美国STEAM教育为蓝本,深挖美国STEAM教育方法论,从核心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程设计层面,总结美国STEAM教育行业通用的教学方法,供我们的STEAM教育机构以及老师,教研人员参考: 一、PBL项目制教学方法论 一个典型的STEAM课堂往往在包含多门学科的复杂情境中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工程问题,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寻找合适的技术、分析数据,并设计、测试和改进解决方案,与同伴交流研究成果。因此,STEAM 教育常采用问题解决驱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STEAMPBL)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美国中小学最为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视听说课程(《走遍美国》)教学方案

Teaching Plan for Family Album USA 视听说课程(《走遍美国》)教学方案 教学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成人高校专科英语专业的学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和部分语法知识,以及掌握日常生活会话中常用的词汇和基本句型。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能够学会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就较熟悉的话题通过较为标准的语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对教材配套的VCD和磁带的学习,锻炼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一般的日常会话和简单的文章。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材:(新版)走遍美国学习版(1)书1本;VCD光盘13张录音带13盒 《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是一套在国内畅销数百万册、在全球35个国家同步使用的生活化美语教材。它由美国新闻总署赞助,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制作。该教材所采用的“电视影集”式的组织形式,是在向全球105个国家的英语教学者广泛咨询后才决定的,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电视剧情节感人,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走遍美国》电视影集代表了国际最高制作水平,它的编剧兼导演William Greeves,以及动画制作群Dovetail Group都曾几度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的艾美奖,所有演员都是优秀的专业演员,他们美语发音清晰、体态语言丰富,口语原汁原味,配备大量的练习、注释和背景知识。每一课有三幕,每幕中有preview、text、activities等六项内容。而activities 中又有三景。其中教学的重点是text、activities、focus in /重点聚焦的内容。 本学期该课程56学时。14周完成第1册1-13课的教学内容。 学习方法建议 首先,视听说课不一味追求学生掌握词汇的多少或是语法的精准使用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对提高口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应当通过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来实现词汇的积累与语法的提高。其次,了解教材的特点及课程的结构,弄清楚学习的重点所在,应重点学习text ,focus in /重点聚焦以及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参加activities锻炼自己的口语。再次,学习制度化,保证上课的出勤率,定时定量的完成预习、复习和作业。 EPISODE 1 46 Linden Street 第1集“林登大街46号”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Stewart一家人

探究美国小学年级及课程设置之一

探究美国小学年级及课程设置之一美国小学一般都是从K年级到5年级,也就是K—5。K年级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幼儿园大班。 昨天,我对Vicki说,我想看看K年级的教学。 今天一早,Vicki给了我一张schedule: 8:00—9:30,Room 902,Ms Norma; 9:30—11:00,Room 504,Ms Noemi; 12:15—1:15,Room 903,Ms Diane;; 1:15—2:15,Room 901,Ms Hope。 她说,K年级总共有四个班,这个安排,四个班我就都能看到了。 我还需要先说明一下。美国没有独立的幼儿园,K年级就进入了小学,属于小学的范畴。而在k年级之前,一般会设立preschool,在我到Jackson学校的第一周,Vicki就带我去了附近的preschool,给那里的孩子们送书。我还记得Vicki当初对我说:这些孩子就要进入我们学校了,所以要让他们熟悉我们的学校,让他们熟悉我这个校长。 Preschool基本是半天活动,而K年级就要和小学生一样,全天在校。这和我们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我们一般把preschool翻译成学前教育,把kindergarten翻译成幼儿园,而我们所说的学前教育和幼儿园之间的区别不很清楚,一种说法认为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在内,是为了顺利和小学对接的教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3岁之前叫托儿所,3岁到6岁叫幼儿园,这些都是学前教育。而且,不管幼儿

园还是学前教育,我们中国家长都习惯于把小孩全天交给老师管理。对于我们中国出现的幼儿园寄宿制情况,美国人很难理解。他们觉得,你生了这个孩子,你就有义务去教养这个孩子。这也就是美国全职妈妈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很多的家庭,都是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妈妈才再出来工作。昨天说到的转行新教师,很多也就是由全职妈妈之后,再去读个教师资格证,来申请做教师的。 美国小学一般都是从K年级到5年级,也就是K—5。K年级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幼儿园大班。 昨天,我对Vicki说,我想看看K年级的教学。 今天一早,Vicki给了我一张schedule: 8:00—9:30,Room 902,Ms Norma; 9:30—11:00,Room 504,Ms Noemi; 12:15—1:15,Room 903,Ms Diane;; 1:15—2:15,Room 901,Ms Hope。 她说,K年级总共有四个班,这个安排,四个班我就都能看到了。 我还需要先说明一下。美国没有独立的幼儿园,K年级就进入了小学,属于小学的范畴。而在k年级之前,一般会设立preschool,在我到Jackson学校的第一周,Vicki就带我去了附近的preschool,给那里的孩子们送书。我还记得Vicki当初对我说:这些孩子就要进入我们学校了,所以要让他们熟悉我们的学校,让他们熟悉我这个校长。 Preschool基本是半天活动,而K年级就要和小学生一样,全天在校。这和我们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我们一般把preschool翻译成

美国大学课程体系介绍

美国大学课程体系介绍 进入了枝繁叶茂的盛夏,骄阳似火,暑气留恋。但这风风火火却远不能掩盖夏的丰富内涵,我们的留学学子也即将奔赴美国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对于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了,刚走进大学,对一切都是新鲜和茫然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 学分要求 美国大学毕业学分要求一般为120个学分左右,个别学校会有不同。 学分分类 General Courses(全校必修课),一般为30个学分左右,涵盖人文、社科、理科、艺术等,范围很广,但涉猎都不会太深,不管什么专业,都会学习这些课程,一般是大学课程的基础。 Major Core Courses(专业必修课),一般为45个学分左右,主要涉及你拿到一个专业的学位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会有一定的梯度,从易到难。 Major Elective Courses(专业选修课),一般为30个学分左右,主要涉及一个专业细分小的分支或方向的课程,基本上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选择。 Minor Courses(辅修课程),一般为12-20个学分,在美国大学里,除了主修专业外,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学习的方向,利用补充课程的机会,辅修一个专业或者双修一个别的专业。 最低学分要求 在学校里也规定了最低的学分要求,以及最高学分限制。也就是说,作为一个International Full-time Student,你每学期必须修够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保证你F-1学生签证的身份。一般学校规定的本科生基本上都是3-4门课程或是12-16个学分,研究生为3门

课程,9-12个学分左右,这里学生们要关注学校关于国际生的要求,选课时要根据相关规定来选课。 当然,如果一个学期想修更多学分,你必须向学校证明你的优秀及能力,向学校提前申请才行。比如,在第一个学期你能够修3门课程并保持全A,就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在接下来的学期就能申请修更多的课程。其实在美国人的眼里一般是不建议学生加速学习的过程。他们认为学习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只有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才能将知识学得更牢固,才能将所学知识吸收并应用到实践。因此,如果你去找Advisor申请多修学分,也会比较困难些,但只要我们有实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教学内容 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非常广泛,他们非常鼓励学生们在大一、大二基础学习阶段,广泛涉猎多种类型的课程,相对而言,美国大学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更精更细。美国的大学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而这也正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特色之处。

美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是对某一过程或某一系统的简化与微缩的表征,以帮助人们能形象地把握某些难以直接观察或过于抽象复杂的事物。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教学程序,教学风格。教学结构:经过多次检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了的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为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教学风格: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长期、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决定于三个条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反映有关思维、学习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开展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一、合作学习模式(Cooperiative Learning Models) 理论支撑:认识主体说,团体动力学说,动机激发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一)步骤 1.明确任务 针对关键概念解释:Who, When, Where, Why, What。 2.充分交流 学员逐一加以解说,互相提问、交流。 3.展示成果 个体讲叙完后,其它成员提问、讨论,教师解释、补充。

4.及时反馈 各组讨论,对全部内容进行小结,并发表自己看法。回顾内容,反思过程。 5.明确任务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既有针对个人的任务,又有针对小组集体的任务,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既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负责,又相互依赖,关心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 6.充分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支撑理论之一是团体动力学说。该学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D.W.Jhnson在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后,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有力。 7.展示成果 这个过程,也是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过程,它展示了小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也等于是对小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实则上是利用每个人对自尊的需要,对求得他人欣赏和认同的需要,是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8.及时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