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SCADA系统

数据采集SCADA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指为了实现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系统。
SCADA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对工业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的系统,它通过数据采集来实时监测和分析工业过程,并通过控制指令对工业设备进行远程操作。
在数据采集SCADA系统中,数据采集是一个关键环节,它主要通过传感器、仪表和设备接口来获取现场数据。
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它们可以实时采集现场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仪表是用于测量和记录设备的工艺参数,如液位仪表、流量仪表等,它们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设备接口是用于将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起来的接口,如Modbus接口、OPC接口等,它们可以实现设备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要能够实时采集现场数据,还要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主要涉及数据的清洗、校验、转换和计算等过程,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存储主要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存储,并提供查询和分析功能,以支持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采集SCADA系统通常还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和控制:可以通过图形界面实时显示监控参数,并可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如开关机、调节参数等。
2.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发现设备运行的趋势和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预警和报警功能。
3. 报表生成和导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各种报表,并支持导出为Excel、PDF等格式。
4.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要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实时备份和恢复数据,同时要有权限管理和防火墙等机制,以保护数据的安全。
5.扩展性和兼容性:系统要支持模块化设计和接口扩展,以适应不同场景和设备的需求,并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集成。
4数据采集系统(DAS)

一、显示功能
(4)棒状图显示
• 运行人员可以调阅动态棒状图画面,即以 动态棒状图的外形尺寸反映各种过程变量 的变化。
• 棒状图可在任何一幅画面中进行组态和显 示,每一棒状图的标尺可设置成任何比例。
• 进入DCS 系统的任何一点模拟量信号,均 能设置为棒状图形式显示出来。
• 若某一棒状图,其数值越过报警限值时, 越限部分用红色显示出来。
• 可在趋势图上切点观察任一时点的值。
一、显示功能
(6)报警显示
• 对模拟量输入、计算点、平均值、变化速率、其他变化值 进行扫描比较,分辨出状态的异常、正常或状态的变化。 若确认某一点越过预先设置的限值,LCD 屏幕显示报警, 并发出声响信号。
• 报警显示按时间顺序排列,最新发生的报警优先显示在报 警画面的顶部或底部,报警显示也可按报警点的优先级顺 序排列。
• 在设备停运及设备启动时,有模拟量和数字量的“报警闭 锁”功能,以减少不必要的报警。可由操作员站上实施这 一功能。启动结束后,“报警闭锁”功能自动解除。
一、显示功能
(6)报警显示
• “报警闭锁”不影响对该变量的扫描采集。
• 对所有输入信号和计算变量均提供可变的报警限值。这些 报警限值可以是过程参数(如负荷、流量、温度)的一个 函数。
• 所有出现的报警及报警恢复,均可由报警打印机打印出来。
• 若某一已经确认的报警再一次发出报警时,作为最新报警 再一次显示在报警画面的顶部。改变点的标号的颜色来指 示出发生重新报警的次数。
• 所有带报警限值的模拟量输入信号和计算变量,均分别设 置“报警死区”,以减少参数在接近报警限值时产生的频 繁报警。
一、显示功能
(5)趋势显示
• 所有模拟量信号及计算值,均可设置为趋势显示。 • 在同一幅LCD 显示画面上,在同一时间轴上,采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数据采集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工具,从各种数据源中采集和提取数据,并将其存储、分析和应用的一套系统。
以下是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1. 系统目标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包括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频率、来源等,以及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要求。
2. 数据源选择和接口设计:根据系统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源,例如数据库、日志文件、API接口等。
设计和开发相应的接口,实现与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互。
3. 数据采集和提取:通过编写脚本或使用专业的数据采集工具,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提取、清洗和转换。
4. 数据存储和管理:设计合适的数据存储结构,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或其他存储方案,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需要考虑数据安全性、可扩展性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系统需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6. 数据应用和展示:根据用户需求,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数据应用到相应的业务场景中。
设计和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或接口,将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并提供相应的操作和交互功能。
7. 系统监控和优化: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性能。
8. 安全和隐私保护: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
以上是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案。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可能还需要做一些调整和扩展。
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1-2数据采集系统

(4)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
数/模转换器的作用是将数字量D经过解码电 路变换成模拟电压输出。
-UR
R a R bR
c
I1 2R
I2 2R
I3
2R
2R
I4 2R
S1
S2
S3
S4
Rf
B1
B2
B3
-
B4
I∑
Usc
+
四位数/模转换器原理图 (T形解码网络)
四个电子开关S1~S4,分别受输入的四位数字量B1~B4控 制。当该位为0时,电子开关与地接通;当该位为1时,对应的 电子开关与运算放大器的负端接通。流向运算放大器的总电流 反应了四位数字量的大小,它经过带负反馈电阻Rf运算放大器 变换成模拟电压Usc输出。
(1)ADC变换方式--直接将模拟 量转换为数字量。
(2)VFC变换方式--将模拟量变 换为等幅脉冲。通过脉冲记数变换为数 字量。
作业:
1、什么叫采样? 什么是采样周期?什 么是采样频率?如何计算采样频率和 采样周期?
2、什么叫采样定理? 3、模数变换有哪两种方式?
二、ADC式数据采集系统 图1-5 P10
(4)光电隔离器:用以完成电信号的耦合和传递, 并达到两侧电信号在电气上的隔离、绝缘目的。
(5)计数器(为或88225453计数器)对脉冲进行计数
2、VFC转换的基本原理(电荷平衡式V/F转换电路)
(1)V/F电路的结构 运算放大器A1和R、C组成积分器,A2为零电压比较
器,开关S受单稳定时器控制。单稳定时器的输出经三极管T 放大后,变为脉冲信号输出。
A/D芯片的转换速度 :
即模数转换器完成一次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
量所用的时间要短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决策和运营的核心资源之一。
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利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了企业进行数据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数据采集和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一、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是指将各种形式的数据获取、收集汇集到一起的过程,并组织为可供系统使用的数据。
数据采集系统是指为了获取数据并进行处理的管理和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也可以是软件系统。
在企业应用中,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器等硬件,以及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库等软件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数据存储的灵活性等因素。
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于获取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提供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在电商行业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和个性化推荐;在农业领域可以用于采集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数据,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指导等。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数据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信息集成系统信息集成系统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策和业务运营提供支持的系统。
信息集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整合和数据分发等。
信息集成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集成服务器、数据仓库、ETL工具、数据治理工具等组件。
信息集成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集中管理。
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加工,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营效果。
信息集成系统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企业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集成系统通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数据采集系统实例

实例三: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总结词
生产过程监控、设备维护预警、生产数 据分析
VS
详细描述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 和通讯协议,实时收集生产线上各种设备 的运行状态、工艺参数和产量等信息。系 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 生产过程监控、设备维护预警和生产数据 分析等功能。这些功能有助于提高生产效 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并优化产品质量。
数据采集系统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高并发数据采集与处理
总结词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高并发数据采集与 处理成为数据采集系统面临的重要挑战。
详细描述
为了应对高并发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挑战,数 据采集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架构和负载均衡 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处理能力。 同时,还需要优化数据存储和计算性能,提 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数据采集 系统还需要具备实时数据处理的能力,以满 足业务对数据处理速度的需求。
03
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挑 战与解决方案
数据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总结词
数据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是数据采集系统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确 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详细描述
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这包括对数据进 行加密、访问控制、审计跟踪等,以确保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使用。同时,
恢复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04
数据采集系统的未来发 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融合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将更加智能 化,能够自动识别、分类和整理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和处 理效率。
数据采集系统基本组成

动态范围:某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信号的动态范围是指信号的最大幅值和最小幅值之比的分贝数。采集系统的动态范围通常定义为所允许输入的最大幅值Vimax与最小幅值Vimin之比的分贝数,动态范围:
瞬时动态范围:对大动态范围信号的高精度采集时,某一时刻系统所能采集到的信号的不同频率分量幅值之比的最大值,即幅值最大频率分量的幅值Afmax与幅度最小频率分量的幅值Afmin之比的分贝数。瞬时动态范围:
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Referenced Single-End,RSE):也叫做接地测量系统,被测信号一端接模拟输入通道,另一端接系统地AIGND。
无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NRSE):信号的一端接模拟输入通道,另一端接一个公用参考端,但这个参考端电压相对于测量系统的地来说是不断变化的。
几种信号输入方式的特点 差分输入 可避免接地回路干扰 可避免因环境引起的共模干扰 NRSE 可避免接地回路干扰 RSE 最简单,若信号满足下列条件,可选择RSE输入
低速USB设备在插口端必须要有一个带有串行A口连接器的可控制电缆,速率为1.5Mb/s。当电缆与设备相连时,在D+/D-线上必须要有一个200~450PF的单终端电容器。低速电缆的传播时延必须小于18ns,从而保证信号响在其上升沿或下降沿的第一个中点处产生,以允许电缆与一块电容器相连。
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提高信号检测灵敏度或降低可检测下限的基本方法: 从传感器及放大器入手:降低固有噪声水平、研制新的低噪声传感器。 分析测量中的噪声规律和信号规律,通过各种手段从噪声中提取信号。 对传感器的基本要求是:测量范围宽,线性好,灵敏度高,噪声低,谱段宽,响应快,寿命长,便于匹配,均衡稳定。用于弱信号检测的传感器,首要要求是高灵敏度、低噪声。
只有一个数据期,FRAME#信号在没有等待周期的情况下,在地址期(读操作应在交换周期)过后即撤销。
智能仪器第7章 数据采集系统

20nA
20nA 20nA
40ns
40ns\ 40ns
40us
40us 40us
双向三路 单选一
双向单十 六选一 双向双八 选一
±7.5V
±7.5V ±7.5V
≤30mA
≤30mA ≤30mA
7.4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 系统设计考虑的因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要根据测试对象及系统的技术指标,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1 输入信号的特征 在输入信号的特性方面主要考虑:信号的数量,信号的特点,是模拟量还是数字 量,信号的强弱及动态范围,信号的输入方式,信号的频带宽度,信号是周期信号还 是瞬态信号,信号中的噪声及其共模电压大小,信号源的阻抗等等。 1.2 对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要求 1.2.1 系统的通过速率 系统的通过速率通常又称为系统速度、传输速率、采样速率或吞吐率,是指单位 时间内系统对模拟信号的采集次数。 1.2.2 系统的分辨力 系统的分辨力是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分辨的输入信号最小变化量。 1.2.3 系统的准确度 系统准确度是指当系统工作在额定通过速率下,系统采集的数值和实际值之间的 接近程度,它表明系统误差的总和。 1.3 接口特性 接口特性包括采样数据的输出形式,数据的编码格式,与什么数据总线相接等。
2 模拟电路的误差
2.1 模拟开关导通电阻RON的误差 模拟开关存在一定的导通电阻,信号经过模拟开关会产生压降。模拟开关 的负载一般是采样/保持器或放大器。显然,开关的导通电阻越大,信号在开 关上的压降越大,产生的误差也越大。 2.2 多路模拟开关泄漏电流IS引起的误差 如果信号源的内阻小,泄漏电流影响不大,有时可以忽略。如果信号源内 阻很大,而且信号源输出的信号电平较低,就需要考虑模拟开关的泄漏电流的 影响。一般希望泄漏电流越小越好。 2.3 采样保持器衰减率引起的误差 如果衰减率大,在A/D转换期间保持电压减小,影响测量准确度。一般选 择漏电流小的聚四氟乙烯等优质电容,可以使衰减率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 2.4 放大器的误差 数据采集系统往往需要是用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并规一化。放大器是 系统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其中有放大器的非线性误差、增益误差,零位误差 等。在计算系统误差时必须把它们考虑进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在任何计算机测控系统中,都是从尽量快速,尽量准确,尽量完整的获得数字形式的数据开始的。
因此,数据采集系统作为沟通模拟域与数字域的桥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及高速A/D转换器的出现,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原来由小规模集成的数字逻辑电路及硬件程序控制器组成的采集系统被微处理器控制的采集系统所代替。
因为由微处理器去完成程序控制,数据处理及大部分逻辑操作,使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大大的提高,系统的硬件成本和系统的重建费用大大的降低。
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信号调理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芯片,微处理器组成。
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框图其中信号调理电路,它是传感器与A/D之间的桥梁,也是测控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
信号调理的主要功能是:(1)目前标准化工业仪表通常采用0~10Ma,4~20mA信号,为了和A/D的输入形式相适应,必须经I/V变换成电压信号。
(2)某些测量信号可能是非电压量,如热电阻等,这些非电压量信号必须变为电压信号,还有些信号是弱电压信号,如热电偶信号,必须放大,滤波,这些处理包括信号形式的变换,量程调整,环境补偿,线性化等。
(3)某些恶劣条件下,共模电压干扰很强,如共模电平高达220V,不采用隔离的办法无法完成数据采集的任务,因此,必须根据现场环境,考虑共模干扰的抑制,甚至采用隔离措施,包括地线隔离,路间隔离等等。
综上所述,非电量的转换,信号形式的变换,放大,滤波,共模抑制及隔离等等,都是信号调理的主要功能。
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桥,放大,滤波,隔离等电路。
根据不同的调理对象,采用不同的电路。
电桥电路的典型应用之一就是热电阻测温。
用热电阻测温时,工业设备距离计算机较远,引线将很长,这就容易引进干扰,并在热电阻的电桥中产生长引线误差。
解决的办法有:采用热电阻温度变送器:智能传感器加通讯方式连接:采用三线制连接方法。
信号放大电路通常由运放承担,运放的选择主要考虑精度要求(失调及失调温漂),速度要求(带宽、上升率),幅度要求(工作电压范围及增益)及共模抑制要求。
常用于前置放大器的有uA741,LF347(低精度),OP-07(中精度),ICL7650(高精度)等。
滤波和限幅电路通常采用二极管,稳压管,电容等器件。
用二极管和稳压管的限幅方法会产生一定的非线性且灵敏度下降,这可以通过后级增益调整和非线性校正补偿。
此外,由于限幅值比最大值输入值高,当使用多路开关时,某一路超限时可能影响其他路,需要选用优质模拟开关如AD7501。
共模电压的存在对模拟信号的处理有影响。
高的共模电压会击穿器件,即使没有损坏器件,也会影响测量的精度。
隔离是克服共模干扰影响的有效措施。
常用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采用隔离放大器等。
系统的原理及其组成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需要对各种信号进行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
但传统的采集方式是在PC机或工控机内安装数据采集卡,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安装麻烦、易受机箱内环境的干扰,而且由于受计算机插槽数量和地址、中断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挂接很多设备。
而通用串行总线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这些冲突,很容易就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多点的外置式数据采集系统,这不仅能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还能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同时有利于系统的维护。
本USB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利用了A/D转换技术、温度控制技术、微处理器和USB技术,是伴随着USB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新的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主机接口(USB口)发送到PC机并实时显示出来,其波形保真性能与A/D转换器的转换速率、分辨率与精度密切相关。
A/D转换速率越高,复现的波形的分辨率也就越高:A/D转换器位数越多,精度越高,波形保真性越高。
本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其中温度控制技术、USB技术和数据采集波形的实现由第三方设计完成,这里不在介绍。
图2 USB数据采集系统总体结构图基于USB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是由A/D转换器、微处理器、电压跟随器等组成。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图3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图从以上两个结构图中可知,11路模拟输入信号通过电压跟随器滤波后,输出到A/D转换器,微控制器把经过A/D转换器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通过USB控制芯片输出给计算机,同时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的显示;而USB主机及显示部分则通过输出接口在PC机上显示,采用软件来模拟显示输入信号的波形。
同时可以控制A/D转换器的启停、数据存取器的存取、USB外设芯片的工作、显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
原理图原理图(见图4)前部分为数据采集模块,电压跟随器为TLC2543提供稳定的模拟输入电压。
后半部分为数据通信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图4USB数据采集系统原理图USB数据采集系统的电源使用外接12V电源供电,而芯片TLC2543所需的5V基准电压源则通过LM336稳压管和滑动变阻器将12V电源转换到5V。
制作原理图步骤:(1)创建一个新的PCB项目(2)创建一个新的原理图图纸(3)放置器件(4)连接电路程序/*//******************************************************************** USB--DATACOMMUNICATION// File Name: mainloop.C// Revision: 1.1(2006-05-20)// Author: Wang XinJian// Note://****************************************************************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include <REG51Rx2.H> /* special function register declarations */ #include "mainloop.h"#include "INTERRUPT_Server.H"#include "REQUEST_PROCESS.H"#include "AD_Convert.H"#include "TEMP_Gather.H"#include "D12_Interface.H"/*//**************************************************************** *********// Public static data//**************************************************************** **********/extern EPPFLAGS bEPPflags;extern unsigned char idataGenEpBuf[];extern unsigned char idataEpBuf[];extern unsigned int data d12_addr;unsigned char xdataADCBuf[36]={0,0,0,0,0,0};unsigned char xdatachannelid;unsignedintidataTEMPBufLow = 0;unsignedintidataTEMPBufHig = 0;extern unsigned int data D12_DATA; //D12_DATA输出的是数据extern unsigned int data D12_COMMAND; //D12_COMMAND输出的是命令unsigned char m = 0x00;//D12中断服务usb_isr() interrupt 0 //0,外部中断;1,定时器0溢出;2,外部中断1;//3,定时器1溢出;4,串口中断;5,定时器2溢出{DISABLE; //EA为内外存储器选择控制端fn_usb_isr(); //调用D12中断服务子程序ENABLE;}void main(void){byte_countadcdata;byte_counttempdata;ADCBuf[32]='G';ADCBuf[33]='O';ADCBuf[34]='O';ADCBuf[35]='D';P0 = 0xFF; //初始化I/O口P1 = 0xFF;P2 = 0xFF;P3 = 0xFF;D12_DATA = 0xff02; //定义数据地址D12_COMMAND = 0xff03; //定义命令地址MCU_D12CS = 0x0; //片选PDIUSBD12芯片D12SUSPD = 0x0; //唤醒PDIUSBD12芯片IT0 = 0; //初始化中断EX0 = 1;PX0 = 0;EA = 1;MCU_D12CS = 0x1; //禁止选通PDIUSBD12芯片(引发中断)MCU_D12CS = 0x0; //片选PDIUSBD12芯片bEPPflags.value = 0;reconnect_USB(); //联接USB总线while( TRUE ) //主循环{unsigned char n =0 ;channelid=D12_ReadEndpoint1(4, 64, EpBuf);//检测主机给的数据for ( n=0;n<channelid;n++){m = n;m = m<<4;if(adcdata.word!=0xF000)adcdata.word=ADC(m|OUTPUTLENGHT_12|UNIPOLAR);//读AD转换结果if ( n==0 ){ADCBuf[2*(channelid-1)+1]=tempdata.byte.high;ADCBuf[2*(channelid-1)+2]=tempdata.byte.low;}else{ADCBuf[2*(n-1)+1]=adcdata.byte.high;ADCBuf[2*(n-1)+2]=adcdata.byte.low;}}tempdata.word=ReadTemperature();ADCBuf[29]=tempdata.byte.high;ADCBuf[30]=tempdata.byte.low;TEMPBufHig = ReadTemperature(); //读温度if (TEMPBufHig>=0x01E0) MCU_LED0=0; //温度超过40度报警elseMCU_LED0=1;TEMPBufLow = ReadTemperature();if (TEMPBufLow<=0x01B0) MCU_LED1=0; //温度超过40度报警elseMCU_LED1=1;D12_WriteEndpoint(5, 64, ADCBuf); //发送数据给主机usbserver(); //USB服务数据}}//USB总线重新连接(先断开,再连接)子程序voidreconnect_USB(void){unsigned long clk_cnt; //控制LEC亮MCU_LED0 = 0; //亮LED显示(实际应用中可去掉)MCU_LED1 = 0; //(实际应用中可去掉)D12SUSPD = 0; //唤醒PDIUSBD12芯片disconnect_USB(); //断开芯片与USB总线连接for (clk_cnt=0;clk_cnt<=0x9000;clk_cnt++) {} //延时处理connect_USB();MCU_LED0 = 1; //熄灭LED显示(实际应用中可去掉)MCU_LED1 = 1; //(实际应用中可去掉)}//断开USB总线连接voiddisconnect_USB(void){D12_SetMode(D12_NOLAZYCLOCK, D12_SETTOONE | D12_CLOCK_12M);}//连接到USB总线voidconnect_USB(void){DISABLE;bEPPflags.value = 0;ENABLE;D12_SetDMA(0x1); //设置D12工作模式D12_SetMode(D12_NOLAZYCLOCK|D12_SOFTCONNECT,D12_SETTOONE | D12_CLOCK_12M);}void LED_ON(void){MCU_LED0=0;}void LED_OFF(void){MCU_LED0=1;}//USB服务处理子程序voidusbserver(void){if (bEPPflags.bits.bus_reset){DISABLE;bEPPflags.bits.bus_reset = 0;ENABLE;d12_busreset();} // 总线复位if (bEPPflags.bits.suspend){DISABLE;bEPPflags.bits.suspend= 0;ENABLE;d12_suspend();} //挂起改变if (bEPPflags.bits.setup_packet){DISABLE;bEPPflags.bits.setup_packet = 0;control_handler();ENABLE;} // 建立包}系统调试在调试过程中从硬件到软件由于经验不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还是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