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与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纳米材料专业介绍专业介绍

3、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
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基础》、《精细有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波谱分析》、《应用电化学》、《稀土化学》、
《功能材料》、《化工原理》、《现代分离技术》、《工业催化》、
《材料化学》、《纳米材料导论》、《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 工》、《化学动力学》 4、相近专业 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
专业介绍
主讲人:元济高级中学 张少文
一、应用化学
1、专业概况
应用化学是一门培养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
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化学基础研 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科研机构、
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
4、就业方向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光电信息、 石油化工、轻工、工程塑料、特种复合材料、新能源 材料、环保、市政、建筑、消防等领域内行业的质量
检验、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5、开设院校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 工大学、河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东理工大 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 京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云南大学、湘潭大学、中 国地质大学(北京)、厦门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山西大学、青岛科技大 学、吉林大学、济南大学、淮海工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聊城 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 械学院)、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长江师范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 淮南师范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
应用化学专业的五个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专业的五个研究方向应用化学专业的五个研究方向应用化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技术的二级学科。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应用化学专业的五个研究方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土功能材料及精细化学(Functional Material and Fine Chemistry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稀土功能材料及稀土精细化学品研制和应用。
研究内容涉及抗静电、屏蔽电磁波的稀土导电粉(微粉、纳米粉)、稀土掺杂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和稀土功能陶瓷材料等的研究及应用。
以及稀土精细化学品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应用。
2物资源化学(Bioresource Chemistry)生物资源化学是依据生物资源的生物及化学特性,应用微生物学、化学及化学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对生物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实现对生物资源的高值利用。
其内容包括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生化制药、生物资源再利用等。
3食品应用化学(Applied Food Chemistry)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技术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以及食品在贮藏、加工、包装及流通过程中营养、质地、风味(色、香、味)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并探明其变化机理。
4香精香料合成及应用(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Essence and Spicery)本方向主要内容涉及香料的合成和香精香料的开发研究。
以及香料合成和调香技术在日化、食品和香烟方面的应用研究。
5膜分离及电镀技术的开发及应用(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mbranous Separating and Galvanizing Technology)本研究方向利用化学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改良电镀的传统工艺与技术,实现电镀绿色化和高效化。
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应用化学 学科门类

应用化学学科门类【最新版】目录1.应用化学的定义和概述2.应用化学的研究领域3.应用化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4.应用化学的重要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应用化学的定义和概述应用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学科。
它涉及化学原理在各种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材料、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
应用化学以理论化学为基础,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二、应用化学的研究领域1.材料化学:研究材料的合成、性能和应用,涉及聚合物、陶瓷、金属材料等;2.环境化学:研究环境污染的来源、性质、迁移和转化,以及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3.能源化学:研究能源的转换、储存和利用,涉及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4.生物医学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代谢,以及药物设计、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等;5.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和加工工艺,以及食品安全和营养;6.化工过程与设备:研究化学工程的设计、优化和设备制造,以及过程控制和自动化。
三、应用化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应用化学学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使得应用化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我国应用化学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我国应用化学学科的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应用化学的重要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应用化学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面对未来,应用化学将继续深入研究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未来应用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绿色化学、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
总之,应用化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社会意义的学科。
化学在科技上的成就

化学在科技上的成就化学在科技上的成就1. 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一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科技领域,化学的贡献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视角,探讨化学在科技上的成就。
2. 了解化学在开始讨论化学在科技上的成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以化学元素、化合物和反应为基础,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奥秘。
3. 化学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3.1 材料科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化学在新材料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化学反应、材料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和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高强度、轻质的碳纤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为这些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3.2 纳米技术的进展纳米技术是指研究和控制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物质和现象的技术。
化学在纳米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化学方法,科学家们能够合成出具有纳米尺度特征的材料,并控制其性质和结构。
这为制造更小、更强、更高效的电子元件和传感器提供了可能。
3.3 光电子学与光催化剂在光电子学领域,化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研究光电子材料的光吸收和能量转移机制,科学家们设计出了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子器件。
化学还通过研究光催化剂的合成和性能优化,实现了光催化水分解、二氧化碳还原和有机废水处理等重要反应的高效率进行。
4. 化学在药物开发中的贡献化学在药物开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药物研究与发展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化学家们通过分析疾病的生理过程,设计并合成具有特定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修改细胞的功能,从而治疗疾病。
抗生素的发现和合成为人类战胜多种传染病提供了可能,拯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
5.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转化和降解机制,化学家能够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
化学与材料工程的前沿领域

化学与材料工程的前沿领域化学与材料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合成、加工、性能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化学与材料工程的前沿领域日益引人瞩目,涉及到许多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化学与材料工程的某些前沿领域,并详细介绍每个领域的背景、发展和应用。
一、纳米科技纳米科技是化学与材料工程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相比传统材料表现出许多突出的优势。
在纳米科技中,研究人员通过控制材料的尺寸、形状和结构,能够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
纳米科技已经在电子器件、生物医学、能源储存和环境清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二、功能性材料功能性材料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材料。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通过控制材料的组分、结构和形貌等因素,研究人员成功地开发出了许多功能性材料。
例如,光电功能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器件中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能;催化材料在化学反应中起到有效的催化作用。
功能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生物医学、环境保护、能源领域等多个领域。
三、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指能够与生物体相容并发挥特定功能的材料。
生物材料的研究涉及生物科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旨在开发出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的材料。
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例如人工关节、骨修复材料、药物传递系统等。
此外,生物材料还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四、能源材料能源材料是指能够转化和储存能量的材料。
在全球能源危机严峻的形势下,开发高效、环保的能源材料成为重要课题。
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涉及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储能材料以及光催化等领域。
通过材料的设计和优化,能源转换和储存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能源材料的研究将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化学与材料工程的前沿领域涉及到纳米科技、功能性材料、生物材料和能源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的前沿研究

应用化学的前沿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化学已经成为许多产业的基础。
在这个领域里,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探索新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应用化学的前沿研究。
1. 新能源材料的研究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材料的研究方面,应用化学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出各种先进材料、器件和系统,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就是新能源材料的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的研究是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方面。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材料,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种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成本、易于制备和可持续性等优点。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目前已经达到了20%以上的转换效率。
除了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污染、轻量、稳定性好等特点。
在应用化学的研究中,燃料电池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和提高效率。
2. 纳米技术的研究纳米技术是一个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也是应用化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极小的尺寸、巨大的表面积和特殊的电子、光学性质。
这些特点使得纳米材料在催化、光电、传感和能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面,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新的合成方法,以获得具有特定形状和粒径分布的纳米材料。
例如,高温热解法、水热法、光化学还原法等都是常用的合成方法。
在纳米技术的应用方面,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
例如,纳米光电材料、纳米催化剂等,这些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光电器件、催化反应等领域。
3. 功能材料的研究功能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特殊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响应光、温、磁等外界刺激的智能材料、超级疏水与超级亲水材料等,这些功能材料已经成为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在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方面,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开发新的材料、新的合成方法和新的性能。
考研专业介绍:应用化学

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应用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下设的二级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研究方向01 纳米材料化学02 能源材料与催化化学03 表面及光电化学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12化学综合(注:各个学校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二、推荐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北京理工大学A+ 14 北京大学 A 27 湖南大学 A2 大连理工大学A+ 15 江南大学 A 28 武汉大学 A3 华东理工大学A+ 16 广东工业大学 A 29 中国矿业大学 A4 天津大学A+ 17 中南大学 A 30 山西大学 A5 清华大学A+ 18 南京大学 A 31 贵州大学 A6 华南理工大学A+ 19 南京工业大学 A 32 南开大学 A7 北京化工大学A+ 20 北京工业大学 A 33 哈尔滨工程大学 A8 上海交通大学A+ 21 陕西科技大学 A 34 浙江工业大学 A9 中国石油大学A+ 22 燕山大学 A 35 新疆大学 A10 南京理工大学 A 23 青岛科技大学 A 36 中北大学 A11 四川大学 A 24 浙江理工大学 A 37 黑龙江大学 A12 吉林大学 A 25 苏州大学 A 38 湖南科技大学 A13 浙江大学 A 26 西南石油大学 AB+等(57个):合肥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山东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鞍山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广西大学、四川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苏大学、上海电力学院、长江大学、湘潭大学、福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渤海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B等(57个):华东交通大学、西北大学、海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上海水产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吉首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五邑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侨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济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信阳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青岛大学C等(38个):名单略三、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应用化学课程

应用化学课程应用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研究化学原理和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与纯化学不同,应用化学关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人们需求的化学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对应用化学课程的一些总结和讨论:应用化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和平衡、溶液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基础以及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应用到材料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应用化学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来巩固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则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化学课程中,学生还会接触到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如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燃料电池和生物技术等。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和发展的眼光。
学习应用化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实践和实验的锻炼。
因此,应用化学课程设置了大量的实验项目,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应用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化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学科,应用化学的知识和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学生可以选择从事化工、生物科技、材料科学、制药、食品安全等行业。
应用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应用化学课程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学科。
通过学习应用化学,学生可以获得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的掌握,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应用化学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因此,学生应该重视应用化学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科技与应用化学班级:1307401 学号:1130700116 姓名:王跃【关键字】纳米化学应用【摘要】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设计纳米领域,而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走在研究纳米科技的前列。
本文便结合实例,分析总结纳米科技在化学许多方面的应用和研究。
纳米科技是在20 世纪80 年代末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兴科学, 其迅猛发展已将成为21 世纪科技发展的主流之一[1~3]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小于100nm) 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材料。
纳米粒子由于具有4 大效应( 包括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从而使纳米材料的磁、光、声、热、力学、电以及超导电性等与一般材料的宏观特性有着显著的区别。
纳米材料的奇异性是由其构成基本单元的尺寸及其特殊的界面、表面结构所决定。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3~ 5] 。
下面着重介绍几个纳米材料在化学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1、纳米催化剂化学家研究纳米物质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催化方面。
实际上, 人们长期应用的催化剂中, 确有一些就是由纳米颗粒组成的。
但是它们几乎都是密实的团聚体, 没有发挥纳米颗粒的特点[6]。
近年来,人们也研制出很多催化活性很高的纳米催化剂,如纳米金的催化。
金(Au)历来被认为是化学惰性的,因此,在化工领域应用较少。
然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对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Au 的一些独特性质也逐渐被发现。
其中尤其引起人们关注的就是纳米Au 的催化性能。
当Au 以纳米尺寸均匀分散时,在一些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
苯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主要用作生产月桂醛、月桂酸、苯乙醛、苯甲酸苄酯的原料。
也是染料、香料及药品的重要中间体。
苯甲醇氧化是目前制苯甲醛的最主要的合成方法。
Chen 等[7]将HAuCl4 引进SBA- 15 孔壁中,然后经过煅烧,得到硅介孔壁含金纳米颗粒的GMS 系列,该催化剂在403 K、1.5 MPa 非溶剂下对苯甲醇氧化得到苯甲醛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且在反应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烟道气是指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候所产生的对环境有污染的气态物质。
由于不完全燃烧使得烟道气中含有有毒的NO。
通常烟道气中含NO, SO2 ,H2O, CO2 , O2 等成分,发展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抵制SO2 , H2O 的失活作用并选择性地催化氧化NO 是非常必要的。
金负载催化剂对NOx 的各种还原反应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Hui Wang等[8]用共沉淀法将纳米金负载Co3O4 上, 使Au 的平均粒径达约4 nm,并在120℃的较低温度下SO2、H2O存在下的有效地催化转化了烟道气中的NO。
2、纳米涂料涂料是在汽车、建材、航空、船舶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的材料, 利用纳米技术提高涂料性能或赋予其它功能已成为涂料行业研究与应用的热点[9]。
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涂料中, 不仅可使涂料的传统性能, 如粘结性、耐冲击性、柔韧性、耐老化性、耐腐蚀性、抗辐射性等得到大大的提高和改善, 还使得其具有一些新的功能, 如自清性、抗静电、吸波隐身等性能, 从而提高涂料产品的性能。
利用纳米技术对涂料的基本性能进行改进与提升。
柯博等从纳米SiO2 的结构出发, 阐述了纳米SiO2 改善涂料性能的原理, 认为纳米SiO2 涂料的触变性、颜料悬浮性、抗老化性等有明显改善。
徐国财将平均粒径30nm 的纳米SiO2 用于紫外光固化涂料后, 提高了涂膜的固化速度、硬度、附着力和低温下的热稳定性[10] 。
纳米材料与技术可赋予涂料许多不同的新功能。
北京中国科学院开发出了一种纳米复合耐高温防火涂料, 这种涂料为多相复合体系, 由纳米碳化硅、纳米硅酸盐粘土等以及磷酸盐、氧化物及纳米硅酸铝等纳米粒子中添加纳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粘合剂)的插层复合法制备而成。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将纳米材料掺入到涂料中可制得具有抗菌、环保、自清洁功能的纳米复涂料。
复旦大学涂料工程研究中心利用纳米粒子( SiO2、TiO2 、ZnO) 对紫外线的超强吸收性及纳米粒子的高表面活性对细菌的杀伤力( 纳米抗菌粉) ,在实验室规模上成功制备出超耐候外墙涂料及纳米内墙抗菌涂料。
3、纳米化学镀层随着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发现许多低维、小尺寸、功能化的纳米结构表面层, 能够显著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赋予材料新的性能。
纳米表面工程就是将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和表面工程交叉、复合、综合并开发应用。
而作为纳米表面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的纳米复合镀是在复合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它用纳米颗粒代替了传统复合镀中使用的微米颗粒。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奇特的性能,可以得到功能各异的复合镀层。
许小锋[11]等在化学镀Ni—P合金镀液中添加纳米A12032乏PTFE 获得(Ni—P)-A1203-PTFE复合镀层。
并进行了腐蚀试验,镀层的耐蚀性能用挂片腐蚀法进行测试。
镀态下在质量分数为10%HCl溶液中的年腐蚀速率为138.1mg/(a.cm2),比相同条件下Crl8Ni9不锈钢的腐蚀速率1200mg/(a.cm2)的耐蚀性能要好得多。
赵芳霞[12]等采用全浸泡腐蚀试验,系统研究了Ni—P-纳米,Ti02复合镀层在HCl、H2S04、HN03、NaOH和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Ni.P.纳米Ti02复合镀层比Ni—P化学镀层具有更优异的耐酸、耐碱、耐盐腐蚀的性能,复合镀层在盐和碱性腐蚀液中的耐蚀性优于酸性腐蚀液,Ni.P.纳米Ti02复合镀层在不同腐蚀液中的腐蚀形态明显不同,保持镀层在腐蚀液中的完整性对提高镀层的耐腐蚀陛能至关重要。
4、纳米过滤分离纳米过滤(Nanofiltration) 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发展起来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
纳米膜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约为200~2000;二是其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构成, 因而它对无机电解质具有一定的截留率,允许一些无机盐,特别是一价盐离子和有些溶剂透过膜,使有机物和无机盐分离,同时对有机物进行浓缩。
与传统的膜分离过程相比, 纳米过滤具有下列特点[13]:(1) 具有离子选择性。
其表层孔径处于纳米级范围(10 - 9m) , 因而其分离对象主要为粒径1纳米左右的物质。
它对NaCl 的脱除率在80 %左右。
反渗透膜几乎对所有的溶质都有较高的脱除率,但纳滤膜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高脱除率。
(2) 操作压力低。
纳滤膜的最大特征是膜本体带有电荷,这使得它在很低的操作压力下仍具有较高的脱盐率。
反渗透过程所需操作压力很高,一般在几兆~几十兆帕以上,而纳米过滤过程所需操作压力低于1. 0 兆帕,这对于降低整个分离系统的设备投资费用十分有利。
(3) 可取代传统处理过程中的多个步骤,因而比较经济。
如在水的软化和净化中,采用纳滤技术就可以一次性去除Ca2 + 、Mg2 + 等二价离子和有机物。
(4) 由于纳滤膜多为复合膜及荷电膜,因此其耐压性与抗污染能力强。
荷电纳滤膜能根据离子大小及电价的高低, 对低价离子与高价离子进行分离。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 纳米过滤在饮用水净化、水质软化、染料、药物提纯与浓缩,多肽、多糖等化工与生物工程产物的浓缩、脱色与去异味,甚至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等方面会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结语:纳米技术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正在对原有的科学研究进行改进和创新。
化学,作为直接研究和利用纳米科技的学科,与纳米科技的结合更加紧密。
可以肯定,纳米科技的发展,势必会对未来的科学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它对我们学化学的人而言,必定是一个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 Chem. E ng. N ew s, Sep. 21, 1998, 70- 77; June 8, 1998,35- 46; Feb. 28, 2000, 36- 38.[ 2 ] H and boook of N anostructu red M aterials and N ano2technology , A cadem ic P ress, CA; Chem. E ng.N ew s, July 26, 1999.[ 3 ] L eslie2Pelecky D L , R ieke R D, Chem. M ater. , 1996,8 (8) , 1770- 1783.[ 4 ] Hulteen J C, T reichelD A , Sm ithM T et al. , J. P hys. Chem. B , 1999, 103 (19) , 3854- 3863.[ 5 ] W angW H, He D W , Yao Y S et al. , A pp l. P hy s. L ett. ,1999, 75 (18) , 2770- 2772.[ 6 ]纳米化学薛群基徐康(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 7 ]Chen L F,Hu J C,Richards R. Intercalation of aggregation-free well- dispersed gold nanoparticles into the walls of Mesoporous.[ 8 ]HuiWang, JunWang, Preparation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Nanometer gold ultrafines supported on Co3O4. PowderTechnology,2000,111:175;178.[ 9 ]刘福春, 韩恩厚. 纳米复合涂料的研究进展[ J] . 材料保护, 2001, 34( 2) : 2.[ 10 ]季保华, 方东, 徐长庆. 纳米涂料研究概况[ J]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2, 12( 5) : 97.[ 11 ]许小锋钟良,刘继光.(Ni-P)一纳米A1203-PTFE化学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电镀与环保.2005.25(3):17.18.[ 12 ]赵芳霞,罗驹华,张振忠,陈传文.Ni-P-纳米,ri0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研究.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25(5):262-264. [ 13 ]纳米过滤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展望赵扬1 席莹本2 许莉3(11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 21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31 天津大学,天津3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