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的思考

对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的思考
对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的思考

对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的思考

主题:【(讨论课总结)对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的思考】发布人:吴天晨发布时间:2008-05-15[回复]

参与了“纳米科技与人类生活”课程讨论课之后,我在对纳米科技的认识上又有了很多的收获,通过一些个人的总结呵思考,我对纳米科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其未来发展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想法,希望通过这份总结表述出我个人对于本次讨论主题的若干认识,并在和其他同学交流切磋的过程中吸取更多的精华、收获更大的进步。

一、关于本次讨论课主题

本次讨论课主题,是关于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正如大家在讨论课上所表述的那样,纳米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这一门新兴科技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势必会发挥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

关于纳米科技的运用,其实关乎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根据我们讨论课上所讨论的内容,我又寻找了一些资料进行补充,总结各位同学的关键,发觉确实纳米科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

(1)军事国防领域:纳米卫星以及相关的纳米传感器可以灵敏地“感觉”水流、水温、水压等极细微的环境变化,并及时反馈给中央控制系统,最低限度地降低噪声、节约能源,其高科技成分的体现还在于它能根据水波的变化提前“察觉”来袭的敌方鱼雷,使潜艇及时做规避机动;能用较低的辐射功率完成“智能武器”的敌我识别,以免误伤自己。这其中有些优势恐怕是当今世界其他的侦查设备所望尘莫及的。

(2)环境保护领域:在燃煤中加入纳米级助燃催化剂,可帮助煤充分燃烧,提高能源利用率,防止有害气体产生。研究表明,纳米钛酸钴还可在发动机汽缸内发挥催化作用,使汽油燃烧时不再产生及排放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使汽车尾气无需处理。此技术对我国船舶发动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纳米的净水装置也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非常大的便利,新型的纳米级净水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普通净水剂的10~20倍。通过纳米孔径的过滤装置,还能除去水中的细菌,使水分子、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被保留下来,处理后即可以饮用。

(3)医学生物领域:遗传学领域中,通过纳米技术先将DNA染色体全部分解为单个基因,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组装,转基因整合成功率几乎可达100%。而在医疗过程中,纳米级别的诊断和治疗器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医疗器械堆对人体组织的损害,再比如纳米传感器能够哦探测早期癌细胞并传递药物,种种事实表明,纳米技术运用于医学遗传领域将有助于化解许多目前的问题,从而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4)纳

米技术的运用——纳米材料。不仅是纳米技术有用处,更重要的是纳米技术能够被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纳米材料就是很好的例子。许多科技新领域的突破迫切需要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支撑,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也急需纳米材料和技术的支持,可以肯定纳米材料和技术对许多领域都将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如纳米粒子可以被用于创造新的光学薄膜和创造具有光、磁特性的新功能材料。磁性纳米粒子和量子点将可用于生产10倍于目前芯片存储容量、数百千兆赫速度的超小光盘驱动器。在纳米材料与加工方面,科学家将通过控制纳米晶体、纳米薄膜、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等创造新的功能结构材料,开发超轻、超强结构材料,开发长寿命材料、支撑能量转换的材料和具有新功能的电子材料。另外一个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便是成为化学和能源转化工艺方面具有高度选择性和有效性的催化剂。这不仅对能源和化学生产非常重要,而且从能源转换和环境保护角度上看极具经济价值。

(5)其他方面: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光电子学、纳米磁学,纳米科技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次讨论课另外一个主题,是关于纳米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纳米科技能够运用的方面非常广泛,要全面地概括确实是非常有难度的。根据讨论以及之后的思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向:

(1)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人们已经发现并展望了纳米科技的美好未来,当然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未来和梦想一一转化为现实。目前已经有不少技术被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例如纳米服装、各类纳米传感器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发明创造依旧在实验室里“蓄势待发”。毕竟要让全世界都感受到纳米的优势,就必须让纳米在现实中为全世界造福。

(2)减小风险:鉴于纳米科技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短时间内人们并不能完全掌握其特别的属性,因此如何减低纳米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将是一个伴随着各国加大对纳米科技研发的永远的课题。目前已有不少学术研究发现纳米科技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或是其特性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现在还不能得到足够的充分的控制(下文中我会具体阐述),显而易见,如何让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乖乖地为我们所用将是全球科学家需要“攻克的壁垒”。

(3)“细微化”:纳米相比于我们当下所处的“微米时代”,一个最显著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纳米比微米小了一千倍,因此纳米科技的发展,未必只能遵循“从宏观的角度渐渐细微化”的过程,完全可以走一条“从微观世界发展到宏观世界”的

全新的道路,例如运用纳米技术对DNA的研究、对基因的研究、纳米芯片的横空出世,这些都是由小及大的经典事例。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认为今后纳米科技一定会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精确”。

(4)“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因此纳米科技也一定会坚定地举起“绿色科技”的旗帜,例如用纳米技术消除汽车尾气,就是对当下环境问题的一剂良药,再比如具有修复功能的纳米材料,相信这类新材料的出现一定会减少不少不必要的成本。在我眼中,纳米技术一定会对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5)最后从科学门类的角度上来讲,纳米科技今后更多的将向信息科学、生物科学、认知科

学靠拢,科学家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也将主要集中在这三方面。

二、对于讨论的思考

经过讨论课与同组同学和指导老师的讨论,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人类必定将进入一个纳米的时代。从历史意义上讲,这种“科学的微型化”是必然的。从很久以前,我们人类就致力于追寻身边物质的本质,从以前的自然科学到几百年前的化学,从分子化学到原子化学,从原子理论到电子理论,人类的研究尺度正一点点地接近物质的“极限”,而只有将物质的每一个细节看得清晰,对每一个最小的粒子的性质了如指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物质的本质所在,而只有从最微观的角度分析技术、创造技术,我们才能说得上是“物尽其用”,也就是说更大程度地利用了物质从而为我们自己服务。在当今时代之前,人类同样进行了一个跨时代的飞跃,就是从毫米时代跨入了微米时代,这或许只是研究的一小步,但对我们的生活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大步。权且不从科技的专业角度谈罗这个问题,但当我们看看身边的世界,看看这一跨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芯片。。。。。。我想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我眼中,人类从微米时代进入纳米时代是科技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须,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且我可以大胆的推测,纳米时代不是我们发展的终点,千百年后,当我们对纳米技术开发到了一个相当深刻和普遍的程度的时候,当我们对现有粒子的微观程度不再满足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再次迈步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名字,很有可能是“皮米时代”,也有可能是一个以更加微小的单位名命名的名字。

当然,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诚如我们所总结的那样,现在的我们对于纳米科技仍然、也应该

处在一个“谨慎利用”的阶段。

首先,我们没有一个非常完全的知识体系来支撑纳米科技,或者说我们不能确定现有的知识体系能够涵盖到纳米的级别。从医学的角度上说,由于纳米材料相对一般的微小颗粒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在生物体内可能导致无法预测的分布和影响。由于它的微小,纳米粒子完全有可能穿越体内的各个屏障来往于细胞与组织之间,一旦那些二氧化钛纳米粒子通过嗅觉作用进入大脑,就将破坏大脑的海马体,而具有很强破坏细胞膜的完整程度的能力的铝纳米颗粒和石英纳米颗粒会导致很高的细胞死亡率。个别纳米粒子会有如此作用,那么大量粒子呢?科学家已发现人们吸入大量超微粒子先会引发肺炎,再由肺转移到其它器官,引起意想不到的生物感染,甚至穿透细胞膜破坏细胞。除了这个“小”的问题,我们还不得不去面对纳米粒子的毒性问题、扩散问题、生态问题等等等等。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而知,如何去消除这些风险?我们依旧没有答案。如何去消除纳米科技的后续效应,比如废料、多余产品?我们尚且还在探索。在这个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既然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那我们恐怕就还得多等那百八十年的,等待一个完整的知识后盾的出现。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有许多项目都在实验室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信不久的将来,纳米产品将像“绿色产品”一样广受欢迎。

其次,社会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迎接纳米时代的到来。之前曾有纽约新兴技术顾问公司Lux Research的专家指出,大企业或许有能力进行每种纳米微粒的人体、环境影响研究,但中小企业却不管,他们说自己只管生产二氧化钛,而在目前的法律体制下,这属于「安全物质」。然而

这些产品一旦出现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将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恐慌。确实,由于纳米科技的潜在风险,难免会制造出一些危害,“究竟谁对它负责”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另外由于对纳米科技的了解不深,许多国家目前对于纳米材料的态度是开放的、不限制的,这很有可能为出现和当年“转基因问题”一样的争论埋下祸根。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在道德范畴纳米科技同样存在争议,就像我们讨论课上有同学指出的那样,如果用纳米科技来提高运动员成绩,会不会造成公平原则的缺失?纳米科技同样涉及到了“复制”这个字眼,那会不会引起伦理道德上的争论呢?对于这些问题,有些我认为是无需担心的,比如就运动比赛成绩的问题,当今世界的竞争,既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就像科学的训练方法一样,纳米科技的存在是合

理的。但是就之前提到的后一个而言,我认为是值得思考的,就像克隆问题引发的争论一样,纳米科技如果在将来某一天卷入了类似的“旋涡”,恐怕我们真的应该深思熟虑一下。对于社会制度和道德伦理的问题,部分人已经行动了起来,英国皇家科学院则早在二零零四年就决定将纳米微粒当成全新物质,每种微粒都立案调查。欧盟也同意,每种新微粒都重新立案。去年初,英国政府技术顾问小组也提出,纳米材料对人体、环境造成的风险研究「紧急缺乏」,政府需策略性地提供研发经费。而英国纳米技术产业协会还提出,政府研发经费应有一定比例投入对纳米技术风险的研究。二零零六年十月,美国国会科学委员会要求美国政府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小组提出风险评估计划。预计未来几年,国会将批准每年一亿美元的经费,进行风险影响评估。研究结果,除了监测对环境(空气、水)的影响之外,更将作为制订生产标准、工作安全规定的参考。就像英美两国所做的一样,科学的对待新事物的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所必须具备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纳米科技的研究我们也不必过于谨慎,甚至谨慎到了一个“保守”的阶段。毕竟纳米科技有那么美好的未来,我们完全有必要去尝试一下,只有让问题出现,我们才能有机会去解决问题,就好比当初转基因食品所出现的安全问题一样,只有意识到问题,哪怕我们暂时无法解决,但我们的在利用它的同时也能意识到它的风险。同时,我认为纳米科技之所以值得去尝试,是因为它对我们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惊天动地的转换。以前的我们,对于物质的使用往往是一种“宏观调控”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从整体到个体的逻辑顺序,通过研究渐渐增加细致的程度,就好比从生物体到生物体系统,再到各个器官,然后是各个组织结构,之后研究到了各个细胞,最后到细胞内的各个成分以及组成这些成分的分子和原子。。。。。。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当我们有能力用纳米技术将原子排列成任意我们想要的“队形”,当我们可以掌控原子的位置,我们完全可以把微观世界作为我们的起点,就像修复基因突变和基因缺损一样,从最微观的角度开始思考,渐渐发展到宏观的大千世界。这样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同样会有它的独到之处。因此我相信,如果未来我们能够掌握纳米科技,那它将极大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这堂讨论课后的一些感想,通过讨论我有很大的收获,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进行学习上的切磋,也希望我的这些思考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指正。

吴天晨

环境科学

0730*******

回复1.很好,无论是在讨论课上还是在网上的讨论区内,你的准备都非常充分,如果别的同学看到后一定会像我一样有很多感悟的,也同时感谢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讨论材料。2008-06-02

纳米技术发展史

纳米技术发展史 【摘要】纳米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是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它将引起一场各个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将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纳米技术的发展史。纳米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基本概念 纳米技术是以纳米科学为基础,研究结构尺度在0.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制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新工艺的方法和手 段。纳米技术以物理、化学的微观研究理论为 基础,以当代精密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为手 段,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 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纳米领域,各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各学科高度交叉和融合。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 1、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 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 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 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 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

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对人类的未来一些思考 摘要 人类的未来究竟什么样子没人能说的清楚,要预测某个社会的方面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相当困难,故本文仅从人类对未来应当有怎样的态度,哪些因素和力量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为了争取一个正面的未来人类应该预防哪些人为的灾难发生和作为社会个体对未来应付怎样的责任,作出什么贡献阐述笔者关于未来发展对人类要求的观点。 关键词:未来乐观主义灾难人类改变 不存在确定的、不可更改的未来,我们越是清楚地认识未来就越能够塑造一个生动而丰富、合乎心意的世界。——马蒂亚斯·霍尔茨 每当战战兢兢地打开报纸或者电脑网页,我们看到的却到处是货币市场风声鹤唳、黄金股市一日三易价、银行摇摇欲坠、通货膨胀如脱缰的野马、四海之内地震海啸连连,而政府对这些接踵而至的诸多天灾人祸无计可施,有人感慨“这真是个疯狂的世界”、“这世界究竟怎么了”、“难道2012真的要来了么”无论是客观事实还是人们恐惧未来思潮的盛行特别是近来日本的九级大地震、及震后向来以严谨著称的日本人面对核泄漏的无奈,都迫使我们认真的思考人力是不是无所不及的,核安全在未来能否得到保障,大自然面前我们究竟该报以什么样的态度。 一、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 未来不是预定的也不是早就安排好的,人类自己可以影响结果的出现,但究竟应该乐观地看待未来,还是悲观地作最坏的打算呢? 某个角度看,悲观主义者可能是对的。眼下发生的一切仿佛在告诉人类,极有可能未来是可怕的,至少是十分负面的。大多数未来主义者、预测家对未来的预测往往是负面的。他们认为目前人类“我行我素”的发展方式对未来的走向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目前朝积极方向的变化速度源不足以防止人类文明及我们这个星球出现灾难或发生总体倒退,而人类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点并还在继续选择走一些难以置信的愚蠢与危险的道路。核武器每时每刻都在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和世界拥有重大影响的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 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把帝国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也明确地表示,“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中日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上”。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应该说,这个口号三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今天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中日双方提出来的。”[1](P.231) 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日本“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2](P.3)显然,江泽民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同党和国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和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指导思想所作出的新发展。其中,特别是“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曲折和风波,甚至一时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绪,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愿望和发展趋势绝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抓住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这个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 良好的中日关系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日本起着很大作用,既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又是引进资金技术的重要来源。同时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稳定周边,也必须搞好中日关系。因此,中国早就把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定为基本国策,并一直坚持力行。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首先在外交上,日本需要借助中国。在对美外交中要借助中国的影响。每当日美关系紧张时,日本只要加强对华关系,日美关系便缓解,日中关系是日本对付美国压力的一张“王牌”。在谋求大国地位方面,日本将中国视为其推行联合国外交的关键因素。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点放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如果得不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将难以如愿。日本的亚洲外交也需要借用中国的支柱作用,日本无论是在朝鲜半岛还是在东南亚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没有中国的支持与合作都将是困难的。其次,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日本发展战略的需要。中日经济在亚洲占有重要的位置。中日两国GDP之和占亚洲GDP总和的3/4。21世纪合作的焦点是经济安全,在维护亚洲的稳定与繁荣上中日两国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同时,日本也需要中国的巨大市场和某些资源。再次,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日本同样需借助日中关系。目前,美国谋求单极世界,日本虽怕触怒美国不敢明确支持多极世界,但面对中俄

对于未来的思考讲解

对于未来的思考 未来,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一个神秘的地方;未来,一种无穷的魅力。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有人梦想未来。敢于梦想未来的人,他的人生的风景线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为了中华之崛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自己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望的风一路浩歌。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前进发展的动力。 有人创造未来。执著于创造未来的人,他的生活的内容就变得更加诗意盎然。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在创造者的心中越来越现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从司马迁横遭宫刑之苦而

纳米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纳米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由纳米技术而产生一些先进交叉学科技术,本文主要讲述的纳米光电子技术就是纳米技术与光电技术的结合的一个实例,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的结合而产生的纳米光电子器件也在不断的发展,其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光电子技术纳米光电子器件应用 一、前言 纳米材料与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性,交叉性的学科领域,为21世纪三大高新科技之一。而如今,纳米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崭新的活力甚至变革性的发展,该性能的纳米产品也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公众视线中的焦点。[2 纳米技术的概念由已故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因曼提出,而不同领域对纳米技术的看法大相径庭,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而根据这一概念,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第二种概念把纳

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技术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角度出发而提出的,而在生物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二、纳米技术及其发展史 1993年,第一届国际纳米技术大会(INTC)在美国召开,将纳米技术划分为6大分支: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促进了纳米技术的发展。由于该技术的特殊性,神奇性和广泛性,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许多优秀科学家纷纷为之努力研究。纳米技术一般指纳米级(0.1一100nm)的材料、设计、制造,测量、控制和产品的技术。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级测量技术:纳米级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技术:纳米级加工技术;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技术;纳米组装技术等。其中纳米技术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MEMS),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 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

纳米科技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纳米科技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论文 理学院 08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张箐 0836017

纳米科技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纳米科技的起源: 纳米是长度度量单位,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纳米科技这一初始概念是已故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恩曼(R.Feynman)于195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作题为“在低部还有很大空间”的讲演中提出的。费恩曼指出:如果人类能够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上来加工材料、制备装置,则将会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发现。他还强调:人们需要新型的微型化仪器来操纵纳米结构并测定其性质。费恩曼憧憬说:试想,如果有一天,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来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奇怪现象。 与所有的天才假想一样,费恩曼的科学思想起初并未被接受。然而科技的迅猛发展很快证明了费恩曼是正确的。继费恩曼之后,许多科学家又尽情发挥想像力,从不同角度继续编织纳米技术的神奇梦想。 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1980年代初,宾尼希(C.Binnig)和罗雷尔(H.Rohrer)等人发明了费恩曼所期望的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仪器--扫描隧穿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STM 不仅以极高的分辨率揭示出了“可见”的原子、分子微观世界,同时也为操纵原子、分子提供了有力工具,从而为人类进入纳米世界打开了一扇更加宽广的大门。 与此同时,纳米尺度上的多学科交叉迅速形成了一个有广泛学科内容和潜在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1990年,纳米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美国IBM公司阿尔马登研究中心(Almaden Research Center)的科学家使用STM把35个氙原子移动到各自的位置,组成了“IBM”三个字母,这三个字母加起来不到3纳米长。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大会和第五届国际扫描隧穿显微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现状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海外传播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到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1、票房 近年票房收入概览 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在2009年电影票房增长42 96%的强势基础上,再次增长63 9%。。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 截止3月底,2011年季度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收入为26.75亿元,今年国产影片无论入市数量还是票房收入,均完胜进口影片, 增幅超五成。 影片类型 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部。此外,2010年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国产影片260多部。 2、中国电影企业

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后,于2010年开始进军电影院线领域。同年12月,博纳影业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电影企业。但从2010年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国产影片可以发现,尽管每部影片的制作都有民营电影企业的加入,但真正能推出在市场上具有票房号召力影片的企业仍然很少,民营电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亟须加强。 3、电影产业链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一体化流程。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中国尚处于由传统电影产业链向大电影产业链的过渡时期。4、政策扶持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陆续对电影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从政策环境上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影业,形成竞争机制。同时,国有电影制片厂也在进行转企改制。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集中化程度比较高,我国核心电影企业初具规模。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影业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电影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行业。 5、存在的问题

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

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 物三李妍 1130060110 纳米科学与技术(简称纳米科技)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面向21 世纪的综合交叉性 学科领域,是在纳米尺度上新科学概念和新技术产生的基础.它把介观体系物理、量子力学、混沌物理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和以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超微细加工、计算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相结合, 在纳米尺度上(0.1nm到10nm之间)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 作用,以及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 历史背景 对于纳米科技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Feynman于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的一次富有远见性的报告 . 1959 年他在《低部还有很大 空间》的演讲中提出: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用单个原子制造物品的可能。也就是说, 人类 能够用最小的机器制造更小的机器。直至达到分子或原子状态, 最后可以直接按意愿操纵原子并制造产品。他在这篇报告中幻想了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他的设想 包括以下几点: (1)如何将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记录到一个大头针头部那么大的地方; (2) 计算机微型化; (3)重新排列原子.他提醒到, 人类如果有朝一日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排列原子的话, 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4) 微观世界里的原子.在这种尺度上的原子和在体块材 料中原子的行为表现不同.在原子水平上, 会出现新的相互作用力、新颖的性质以及千奇 百怪的效应. 就物理学家来说, 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构建物质并不违背物理学规律.这正 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构想。20 世纪70 年代, 科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技术的构想。美国康奈尔大学Granqvist 和Buhrman 利用气相凝集的手段制备出纳米颗粒, 提出了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 成为纳米材料的创始者。之后,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雷克斯勒积极提倡纳米科技的研究并成立了纳米科技研究小组。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在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1981 年发明了可以直接观察和操纵微观粒子的重要仪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 为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4 年德国学者格莱特把粒径6 nm 的金属粉末压成纳米块, 经研究其内部结构, 指出了它界面奇异结构和特异功能。1987 年, 美国实验室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 多晶体。1990 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与第五届国际扫描隧道显微学会议在美国巴尔

纳米技术与未来生活

纳米技术与未来生活 “正像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引发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科学技术将成 为下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 ——IBM的首席科学家Amotro ●纳米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甚至可以根据人类的意愿,逐个排列原子或分子,制造超晶态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梦想。 七十年代,科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技术的构想,1974年,科学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1982年,科学家发明观察纳米结构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揭示了一个可直接探测的原子、分子世界,对当时称为“介观物理”(Mesoscopic Physics)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只有在介观体系中才显得那么重要的表面和界面问题也开始发展成为科学。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纳米与纳米技术 所谓纳米,它仅仅是一个长度单位,一个纳米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是人类毛发直径的一万分之一,是可见光最短波长的四百分之一。如果做一个纳米的小球,把它放在一个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纳米一个比微观尺度(原子大小为0.1纳米)大,又比宏观尺度(光学显微镜分辨极限的微米尺度)小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研究工作是从基础物理学对这个尺度上的结构(纳米结构——Nano-structure)所表现出的奇异特性开始的。如果考察电子通过纳米圆环所组成电路,它的行为将不遵守欧姆定律,而表现出彼此之间的关联性(AB效应)。在这个尺度上的物质,表面原子或分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已经无法区分它们是长程有序(晶态)、短程有序(液态),还是完全无序(气态)了,而成为物质的一种新的状态——纳米态。并且,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纳米态的性质不主要取决于其体内的原子或分子,而是主要取决于表面或界面上分子排列的状态。由于它们具有量子力学上的强关联性而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介观性质,这就是纳米材料。 而通常讲的纳米科技就是对待这样一个数量级的微观世界的科学技术。其精髓是从对原子分子的精确控制出发,构建具有全新分子、全新排列形式的人造结构。也就是说,纳米技术希望能够操纵一个一个原子、一个一个分子,并用这种办法来做成一些材料和器件。1959年,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就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做一种万能制造机,一面放上各样的分子、原子,另一面想出来什么东西,就通过原子的组排,轻松实现。而从原理上讲,利用纳米技术,是有可能的。可见纳米技术的神奇了。 作为纳米技术,本身它并不神秘,实际上从微米技术到纳米技术,应该说啊是科学发展的一个自然的结果。我们现在生活在微米时代。在微米时代,我们用计算机,录像机、电视,都是微米技术的结晶。比如奔腾芯片已经做到了0.17-0.18个微米,相当于几百个纳米。也就是说,从尺度上来讲,微米技术已经逐渐进入到纳米尺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从诶米科技到纳米科技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纳米技术不仅仅是微米技术的简单延伸,实际上纳米技术是建立在人们对纳米世

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

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 这本书说白了就是一本论文集,里面是当前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对中国未来的一些学术看法。这些专家有:俞可平、李稻葵、迈克尔赫德森、吴敬琏等。 这些人也不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圣人,均没有正面对中国未来的三十年做一个明确的预测。 不过看完这边书,倒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总的来说,前景是好的,再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将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一扫鸦片战争以来的阴霾,重新回归大国正途。 其次,中国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目前的政治体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稳定是大局,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0年,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到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在政治体制上,中央将吸取文-革经验,努力去维护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稳定,不会搞大的政治运动,不会去主动制造太大的变革。 其三,“中国模式”的各种微调还是会不断进行,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经济的增长,而在社会政治方面,如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政府将不得不逐步推进民-主治理。未来30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将逐步从

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 其四,政府将更重视个体的价值和权益。过去的“中国模式”专注于集中一切社会力量实现经济目标,个体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在克服了建国以来的物质匮乏,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后。中国将逐步重视个体的价值和权益。 2. 《中国未来30年》内容概要:特邀国内外17位知名学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把脉,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贸易、农业等方面,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提出一个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必须关注的课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对世界秩序意味着什么…… 《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中国未来的发展对世界秩序意味着什么?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无疑属于中国。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新发动机。10年后的世界金融危机让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新发动机。10年前,中国还在乞求美国和欧洲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的今天,中国贸易额和GDP仅次于美国,各类基础设施硬件也在逐项超越美国,成了世界两强之一,是美国领袖世界的重要伙伴。但这还只是个激动人心故事的开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未来30年,中国如何发展,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我认为其本质不亚于当年的电子与半导体科技,有着我们未所发掘到潜能与实用价值,在这个世代,各种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纳米”主要是指在纳米(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等于1/1000,000,000米)尺度附近的物质,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能用于不同领域而称之为“纳米技术”,其具体定义见词条“纳米科技”。 纳米技术目前已成功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检测、制造业、光学以及国防等等。本词条为纳米技术应用的总纲,包括如下领域: 1、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 2、纳米技术在微电子、电力等领域中的应用 3、纳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5、纳米技术在化学、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6、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尽管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但纳米技术已经证明,可以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等工具移动原子个体,使它们形成在自然界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排列方式,如IBM 公司的标志图案、比例为百亿分之一的世界地图、或一把琴弦只有50纳米粗的亚显微吉他。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诱人的技术潜力,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从制造工业、航天工业到医学领域等。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曾发表声明说:“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纳米技术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财富和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至少如同20世纪的抗生素、集成电路和人造聚合物那样。”科学家们预计,纳米技术在新世纪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涵盖了材料、测量、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生物等众多领域,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从纳米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早在1861年建立所谓肢体化学时即开始了对纳米肢体的研究。但真正对纳米进行独立的研究,则是1959年,这一年,著名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作了一次报告。他在报告中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程度。费曼还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 在70年代末,美国MIT(麻省理工大学)的W.R.Cannon等人发明了激光气相法合成数十纳米尺寸的硅基陶瓷粉末。80年代初,德国物理学家H.Gleiter等人用气体冷凝发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颗粒,并在超真空条件下原位压制了多晶纳米固体。现在看来,这些研究都属于纳米材料的初步探索。 科学家预言,尺寸为分子般大小、厚度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几百万分之一的纳米机械装置将在今后数年内投入使用。学术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开发分子马达、自组装材料等纳米机械部件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纳米机器具有可以操纵分子的微型“手指”和指挥这些手指如何工作、如何寻找所需原材料的微型电脑。这种手指完全可以由碳纳米管制成,碳纳米管是1991年发现的一种类似头发的碳分子,其强度是钢的100倍,直径只有头发的五万分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件开发出一个分子大小的马达,一些人称之为纳米技术领域的“T型发动机”。 纳米科技中具有主导或牵头作用的是纳米电子学,因为它是微电子学发展的下一代。纳米电子学是来自电子工业,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纳米电子学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并开发物质潜在的储存和处理

中国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对外借鉴及其未来发展之思考

中国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对外借鉴及其未来发展之思考 摘要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大学起源并发展于清末,先后主要学习借鉴了日本、德国、苏联、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特点。历经百年,中国大学已经具有了庞大的规模和较高的办学水平,在新的时空,中国大学要想健康发展,须摆脱路径依赖,重视自力更生;既要博采众长,更要文化自信;转变政府职能,尊重大学自主;避免急功近利,敬畏大学精神。这些可能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 关键词中国大学发展思考 关于中国大学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一种观点是中国大学应从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算起,或起源于商代,或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另一种观点是中国大学的源头在清末,中国的大学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只有百多年历史。从现代意义上理解中国今天的大学,我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但不可否认,中国的历史文化,教育理念,思想智慧为中国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而且,在今后的中国大学发展历程中,中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将会受到高度重视,这是中国大学基本完成了借鉴学习后继往开来,取得与西方文明平等对话的必然选择和文化自信。 本文讨论的是中国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对外借鉴及未来发展的思考,所以带着无比遗憾和复杂的心情穿越历史时

空,站在中国近现代的大门口,深感恐惧和悲伤,一场暴风雨将席卷华夏大地,封建时代的教育将灰飞烟灭。东方的天朝大国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值得骄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未曾受到来自外部的根本挑战。但天有不测风云,清朝末年,政府腐朽,经济衰退,列强欺凌,内困外患,国运逆转,传统的文化教育内不能自强,外不能御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改革教育制度,培养新式人才,成为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的迫切要求。此时,西学东渐与西方近代高等教育体制的传入为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提供了重要参照,中国的高等教育被迫转型和变革,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大学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路。 一、中国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对外借鉴 梅贻琦曾说:“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1)”现在有人讲得更明确直白,“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发生于清代,其前期的教育纯系固有的,因袭前代的,而后期的教育(以大学教育为主),则全为外来的,模仿西方的,且变革的意义大于变革本身”(2)。的确,中国的大学是在外部因素的强力冲击下逐渐变革和发展的,。甲午战争失败,全国上下为之震动,痛定思痛,认为中国之所以被日本打败,主要在于教育及科技的落后,只有师法日本,发展近代教育才能振兴中国,这成为各方面的

纳 米 技 术 专 题

纳米技术专题——综述 一门前途无量的新兴技术-纳米技术 前言 提到从九十年代初起,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得到迅速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它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许多其它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提到本文将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资料,对纳米技术进行介绍,以飧读者。 一、纳米技术的由来和发展 提到提到纳米技术,首先要了解纳米这一长度单位。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或千分之一微米。直观上讲,人的头发直径一般为20-50微米,单个细菌用显微镜测出直径为5微米,而1纳米大体上相当于4个原子的直径。传统的特性理论和设备操作的模型和材料是基于临界范围普遍大于100纳米的假设,当材料的颗粒缩小到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由于组成纳米材料的超微粒尺度,其界面原子数量比例极大,一般占总原子数的40%-50%左右,使材料本身具有宏观量子隧道、表面和界面等效应,从而具有许多与传统材料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不能被传统的模式和理论所解释。 提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有些资料为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它的本质是一种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来创造具有全新分子形态的结构的手段,使人类能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它的目标是通过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控制结构来发现这些特性,学会有效的生产和运用相应的工具,合成这些纳米结构,最终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提到因而,各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潜心研制和分析纳米结构,试图发现单个分子、原子在纳米级范围内不能被传统的模式和理论所解释的现象以及众多分子下这些现象的发展,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纳米技术的基础,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 提到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历史: 提到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召开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预言:如果人们可以在更小尺度上制备并控制材料的性质,将会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一预言被科学界视为纳米材料萌芽的标志。 提到1974年,科学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7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格兰维斯特和布赫曼利用气相凝集的手段制备纳米颗粒,开始了人工合成纳米材料。 提到1982年,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被发明。

现代社会问题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

社会科学研究 1996·6 现代社会问题 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 康忠 汤再林 现代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还关系着人类未来发展的前途。我们看到,现代社会问题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的问题正在呼唤着各国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正在成为各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但是,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现代社会问题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呢?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当今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有:(1)人口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已经增长到空前的程度,而且还将继续增长50年。据联合国人口学家估计,到2050年增长低限将达到78亿人,高限约120亿人。(2)粮食问题。世界上大约90%的人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食物。目前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很不平衡,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粮食供应量甚为缺乏。因此,贫困和粮食供应仍是严峻的问题。(3)能源问题。目前世界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按目前石油耗量增长率估计,全世界的石油储量大约在2015—2035年便会消耗80%,煤也只可供200—300年,而且它们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其它能源的开发尚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4)资源消耗问题。与社会问题相联系的资源有土地、矿产和生物资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为大约60%的人口提供生计,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均可耕地约以1.9%的速度递减;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和造成环境的污染;而生物资源的保护则涉及生态平衡问题。(5)环境保护问题。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比过去更多类型的污染物,它们一进入环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并造成全球性的社会公害。这些都造成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并使人类自身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成为当今世界人类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那末,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呢?自本世纪60年代起,各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针对现代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和派别,即以D?梅多斯为代表的未来学悲观派观点和以J?西蒙为代表的未来学乐观派观点。 D?梅多斯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自然科学家。他在1972年《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中,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研究人口、工业发展、粮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5种因素之间的变动与联系,认为这5种因素的共同特点是指数增长,即它们都以不同的百分率逐步增加。而指数增长的结果必然要到达极限。要解决这种“增长的极限”的办法,就是停止人口增长和工业投资的增长,以达到“增长为零”的全球性均衡。照D?梅多斯看来,既然人口、工业发展、粮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后都必然要达到极限,那末,人类未来发展也必然要达到极限。显然,这是一种悲观的观点。 ? ? 87

联合利华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联合利华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联合利华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公司的14个品类的400个品牌畅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覆盖食品、家庭护理及个人护理产品。每天有20亿人在世界各地使用联合利华的产品。联合利华在华累计投资约10亿美元,并引进了100多项先进的专利技术。旗下品牌奥妙、中华、力士、旁氏、清扬、夏士莲、凌仕、立顿、家乐以及和路雪等,已成为广受喜爱的品牌。联合利华大中华区总部位于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其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的联合利华全球研发中心(上海)。联合利华中国直接雇佣了大约5,000多名中国员工,间接提供了20,000个就业机会。 §1.联合利华全球营业额分析 §1.1 联合利华全球营业额 联合利华2011年的营业额为60407.1百万美元,较2010年的57530百万美元增长了5%。其中营业利润64.33亿欧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了1%;净利润达42.5亿欧元,与2010年的42.44亿欧元基本持平;每股收益为1.41欧元,同比增长4%。从整体来看,整体业绩微增,基本与2010年持平。联合利华2009年全年销售额为56356.8百万美元,实现净利润36.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同比下降2%。2008年全球销售额约59313美元,同比增长7.8%,利润额7358美元,比上年增长38.3%。2007年全球销售额为55006美元,比上年增长7.8%,利润5322美元,比上年减少10.6%。 2006年全球销售额额为51033美元,比上年增长2.9%。利润5953.3美元,比上年增长27.2%。2005年49581美元,同比下降0.8%,利润额4680美元,同比增长100.6%。 图一:2005-2011年全球销售额

对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的思考

对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的思考 主题:【(讨论课总结)对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的思考】发布人:吴天晨发布时间:2008-05-15[回复] 参与了“纳米科技与人类生活”课程讨论课之后,我在对纳米科技的认识上又有了很多的收获,通过一些个人的总结呵思考,我对纳米科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其未来发展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想法,希望通过这份总结表述出我个人对于本次讨论主题的若干认识,并在和其他同学交流切磋的过程中吸取更多的精华、收获更大的进步。 一、关于本次讨论课主题 本次讨论课主题,是关于纳米科技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正如大家在讨论课上所表述的那样,纳米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这一门新兴科技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势必会发挥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 关于纳米科技的运用,其实关乎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根据我们讨论课上所讨论的内容,我又寻找了一些资料进行补充,总结各位同学的关键,发觉确实纳米科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 (1)军事国防领域:纳米卫星以及相关的纳米传感器可以灵敏地“感觉”水流、水温、水压等极细微的环境变化,并及时反馈给中央控制系统,最低限度地降低噪声、节约能源,其高科技成分的体现还在于它能根据水波的变化提前“察觉”来袭的敌方鱼雷,使潜艇及时做规避机动;能用较低的辐射功率完成“智能武器”的敌我识别,以免误伤自己。这其中有些优势恐怕是当今世界其他的侦查设备所望尘莫及的。 (2)环境保护领域:在燃煤中加入纳米级助燃催化剂,可帮助煤充分燃烧,提高能源利用率,防止有害气体产生。研究表明,纳米钛酸钴还可在发动机汽缸内发挥催化作用,使汽油燃烧时不再产生及排放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使汽车尾气无需处理。此技术对我国船舶发动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纳米的净水装置也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非常大的便利,新型的纳米级净水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普通净水剂的10~20倍。通过纳米孔径的过滤装置,还能除去水中的细菌,使水分子、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被保留下来,处理后即可以饮用。 (3)医学生物领域:遗传学领域中,通过纳米技术先将DNA染色体全部分解为单个基因,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组装,转基因整合成功率几乎可达100%。而在医疗过程中,纳米级别的诊断和治疗器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医疗器械堆对人体组织的损害,再比如纳米传感器能够哦探测早期癌细胞并传递药物,种种事实表明,纳米技术运用于医学遗传领域将有助于化解许多目前的问题,从而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4)纳

中国未来的三大政策思考

中国未来的三大政策思考 2015年06月25日07:45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中财办主任刘鹤。 胡祖六推荐语: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是刘鹤负责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报告之总结。文章从历史大视角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粗线条勾画了两次危机大背景与表症的异同,做出了一些颇有见地、值得重视的观察与评论,并针对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三点我认为很有价值的政策思考与建议。刘鹤文章正确地指出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所面临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在民主政体,这些挑战可能绑架政府危机处置的政策与策略,导致处置延误,甚至采取急功近利的,在中长期具有危害性的政策,比如保护主义。但我认为,美国迄今的政策把握还算比较平衡,并没有走极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市场经济呈现固有的周期性波动,有时会发生严重的经济或金融危机,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市场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遗憾地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左派势力开始抬头,错误地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破产了,结果中国近几年市场化改革与开放裹足不前,错失良机。

通过客观认识评估西方金融危机,中国可以吸取有益的教训,从而帮助我们今后更有效地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性,更好更快地推进整体改革进程。 本次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危机可能延续的时间、可能产生的深远国际影响和我们的对策。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参加,这些单位都完成了十分出色的分报告,本文是此项研究的总报告。 报告课题组组长:刘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部分:两次危机的共性 通过比较研究,关于两次危机的共同之处,我们侧重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归纳。初步得到10点结论,简要描述如下: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济的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这次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支配权分离,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技术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在执政期内无力改变现状和选票政治的推动下,政府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安抚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