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造成的对老外的十种误会

合集下载

那些因为文化差异而闹出的小笑话

那些因为文化差异而闹出的小笑话

那些因为⽂化差异⽽闹出的⼩笑话⽣活中有些时候,只看到单词的字⾯意思就妄下结论往往会发⽣很多有趣的事情,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尴尬的瞬间~Root beer退休的刘教授同⼏位友⼈去 Town Hall Buffet ⽤餐,这是⼀家⾃助餐馆。

席间,他兴⾼采烈地端来⼀杯饮料,说:“这⾥还有啤酒呢!”说罢⼀饮⽽尽。

“咦,怎么是甜的,⼀点啤酒的味道也没有?”别⼈听了以后,⽆不捧腹⼤笑。

刘公见状颇为纳闷,不知就⾥。

后有⼀⼈问道:“你刚才倒的不是 root beer吗?” 他才醒悟过来。

draught beer 是⽣啤,black beer 是⿊啤,light beer 是淡啤,⽽ root beer 则与啤酒⽆关,是⼀种由植物根部酿造的可乐⼀类的饮料。

Run your stockings早上才刚进办公室,隔壁桌的Toni就悄悄地对我说:“You ran your stockings.”穿着丝袜跑步?没有呀!于是我回答她说:“No! I did not run with my stockings.” Toni愣了⼀会⼉,才⼤笑着解释,她是指我的丝袜破了,是说我去跑步。

The Hong Kong dog⼀次在⼀堂电脑课上,铃响后,系⾥的⼥秘书突然跑到教室来宣布:“Dr. Walker has a touch of the Hong Kong dog and will be here a little bit late.”听完宣布后,我⼀脸正经的向坐在隔壁的美国朋友抱怨说:“Dr. Walker 怎么可以抚弄他的爱⽝以⾄于来不及上课呢?”⽼美听完后居然⼤笑着说:“真是太好笑了!”The Hong Kong dog 并⾮指⼀种狗,⽽是指某⼈吃坏了肚⼦、拉肚⼦的意思。

”Indian Summer“秋⽼虎”、“⼩阳春”,都是中⽂⾥特殊的表达⽅式,那么如何⽤英⽂来表达“深秋季节的⼀段暖和天⽓”呢?其实英⽂中有个与之相对应的短语,“India Summer”。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误解和解决办法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误解和解决办法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误解和解决办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跨文化沟通中常常会出现语言误解。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误解及解决办法。

首先,语言误解是跨文化沟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和表达方式都存在差异,容易导致误解。

例如,英语中的“yes”和“no”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在一些东亚文化中,人们往往会避免直接说“不”,而是使用含糊的措辞来表示拒绝或不同意。

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习惯,很容易误解对方的意思。

其次,语言误解还可能源于对词汇的误解。

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英语中的“gift”通常指礼物,但在德语中,这个词则表示“毒品”。

因此,如果一个德国人在英语环境中说他给了一个朋友“gift”,很可能会被误解为他给了朋友毒品。

这种词汇误解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词汇的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解决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误解有多种方法。

首先,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有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因此,跨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应该主动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

其次,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解决语言误解的有效方法。

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尽量使用简单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自己的意思。

此外,使用图示、手势和示范等非语言方式也可以帮助消除语言障碍,增进理解。

此外,借助科技手段也可以解决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误解。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利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和语音识别等工具来辅助沟通。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实时翻译和理解对方的语言,减少语言误解的发生。

最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氛围也是解决语言误解的重要因素。

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该保持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尽量避免负面情绪和偏见的影响,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中国人最易被老外误解的10个方面

中国人最易被老外误解的10个方面

中国人最易被老外误解的10个方面加拿大号称是全世界最友善的移民国家,这吸引了许多不同族裔的人群来此定居。

近年来,中国移民数量猛增,甚至有种要全面占领加拿大的趋势。

不过,我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要建造第二个中国,而是要尊重加拿大本国的多元文化和习俗,同全世界的移民和谐相处。

我们中华文化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北美的社会习俗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在加拿大,中国人最易被当地人误解的10个习惯。

No. 1 同乡会繁多在加拿大,尤其是温哥华,各种名称的同乡会数不胜数,大到国内一个区域,小到某个村庄,都有各自的同乡会。

也许许多老外很难理解为什么“关系”对于中国人那么重要,他们不明白的是,这其实这是华人在中国现实社会一种有效的生存之道。

“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尤其到了海外,大家抱团聚会,多些力量,也多些乐趣。

No. 2 吃狗肉在国外,各大爱护动物组织比比皆是。

所以别说吃狗肉了,公路上不小心撞死的野鸭、浣熊什么的都能引来一大堆悼念者。

在外国人看来,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你怎忍心吃它们?这里要郑重说明的是: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吃狗肉!那只是个别现象,大多中国人还是很有爱的,而且中国也不缺乏爱狗的狂热人士,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要提醒大家,在老外面前千万不要夸耀自己吃过鱼翅、熊掌、燕窝,免得担上虐待动物的罪名。

No. 3 大量现金傍身购物的时候,常常看到许多中国人不可思议的从钱包里掏出厚厚一沓现金。

许多加拿大人身上没有一毛钱现金是很平常的事,他们是连一杯一块五的咖啡都要刷卡的人,而中国人买几百、甚至上千的东西都毫不犹豫直接给现金,让老外和他们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不过别误会,他们其实真的不是在炫富,只是在国内生活习惯了。

因为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出门在外,身上总要有点现钱才放心。

No. 4 否定赞美“某某,你这件事情做得太棒了,真是个优秀的人才。

”“哪里哪里,我做得还很不够,还需要学习。

”西方人乐于赞美别人,同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赞美,而中国人为了显示谦恭,常常会“拒绝”他人的赞美。

文化差异解析:跨文化交流中的常见误解和挑战

文化差异解析:跨文化交流中的常见误解和挑战

文化差异解析:跨文化交流中的常见误解和挑战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会出现误解和挑战,给跨文化交流带来困扰。

本文将分析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误解和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首先,语言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道重要障碍。

不同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系统,造成了语言的隔阂。

即使双方可以通过英语等共同语言进行交流,仍然会因为语言表达的不同而产生误解。

例如,某个词语在一个文化中可能有正面的含义,而在另一个文化中则具有负面的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学习和理解,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并在交流中避免使用模糊的或带有歧义的词语。

其次,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也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误解和挑战之一。

不同的文化对于相同问题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态度,这可能导致误解和争议。

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主义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而在亚洲一些地区,集体主义被更加重视。

当两个文化背景迥异的人进行交流时,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行为,产生误解和冲突。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增强跨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寻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并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来深入了解对方的信念和价值观。

此外,文化的沟通方式和习惯也会给跨文化交流带来困扰。

不同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沟通方式和交际习惯,例如,有些文化习惯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另一些文化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双方无法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引发误解和冲突。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和适应对方的沟通方式和习惯,尊重和理解对方的表达方式,并在交流过程中注重言行一致、礼貌待人。

最后,文化差异也会在时间观念和工作方式上带来挑战。

一些文化对时间有着较为严格的观念,注重准时和效率,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弹性。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预期的工作进度和效果与实际结果不一致,引发误解和不满。

跨文化沟通中存在的误解和解决方案

跨文化沟通中存在的误解和解决方案

跨文化沟通中存在的误解和解决方案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密。

世界的各个角落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

人们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经常跨越国界和地域。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跨文化交往的增加,误解和摩擦也可能出现。

本文将探讨在跨文化沟通中存在的误解和解决方案。

误解一:礼貌的定义不同就像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中,我们的文化背景也不同。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礼貌的定义也不同。

在一些条件下,一些行为会被视为具有礼貌的行为,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同样的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不高尚的或者不适当的行为。

在亚洲文化中,人们经常使用礼节性的语言,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而在欧洲文化中,举止和语言的严肃程度通常较低,较为随意。

解决方案:了解不同文化的礼仪了解不同文化的礼仪是理解跨文化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来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比如张爱玲的小说,日本的动漫,天南地北的跨界交流等。

我们还可以在交往的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别人的行为和说话方式。

这样,当我们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时,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礼仪,并更好地达成有效的沟通。

误解二:语言的障碍语言是跨文化沟通中最为明显的障碍之一。

语言不通常会导致沟通拖延,沟通中产生误解或者错误的理解。

解决方案:借助工具和资源为了解决语言障碍,我们可以利用机器翻译工具和在线翻译人员。

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工具,以降低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成本。

同时,我们还可以寻求专业翻译人员的帮助。

专业的翻译人员可以做到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

当然,为了解决语言障碍,我们还需要寻找翻译人员和工具,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误解三:价值观和文化差异价值观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沟通过程中的另一障碍。

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形成了不同的行为和信仰。

解决方案:秉持开放的态度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我们需要秉持开放的态度。

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

我们可以尝试了解其他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

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与解决

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与解决

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与解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紧密。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误解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这些误解可能导致沟通困难、交往障碍甚至破裂,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应对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产生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误解产生的原因1.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因此,即使双方都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仍然存在理解和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2.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导致人们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和反应存在差异。

比如,在交际习惯、礼仪规范、时间观念等方面,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3.非语言交流除了语言表达,人们还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眼神等方式进行交流。

然而,这些非语言交流在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容易引发误解。

二、解决误解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跨文化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并主动去了解彼此的文化。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和习惯,以及理解对方的价值观,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2.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解决误解的关键。

这包括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等方面。

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和交际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跨文化交往中的问题。

3.多角度思考和倾听在跨文化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同时,我们也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通过有效的沟通,找到共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4.适应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跨文化交往中,我们应该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尽量避免引发误解。

比如,在礼仪规范和见面方式上,了解对方的要求并予以尊重。

5.寻求专业支持和咨询在一些复杂和困难的跨文化交往中,我们可以寻求专业支持和咨询。

比如,可以咨询跨文化交际专家、国际文化中心等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结语跨文化交往中的误解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尊重、理解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解决。

文化差异小笑话

文化差异小笑话

1、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

某日遇一老翁,两人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德佬:“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2、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

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

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3、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

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这位朋友却吓了一大跳!想不到笼统地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4、初到美国时,几个中国同学请我到一家中餐馆上给我接风洗尘。

小林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在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小王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

他们再也不是只会叫杂碎、春卷了。

”小张正要开口,只见邻桌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我们桌前来,用他那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请你们搞清楚,在这里,你们才是老外。

”5、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How would you like your coffee?在北美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喝咖啡是北美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所以满街最多的就是咖啡店。

加拿大最著名的咖啡店叫Tim Hortons,到处都是。

几乎从早上到晚上总是很多人在里面。

第一是他的咖啡价格不贵,第二是他的dounuts 品种多,味道好。

很多中国人慢慢的也会养成到咖啡店喝咖啡的习惯。

对于第一次来加拿大的人,出于好奇,也会走进去看看,因为一开门,那股特别香的咖啡味道,就诱惑的人想品尝。

跨文化交往中的心理误区

跨文化交往中的心理误区

跨文化交往中的心理误区跨文化交往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可能会在交往中出现一些心理误区。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往中常见的心理误区,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刻板印象的误解在跨文化交往中,我们经常会依据自己所熟悉的文化标准对他人进行评价和归类。

这种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刻板印象的误解。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所有东方人都注重礼貌和尊重,而所有西方人都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往往是片面和不准确的,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规范都可能存在差异。

要避免这种误区,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尝试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并主动与他们沟通。

通过交流和互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减少偏见和刻板印象。

二、语言和沟通的障碍语言是跨文化交往中最常见的障碍之一。

即使我们能够使用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例如,同一组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可能有所差异,导致误解的发生。

此外,文化间的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表情和声调等也可能会引发误解。

为了克服语言和沟通的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提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了解他们的习惯和传统,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在交流中的用词和行为。

其次,我们应该保持耐心和善意,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观点,而不是盲目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

三、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当这些差异遇到时,很容易引发冲突和误解。

例如,有些文化鼓励直接表达意见,而有些文化则更注重避免冲突和保持和谐。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交往中的误解和不适。

为了应对这种冲突,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和老外闹过笑话或者误会吗?中西文化差异会造成两方人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和做法的不同。加强沟通,理解万岁。为了让你和老外轻松相处,我们总结出经常发生的10种误会及其解决方法。

Top 10 赞美 西方人乐于赞美别人,同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赞美。而中国人为了显示谦恭,常常会“拒绝”他人的赞美。这种“拒绝”会让老外觉得莫明其妙,好像你不领他的情似的。

还有,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为了献殷勤,我们常喜欢对客人说"You must be tired? Have a good rest."。然而,普通的问候之语却有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她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的。

Top 9 致谢 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ne's own obligation, no need to thank or be thanke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生分。而老外

对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忙都习惯说谢谢,他们期待polite expressions like "please", "thank you", etc.。所以,和老外相处,千万不要吝啬“谢谢”两个字。“谢”少了只会让老外觉得你羞涩且不懂礼貌。

Top 8 出游 中国人结伴出游的时候,如果买什么东西,花钱的那个人一般都会先统计有几个人,然后按照人头购买东西,即便有人之前客气地说不要,中国人还是会给他买上一份。When a Chinese offers refreshments or drinks to his colleague, his colleague often declines the offer politely, because he doesn't want to trouble the person who offers and it also shows his politeness. Normally the person who offers still prepares or buys refreshments or drinks, and this will be expected by his colleague. Sharing food

and drink when going out together is common among colleagues and friends。

然而和老外结伴出游,如果你客气地推说不需要某样东西,那么对方真的就不会给你买。他们觉得不给你买是尊重你的决定。Respect one's own decision, "yes" means one wants it, "no" means one doesn't, politeness is usually shown by the expression 'thank you' or "please"。所以,想要什么东西,就直接说出来吧,事后真诚地说声谢谢才是他们眼中的礼貌做法。 Top 7 称呼 当外国人听到中国人称呼他们为“老外”的时候,他们心里是不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老,且很健康。他们dislike being labelled as "old", being young valued above being old。

而当他们听到中国人管外国小孩也叫“老外”的时候,他们才明白“老”其实是对某个人的尊称,比如老张,老王。"Lao" is a commonly used term by Chinese people to address someone who is older than the speaker to show his politeness, respect and closeness. The term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old age. "Lao Wai" is a colloquial

term of address for foreigners。

Top 6 送别 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对内敛。送别的时候,他们强忍泪水,吝于拥抱,种种“冷淡”表现让老外深感诧异。所以,如果你和老外送别,举止不妨洒脱奔放一些,可别让他们觉得你是“冷血动物”。

Like everyone else we are affectionate to our friends and relatives, but perhaps we show our affection in public less than other peoples. Maybe the whole family as well as some friends will go to the railway station or the airport to see a person off, no matter whether he/she goes abroad to study or to another province for work. This may well strike many Westerners as very moving, yet they might be puzzled when they see that nobody will hug or kiss when the time comes for saying goodbye. Friends may shake hands with the person who is leaving and parents may hold his/her hand for a long time with tears in their eyes, but with no other physical contact. In fact hugging and kissing are seldom seen in public in China, no matter

what the occasion is。

Top 5 鼓掌 当众发言的时候,如果别人给自己鼓掌,为了表达谢意,中国人通常都会暂停发言,而后随着听众一起鼓掌。 In this way he expresses his thanks to the audience. 可是老外就不理解为何要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鼓掌,多不谦虚啊。Of course, when a Chinese speaker claps his hands as the audience is applauding, he is not applauding himself, but expressing his thanks to his audience. As noted earlier, Westerners feel puzzled when watching such a scene, since they think the speaker or

the performer is applauding himself. 所以,以后老外在场,发言的人不妨用鞠躬或者挥手代替鼓掌。当然,微笑站立也是一种选择。 Top 4 眼神 许多中国人在和别人说话,或者当众发言的时候,羞于和听众进行眼神的交流。Some of them, perhaps because of nervousness, like to bury their nose in their manuscript to read their speech all the time. 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礼貌的。

与人交流的时候,老外expects eye contact, though this does not have to be constant. 而当众发言的时候,老外look at his audience now and then. 他们是不会把脑袋埋在稿子里面说话的。

Speaking in public is also a kind of two-way communication, which needs eye contact from both sides. The speaker will certainly feel embarrassed when he sees that his audience do not look at him. But if he doesn't look at his audience now and then, his

audience also has the right not to listen to what he is saying. 如果你发言的时候没有勇气看听众,那么你也无权要求你的听众会和你形成良好的互动。

Top 3 送礼 中国人送礼喜欢成双,比如说两瓶酒,两条烟。一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是小气人,二是为了讨个吉利数字。去朋友或者亲戚家做客,拎点水果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但是,在西方,人们送酒的时候都是只送一瓶。 One is quite enough, two are of course welcome but unusual and not expected. 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要喝客人带来的酒,如果客人拿了两瓶,似乎表明客人是个酒鬼,主人恐怕一瓶酒不够喝。

去朋友家做客一般也不送水果。水果一般是作为看望病人时候的礼物。 看完此文,希望大家能避开误解的雷区,沟通无极限,交友无国界。 而且,中国人接到别人的礼物,为了显示自己不是个贪财之人,习惯于把礼物悄悄放在一旁,然后等客人离开后再拆开包装;而老外则希望你当着他的面打开礼物,并对他的礼物赞美一番。

In the West , it is regarded as polite to open gifts as soon as they are given to express appreciation. In China, the situation is quite the reverse. Normally we Chinese feel that if you open the gift as soon as it is given, you might embarrass the person who gives the gift and you might be thought greedy. So Chinese people tend to open the gifts after the visitors have left. What is more, many people send gifts without wrapping them, and if they wrap them, they usually tell the receiver what is inside, and the receiver will thank the sender and put the gift aside without unwrapping them since they already know what is inside. However, when we receive gifts from an English native speaker, in order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we may follow their custom by opening the gifts in front of him or her and express ou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