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人格障碍—李孟潮自编

人格障碍—李孟潮自编
Gender bias exists in diagnosis Criterion vs. assessment gender bias
6
分类DSM-IV and DSM-IV-TR Personality Disorder Clusters

DSM-IV将10种人格障碍划分为3大类群:


12
13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主要特征:猜疑、偏执
表现为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过分
警惕

临床发现男性居多
0.5-2.5% of the population. o Men > Women. o Higher incidence in relatives of schizophrenics. o Higher among minorities, immigrants, and the deaf.

31
形成原因


生物学
可能有与孤独症类似的生理机能缺陷
心理动力学
基本的接触需要没有获得满足
认知治疗

Treatment Options
Few seek professional help on their own Treatment focuses on development of trust Cognitive therapy to counter negativistic thinking Lack good outcome studies
20
形成原因

生物学原因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较多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临床分析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临床分析

对依赖型人格 障碍 的临床分析
袁 小 丽 张 晶 刘寒 秋
( 吉林 省通 化市中心医院 ,吉林 通化 14 0 ) 30 1
【 摘要 】 病 案 系初 人大 学校 门 的女 大学 生 ,因 离开 家 乡读 书而 墨念 家 乡和 父母 ,从 而导致 自己有 被抛 弃 、 无助 、孤 独 的感 觉 ,致 使 精神 状 态异 常 ,触景 生情 ,其病状 符合 依赖 型人 格 障碍 的特征 。通 过此 病 案 分析 治 疗 ,对依 赖型人 格 障碍 的形 成原 因、诊 断标 准以 及治疗 方 法进
助和笨拙 ,情愿 把 自己置于从属 的地位 ,一切悉听他 人决定 。一 切需
吃饭 。在 校园里散步 ,听见广播里放 的音乐有 “ 妈”之类 的歌词就要
哭 ,一边 走一 边哭 ,走 回寝 室时 , 已哭成 了泪人 在 校 园 在 大街
上 ,到处 听见的都是 本地人的 口音 ,深深觉得 自己是被抛弃 到异地 的 游子 ,我真 是孤独极 了。周末 ,看见 本地 同学、心酸 ,真 不想起床 ,不想吃早饭 ,也不想服
从校规去做 早操 ,但 又怕身体垮 了父母着急 ,便 强迫 自已起 床锻炼 、
人格 障碍 ;⑥强 迫型人格障碍 ;⑦焦虑 型人格障碍 ;⑧依赖型 人格 障
碍 ;⑨其他 人格障碍 ;⑩未特定 的人 格障碍。 3 依赖 型人 格障 碍的 形成 原 因 特 征 多见于女性 ,特征是 缺乏 自信 ,不能独立 活动 ,感 到 自己孤 独无
营养 。②保 持胸腔 引流 管的通 畅,密切监测 乳糜液量 。③胸 腔 内注入
四环 素溶 液等药物 及粘连剂 ,刺激脏层与 壁层 胸膜粘 连闭合 。④使用
中草 药制剂 ,可使 乳糜胸的治疗病 程缩短 ,是有效的治疗 手段 。⑤适

人格障碍29例临床症状分析及治疗

人格障碍29例临床症状分析及治疗
2 结 果
缺乏 系统 家庭教 育 5例 。从 小受 到 父母 及亲 戚 的溺
显 著好 转 l 0例 , 好转 1 8例 , 无效 1 例 。病 态 人
爱, 家庭 教育 和社 会 教 育 不 协 调 4例 。家 庭 经 济特
别 困难 , 在他人 的歧 视下 寄养 3例 。工 作不 顺利 , 就 业 困难 , 婚姻 上受 到挫折 8例 。家 族史 、 精 神病 阳性 3例 。脑部 外伤所 致 3例 。无 明显诱 因而 发病 3例 。
【 临床研究 】
人 格 障碍 2 9例 临 床 症 状 分 析 及 治 疗
崔英姬
( 吉林省延边社会脑康 医院 , 吉林 延边 l 3 3 0 0 0 )
【 摘要 】 目的: 分析人格障碍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方法: 2 0 0 2 ~ 2 0 1 0 年我院收治人格障碍患者 2 9 例, 年龄 1 8 5 0岁。口服抗精神
1 . 3 主要 临床表 现
激动 、 偷盗 、 说谎 、 酒后 闹 事 , 受过 拘 留 等刑 事 处罚 3 所 以到精 神科 就 医者 少 , 这 使 有 病 态 人格 的人 失 去 例; 冲动型 6例 , 均 为男性 , 表现为脾气 暴躁 、 易 激 及 时矫正 、 教 育 和治 疗 的 机会 ¨ 。病 态人 格 在 治 疗 动、 冲动打 人 、 毁物 等; 偏 执 型 4例 , 表 现 为 敏 感 多 上无 特殊 方 法 , 药 物 治 疗 只是 一 种 对 症 治 疗 , 我 院 疑、 心胸 狭 窄 、 嫉妒 、 怀疑妻子有外遇, 纠缠 不休 、 夫 2 9例 患 者 都 用 过抗 精 神 病 药 物 、 抗躁狂抑郁药物 ,
龄( 3 4± 7 . 0 3 ) 岁, 其 中, l 8岁 4例 , 2 1~ 3 0岁 1 1例 , 般 不主 张用抗精 神病 药物 和抗 抑郁 药物 。住 院 患者 严重 影 响 家庭 生活 和 社 会 秩 序 者 才 人 3 1~ 4 0岁 1 1 例, 5 0岁 3例 , 多见 于青 壮年 。男性 2 2 病 情较严 重 , 院接受 治疗 , 用药后有一定 效果, 但 偏 执 型 效 果 不 例, 女性 7例 , 男 性 多 于女 性 。小 学 文 化 4例 , 初 中 佳。 文化 1 3例 , 高 中文 化 1 2例 , 多 见 于 文 化 程 度 偏 低 1 . 4 . 2 心理 教育 及 多 功 能康 复 训 练 人 院后 在 约 者 。工人 1 O例 , 农 民 4例 , 无业 人 员 l 5例 , 多 见 于 物 治疗 的 同 时 , 进 行 心 理教 育 及 多功 能 康 复 训 练 。 无业 人 员 。已婚 9例 , 离 婚 5例 , 未婚 l 5例 , 未 婚者 解 除患 者心 理 障碍 有 助 于治 疗 病 态 人 格 ; 多 功 能 康 多见 。 复训练 、 行 为疗法 、 社会 道德教 育也 有一 定效果 1 . 2 发病 诱 因 从 小失 去父母 , 得 不 到父母 之 爱及

偏执型人格障碍_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偏执型人格障碍_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它涉及到对他人的持续的不信任和怀疑,并表现出强迫性的控制欲望和对细节的过度关注。

这种人格障碍可能会对个体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干扰其日常功能。

本文将详细讨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首先,我们将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其核心症状和表现。

其次,我们将探讨引起该疾病发展的可能因素和路径。

接下来,重点关注DSM-5诊断标准概述,并介绍一些用于偏执型人格障碍评估的综合评估工具。

同时也会提及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除了诊断标准,我们还将考察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与管理。

这将包括药物治疗选项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讨论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以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性。

文章的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发现,并提出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了解偏执型人格障碍在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对于临床医生、心理学家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支持与帮助。

请注意,本文不旨在提供自我诊断或替代专业医学建议。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请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

2. 偏执型人格障碍2.1 定义和特征: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持久的怀疑、猜疑和敌对态度。

这种人格障碍使得个体对他人的动机和意图产生过于怀疑的观点,并且经常误解别人的言行。

这种个体经常认为他们自己被不诚实或不道德的动机所困扰,同时也怀疑他人是否真实可信。

他们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保持高度警惕,并提前推测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威胁。

2.2 症状和表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 持续长达大部分时间的不信任感和怀疑态度;- 总是认为自己处于受害者角色,容易感到被冤枉;- 对别人的动机进行负面解读,并很难相信别人的诚实意图;- 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排斥社交活动;- 对于社会规则有过于强调、刻板化的遵守,难以接受灰色地带的观念;- 极度敏感,容易受到批评和指责而产生冲动或猜测。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理研究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理研究

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临床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

它是一个发病率相对高的病症,据国外的报道,边缘型人格障碍影响了普通人群中的1%~2%以及精神科高达10%的门诊病人和20%的住院病人。

该病症往往与一定的心理创伤有关,会造成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损害,自杀率高达10%的自杀率,这个数字几乎是普通人群的50倍。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实体开始进入精神科诊断,是1948年的dsm-i,当时的名称叫做“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在1968年的dsm-ii中取消,因为它与当时的另外一个诊断,循环型人格障碍有很大重叠。

1980年dsm-iii出台,一直到现在的dsm-iv-tr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一直保留,取代了循环型人格障碍。

在dsm-iv中,给予了人格障碍一个特殊的位置,也就是轴-ii的位置,将其与智力缺陷放在一起,而不与其它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一并放在轴i中,这其中就反应出了人格障碍的一个特点,也就是人格障碍与智力缺陷类似,都几乎是一种终身的症状,几乎所有的人格障碍都至少要追溯到青春期开始,而轴i上的心理问题一般都属于急性障碍,在一生中波动发展,而人格障碍的患者在一生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急性障碍,入焦虑,抑郁等。

根据最新版的《dsm-iv-tr》的定义,bpd放在轴ii。

边缘性人格疾患的主要征状如下:1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放弃。

2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3认同障碍:自体形象或自体感受持续明显不稳定。

4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5 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

6 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7长期感到空虚。

8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从dsm-iv所描述的症状我们可以看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不稳定和难以控制,以至于有人说该病症的特点就是“稳定的不稳定”。

简述人格障碍常见类型

简述人格障碍常见类型

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偏执观念和行为为特征的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对他人缺乏信任,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他们往往过分警惕,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强烈的内在焦虑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出过度追求完美、强求自己和他人,以及无法容忍任何不确定或模糊的情况。

他们往往过度关注细节和规则,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害怕和避免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为特征的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害羞、内向、缺乏自信,害怕与他人互动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往往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和不安,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四、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依赖他人和缺乏自主性为特征的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难以独立决策和解决问题,过分依赖他人的意见和支持。

他们往往缺乏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难以独立生活和工作。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情感过度表达和寻求关注为特征的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情感丰富、夸张、自我中心,需要时刻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他们往往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同和赞扬,缺乏真实的自我感和内心体验。

六、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自我膨胀和缺乏同理心为特征的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出自我中心、自大、傲慢,对别人的感受和需要缺乏关心和理解。

他们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难以与他人平等相处。

表演型人格障碍诊断详述

表演型人格障碍诊断详述

表演型人格障碍诊断详述*导读:表演型人格障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依据美国的《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如下:一种夸张的情绪与注意力吸引模式,起病于青年早期。

具备下述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1.如果不是注意的焦点将感到不适2.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性引诱以及夸张的行为特点3.情绪多变4.对于自身外表持续不断的关注5.说话方式给人印象深刻但内容空洞6.展现出戏剧化、夸张的情绪表达7.受暗示性强8.考虑与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高于实际情况1.神经症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联合王国的精神病学家,认为人格障碍与神经症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强调“诊断为神经症的人,我们完全可以找到病态人格的特征,而在病态人格的人,也可发现神经症的特征。

”“神经症的症状和病态人格的行为都可认为一种反应,一方面取决于素质的倾向,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中压力”;“从理论上无法把所谓病态人格与所谓神经症人格区分开来”。

Tolle (1996)指出“人格障碍可表现出大量的神经症性反应,许多神经症病人也具有人格障碍。

在人格障碍与神经症之间没有一个截然分明的界线”。

所谓“神经症人格”是来自心理分析理论,霍妮认为神经症患者是指那些行为、情感、心态、思维方式都不正常的人,他们在剧烈的竞争中充满焦虑以及为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这就是神经症人格。

Jasper认为神经症症状是不正常人格的人对应激所发生的反应,即在寻常情况仅表现为行为(人格)不正常,而在遭遇应激时发生神经症反应,表现神经症症状。

“性格神经症”是指那些与神经症病因相似的人格,其患者可以没有神经症症状。

Freud推测决定人格发展过程的因素,就是神经症发生的原因。

Kolb(1973)指出每一种神经症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结构,这种性格结构通常称之为性格神经症。

目前认为,人格障碍与神经症间关系虽然密切,即人格障碍有助于神经症的发生,神经症也有助于人格障碍的形成,而且二者共患的机会较高,但在本质上二者属于不同的疾病范畴。

人格障碍案例分析doc(二)2024

人格障碍案例分析doc(二)2024

人格障碍案例分析doc(二)引言概述:本文将对人格障碍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表现。

通过分析不同的案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格障碍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以期对临床实践和研究有所帮助。

正文内容:一、人格障碍案例一:边缘型人格障碍1. 案例描述:患者A表现出极度情绪不稳定,常常有自杀倾向。

他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容易失控,并且经常经历失去或恢复个人身份的强烈感受。

2. 症状分析:该患者常常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波动,对他人持怀疑和敌意的态度。

同时,他经常感到孤独和空虚,出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3. 原因探讨:这种人格障碍常常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有关,比如被虐待、被忽视或失去亲密的关系。

4. 治疗方法: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可能包括个人或团体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善情绪调节和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人格障碍案例二:孤独型人格障碍1. 案例描述:患者B表现出对社交活动的极度回避,他总是选择独自行动并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 症状分析:该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不受欢迎,而且害怕批评和否定。

他缺乏自信,很少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3. 原因探讨:这种人格障碍可能与童年时期的社交不适有关,或者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

4. 治疗方法:治疗应着重于帮助患者建立社交技能和增强自尊心,例如通过认知重构、曝光治疗和行为实验来改变对社交互动的负面看法。

三、人格障碍案例三:强迫型人格障碍1. 案例描述:患者C表现出过度关注细节和完美主义,自己对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要求非常苛刻。

2. 症状分析:该患者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一旦无法按照自己的规定行事,会出现明显的痛苦和不适。

3. 原因探讨:强迫型人格障碍可能与童年时期的过度约束和严格的家庭环境有关。

4. 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强迫行为和刻板习惯,减轻症状。

四、人格障碍案例四:妄想型人格障碍1. 案例描述:患者D表现出与现实世界相脱离的妄想和幻觉,他相信自己有特殊的能力或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浅谈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
年8月收治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
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人格障碍患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12-0140-01
人格亦称个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

每个人都
具有自己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均有较密
切的关系。

人格通过自我意识的协调和控制而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有别于他人
的差异性[1]。

人格障碍是指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从童年、少年或青春期开始,
延续到成年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表现为一种显著与个人表现的文化背景相
偏离的持久的内心经历和行为模式,又称为人格异常、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等。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人格障碍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
者1例,年龄22岁~45岁。

1.2结果:35例人格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康复率高,已经有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继续留院接受治疗。

2 治疗
由于人格障碍的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有经验表明,药
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2.1药物治疗
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患者,其心理过程障碍的特点不同,可予以适量的药物
对症治疗。

2.1.1以认知障碍、偏执、古怪为主要表现的,如偏执型、分裂样人格障碍,
可只用抗精神病药物。

2.1.2以情感不稳定、冲动攻击为主要表现的,如社交紊乱型、情绪不稳型人
格障碍,可选用心境稳定药、抗抑郁药和抗躁狂药[2]。

2.1.3以焦虑、强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如焦虑(回避)型、强迫型人格障碍,
可选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

2.2心理社会干预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虽然很困难,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或者说是唯一可能有
效的手段。

由于大多数人格障碍能够以最基本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一般人包括
自身并不认为自己是患者,没有主动求医的愿望。

在强制治疗时,容易出现抵制
治疗、欺骗医务人员的现象,以致事倍功微[2]。

人格障碍最关键和最重要的问题
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即社会化障碍。

因此,心理社会干预的着眼点在于重建
其心理和社会环境,创造对其关心、爱护和不受歧视的氛围,鼓励其积极参加公
益性事业活动,培养其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情趣,逐渐改造其不良人格。

2.2.1个别心理治疗治疗者首先要通过深入了解患者,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其信任,以便于沟通。

然后,逐渐帮助其认识个性的缺陷,并指出缺陷是可
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启发其自我认同感和人际同情心,检讨自己的缺
陷并寻找改变的途径,努力改善与家人、同学、同事之间的关系。

治疗者与患者要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不可过分亲近,始终站在中立的立场,有了进步予以鼓励,存在问题要严肃指出,充分显示治疗者的权威和力度,促使其信服和听从指导意见。

如遇到困境时可进行危机干预。

2.2.2集体心理治疗组织患者参加治疗性社区(或称治疗性团体)的活动。

这是一种较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通过与参加活动的其他成员相互交流,提高认识,有利于控制和改善偏离的行为,丢弃那些获得和习得的不良习惯,探索和寻求建立新的行为方式的方法和途径。

实践证明,集体心理治疗的效果优于个别心理治疗。

3 讨论
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是在大脑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和其他环境有害因素影响的结果。

遗传因素:人格或个性心理特征受遗传因素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3]。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比如对子女的过分惩罚、羞辱、刻薄和吝啬,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害怕失败和挫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周围环境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易记仇报复,使之成为人格障碍高危人群。

此外,家庭经济收入过低和独生子女亦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友”及经常混迹于有恶习的社交圈子,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常起到重要作用;青少年由于批评能力低,行为自控能力差,受到大量淫秽、凶杀等内容的小说及影视文化的影响,容易通过模仿、观察或受教唆等习得不良行为,甚至出现越轨行为。

诊断:人格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的收集,除询问本人外,知情者提供的情况尤为重要。

病史内容重点涉及:日常生活安排;人际关系;心境或情绪反应;性格特点;处世态度及准则,包括对健康与疾病的态度;生长发育史,从出生到16岁以前的情况,包括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

鉴别诊断:需与各种精神疾病如神经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需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持久性人格改变相鉴别,如由脑部疾病、损伤和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人格和行为障碍,灾难性经历后的持久性人格改变,以及精神科疾患后持久性人格改变等。

在某些情况下,人格障碍可以与精神科疾患共病,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之间也可共患。

此时应将两种或多种诊断均列出。

参考文献
[1]郑德伟;童辉杰;;大学生人格障碍评估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李春娟;严明;;人格障碍23例临床分析[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郭慧荣;肖泽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进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