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综合日语第一册教学设计 (2)

综合日语第一册教学设计 (2)

综合日语第一册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综合日语是日本语言教学中最基础的教材之一,它覆盖了日语的基础语法和词汇,适合初学者使用。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综合日语第一册进行的,针对的是初学者的学习需求,使学习者能够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的日语语法和词汇;2.学会日语的基本发音,能够流利地朗读日语;3.能够用日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日语文化的兴趣和爱好;2.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内容3.1 课堂教学第一课:日语基本发音1.学习日语五十音图;2.练习日语基本发音;3.用日语基本发音来读出几个简单的单词。

第二课:日语基本句型1.学习日语基本句型;2.练习用日语基本句型来进行简单的对话;3.学习一些日语的常用词汇。

第三课:日语动词1.学习日语动词的基本形式;2.练习用日语动词造句;3.学习几个常用的日语动词。

3.2 外部教学资源1.日语学习网站;2.日语学习APP。

4. 教学方法4.1 课堂教学1.形式多样的讲授;2.问题驱动的学习;3.小组讨论或互动。

4.2 在线学习1.基于任务的学习;2.群体学习;3.个性化学习。

5. 评估方法5.1 课堂评估1.问答;2.小组讨论;3.课堂表现。

5.2 在线评估1.任务评估;2.学习记录评估;3.群体评估。

6. 教学环节6.1 课前环节1.导入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2.向学生介绍本课将要讲授的内容。

6.2 课中环节1.演示教学;2.活动和问题驱动型任务的学习;3.互动群体讨论。

6.3 课后环节1.在线平台上补充课堂学习;2.作业和任务的布置;3.学生反馈与教师反馈。

7. 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采用了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者,还是学生自学和交流的引导者。

日语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日语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教案课程名称:综合日语日文名称:総合日本語课程序号: BZ05189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6学分,102学时 (理论讲授93学时,学生讨论9学时)适用专业 :日语本科修(制)订人: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 课程性质《综合日语III》 (下)是日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定相关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提高学生对各种体裁,各种类型的日文原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提高阅读和理解各种日语高难度文章的能力。

(二)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为使学生较好地阅读和理解高难度的日文原文而开设的。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与所学课文体裁相关的知识,掌握各种表达技巧;掌握每课的难点重点及相关的文化背景,能对所学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较偏的日语语法及部分古日语的语法。

2.要求学生能听懂日本人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的谈话,能听懂高难度的听力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

能听懂日本NHK新闻节目的主要新闻:能在15分钟内听写选用的录音材料(350字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50个单词,错误率不超8%。

3.要求学生能就某一专题内容与日本人交谈,做到表达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得体,具有较强的复述能力和归纳能力,能作一般的现场翻译。

4.要求学生能读懂有相当难度的日本报刊及文章;读懂难度相当于《雪国》等日文原文小说,阅读速度能达到日本初中毕业生的程度,理解准确率以80%为合格。

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课蜂(理论讲课6学时)讲授内容:1.文章结构、段落分析2.长句分析及翻译要领重点:科普文章的翻译难点:长句的句子成分分析及翻译第二课日本語の表情(理论讲课9学时,学生发表3学时)讲授内容:1.非语言行为2.日本语的语言特点3.难懂的词汇以及段落解释4.日文古典文法及句子翻译重点: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日本古典文法难点:委婉表达技巧第三课エチケット(理论讲课9学时,学生发表3学时)讲授内容:1.日本人的寒暄2.日本文化、社会3.日语的特点(委婉表达)4.一部分词汇及语法的应用和词义辨析重点:日语的特点难点:各种表达技巧及语言心理第四課手作りのこま(理论讲课9学时)讲授内容:1.文章结构、段落分析2.长句分析及翻译要领重点:科普文章的翻译难点:长句的句子成分分析及翻译。

综合日语说课原稿

综合日语说课原稿

《综合日语》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我今天的说课课程是---综合日语,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及反思七个方面来对本课程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周平、陈小芬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是本门课的教材,2008年7月出版。

本书、教材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入日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型、功能意念等方面的内容。

题材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同时兼顾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体裁除会话和短文之外,还有少量书信、日记等。

本教材信息量大,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课外阅读,结合这两个环节,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拓展视野以及提高实际应用日语的能力。

要求学习、掌握6000个以上的单词,500个以上词语表达和句型,达到日语国际能力二级水平。

另外,我使用的参考教材是皮细庚编著的《新编日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作编写的《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还有日本筑波大学砂川有里子教授等名家名师执笔,北京外国语大学徐一平博导等名师名家翻译的原版辞书《日本语句型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这些教材实例丰富,内容新颖,理论系统,极大地补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说教学大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在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确定等方面都围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进行。

本课程是商务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并为该专业其他课程奠定知识基础。

内容为《新编日语》1-4册。

课程计划总学时452:182理论学时:270 实践学时,授课重点:日语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以及培养日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

授课难点:日语的复杂表达方式及日语的交际运用。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日语基础知识。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综合日语教学大纲日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为了规范日语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日本教育部门制定了综合日语教学大纲。

本文将探讨综合日语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是日本教育部门制定的一套教学指南,旨在规范日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该大纲包含了日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听、说、读、写等。

通过综合日语教学大纲,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日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全面。

首先,它明确了日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学生需要达到何种水平才能通过某一级别的日语考试。

其次,大纲提供了教学的基本框架和课程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此外,大纲还包括了教材的选择和使用,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指导。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日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学内容和水平可以得到统一。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其次,大纲的制定也促进了日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将综合日语教学大纲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呢?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只有了解了大纲的要求,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日语。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的出台是日语教学的一大进步。

它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指导,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它也促进了日语教学的创新和改进。

综合日语教学大纲的应用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综合日语教学大纲是日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规范和提高日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総合日本语

総合日本语

6 23
1
44/11
本文:日本の鉄道 12 5 6
1
104/12
第2課 会話:挨拶
6 23
1
26/8
本文:挨拶の礼儀 12 5 6
1
66/14
第3課 会話:顔合わせ 6 2 3
1
65/7
本文:名字
12 5 6
1
72/9
第4課 会話:東京本社 6 2 3
1
35/12
本文:サラリーマン事 12 5 6
3
国人です/小李是中
国人
1
5/4
第2課 これは本で 6 2
3
1
7/5
す/这是书
第3課 ここはデパー 6 2
3
トです/这里是百货
大楼
1
6/6
第4課 全部でいくら 6 2
3
ですか/总共多少钱
1
6/5
第5課 部屋に机と 8 3
4
椅子があります/房
间里有桌子和椅子
吗?
1
4/6
第6課 森さんは七 8 3
4
時に起きます/森7点
4
洋服がほしいです/
我想要一件西装
1
4/6
第18課 携帯電話は 8 3
4
とても小さくなりまし
た/手机变小了
1
8/6
第19課 部屋のカギ 8 3
4
1
8/4
を忘れないでくださ
い/不要忘记房间的
钥匙
第20課 スミスさんは 8 3
4
ピアノを弾くことがで
きます/斯密斯会弹
钢琴
第21課 私はすき焼 8 3
4
きを食べたことがあり

《综合日语》教案

《综合日语》教案

《综合日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的日语语法和词汇。

(2)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习俗。

(3)提高日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2.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简单的日语日常交流。

(2)能够阅读和理解日语文章。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2)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日语基础语法(1)日语假名及拗音的读写。

(2)日语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

2. 第二章:日常会话(1)日语日常问候和礼貌用语。

(2)常用日语表达和日常交流场景。

3. 第三章:日语词汇(1)日语常用词汇和短语。

(2)日语词汇的词性和用法。

4. 第四章:日本文化与社会(1)日本传统文化和习俗。

(2)日本现代社会风貌和价值观。

5. 第五章:日语听力和口语(1)日语语音和语调的特点。

(2)日语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语语法、词汇和日本文化知识。

2. 互动教学法: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材进行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

4. 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日语交流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的日语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

4.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综合日语》教材及相关辅助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在线资源:日语学习网站、音频和视频素材。

4. 实物教具:图片、海报、地图等。

六、教学环境1. 教室布局:座位排列以圆形或小组形式,便于互动交流。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音响、白板等。

3. 学习资源:教材、辅助材料、多媒体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课时: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和教材安排,确保章节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复习与预习:安排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教学大纲

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教学大纲

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教学大纲
前言
在学习第六册之前,建议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日语单词、语法知识,并熟悉日语的声调和发音规则。

本教程将介绍更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更丰富的词汇和更高级的会话技巧。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日语交流中逐渐达到流利自如的水平。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日语动词
本课程将介绍日语动词的基本形式、时态、活用和敬语用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动词并掌握复杂的语境运用。

第二课:长句子和复合句
本课程将介绍长句子的构成、复杂句子和从句的结构和拼接。

学生将学会如何用正确的语法结构来描述更复杂的语境。

第三课:难以理解的短语和表达方式
本课程将介绍一些在日语中常见但难以理解的短语和表达方式,并提供适当的语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第四课:日语汉字和片假名
本课程将介绍日语汉字和片假名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正确地使用和书写它们。

综合日语说课稿

综合日语说课稿

《综合日语》说课稿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施晓慧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好!我说课的课程是《综合日语》,下面我将从说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设计(教辅教材、教学内容等)、教学组织与实施(学情学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创新与特色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程设置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各方向学生的职业基础课程,跨度为2年,共计4个学期。

课程总学时:540课程重点:正确的语音语调,积累词汇量;用言的各种活用形形及运用,形成语法系统;敬语及物的授受、行为授受;时、态、体的运用。

课程难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商务旅游方向知识等的链接;语言表达的自然地道;情景导致的语言不同应用。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基本句型结构等,掌握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词汇、句型、表达方式;2)能力目标:具有较强听说读写译能力,日语交际能力,培养较强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日语接待能力,基本翻译能力,商务函电写作能力;3)素质目标:掌握语言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具备良好礼仪,了解文化差异,理解日语内涵,具备外语交流自信。

课程任务:面向零起点日语学生从日语语音开始,教授自然地道的语言表达,进行系统的日语语法和惯用语的基本训练,涵盖商务及旅游方向内容,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基本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做到精讲多练,讲中有练;突出听说能力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大量课堂实践练习和课外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教学考核方式:采取校内校外评价结合,形成式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在考试成绩中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

二、教学内容及设计1.教材选取本课程使用《基础日语教程》教材,共计4册。

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主编为朱春跃,彭广陆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与日本教育科学研究会·国语部(语言学研究会)共同编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
二、教学时数:1232学时,分基础阶段(1、2年级)和高级阶段(3、4年级)开设,周学时为14/12学时(基础阶段)和6学时(高级阶段)。

三、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和技能合为一体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占整个专业必修课的64.4%。

通过本课程学生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基本知识及跨文化知识,获取听、说、读、写、译言语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查阅资料、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

五、课程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讲授语音、语法(句型)、词汇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习8000个左右的词汇(基础阶段5000左右,高级阶段3000个左右)和400-600个左右的句型。

通过言语技能的训练,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具体要求见学术质量标准。

六、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1学期16周完成语音入门和初级日语17课。

主要内容包括:
第2学期16周完成初级日语11课和中级日语7课。

主要内容包括:
第3学期16周完成中级日语14课。

主要内容包括:
第4学期16周完成高级日语15课。

主要内容包括:
高年级(5、6、7学期)每周6节
七、作业设计
1、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在新的语境中能创造性地应用。

2、原则上每天都留作业,作业的形式包括口头的和笔头的。

3、作业的批改可以是第二天的复习巩固环节,也可以是另找时间全批或部分分批
4、作业内容包括:
1)有关日语汉字的预复习作业;
2)有关语音、语法、词汇的预复习作业;
3)有关听、说、读、写的预复习作业。

注:各学期具体作业内容请参照综合日语课教学进度表。

5、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讲评。

八、教学策略
在“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强化实践课教学模式原则下,
1、处理好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言语技能的关系。

技能训练,在整个日语教学过程中应占三分之二(基础阶段实践课教师在每一大节(90分钟)中学生的训练量应达到100次左右,其中机械训练占一半);
2、既要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达到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3、导入文化因素,在文化环境中学习语言;
4、加强人文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吸纳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等价值观。

九、学术(质量)标准
语言知识的质量标准包括读音规则,表记规则,常用汉字1945字,基本词类,简单句的种类,时、体、态等语法范畴,复合句的种类、日语主要助词和助动词及其用法,敬语的用法。

掌握其内容的85%以上者为“优”,70-84%者为“良”,60-69%者为“及格”。

言语技能的质量标准是:
听力
1年级:能辨别各音节,能听懂课堂用语和一般日语讲解;能听懂与所学课文难度相同的听力材料及录音材料;能听懂学校日常生活题材的一般性谈话,准确率>80%;听两遍能听懂200~220字/分,生词<10%,无新语法现象的听力材料,理解准确度>75%。

2年级:能听懂与所学课文难度相同的听力材料及录音材料;能听懂日本人正常语速做的一般性讲演或报告,理解准确度>65%;听一遍能听懂240~260字/分,生词<10%的原版听力材料,理解准确度>75%;能听懂我国对日广播的新闻及文化节目,理解准确度>75%。

高年级:能听懂日本教师讲课;能听懂NHK新闻节目的基本内容;能听懂日本人商务活动中的日语;能听懂用日语进行的调研报告。

听一遍能听懂240—260字/分、生词不超过10%的原版听力材料,理解准确度在85%以上;能听懂我国对日广播的新闻及文化节目,理解准确度在80%以上。

口语
1年级:能较流利地进行课堂会话、回答问题及简单生活对话;能就课文内容或听力材料进行回答、复述;能连续发言1~2分钟,语速>120~140。

2年级:能就课文内容或听力材料进行回答、讨论;能同日本人进行一般性交际和事务性交谈;略经准备能连续发言2~3分钟,语速>120~140>,能较好地表达思想。

高年级:能用日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与日本人交谈;经过准备能即席发言或发表学术见解以及能用日语进行辩论或讨论。

写作
1年级:念三遍,能听写与课文程度相同的、语速100~120/字分的短文,准确率>5%;课堂上根据要求能笔头回答问题;能用日语写日记或简单的书信;能写出400~600字短文/小时。

2年级:能就听懂或读懂的材料写出回答问题或缩写;能写一般的书信、履历或填写表格;对讲课或内容熟悉的讲演或讲话,能写出1/3内容的大意;能写出600~800字文章/小时。

高年级:能记课堂教学笔记;能写出标准的书信、调查报告等各种文体的文章;能写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说明文、议论文以及论文;掌握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写作速度=600~700字/小时。

阅读
1年级:能流畅地朗读所学课文及同等深度的课外材料;能读懂生词<10%的日文的主要论点、中心大意,其速度>160~180字/分,理解准确率>80%。

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日本民间故事,理解准确率>80%。

2年级:能流畅地朗读所学课文及同等深度的课外材料;能读懂生词<10%的日文的主要论点、中心大意,其速度>180~200字/分,其理解准确率>80%,借助工具书能阅读《走れメロス》程度的日文,理解准确率>80%。

高年级:能阅读日语小说,能阅读一般性文章及商务方面的文章和书信;能把握生词不超过10%的日语文章的主要论点、中心大意,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80—200字,理解准确率在80%以上,其朗读的语音语调正确,逻辑重音准确,断句正确。

十、考试方式
1、本课程为考试课,基础阶段期末考试采取口试(10)和笔试(90)相结合的方式。

2、学期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考查时各占50%);平时成绩是由学生的出席情况,完成作业情况以及课堂上的综合表现来确定的
3、期末考试:考试是检验该学期教学的总检验,检查学生学习水平的总评。

因此,命题要科学,针对性要强。

1)、命题原则:命题要保证信度、效度、覆盖面,同时要参照水平考试命题,逐步实现命题人和教学的分离;
2)、试卷要出A、B两套,以便将来形成题库的资料;
3)、如有同进度班级时,批卷要按流水作业方式进行;
4)、批卷结束后,对成绩进行分析。

十一、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主教材:
①《初级日本语》東京外国語大学出版
②《中级日本语》東京外国語大学出版
③《上级日本语》東京外国語大学出版
④《上級で学ぶ日本語》Ⅰ、Ⅱ、Ⅲ内部选编教材
教学参考书:
①日本アルク出版社出版的《超级配图Ⅰ、Ⅱ》(2000)
②《大家的日本语――图解集》日本スリーエネットワーク出版社出版(2004)
③《会话练习――图解集》日本スリーエネットワーク出版社出版
④《大家的日本语――标准习题集》日本スリーエネットワーク出版社出版
⑤《大家的日本语图解集》日本凡人社出版(2004)
⑥《汉日图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年
⑦《中级日语》(1991)吉林教育出版社
⑧自编假期阅读材料(2005)
⑨《新日本语基础Ⅰ、Ⅱ》日本スリーエネットワーク出版社出版
⑩《新日本语基础Ⅰ、Ⅱ标准习题集》日本スリーエネットワーク出版社出版
⑪《日本の社会と経済を読む》東照二等日本研究社出版2002.4
⑫中・上級日本語教科書《日本への招待》および練習長東京大学近藤安月子等東京大学出版会2002.3
⑬中級から上級への《日本語》鎌田修等日本The Japan Times出版1998年
⑭《日本語中級J501》―中級から上級へ―土岐哲等スリーエネットワーク出版
⑮《速読の日本語》三浦昭監修岡まゆみ著日本The Japan Times出版2005年⑯《日本語上級読解》柿倉侑子等日本アルク出版社出版2000年
⑰《日本語を楽しく読む中上級》小泉慶一著日本産能短期大学出版1993年
⑱《日本語表現文型》インターネット日本書き込み黒目真実監修
⑲《日本語文型辞典》くろしお出版砂川有里子ら1998年
十二、教材的删减与增补
1、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上按本大纲的内容进行。

2、如遇到特殊情况或实践证明,某些内容不符合实际时,可以适当的进行删减和增补。

需要进行删减和增补,须经教研室集体讨论决定并得到系领导的批准。

《综合日本语》大纲编写组
执笔人李永夏
2006年3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