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和现代文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2、字形、字音(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让背篇目 (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4、实词翻译(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一、《三峡》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绝献: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 ,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 (总写 (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
即使。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0、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11、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2、执策而临之:握;鞭子;到(它)跟前。
13、其真无马邪:难道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精选专题14《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专题14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岳阳楼记》考点:文学常识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生动描绘了“迁客骚人”登楼所观之景及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有劝慰友人之意。
考点:课后注释(1)[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2)[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6)[制]规模。
(7)[属]同“嘱”,嘱托。
(8)[胜状]胜景,美景。
(9)[胜]美好。
(10)[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12)[际涯]边际。
(13)[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
(14)[晖]日光。
(15)[大观]壮丽景象。
(16)[前人之述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7)[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8)[然则]如此…那么。
(19)[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20)[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22)[迁]贬谪、降职。
(23)[骚人]指文人。
(2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5)[得无]表推测。
(26)[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8)[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9)[开]指天气放晴。
(30)[排空]冲向天空。
(31)[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32)[曜]光芒。
(3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34)[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35)[倾]倒下。
(36)[摧]折断。
(3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38)[冥冥]昏暗。
(3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2.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4.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5.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研究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6.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7.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8.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9.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10.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学习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论语》六则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重点字词(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练习回顾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二、《世说新语》二则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
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字词句式(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三学生在准备中考时,语文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以下是一些初三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对仗等。
-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意象等。
- 古诗词的背诵:掌握必背的古诗词,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等。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言文的主旨、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现代文的鉴赏:能够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四、作文写作-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语言运用等。
-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特点。
-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的体裁、主题、风格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笔画、笔顺等。
- 成语和谚语的运用: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语言的规范性:能够遵循语言的规范,避免语病。
七、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外国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包括精读和泛读,能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 名著的分析和鉴赏:能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主题思想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初三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科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大道之行》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大道之行》1.《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共四十九篇。
《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⑴[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⑵[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⑶[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⑷[贤]指品德高尚。
⑸[能]指才干出众。
⑹[与]同“举”。
⑺[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⑻[修]培养。
⑼[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⑽[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⑾[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⑿[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⒀[矜]同“鳏”,老而无妻;⒁[寡]老而无夫;⒂[孤]幼而无父;⒃[独]老而无子;⒄[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⒅[者]……的人。
⒆[分]职分,职守。
⒇[归]女子出嫁。
(2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2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23)[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24)[乱贼]作乱害人。
(25)[作]兴起。
(26)[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27)[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28)[闭]用门闩插上。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答案】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案】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和现代文复习资料1、陋室铭《全唐文》刘禹锡:自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一同参与“永贞革新”,一同被贬为司马。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爱莲说《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被后人尊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本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刻画了晏子的机智善辩,他凭着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
4、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积极推进古文运动,强调文须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的事例,揭示出其智能每况愈下是“不使学”,忽视后天教育的必然结果,作者在为方仲永惋惜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的学习。
5、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本文通过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后人将儒家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卖油翁《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欧阳修:略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和卖油温酌油两件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8、核舟记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9、黔之驴《柳河东集》本文为《三戒》之一,另两篇是《临江之麋》、《永某人之鼠》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人。
长于写山水游记,因参与改革被贬永州写《永州八记》,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位高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10、黠鼠赋《东坡全集》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文章借老鼠凭诡计逃脱的事情,告诉人们: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原因。
11、狼《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
清代文学家。
本文写了屠户从遇狼、避狼、到杀狼的经过,生动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的刻画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儒家代表。
孟子用类比的方式教导齐宣王,一名国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后再是社稷,其次是君主自己13、公输《墨子公输》,墨家的经典著作墨子: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课文记载的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非攻”思想,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劳苦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
14、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
宋人。
道家学派的代表。
本文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15、曹刿论战《左传》我国有名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重要史实。
左丘明:相传是鲁国史官。
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根据战国史实而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刘向:西汉史学家。
本文讲述了邹忌没有接受别人的赞誉之词,有自知之明,能冷静思考,从中悟出深刻道理,劝谏齐王不要在赞美中陶醉,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改正,才能修明政治。
齐王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17、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略作者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派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18、孔孟论学《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等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创始人。
被后世尊为“圣人”1、反映人生经验不断积累2、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3、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1、劝人自强不息。
2、学习不能一曝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3、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板桥家书》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
本文针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进行批驳,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20、黄生借书说《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朝文学家。
本文就黄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21、问说《孟涂文集》刘开:字明东,又字方来,好孟涂,清朝散文家。
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
文章主要论述了问的重要性。
提出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
22、卖柑者言《诚意伯文集》刘基:字伯温。
明代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辅佐朱元璋,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借卖柑者的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讽刺元代末年政治黑暗腐败的现实。
那些在位的文武大臣,看似威严堂皇,实则庸劣无能,坐糜廪粟,欺世盗名,为害更大。
23、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
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24、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25、记承天夜游《东坡志林》苏轼:略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因此在描写承天寺夜游时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
26、陈涉世家《史记陈涉世家》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本文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27、出师表《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28、桃花源记《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本文用客观的记叙方式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29、捕蛇者说《柳河东集》柳宗元:略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30、登泰山记《惜抱轩诗文集》姚鼐:字姬传,清朝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本文记叙了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年中考说明文学常识作家朝代课文出处评价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陶渊明集》(约365年1948年8月12日),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背影》《朱自清散文全集》郭沫若现代《雷电颂》《屈原》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全集》《静夜》契诃夫俄国《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作品作家朝代课文简介《诗经》《关雎》《兼葭》《木瓜》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也称“诗300”。
分文“风”“雅”“颂”。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左传》左丘明春秋《曹刿论战》相传是春秋左丘明所著,今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编年体史书,是史学名著、文学名著。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春秋《论语则》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语录体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战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记录孟轲思想与政治言论的一部著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末刘向编定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课外名著阅读篇目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片段主要艺术特色西游记吴承恩︵明︶①孙悟空:又名孙行者、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
生性聪明、活泼,勇敢机智,忠诚,武艺高强,疾恶如仇、敢于反抗,有七二变化之本领,兵器为从东海龙王那抢来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做过弼马温。
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①孙悟空大闹天宫②真假美猴王③孙悟空三借芭蕉扇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变形荒诞。
②猪八戒:又名猪悟能、猪烈刚,孙悟空常称他“呆子”。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
兵器是九齿钉钯,只会三六种变化。
憨厚纯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
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
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对师傅也是很忠诚。
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⑥高老庄收八戒⑦八戒大战流沙河(借机收沙和尚)③唐僧:法号玄奘,号三藏。
是个善良虔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又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④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
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篇目作者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主要艺术特色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① 宋江(及时雨、呼保义):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三打祝家庄宋江题反诗①全文结构宏伟完整,众多人物一个引一个,每个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传记,传记间一环套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