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三大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
战役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粮食
辽沈战役
160万
13 800副
6 750辆
80万头
0.7亿斤
淮海战役
543万
305 000副
88万辆
76.7万头
9.6亿斤
平津战役
180万
20 000副
40万辆
100万头
3亿斤
(2)就中共本身来说,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挺进大别山B、渡江战役C、三大战役D、解放华东
11.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北平和平解放D、南京解放
(二)、拓展提升
1.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30万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2)这“三十年”当中,除了“人民解放战争”外,中国人民还经历过的三个革命斗争时期依次是:A_____________时期B__________时期C____________时期
(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是指哪一历史时期?分别是以什么事件为开端的?
反思·疑惑
备注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5.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6.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7.平津战役的战场在:

历史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一、选择
1、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二、材料题
[2011·张家界]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 战 略 大 决 战 (导学案)主备人: 陈臻臻 课型:新授 序号 :18【目标导航】1、熟记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2、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体会战略大决战对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

(相信自己,我能行) 背景:辽沈战役 :时间: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淮海战役:时间:___________三大战役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津战役 :时间: 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渡江战役:时间:_______________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放南京:时间:意义: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1、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战略大决战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3、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三、拓展延伸阅读毛泽东的诗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四、请同学们试着构建本课知识树五、【巩固训练】(看谁是冠军,加油吧!)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A.北平解放 B.武汉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6.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任务一:快速浏览教材,把握本节课的框架结构,进一步明确所学问题。
任务二:仔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P92说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领导人、战略战术、战果、意义。。
(1)说出人民解放军主力决战的时机:
(2)找出辽沈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领导人、战略战术、战果、意义。:
A时间:B参战部队:
(6)找出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领导人、战略战术、战果、意义。:
A时间:B参战部队:
C领导人:D战略战术:
E战果:
F意义:
(7)阅读p94右下角的图片,讨论: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
A阅读独立思考,并在本组内达成共识。
B、小组间展示。
C、教师明确:北平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文物古迹非常多,如果和平解放,北京古都的文物古迹就会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
C领导人:D战略战术:
E战果:F意义:(3观看P92解放军进攻锦州图片,进一步理解“关门打狗”的战略战术以及“门”指“锦州”。
(4)找出淮海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领导人、战略战术、战果、意义。:
A时间:B参战部队:
C领导人:D战略战术:
E战果:
F意义:
(5)观看p94图片,进一步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2、对照教材P95第一段学习渡江战役。
(1)时间:战果:
(2)意义:
(3)观看p95解放军渡江作战图片,进一步理解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
(二)、合作探究智慧碰撞
思考,中共在解放战争中获胜的原因?
A、小组间讨论、交流
B、小组间展示
C、教师明确: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解放军打仗勇敢。国民党指挥失当。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论从史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环保文保意识。

从国共关系的演变了解合则两利,分则两伤;面对当前台湾局势,我们要和平推进两岸关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时间轴:阶段:和谈期间战略防御()()1945 1946 1947 1948 1949.1 1949.4事件:()()()导学过程人民解放战争导入:回顾旧知一、自主学习1、三大战役2、渡江战役:年月,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年的国民党政府结束了。

二、历史探究1、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我军发动的第一个大战役,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东北?2、平津战役中共产党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三、能力提升1、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悬殊(看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而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你能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吗?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并肩,又两度分道扬镳。

你能说出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吗?从国共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四、精题训练1.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辽沈战役2. 革命战争时期的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山东莱阳人),每到一地就把途经的地名刻在随身携带的小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

这件不寻常的文物,成为人民支前的历史缩影。

据你的判断,唐和恩参加支前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请你根据三幅图片,确定一个研究主题A.全面内战爆发 B.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C.战略大决战 D.百万雄师过大江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及检测:速读课文,标画、记忆知识要点,完成下列预习题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消灭敌人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回事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解放军总部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4月日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达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治垮台了。

二、学习与探究1、三大战役的首战地点为什么选择在东北?2、三大战役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当堂巩固练习选择题:1、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中符合辽沈战役的()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2、淮海战役时人民群众踊跃支前说明了()A、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民心B、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C、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D、中共是农民阶级的政党3、刘拍承和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A、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C、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D、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4、毛泽东诗词是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史诗,下列诗句中描写解放战争恢弘场面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5、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也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历史学科导学案第二步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

1.(1)200。

(2)沈阳北平徐州。

2. 1948 9 1949 1。

3.(1)① 1948年9月至11月。

②林彪罗荣桓。

③东北解放军。

④锦州关门打狗。

⑤ 47。

⑥东北全境。

(2)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②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③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④徐州。

⑤ 55。

⑥长江以南各省。

(3)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②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③傅作义。

④ 52。

⑤华北。

4. 基本上被消灭。

人民解放战争5.(1)1949 4 毛泽东朱德渡江 23 南京 22 国民党台湾。

第三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维训练(独学、对学——组内小展示)1. 完成“动脑筋”“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第四步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群学——班级大展示)★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内第五步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提升(独学——同桌互查——教师批阅)一、选择题1.下列战役中属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是(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发生在( )A.东北B.华北C.华东D.西北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战略决战首先从哪个战役开始(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放的有( )①沈阳②徐州③北平④长春⑤南京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6.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直捣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7.参加淮海战役作战的部队有( )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北解放军④华东解放军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④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吧!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2. 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3. 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一)三大战役(年月至年月):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1、辽沈战役:年月,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主要战役:意义:。

2、淮海战役:年月至年月,指挥者:、、、,参战部队: 、。

意义:。

3、平津战役:年月至年月,参战部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百万雄师过大江年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路渡江作战。

月日,南京解放。

标志着。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升)1、(1)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东北呢?(2)在辽沈战役之前,林彪和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在先打长春还是先打沈阳这个问题上,电报往返争论达数月之久,你能说说他们争执的原因吗?2 、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3、温故知新: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哪些朝代以前定都南京?哪一年国民党在 这里建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统治中国多少年,什么时候被推翻?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按时间先后排列:①挺进大别山②北平和平解放③解放南京④解放东北全境(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①③②④D 、④②①③2.1949年初,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在下列何人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 )A.张治中B.何应钦C.傅作义D.黄维3. 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的胜利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平津战役的胜利D.渡江战役的胜利4. 战略大决战时机成熟的主要表现是( )A.国民党丧师、失地,主力被迫收缩到战略要地周围B. 国民党政治上陷于孤立,美援断绝C. 国统区反内战民主运动高涨D.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5. 战略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 6. 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B.沈阳C.北平 【学习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D.平津战役 D.徐州 7.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 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新授课时间:执教人:徐姗玲
第20课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
阶段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军队优劣势、弱强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
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认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正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他扞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正确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③、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④、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三、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机能。

四、重点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概况(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战况、歼敌人数、战果、意义)
2、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式:学案式教学
六、导学过程:
2、渡江战役:
①时间:1949年4月(21日——23日)
②领导者:毛泽东、朱德
③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500多公里,分三路渡江作战。

④结果:解放南京
⑤意义: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扞
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三大战役概况表的各项知识要素,教师导引渡江战役经过,重点分析渡江战役意义。

七、达标训练:
1、选择题:
①三大战役开始的先后顺序是()
A、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②、当人们看到矗立在长春南胡公园的解放纪念碑时,都不禁会想到1948年长春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③、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有关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史实,你认为他们应该去()
A、徐州B、扬州C、苏州D、连云港
④、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标志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⑤、经过哪次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⑥、率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北平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
A、傅作义B、杜聿明C、黄伯韬D、汤恩伯
⑦、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张家口B、新保安C、北平D、天津
⑧、三大战役中最先攻克的城市是()
A、锦州B、沈阳C、天津D、徐州
2、材料解析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梳头发时拔下了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的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请回答:
①、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②、试分析为什么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的“三个战役”取得胜利?
③、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有着“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想一想,为什么?
2、简答题
3、三大战役的其止时间、目的、意义各是什麽?
要求:第1题小组交流,教师释疑;第2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解题思路;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八、活动与探究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