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记住三大战役的概况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记住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自己整理三大战役的表格和解放战争的线索,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学习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学习难点: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自主预习1、从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2、阅读课文,完成表格:3、______年4月,_______和_______向_____________下达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过大江,______月____日,______解放。

问题归纳:①渡江战役有什么意义?②请你归纳出人民解放战争的线索。

课内探究1、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2、请你结合所学,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当堂训练1、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

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A、徐州B、北京C、济南D、南京2、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五个省市,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

下列战争或战役曾在这一地区发生的是()①甲午中日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百团大战④三大战役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一个情节: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发是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一情节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意图C、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D、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

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2、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的发展。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学法:讨论与研究导学过程导入:回顾旧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标志一、自主学习,看书完成下面的内容,并在书上标划背景:从1946年6月到1948年9月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人民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人。

由于兵力减少,敌人被迫收缩防御范围,将主力收缩至、、等战略要地周围。

这说明,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党中央果断做出了与敌人展开战略决战的部署。

从年月至年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和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有、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B渡江战役:年月开始,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年的国民党政府结束了。

二、合作探究1、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我军发动的第一个大战役,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东北?2、陈毅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请根据书上表格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平津战役中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4、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悬殊(看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而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你能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吗?三、达标检测:1、在三大战役中,最先发动的是;歼敌人数最多的是;由两支解放军完成的战役是和2、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 、民主革命走向胜利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①广大人民的支持②国民政府的腐败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材料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大决战》片段
播放视频片段,问:你想知道这段历史是吗?请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本节课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尤其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对难度较大,较难理解的教师重点讲述,充分调动师生的互动意识。
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渡江战役
1、时间
1949.4
2、结果
解放南京
3、国民政府垮台
1、导思:南京解放有什么重要作用?
2、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人民、中共和国民党三个方面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
使用人
编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期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名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名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记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三大战役的背景、时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时间、指挥、部队、战果等,三大战役的意义等。

(2)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间、概况、结果、意义等。

【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5分钟独立完成)一、三大战役1、背景: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2、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3、概况:辽沈4、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 ______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______ 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时间:____ __年4月。

2.概况: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

3、结果:(1)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4月23日,___ ___解放。

(2)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 ___。

4、意义:统治中国22年的________ _____垮台了。

【合作探究】一、三大战役1、阅读“三大战役”一目,结合下列材料:材料一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咽喉,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点,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门,卫立煌集团即成“瓮中之鳖”……材料二陈毅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三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等。

【思考】(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先以主力攻占锦州。

概括辽沈战役这一战略部署的特点。

(B级)(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陈毅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B 级)(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思考平津战役中为什么采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及检测:速读课文,标画、记忆知识要点,完成下列预习题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消灭敌人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回事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解放军总部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4月日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达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治垮台了。

二、学习与探究1、三大战役的首战地点为什么选择在东北?2、三大战役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当堂巩固练习选择题:1、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中符合辽沈战役的()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2、淮海战役时人民群众踊跃支前说明了()A、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民心B、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C、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D、中共是农民阶级的政党3、刘拍承和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A、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C、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D、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4、毛泽东诗词是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史诗,下列诗句中描写解放战争恢弘场面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5、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也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历史学科导学案第二步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

1.(1)200。

(2)沈阳北平徐州。

2. 1948 9 1949 1。

3.(1)① 1948年9月至11月。

②林彪罗荣桓。

③东北解放军。

④锦州关门打狗。

⑤ 47。

⑥东北全境。

(2)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②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③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④徐州。

⑤ 55。

⑥长江以南各省。

(3)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②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③傅作义。

④ 52。

⑤华北。

4. 基本上被消灭。

人民解放战争5.(1)1949 4 毛泽东朱德渡江 23 南京 22 国民党台湾。

第三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维训练(独学、对学——组内小展示)1. 完成“动脑筋”“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第四步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群学——班级大展示)★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内第五步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提升(独学——同桌互查——教师批阅)一、选择题1.下列战役中属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是(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发生在( )A.东北B.华北C.华东D.西北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战略决战首先从哪个战役开始(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放的有( )①沈阳②徐州③北平④长春⑤南京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6.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直捣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7.参加淮海战役作战的部队有( )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北解放军④华东解放军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④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吧!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 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 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新人教版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的史实,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难点: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自主学习三大战役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作战部队-战果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时间:经过:后,毛泽东和朱德下达命令,解放军分路渡江作战。

结果:(1) (2)课堂达标: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A、三大战役中B、渡江战役后C、南京解放后D、全国大陆解放后2、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三大战役中,参加了两大战役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是()A、东北解放军B、华北解放军C、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4、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渡江战役的目标是()A、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B、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C、三支大军挺进大别山D、歼灭敌人有生力量6、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是()A、1921年——1949年B、1940年——1949年C、1927年——1949年D、1925年——1949年7、下列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淮海战役B、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C、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D、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8、在平津战役中,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军队的总司令是()A、傅作义B、蒋介石C、张学良D、杨虎城9、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D、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10、解放军突破黄河天险和长江天险分别是在()A、平津战役、渡江战役B、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D、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9、读图简答题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 分)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P93材料二:人民解放军入城图P94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人哪座城市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2015.11.30一、学习目标:1.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二、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三、学习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四、学习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2分钟)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第二步:学习新课一、三大战役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5、完成96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第一层面:力量对比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第三层面: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内
第五步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提升(独学——同桌互查——教师批阅)
一、选择题
1.下列战役中属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是( )
①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发生在( )
A.东北B.华北C.华东D.西北
2.洋务运动的口号是“”和“”。筹建了、和三支海军。兴办了新式学堂。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运动。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
3.“”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变法的主要人物是和
第一步
问题引领,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独学)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本课教材,正文部分细读,其他部分部分快读,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上标识。
二、非选择题:
15.读图分析题
歼敌人数:47万。 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2. 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简单经过: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
歼敌人数:55万。 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 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与华北解放军。 简单经过:克张家口、天津等地,争取北平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歼敌人数:52万。
1.辽沈战役的时间、指挥员、参战部队、简单经过、歼敌人数及意义如何?
2.淮海战役的时间、指挥员、参战部队、简单经过、歼敌人数及意义如何?
3.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简单经过、歼敌人数及意义如何?
4.说出三大战役的时间及意义。
5.渡江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1. 时间:1948年9月至11月。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简单经过:首先攻占锦州,“关门打狗”,决战东北,解放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
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4.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战略决战首先从哪个战役开始(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放的有( )
①沈阳②徐州③北平④长春⑤南京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
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
1.(1)200。(2)沈阳北平徐州。
2. 1948 9 1949 1。
3.(1)①1948年9月至11月。②林彪罗荣桓。③东北解放军。④锦州关门打狗。⑤47。⑥东北全境。
(2)①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②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③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④徐州。⑤55。⑥长江以南各省。
3.培养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习过程
自学——展示——反馈
导入
多媒体导入
温故知新
1.1945年8月,和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1946年6月,蒋介石对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大军挺进,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的序幕。
历史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郑焕章
审核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
学校
塔中
学生
年、班级
八年级
小组
时间
课型
新课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复备栏和学生笔记栏
课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1.掌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以史带论”,讨论探究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A.渡江战役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
13.在平津战役中,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北平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 )
A.杜聿明B.黄维
C.胡宗南D.傅作义
14.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统治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6.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直捣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
7.参加淮海战役作战的部队有( )
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北解放军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④
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吧!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请你指出其中邓小平同志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11.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12.小明在电影《大决战》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前敌最高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军用地图,主要内容如图5-18-1,请帮小明判断,此时电影内容再现的历史场景是( )
(3)①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②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③傅作义。④52。⑤华北。
4.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
5.(1)19494毛泽东朱德渡江23南京22国民党台湾。
第三步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维训练(独学、对学——组内小展示)
1.完成“动脑筋”“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
第四步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群学——班级大展示)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孟良崮战役
9.参加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是( )
A.东北解放军B.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D.中原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10.当人们看到矗立在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解放碑时,都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1)时间: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2)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意义: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第二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