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之力学综合计算分析
力学综合计算知识点总结

力学综合计算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质点、质量、体积、密度质点是物理学中用来简化分析的概念,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大小,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是一个物体的物质量和能量特有的属性。
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力、力矩、力的平衡力是物体运动和形变的原因。
力矩是力对转动物体产生的效果。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为零的状态。
3、速度、加速度、运动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4、动量、动能、功率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定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5、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1、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平衡问题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以通过力的平衡来分析其受力情况。
3、动力学问题对于具有运动的物体,可以通过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其运动情况。
4、碰撞问题对于物体之间的碰撞情况,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变化率来分析碰撞的结果。
5、弹簧振子问题对于弹簧振子的问题,可以通过弹簧的力学性质和振动的运动方程来进行分析。
6、摩擦问题对于摩擦力的存在,可以通过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关系来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7、滑块问题对于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和加速度的计算来解决问题。
三、力学计算的具体方法1、通过分析合力和合力矩,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2、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和动力学方法,求解物体的运动和加速度情况。
3、通过动能和动量的计算,求解物体的运动能量和动量变化情况。
人教版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之力学综合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F1’
FN
o
F1l1=F2l2
B
O
A
M F2
F1
GM
G人
1 杠杆类综合计算
(2)若将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求此时人对地的压 强。金属块的边长为0.2m,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写思路。 已知:
B
O
A
F2’
F浮
F2
o
GM
1 杠杆类综合计算
如图,物体A的密度为3×103kg/m3,质量为60kg,底面积 为 0.1m2 , OB=0.1m , OC=0.3m 。 小 明 体 重 500N, 要 使 物 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000Pa, 求:(1)此时小明对地的压力多大?(画出小明和物体A的 受力示意图,写解题思路)
出水面之前与工件完全被打捞出水后工人对绳子 的拉力之比为7: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 的阻力,g取10N/kg 。 • 求(1)工件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2)工件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
A
(1)已知:m=100kg 求:F浮
解: (1)ρ m V
ρA=2×103kg/m3
A
F F’
7 12
G A
G动
- F浮
2
G A
G动
7 12
2
G1A0 00mAG动g-501 0 00 101000(NG动) 200(N)
2
7
1000G动 12
2
ηW 有 GA 100 083. W 总 GAG动 1002000
谢谢!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中考物理复习四 力学计算

类型一 力学计算中考解读: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力学计算限于小范围的综合,考查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及简单应用,难度不大。
力学计算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压强、浮力及相关的力学综合;以简单机械为载体的综合计算;借助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综合计算。
解题时,理解力学核心知识点和熟记公式,同时要注意答题规范。
满分攻略力学计算常用的公式:①速度v=s t ;密度ρ=mV ;重力G=mg 。
②压强p= FS,p 液=ρ液gh 。
③浮力F 浮=G 排=ρ液gV 排,F 浮=G-F,F 浮= G 物(漂浮、悬浮)。
④功W=Fs 、W=Pt;功率P=Wt,P=Fv 。
⑤机械效率η= 100%W W ⨯有总。
⑥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满分训练命题点1压强、浮力及相关的力学综合此类题型的题目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质量、密度、受力分析、压力、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等。
命题形式通常是压强、浮力并行设置问题,独立考查相关知识,难度并不大。
若涉及压强、浮力的变化量时,要注意公式Δp=FS∆、Δp=ρg Δh 和ΔF 浮=ρ液g ΔV 排的使用。
1.(2018·宝鸡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帆船运动爱好者使用的一款帆船,帆船由船体、帆杆、面积为8 m2的三角帆和带有万向节的桅杆组成。
质量为20 kg 的帆船,依靠风力在海面上行驶。
(g 取10 N/kg)(1)从你所学知识角度判断:风吹帆船前 进 (填“能”或“不能”)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帆船的重力和浮力 (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2)帆船运动爱好者登上帆船时,船体下沉的体积增加了0.05 m3,则他重约多少牛? (3)某次运动中,帆船承受的风压强为50 Pa,此时风对帆船的作用力是多少牛?2.(2018·莲湖区模拟)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80 cm2、质量为400 g 的圆筒,筒内装有16 cm 深的某液体。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析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们感觉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一部分。
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综合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解答综合题是一种挑战,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一、匀速直线运动1. 问题描述:一个小汽车以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50 s后,突然转过一个弯道,速度减慢为6 m/s。
问汽车行驶50 s后的路程是多少?2. 解析:首先根据匀速运动的公式:$v = \\frac{s}{t}$,解出小汽车匀速行驶50 s后的路程为:$s = v \\times t = 12 \\times 50 = 600 m$。
然后根据速度变化的公式:$a = \\frac{\\Delta v}{\\Delta t}$,求出小汽车的减速度:$a = \\frac{6-12}{50} = -0.12 m/s^2$。
再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2=u2+2as,求得小汽车减速行驶的路程为:$s = \\frac{v^2 - u^2}{2a} = \\frac{6^2 - 12^2}{2 \\times (-0.12)} = 200 m$。
所以,汽车行驶50 s后的总路程为600 m + 200 m = 800 m。
二、力的分解与合成1. 问题描述:如图所示,一根绳以水平拉力F使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苗道斜线有摩擦力,大小为F r,以$\\theta$角度倾斜。
求解合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
2. 解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F_x = F - F_r\\cos\\theta$;垂直方向所受的合力为:$F_y = -F_r\\sin\\theta + mg = 0$。
进而可得到合力$F=\\sqrt{(F_x)^2+(F_y)^2}$。
最终α的角度为:$tanα=\\frac{F_y}{F_x}$,即$α=arctan(\\frac{-F_r\\sin\\theta + mg}{F - F_r\\cos\\theta})$。
初三物理关于力学与能量的综合题型解析

初三物理关于力学与能量的综合题型解析在初三物理的学习中,力学与能量的综合题型是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同学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本文将对这类题型进行详细的解析,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一、力学与能量综合题型的特点力学与能量的综合题型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功和功率、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
题目中的情境也较为复杂,可能是物体在斜面、滑轮组、弹簧等装置中的运动,或者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运动。
这类题型的考查重点在于同学们对力学和能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的力学与能量综合题型1、斜面问题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通常需要考虑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等力的作用,以及重力势能、动能、摩擦力做功等能量的变化。
例如: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度为h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斜面的倾角为θ,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滑到底端时的速度。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求出物体沿斜面方向受到的合力。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接着,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下滑的距离和时间。
最后,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出物体滑到底端时的速度。
2、滑轮组问题滑轮组问题中,通常要考虑物体的重力、绳子的拉力、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等。
同时,还要关注物体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比如:一个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的质量为m1,悬挂的物体质量为 m2,忽略绳子的质量和摩擦力,求物体上升 h 高度时拉力做的功。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滑轮组的特点,求出绳子的拉力。
然后,根据拉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求出拉力做的功。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绳子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
3、弹簧问题涉及弹簧的题目,往往要考虑弹簧的弹力、弹性势能以及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比如: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与一个劲度系数为 k 的弹簧相连,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求物体的最大速度。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综合计算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综合计算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综合计算
知识方法点拨
(1)多平衡态的力学综合题万能解题方法:
读题,将已知条件标到题目的原图中,方便解题时更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已知条件;
利用题中一些已知条件求解出各种简单易算得的力,备用;
画受力分析图,原则为一态一物一图,即每个状态的每个物体画一个受力分析图;
根据每个受力分析图列一个平衡等式,并带入已知条件整理成最简;
将题中机械效率的值以及各种比例条件转化为与上一步相同的未知量的式子;。
备战2020年中考—“压强变化类”力学综合计算题专题剖析和训练

/S,如果一个物体截取 A :如水平截取,此时原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但受力面积 题型应注意,若只向容器内增、减液体(加入液体后液体不外溢) 则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力变化量△F= m 液 g ;备战 2020 年中考—“压强变化类”力学综合计算题专题剖析与训练力学压强与压力的计算是初中物理中考中的重点与难点,是中考中的压轴题型,由于其难大,综合性强,对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均要求较高,因此在各类型的考试中,此题型均为考查的重点。
要正确解任此种题型应注意两个问题:1:认真分析题意找出每道题的“题眼”弄清编者考查的主要目的,挖掘隐藏的条件,找到突破口;2:平时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的前提下,必须能正确求解题目中的未知量。
此题型主要考查两种题型:一:固体的叠加及截取导致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题型:(1)当多个物体叠加或一个物体被截取后,它的体积及质量发生变化,有时受力面积也要发生变化,如多个物体叠了加,对接触面的压力增大量为叠加的物体的重力,但此时下面物体的受力面积不发生变化,此时对支持面增加的压强: △P= F/S=G 物增不变,此时对支持面减小的压强△P= F/S= △G 减/S ,若规则物体竖直截取且不受其它外力,此时根据 P=ρgh 此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减小,但压强不变。
(2)多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求压强的变化量时或根据压强的变化及压力的变化量求解某些新的物理量如截取的物体体积 △V 或质量 △m ;此种题型必须注意,物体质量或体积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后,物体对接触面上的压力会发生了变化,同时还要注意,受力面积有时也会发生的变化。
二:液体液面的变化或液体的溢出导致的压强变化题型:1:当容器中盛有液体,当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或有物体放入液体后,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压强的变化;此种,若向盛有液体的容器内放入某物体后,要注意液体的外溢情况(如原容器盛满液体,无论放入任何物体也无论放 入物体后物体处于何种沉、浮状态,液体一定会外溢,如没有指明原容器盛满液体放入物体后必须根据物体的V排及容器的总容积,及原液体的体积,推知液体是否会外溢) 即应注意容器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化,如放入的物体与溢出的液体重力相等,则容器对支持力压力与压强均不变,如放入的物体重力大于溢出的液体的重力则此时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力增加量为△F=G 物—G 溢,而此种题型,容器接触面的面积通常并不发生变化,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变化量取决于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力变化量。
初中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题分类例析专题辅导

初中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题分类例析专题辅导刘诗枫综观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不难发现,力学计算大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单独用一个知识点只对某一个物理量(如密度、压强等)进行求解的力学计算题已很少见了,绝大部分力学的计算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
综合题的优点是:一方面能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所以这种题型在今后的中考中仍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本专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类计算题进行分析探究。
以指导同学们解题时抓住要点,一举突破。
一.思路和方法1.读懂题意或图示,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
有些新题型会出现一些新名词或概念,有的已知条件比较隐蔽,应该努力挖掘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2.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
为了帮助分析,通常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确定哪些力构成平衡力,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式,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3.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对象和过程涉及到哪些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公式或规律进行计算。
①求压强时可用p FS=,p gh =ρ两个公式进行求解。
但后一个公式一般用来求解液体压强,只有竖直放置的柱体对支承面产生压强,才能用p gh =ρ来解。
②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很多:(1)阿基米德原理F G 浮排=;(2)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 G F 浮=-(G 与F 分别为物体在空气中称和在液体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平衡法: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F G 浮物=;(4)压力差法:F F F 浮上下=-。
根据已知条件和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选择适当的公式求浮力。
③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有两个公式:η=⨯GFn 100%和η=⨯F Fnf 100%。
当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时就用前者,当滑轮组水平拉物体时就用后者。
4.验证计算结果对答案进行检验,看过程有无错误,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
二.热点问题归类热点一:密度、压强和浮力的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电综合
6.(2019·青岛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电功 ,电动机工作时两端电压为6V,通过的电流为1A ,在5s内将质量为4kg的重物匀速提升0.6m。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重物增加的机械能是由电能转化来的 C.此过程屮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30J D.此过程中电动机对重物做的功等于电流做的功
(1) 求工人放绳的速度。
(2) 求滑轮组的效率 η1 。
(3) 如果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2 ,已知 η1∶η2=4∶3( 物体在水中仍匀速下降,动滑 轮不会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 擦,g = 10N / kg) 。 求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含机械类
• 4.(2019·广西北部湾)如图23所示,实心物体A漂浮在水面上, 现利用电动机通过滑轮组拉动A,使A向下运动。已知A的体积为 1m3,密度为0.5×103kg/m3.动滑轮重为1×103N,电动机工作时拉绳 子的功率为1.2× 103w 且保持不变,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求:
简单机械
• 杠杆 • 滑轮组 • 斜面
在空气中提起重物 在水中提起重物 重物未被拉起
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其次,要在审题上下功夫,寻找突破口
(1)认真细致审题,读懂题意或图示,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 努力理解题义,尤其可能出现的一些新名词或新概念,努力挖掘隐性条件,
寻找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2)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或物理过程,寻找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1) A的重力; (2) 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 A向下运动的最小速度; (4) A向下运动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最大值。
力电综合
5.(2019·东营)如图所示,某施工队利用滑轮组从水中 提取物体,上升过程中物体始终不接触水底。已知物体质
量为4t,体积为1m3。(g=10N/kg,ρ水=1×103kg/m3)
积不计的轻杆下端,置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 不动,已知ρA=0.5g/cm3,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 器底的压强p与注水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 (1)当p=500Pa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为多少; • (2)长方体A的体积多大; • (3)当注入水的体积V=1600cm3时,杆对A的作用力多大。
属于液体压强 p=ρ液gh
状态
两次漂浮
联系 F浮=G F浮’=G
关系
F浮=F浮’
ρ水gV排=ρ液gV排‘ 进一步 V排=S(h1+h2) 找联系 V排‘=S(h1+h3)
状态
漂浮
联系
F浮=G总
关系
F浮=G杯+G水
ρ水gV排=G杯+ρ水gV水
V排=S(h1+h2) V水=Sh1
求出S,m
压强浮力类 • 1.(2019·市南区一模)如图甲所示,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
在还原物理过程中关注变化和不变。 利用好受力分析,合理选择整体或者隔离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确定哪 些力构成平衡力,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 若有图像则要明确图像和物理过程的对应关系,寻找图像中的有用信息。 (3)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对象和过程涉及到哪些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公式或规 律进行计算。
一、纯物理知识类
(1)阀门未打开前水对容器底都的压强。
(2)当t=52s时,细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
含机械类 • 3. (2018•南充)如图是工人将重 160N 的物体匀速
放下的过程,已知物体下降的距离 为 3m,用时 3s,工 人的拉力为 50N,工人质量为 50kg。 ( 物体未浸入 水 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
FF SS
压强: 液体
压强
p=ρ液gh
p=
FF SS
=
GF 液 SS
压力
F=pS
由液体重力产生
=<
>
针对柱状容器
浮力 (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2)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A GF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ρ液gV排
(4)平衡法: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F浮=G
A
• 根据已知条件和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选择适当的公式求浮力。
中考力学综合计算
分类
一、纯物理知识类 二、联系实际生活类
涉及到的力学知识
速度 密 压强 浮力 功率 效率
杠杆
力
学
滑轮
斜面
应对策略
• 首先,要对力学中涉及到的物理量、公式、关系、适用条件等 明确清晰。
压强: 固体
压力
重力产生
A Ba
F压=FN=G总
非重力产生
通过受力分析,利用平衡力求解
压强
p=
• 例1.(2019·襄阳)一个圆柱形杯身的杯子,装12 cm高的水密封 后(杯子厚度忽略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再将杯子分 别倒置在盛有水和某种液体的容器中,静止后杯子内外液面高度 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图甲中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2)图丙中某种液体的密度; (3)如果杯子自身质量为80 g,则杯内水的质量.
结合实物图, 理解图像变 化的含义
• 2.(2018•重庆)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 中装满了水,底部中央固定有一根体积不计沿竖直方向的细杆, 细杆的上端连接着密度为0.6g/cm3的圆柱体A,容器的底部安装 有阀门。现打开阀门控制水以50cm3/s流出,同时开始计时,水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求: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物体下表面与水面距离为3m时,求物体下表面所受 水的压强; (3)若不计动滑轮的自重、绳重和摩擦,当浸没在水中的 物体被匀速提升时,求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 (4)物体离开水面后,在电动机作用下匀速上升,若电动 机功率为9kW、对绳子的拉力为1.5×104N,求物体上升的 速度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精确到0.1%)。
二、联系实际生活类
• 例2. (2019·益阳)为了节约水资源,公厕用的定时定量冲水装置 主要部件如图所示。浮筒底面积为S1=100㎝2且足够高,略大于 出水口的圆形阀门(厚度不计)的表面积为S2=20㎝2,浮筒与 阀门用细杆相连,不计浮筒、阀门、轻杆的重量。通常情况下, 水龙头以滴漏形式向储水桶供水,当储水罐水位上升到20㎝时, 浮筒即将通过轻杆将阀门拉起冲水,问即将开始冲水时 (g=10N/Kg,ρ水=1.0×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