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5倍数特征评课稿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2与5倍数特征评课稿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2与5倍数特征评课稿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观看了谭老师的《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受益匪浅。谭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专业素质、深厚的教学功底,尤其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谭老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本节课中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突出,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或意见不一时,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积极的思维、热烈的气氛等均给人以很大的感染。下面是我个人听课后的一些感想:

一、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谭老师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感悟知识,百数表的应用非常的到位、娴熟,在学习2的倍数特征时,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过程,非常好。比如,在学习2的倍数特征时,先通过生活中的经验认识双数、单数,再让学生通过百字图发现规律,最后进行总结归纳。用对号标出5的倍数,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谭老师的100以内的偶数表和5的倍数的出现,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2、5倍数的特征。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细节处理得当、环环相扣

谭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熟、完整,在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使课堂更具活力。亲切、和蔼的语言、教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

四、练习高效,形式丰富多样

谭老师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我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

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思想充分的体现

谭老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数与形的结合、集合思想的体现尽善尽美。整个教学环节比较完整,清晰条理。老师在课堂上也很有激情。

六、渗透学生合作探究的观念

谭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收放自如,重点放在2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上,5的倍数的特征就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探究问题的成功的欲望。

七.板书比较规范,将主要内容保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进行总结与回顾。

八、课件制作精美,应用非常的熟练、自如。

优点值得高兴,不足更应禁忌,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时间分配还有点欠妥,开始进入课题时间稍微长点,消耗学习时间。一定要抓住关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开门见山,直接入手。

二、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教师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机会,其宗旨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虽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采用了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升华至应用于生活。 本课主要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本课重点是要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先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一下2、5的倍数特征,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新授环节先让学生猜测一下3的倍数会有哪些特征呢?接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在1~100的数字卡里找一找3的倍数,然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起来,然后观察小组讨论汇报。发现3的倍数特征不像2、5的倍数特征一样,看一个数的末尾了,引导学生是不是要看这个数其它的数位上的数呢?学生发现也不是很难。教材

2和5的倍数特征教案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执教:成千瑞 教学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同学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吗? 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 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同学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同学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同学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同学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这节课反思有: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 3、通过平等对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让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1.找准知识冲突激发探索愿望。 找准备知识中冲纷激发探索,在第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特征并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而后我们“谁来猜测一下3的倍数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由于学生刚刚复习了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 激发学习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 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刚开始我们先采用课本上百数表来研究,结果在一个班实践后认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数太多,让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这些数时,并从中找出相同的地方,结果,很多同学找了与本节课毫无关系的东西,浪费了很

多时间。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又讨论是不是找一些数代表百数表,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并观察这些数,这些数的个位分别从0到9都有,让学生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跟数的个位没有关系,然后从中又把像45和54,75和57,123和321等特殊的数单独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结果我又重新上了这节课,效果比上节课要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习判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氛围好,课堂不是同步,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最佳的效果。

五年级+《2_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 2、了解奇、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发展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是2、5倍数的数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难点:灵活运用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课型:新授课(概念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百数表 学具: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目标 游戏规则:老师先说一个数,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师:同学们都能判断,有的比较慢,也有的速度很快。 师:为什么有些同学可以这么快就做出了判断呢?老师觉得并不是他比大家聪明,而是因为他通过预习掌握了一个小秘密,想知道这个秘密吗?其实,这个秘密的答案就藏在今天这节课里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首先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二、自主探究 (一)自主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详) 1、出示课本主题图百数表。在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用“○”圈出来。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情) 2、观察所圈出的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板书学生的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验证学生发现: (1)乘法验证:任意报四个自然数(0除外),然后乘以5,并计算出结果。()×5=() 观察所算出的结果,发现:结果的个位上()(填是或不是)0或5,由此能验证我的发现是正确的。 (2)除法验证:任意报4个个位是0或5的自然数(0除外),然后除以5,并计算出结果。 ()÷5=()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范文 3的倍数是在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我让孩子们提前进行了预习,通过授课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在汇报时能够圈出3的倍数,而且非常准确,在汇报3的倍数的方法时,他们大多数是借助结论得出来的,没有体现出他们研究的过程。因此,我在课上进行了及时的指导,把孩子们需要汇报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立刻进行了新的分工。第一位同学汇报了他们找到的3的倍数,并介绍的找3的倍数的方法即,用这个数除以3,看商是不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接下来汇报百数表中前十个3的倍数,让大家观察个位上的数字,通过观察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是0-9的任意一个数,不能像2、5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的特殊数就行了。因此只看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 由于孩子们有了提前的预习,孩子们心目中已经有了结论。因此在这个时候孩子们思考的深度不够,没有理解教材的意图。教师把教材的意图有意识地进行了渗透,让学生驻足片刻,把握课堂的结构。 第三个环节,孩子们发现斜着看每个数的各位逐渐加一,十位逐渐减一,因此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不变,而且都是3的倍数。让孩子试着总结结论: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第四个环节,其实并不是把3的倍数特征总结出来了就完成任务了。这个结论只是通过观察百数表得出的关于两位数的.结论,两位数满足这个特征,是不是所有的数都适用呢?于是让孩子试着写一个三位数、四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然后用这个结论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孩子们先试着写几个3的倍数,老师罗列到黑板上,然后分别用用各个数位之和相加的方法和除以3是否有余数的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是肯定的,因此得出的结论适合所有的数。 到这里孩子们对于3的倍数特征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了,做起练习来也显得得心应手。孩子体验了结论得出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他的意图,在每个环节孩子都有思考,有思维的碰撞,这才是教材的意图,才是真正的数学课。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 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5.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6.标签 2和5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本学期第一次师徒活动,我的师傅秦老师听了我《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后与秦老师沟通交流了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秦老师也针对我的课给我进行了说课。现结合说课及课后反思,总结如下: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应着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探究体验,为此,课前我没有安排预习的作业。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热身,旧知复习 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如填一填、写一写、想一想,把旧知2、5倍数的特征的知识复习到位,让学生通过口答、动笔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知冲突,揭题板书 复习旧知后,我紧接着追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什么”,这样的特征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3 的倍数的特征吗?以诱发、强化认知冲突,揭题板书,从而让学生产生质疑,带着疑问,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我没有急切地让学生直接去找3 的倍数的特征。学习新知的模式为: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所以我先让学生去猜想,然后用两种方法进行观察并验证:摆小棒和百数表。摆小棒,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人一组,分工明确,代表发言,发现了规律。虽然学生们的结论不是很精确,但是总结的还是很清楚,说明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用百数表圈数的方法观察发现并验证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具体概念。紧接着在进行2、5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对比,让学生们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练习的设计上也是由基础到提升再到拓展,从抽象的数到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亮点: 旧知复习全面,新知探究让学生全员参与,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经历了新知形成的过程,

2与5倍数特征评课稿

· 观看了谭老师的《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受益匪浅。谭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专业素质、深厚的教学功底,尤其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谭老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本节课中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突出,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或意见不一时,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积极的思维、热烈的气氛等均给人以很大的感染。下面是我个人听课后的一些感想: 一、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谭老师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感悟知识,百数表的应用非常的到位、娴熟,在学习2的倍数特征时,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过程,非常好。比如,在学习2的倍数特征时,先通过生活中的经验认识双数、单数,再让学生通过百字图发现规律,最后进行总结归纳。用对号标出5的倍数,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谭老师的100以内的偶数表和5的倍数的出现,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2、5倍数的特征。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细节处理得当、环环相扣 谭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熟、完整,在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使课堂更具活力。亲切、和蔼的语言、教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 四、练习高效,形式丰富多样 \ 谭老师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与作业)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应着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探究体验,为此,课前我没有安排预习的作业。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热身,旧知复习 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如填一填、写一写、想一想,把旧知2、5倍数的特征的知识复习到位,让学生通过口答、动笔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知冲突,揭题板书 复习旧知后,我紧接着追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什么”,这样的特征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3 的倍数的特征吗?以诱发、强化认知冲突,揭题板书,从而让学生产生质疑,带着疑问,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我没有急切地让学生直接去找3 的倍数的特征。学习新知的模式为: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所以我先让学生去猜想,然后用两种方法进行观察并验证:摆小棒和百数表。摆小棒,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人一组,分工明确,代表发言,发现了规律。虽然学生们的结论不是很精确,但是总结的还是很清楚,说明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用百数表圈数的方法观察发现并验证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具体概念。紧接着在进行2、5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对比,让学生们加深理解2017年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练习的设计上也是由基础到提升再到拓展,从抽象的数到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亮点: 旧知复习全面,新知探究让学生全员参与,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经历了新知形成的过程,练习的设计上新颖,有梯度。 不足: 1、在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同时,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充分给学生辩论的时间。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柞岗中心小学韩向东 教学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2和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说出 20 的全部约数。 ②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约数是几?最大约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板书。 教师:在计算中,经常需要先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如果掌握了数的一些特征,就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今天我们就学习最常见的,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2 的倍数的特征。 (1) 教师: ( 指板书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 ,2 , 4 , 6 , 8 。 )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 2 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 2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 ,2 ,4 ,6 ,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2) 口答练习 ( 投影片 ) 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 2 的倍数,不是 2 的倍数) 1 ,3 ,4 ,11 ,14 ,20 ,23 ,24 ,28 , 31 ,401 ,826 ,740 ,1000 ,6431 。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的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 (3) 练习: (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 ①说出 5 个 2 的倍数的两位数。 ②说出 3 个不是 2 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 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2、学习5 的倍数的特征。 (1)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 2 的倍数的特征相同的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 5 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 5 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 0 或者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 (2) 练习: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 50 以内 5 的倍数

2与5倍数特征评课稿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观看了谭老师的《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受益匪浅。谭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专业素质、深厚的教学功底,尤其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谭老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本节课中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突出,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或意见不一时,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积极的思维、热烈的气氛等均给人以很大的感染。下面是我个人听课后的一些感想: 一、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谭老师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感悟知识,百数表的应用非常的到位、娴熟,在学习2的倍数特征时,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过程,非常好。比如,在学习2的倍数特征时,先通过生活中的经验认识双数、单数,再让学生通过百字图发现规律,最后进行总结归纳。用对号标出5的倍数,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谭老师的100以内的偶数表和5的倍数的出现,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2、5倍数的特征。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细节处理得当、环环相扣 谭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熟、完整,在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使课堂更具活力。亲切、和蔼的语言、教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 四、练习高效,形式丰富多样 谭老师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我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这些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索的方向,让学生用3颗算珠在计数器上任意摆数,得出结果: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到这里

有几个学生显得很兴奋。随后用5颗算珠实验,发现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到这里学生中已经有一些议论,他们都有了发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出其中的神奇,我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们,自己选择算珠的颗数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然后板书出每组的实验结果,从结果的数据中,学生们都很兴奋地发现了所用算珠的颗数是3颗,6颗,9颗,拨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把算珠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教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可惜在这一点上,我很仓促地指着黑板上算珠颗数是4颗,5颗,7颗,8颗时,所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直接告诉了学生,而没有让学生自己举出反例。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仅从一个数的个位加以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讲如何探索得出这个特征就较有难度,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能够正确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加以正确运用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364、420、515、736、1028、905)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二、猜想验证。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为孩子们寻找最好的老师——兴趣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北碚红岩小学徐克勤《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容易受到2、5倍数特征的负迁移。所以,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从开课,有老师建议:先让学生出数字,教师判断,激发学生兴趣。我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重点消除2、5倍数特征的负迁移。于是设计了猜想环节: 看一看猜一猜,这些数他们是3的倍数吗? □3 □6 □9 □3 □6 □9 □□3 □□6 □□9 □□□3 □□□6 □□□□9

学生们仍然从个位来观察,认为个位是3、6、9的就是3的倍数。教师将方框填满后,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首先,较好的消除了前面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不再从观察个位出发,而且进一步的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在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更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 在最后的来开教室环节,教师的设计思路很好。要为下节课的《质数、合数》做好铺垫。但是在教学语言的打造和精炼上还要下功夫。让学生课后还会细细的对课堂进行品味和思考。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今天听了xx小学段老师上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了在新课堂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仅仅只是一位组织者,一个帮手,而学生才是主人。课堂上,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交流、展示,让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这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安排了四个环节: 1.导入激趣,请学生用学过的知识介绍“120”,同时也是对2、5的倍数特征进行了复习,同时让学生摆出是3的倍数的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独立圈数,小组合作讨论找规律,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给学生提供了生生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有了表达和倾听的机会。 3.展示交流中,学生表现得活跃,组织语言能力强,思维敏捷。这说明段老师平时充分地给予了学生合作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4.巩固练习使得课堂学习知识得到了升华,学会了判断和写3的倍数的特征,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有了反馈。

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找到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对于这节课,我认为有几点值得大家一起探讨: 1.探索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各个数位数字之和?(重点有点偏,可以拓展提升)本节课的重点不是探索3的倍数,而是学生会判断3的倍数特征; 2.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探索3的倍数浪费太多时间,导致后面时间比较紧,还有些内容都没说到。 3.在几个互动环节中,形式单一化,如:“请一个同学验证一下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有的学生“没戏演”就“退场”了。 总之,这一节课让我们在探究新课堂模式,寻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启发。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仕版奋扬学校罗兆飞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P33-3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 2、了解奇、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发展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是2,5倍数的数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难点:灵活运用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课型:新授课(概念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百数表 学具: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目标 游戏规则:老师先说一个数,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师:同学们都能判断,有的比较慢,也有的速度很快。 师:为什么有些同学可以这么快就做出了判断呢?罗老师觉得并不是他比大家聪明,而是因为他通过预习掌握了一个小秘密,想知道这个秘密吗?其实,这个秘密的答案就藏在今天这节课里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首先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二、自主探究 (一)自主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详) 1、出示课本主题图百数表。在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用“○”圈出来。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情) 2、观察所圈出的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板书学生的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验证学生发现: (1)乘法验证:任意报四个自然数(0除外),然后乘以5,并计算出结果。()×5=()观察所算出的结果,发现:结果的个位上()(填是或不是)0或5,由此能验证我的发现是正确的。 (2)除法验证:任意报4个个位是0或5的自然数(0除外),然后除以5,并计算出结果。 ()÷5=() 观察所算出的结果,发现:结果()(填是或不是)整数,即个位上是0或5的数()(填能或不能)整除5,即个位上是0或5的数()(填是或不是)5的倍数,由此能验证我的发现是正确的。 4、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二)独立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略) 引导学生把探索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和经验迁移到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 1、汇报: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2、教师讲解: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偶数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双数,那奇数就是我们常说的单数。

2、5倍数的评课

《2、5的倍数特征》 今天听了孙老师上的《2、5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本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感觉良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积极的思维、热烈的气氛等均给人以很大的感染,仔细分析,我认为这节课课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不够。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自从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东关小学举办了多种活动(课件出示照片),“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一整天”,这就是我们的切身体会。 (1)请你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跳交谊舞的2人一组,跳圆圈舞的5人一组,叠罗汉的3人一组。 (2)下周学校要举行比赛,如果让你选派人数,每项活动可以选派多少人? 得出:跳交谊舞的人数都是2的倍数。 跳圆圈舞的人数都是5的倍数。 叠罗汉的人数是3的倍数。(板书) 小结:看来,无论选什么项目,我们所选派的人都应该是2、5、3的倍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2和5的倍数。(板书:2、5的倍数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 (一)、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1、师: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无数个)我们不可能研究所有5的倍数,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先来研究100以内的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吧! 2、出示百数表: (1)、在百数表中用“△”圈出5的倍数。 (2)、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在组内交流并讨论。) 学生汇报: 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师:你们都发现了5的倍数与个位有关,那么与十位有没有关系? (4)举例验证。 (5)刚才我们研究的是100以内5的倍数的特征,那100以上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谁能报一个数我们来试一试。254是5的倍数吗? 过渡:100以内个位上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100以上的数也是一样。(6)现在你能对5的倍数的特征下一个结论吗? 过渡:知道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快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吗? (7)、出示卡片: 271、375、240、2357 64300这是5的倍数吗? (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二)、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请在你的百数表上,用“o”圈出2的倍数,找完后自己研究发现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然后小组交流,汇报。 (3)总结得出:2的倍数的个位是0,2,4,6,8。 过渡:知道2的倍数的特征你能快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吗? (4)相继出示卡片: 84、215、18、22、703、456、940、57 这是2的倍数吗?你是怎样想的? (5)刚才找5的倍数和2的倍数的特征时,你还有没有其它发现? 学生: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奇数、偶数的认识 过渡:同学们,是2的倍数的数和不是2的倍数的数,在数学中都有自己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数学书第74页,看看它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学。 (1)学生汇报。(板书:偶数,奇数) (2)师:说一说偶数有什么特点?奇数有什么特点? (3)师: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要看什么? 师:偶数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什么数?(双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