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流行病学
兽医流行病学基本概念ppt

探究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防治、隔离消毒等措施的评价和推广。
研究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包括监测系统的建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预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等。
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调查和评估动物疾病疫情
通过对动物疾病疫情的调查和评估,了解疫情的分布特征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联性
强度与一致性
特异性
生物学合理性
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越高、一致性越好,病因证据越充分。
危险因素只与特定疾病有关,而不是与多种疾病有关。
危险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符合生物学原理。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
收集并描述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分布,以识别危险因素。
描述性研究
选择病例和对照,调查病例和对照在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上的差异,以评估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01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流行病学将不断开发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精准度和效率。
流行病学发展的展望
精准预防与控制
02
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对疾病进行更为精准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公共卫生效益。
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
03
流行病学将更加注重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通过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以评估疾病风险和制定防控策略。
流行病学的定义
1
流行病学的特点
2
3
流行病学关注整个动物群体的健康状况,而不仅仅是个体病例。
群体视角
流行病学致力于找出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
病因探索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兽医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动物流行病学》(epizootiology)讲义单位:长江大学动物科学院授课班级:授课老师:汪招雄授课时间:《动物流行病学》需要回答的五个问题:动物流行病学侧重于对动物群体进行研究。
对于动物群体发病, 《动物流行病学》需要回答的问题:一、为什么发病? 二、怎样发病?三、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病? 四、疾病严重程度如何?五、防治对策极其效果如何?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动物流行病学极其相关的几个概念,了解该学科与部分学科之间的差异,了解学习《动物流行病学》的一般方法;熟悉动物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发展。
掌握动物流行病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用途。
重点:动物流行病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用途。
难点:动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用途。
一、绪言1.动物流行病学(epizootiology)的定义:1)定义: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的对策与措施的学科。
2)学科差异: 动物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临床兽医学:从个体水平研究疾病;基础兽医学:从亚临床水平研究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但以传染病研究为主,因其危害最大。
2.流行病学的分支:流行病学在发展过程中引入其它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其特定问题;与此同时,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血清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等。
二、动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动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也叫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指通过观察等方法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健康状态。
按时间、地点、动物群中的分布特点,也可包括可疑病因子的分布特点。
根据此结果可提出病因的假说或线索或对防制提出有效的措施。
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也叫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指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探找其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所提出的假设.通过下列这几种方法达到目的: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从疾病的结果去寻找病因;2)队列(或群组、定群)研究(control study):从有无可疑病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疾病)3. 其它研究方法:1)细菌的分离鉴定2)血清学方法:微量血清中和试验(MS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胶凝集试验(LAT)、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CIE)等。
动物医学《流行病》练习题

1.兽医流行病(概念加内涵)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一门学科。
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研究对象是动物群体,主要是畜禽群体,也涉及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研究方法是对群体中的疾病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资料,并做生物学推理;研究任务是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控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定性调查研究:(1)确定疾病自然史:①疾病生态学②疾病病因因素(2)病因假设的形成及其定性检验定量调查研究:调查,监管和监测,研究,建模风险评估疾病防控3.流行病学应用(1)确定病因已知疾病来源:许多已知病因的疾病可以通过对患病动物的表现确诊,或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临床程序确诊。
例如:一组犊牛沙门氏菌诊断相对简单,然而,要确定爆发的原因并使用正确的方法防止复发却很困难,因为购买感染动物或通过污染的饲料都有可能造成沙门氏菌病爆发,所以,只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才能更有效地确定感染来源,真正解决问题。
(2)调查与控制病因未知或知之甚少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观察,有许多疾病在原因被确定之前能够得到控制。
例如,在病原体未被分离鉴定之前,美国学者通过传染病性质的评价实现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根除。
(3)获取疾病生态学和自然史信息:感染传染性病原体的动物可以成为该致病因子的宿主。
宿主和致病因子存在于特定环境的生物群落中,动物与植物有关的所有事实的集合就是疾病的自然史。
相关的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就是生态学。
一个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传染性致病因子的成活率及其宿主的健康状态。
例如,只有在排水不良的地区,肝片吸虫的感染才更容易发生,因为肝片吸虫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需要在喜潮湿环境的锥实螺体内完成。
(4)制定和监管疾病控制规划:制定在一种动物群体内控制或根除某种疾病规划,必须以群体中疾病数量,发病有关因素,控制疾病所需设施及设计成本和效益为依据。
兽医流行病学

兽医流行病学第一章什么是兽医流行病学? 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学科。
兽医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包括哪些?(1)定性调查研究① 确定疾病的自然史;② 病因假设的形成及其定性检验(2)定量调查研究①调查:对群体的检查(筛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诊断性调查,借助快速试验或检查以鉴别未诊断出来的病例。
②③④⑤监测研究:包括实验研究、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建模:疾病的动力学和不同控制方法的效果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模拟的过程。
疾病控制:通过治疗、预防或消灭的途径达到。
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1)描述流行病学(2)分析流行病学:用适当的诊断试验和病因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
(3)实验流行病学:观察和分析从动物组群得到的资料,研究对组群的控制和对实验因素的控制。
(4)理论流行病学:以数学模型模拟疾病发生的自然形式。
(5)流行病学的分支学科(血清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比较流行病学)4兽医流行病学的用途有些方面?(1)确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2)研究并控制原先病因未知的疾病;(3)获取有关疾病自然史方面的资料;(4)制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5)估价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
5兽医的三个诊断学科的相互关系如何?6兽医流行病学与医学流行病学的关系如何?共同点:同一区系,互相交织和发展,不可分开。
尤其是人畜共患病、职业病、地方病的控制和预防,需要 共同努力不同点:人的疾病预防有称为社区医学,而动物更注重经济因素。
癌症对人医非常重要,而大多数食用动物, 不到中年即被宰杀,故这类疾病意义不大。
动物疾病研究多用直接明了的实验法证明,而人医受伦理、道德的限制,不能直接用以证明。
第二章1描述疾病发生流行的形式有哪些?(1) 地方流行:其一是某种疾病一段时间内发病频率相对稳定,其二指在一个地区动物群体中发生有一定规律和 能够预测。
地方流行一词并不表示发病水平的高低。
2023年兽医流行病学

兽医流行病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兽医流行病学重要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决定因素。
2.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 涉及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3.兽医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畜禽群体, 有时也涉及到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
4.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是拟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
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 以达成防止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5.定性调查研究重要涉及拟定疾病的自然史和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查两个方面。
6.定性调查研究涉及调查、监测、观测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等7.兽医学的诊断学科有3个, 即临床兽医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流行病学。
8.兽医流行病学有哪些用途?(1)拟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2)研究病因位置疾病的防制对策(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4)拟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5)评估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9.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研究两个方面。
定性调查研究重要是拟定疾病的自然史, 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查。
定量调查研究设计到疾病的数量和数字资料的表达和分析, 涉及调查、监测、观测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评价等。
10.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兽医流行病学重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 此外尚有血清流行病学, 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
第二章疾病分布1.疾病分布: 是指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态, 又称三间分布。
.2.流行: 某地区的一个畜群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发生某病的频率超过预期的地方流行水平.称为该病发生流行.3.暴发: 是指在一短时间内一个畜群饲养单位或一定地区某病的病例数出乎意料地忽然.高。
.4.大流行:是指分布范围广, 群体中受害动物比例大的流行.5.发病率: 一定期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6.累计发病率: 观测期开始时无病的个体在观测期内变为有病个体的比率.7.死亡率: 是某动物群体在一定期间内死亡动物总数与该群体同期动物平均数之比.8.病死率: 一定期期内患某病的动物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9.某个时间内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的平均数之比称为(D).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10.一定期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称为(B).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11.按性别对动物疾病发生率进行描述的率的表达方式是一种(A).A专率B粗率C调整率D标化率12.在流行特点上, 猪传染性肠胃炎在冬季比夏季更为常见, 我们称该病在时间分布上呈现(C)。
兽医流行病学原理

兽医流行病学原理一、学习兽医流行病学原理课程的意义、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用途。
二、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用途;三、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本学科与其它诊断学科的关系;第一章绪论学科已划分为三个二级学科,VE属于预防之下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一、群体的疾病包括的内容问题研究对象;动物群体中的疾病问题,但有时也涉及人群的疾病。
动物群体是考虑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
(集约化生产方式,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有4类群体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性、中毒病。
侧重于预防,流行病),约10min;二、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影响)因素的学科,借以探索病因,阐明流行规律,拟定防制对策,并检查防制效果。
分布:包括有或无;1.几个名称的区分a)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指人群疾病流行问题;b)epizootiology动物流行病学,指动物群体疾病流行问题;c)zoonosis动物源性疾病,也称人畜共患病,d)Veterinary epidemiology,主要是研究动物群体疾病流行问题,但有时涉及人群中的疾病问题。
2.有关本定义的演化、发展过程;从开始局限于传染病,因为历史上传染病的危害最大。
但50年代以来,在人医许多传染病都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工业发展,环境污染,使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环境公害引起的疾病危害突出。
在兽医,防疫计划实施,抗生素和疫苗使用,由单一病原体引起的经济损失降低,另一方面,集约化生产经营,病因复杂疾病,营养或代谢性疾病的比重升高。
(1)关于传染病群体现象的科学(Frost,1947);(2)传染病的生态学研究(Cockburn,1963);(3)疾病在群体中的分布和动力学研究(Sartwell,1973);(4)通过观察群体中疾病现象而对疾因作生物学推理的一种论证方法(Lilienfeld,1973);3作为论证病因的方法学,它所需回答问题;三个W,和hCD.时间when、地点where 、为什幺why 、及如何HOW,程度degree、还有控制control。
兽医流行病学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

兽医流行病学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兽医流行病学: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控措施的科学。
在兽医学领域中,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对于保护和促进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兽医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几种常见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行动。
一、兽医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原理兽医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它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
在研究动物疾病时,流行病学家关注四个主要要素: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和环境因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识别出疫情的发生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 传染性疾病:许多动物疾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消化道、虫媒传播等途径传播。
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对于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2. 高发季节:很多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某些病原微生物在特定季节繁殖迅速,容易引发疫情。
了解高发季节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危害。
3. 疫情分布特点:不同地区的动物疾病分布情况会有所不同。
某些疾病可能在特定地理区域更加普遍,因此,对于疫情的空间分布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监测和控制策略。
三、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宿主的免疫能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但是,要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免疫计划管理。
2. 消毒和环境控制:对于一些通过环境传播的疾病,如禽流感等,定期的消毒和环境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消毒可以杀灭病原体,降低传播的风险;环境控制可以减少宿主的接触,阻止疾病的传播。
3. 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制订应急预案的重要措施。
只有准确掌握疫情信息,才能做好防控工作。
4. 健康管理和饲养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动物健康监测是预防动物疾病的关键。
兽医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05
兽医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 分析
数据收集方法
01
02
03
现场调查
通过现场走访和观察,收 集有关动物群体的健康状 况、饲养管理、环境条件 等数据。
实验室检测
利用实验室检测方法,收 集有关病原体、抗体、生 化指标等数据。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动物群体的临床 表现和疾病发生情况,收 集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群分布等数据。
分析性流行病学
总结词
通过分析特定人群中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 的关系,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详细描述
分析性流行病学通过选择合适的对照人群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从而 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这种方法的 优点是可以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疾病进行 深入的研究,同时可以控制潜在的混淆因 素,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疫苗需求评估
兽医流行病学可对特定疾病的疫苗需求进行评估,根据疾病的流行趋势、易感动物种类、疫苗接种历史等因素 ,为疫苗生产和使用提供指导。
疫苗接种计划制定
在疫苗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兽医流行病学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目标、接种对象、接种 剂量和接种频次等,确保疫苗的有效利用。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发展历程
流行病学起源于16世纪欧洲,当时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对人类疾病进行统计和调查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流行病学逐渐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兽医领域,流行病学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特别是在动物传染病方面,流行 病学调查和分析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4
兽医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横断面研究
总结词
横断面研究是一种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和分 析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地区或群体的疾病分布情况 ,来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流行病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兽医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决定因素。
2.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3.兽医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畜禽群体,有时也涉及到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
4.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是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
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5.定性调查研究主要涉及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和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两个方面。
6.定性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监测、观测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等7.兽医学的诊断学科有3个,即临床兽医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流行病学。
8.兽医流行病学有哪些用途?(1)确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2)研究病因位置疾病的防制对策(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4)确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5)评估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9.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研究两个方面。
定性调查研究主要是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
定量调查研究设计到疾病的数量和数字资料的表达和分析,包括调查、监测、观察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评价等。
10.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兽医流行病学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此外还有血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
第二章疾病分布1.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态,又称三间分布。
2. 流行:某地区的一个畜群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发生某病的频率超过预期的地方流行水平就称为该病发生流行。
3. 暴发:是指在一短时间内一个畜群饲养单位或一定地区某病的病例数出乎意料地突然升高。
4. 大流行:是指分布范围广,群体中受害动物比例大的流行。
5.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 累计发病率:观察期开始时无病的个体在观察期内变为有病个体的比率。
7. 死亡率:是某动物群体在一定时间内死亡动物总数与该群体同期动物平均数之比。
8.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动物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9. 某个时间内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的平均数之比称为(D)。
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10. 一定时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称为(B)。
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11. 按性别对动物疾病发生率进行描述的率的表达方式是一种(A)。
A专率B粗率C调整率D标化率12. 在流行特点上,猪传染性肠胃炎在冬季比夏季更为常见,我们称该病在时间分布上呈现(C)。
A短期趋向B周期性趋向C季节性趋向D长期趋向13. 要正确的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状态,就必须弄清(ACD)A哪些畜群发病较多B什么原因导致发病较多C什么时间发病较多D什么地区发病较多E 疾病分布的动态率14. 动态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群体中新发生某事件的频率,下列哪些属于动态率(ABCE)。
A发病率B死亡率C治愈率D感染率E出生率15.静态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某事件的频率,下列哪些属于静态率(BDE)。
A发病率B患病率C治愈率D感染率E携带率16.粗率:是群体中某病总量的表达方式,不考虑受害畜群的性别、年龄、品种等结构。
17.专率:是指按性别、年龄、品种或饲养管理等宿主属性,群体中的动物分为特定的类别用率对各类动物的疾病发生进行描述。
18.疾病的畜群发布:是指对不同年龄、性别、种和品种特征的畜群,进行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水平的描述和比较。
19.疾病的年龄分布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因为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不同,临床症状也有差异。
20.疾病时间分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短期趋向、周期趋向和长期趋向。
21.影响疾病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自然地理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
(2)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很多疾病的传播需要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的发布与疾病的地区分布往往相一致。
(3)饲料管理和兽医工作:畜牧制度等饲养管理因素及兽医工作队畜禽疾病的地区分布有很大影响。
第三章疾病的自然史1. 疾病的自然史:是指疾病的分布和感染的传播和维持生态学机理及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病因因素。
2. 主要宿主:在感染地的流行区域中维持感染的动物称为主要宿主。
3. 次要宿主:在主要宿主以外参与病原体生活史的其他动物称为次要宿主。
4. 终宿主: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有性繁殖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5. 中间宿主: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无性繁殖阶段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6.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7.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到侵入另一易感宿主的途径。
8. 易感畜群:对传染性病原体有感受性的畜群。
9. 应激:应激是对扰乱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任何不利刺激的生物学反应总称。
10. 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自然史包括疾病的生态学和疾病的病因因素两个方面。
11. 感染的传播可以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
12. 水平传播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通过中间载体的间接传播。
13. 垂直传播可分为遗传性传播和先天性传播。
14. 病因因素是能影响动物群体健康的任何因素,可分为宿主决定因素,致病因子决定因素和环境决定因素。
15. 以宿主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宿主分为传染性宿主,易感宿主和免疫宿主。
16. 犬瘟热易感犬与病犬的尿液或粪便接触而引发感染,这种感染的传播属于(B)A间接传播B直接传播C垂直传播D后天性传播17. 传染性病原体在其体内进行增殖的媒介成为(D)A病原携带者B机械性媒介C污染物D生物学媒介18. 下列哪种因素可引起畜群的易感性升高(C)A有计划的对易感染动物进行免疫接种B幼畜来自高免种畜群,从母体活得较高的被动免疫C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退D畜群传染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免疫动物增加19. 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引起畜群的易感性降低(A)A有计划的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B母源抗体的消失C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退D病原发生变异或出现新的血清型20. 影响传染性病原体传播的病原体特征主要是(ACD)A毒力B垂直传播C有效接触D稳定性E媒介21. 与感染传播有联系的主要因素包括(BCDE)A侵袭力B病原体特征C有效接触D宿主特征E媒介特征22. 不同的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同,主要为(ABDE)A经口途径B媒介昆虫传播C发育性传播D呼吸道传播E通过皮肤角膜和粘膜23. 下列哪些传播方式属于先天性传播(ABDE)A生殖传播B上行感染C发育性传播D胚胎传播E分娩感染24. 关于外源性病原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E)A通常在宿主身上不存在B在水和土壤中能长期存活C常与宿主不形成持续关系D感染动物会产生明显的症状E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外源性病原体25. 对于传染病按照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ACE)A传染源B媒介昆虫C易感畜群D病原毒力E传播途径26. 简述食物链对疾病传播的重要性。
在生物区内,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食物链的关系,一般植食动物吃植物,肉食动物吃植食动物,较大的动物吃较小的动物。
食物链将多种动物连接在一起,对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人和动物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动物的食物链可以决定它是哪些传染性病原体的宿主;对哪些食物中毒毒素有暴露危险。
27. 简述导致畜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母源抗体的消失(2)易感动物的引入(3)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退(4)病原发生变异或出现新的血清型28. 畜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1)有计划的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2)畜群传染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免疫动物增加(3)幼畜来自高免种畜群,从母体获得较高的被动免疫29. 简述感染维持的各种方法。
(1)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2)病原体产生了抵抗型,如炭疽杆菌的芽孢。
(3)传播过程中的“快进快出”,使宿主来不及产生免疫应答(4)宿主排斥应答物理,病原体在宿主中持续存在(5)在媒介昆虫体内积蓄,和宿主范围广泛第四章病因推断1. 充分原因: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结果的原因,实际上包括一系列原因组分。
2. 必要原因:是产生结果所必须存在的原因。
3. 在病因理论中,Evans氏假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B)A能做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B假设病因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C 病因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D考虑到致病因子在影响疾病分布过程中的作用4. 在病因理论中,Koch假说认为传染病的病因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CDE)A能做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B假设病因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C 病因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D能从患有该病的所有动物分离并反复传代E不作为偶然性和非致病性寄生物存在于其它疾病中5. 在病因推断的过程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包括(ABCD)A求同法B求异法C伴随变异法D类推法E试验流行病学方法6. 通常进行验证病因假设的做法包括下列方面(BCE)A类推法B分析流行病学方法C实验流行病学方法D求同法E发病机理研究7. 简述病因推断的方法(1)病因推断的第一步是用求同法、求异法、伴随变异法或类推法形成病因假设;(2)第二步是通过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和发病机理研究对病因假设进行检验;8.简述病因推断应遵循的原则作出病因推断的一般原则是因先于果的时间顺序、统计学强度联系、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联系的普遍性、剂量应答关系和联系与现有的知识相符。
第五章兽医流行病学资料1. 敏感性: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
2. 假阴性率:实际有病,但根据诊断标准被认定为非病者的百分率。
3. 假阳性率:实际无病,而根据诊断标准被划为有病者百分率。
4. 疾病的命名一般是按照特异病因、病变或症状3个不同水平命名的。
5. 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用编码来表示,常用的编码有数字编码、字母数字编码和符号编码等。
6. 在诊断评价中,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称为(B)。
A特异性B敏感性C真实性D可靠性7. 在诊断评价中,实际无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率称为(A)。
A特异性B敏感性C真实性D可靠性8. 一个诊断方法的可靠性是指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D)。
A敏感性B特异性C符合率D可重复性9. 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来源。
(1)政府兽医机构(2)基层兽医(3)畜禽屠宰场(4)产业部门:如各地养殖场,药品销售部门等(5)血清库(6)其它来源10.兽医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哪些方面?(1)发病和死亡报告资料(2)流行病暴发报告资料(3)实验调查资料:如血清学调查,病原体的抗原检测或分离鉴定(4)暴发和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5)药物和疫苗使用的资料(6)动物群体和环境资料,包括暴露地区和监测地区的资料11. 资料整理有哪些步骤?(1)检查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并对资料进行修正、剔除和补充;(2)设计分组:将同质的资料并归,以显示内部的规律性;(3)拟整理表;(4)归组第六章动物疾病的防制及经济评价1. 预防:是指采取一切措施将某疾病排除于未受害的畜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