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流行病学word精品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

传播到人类,而且致病性强、病死率高。美国
CDC将其列为最高生物安全级别(BSL-4)。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
第一章 小 结
❖ 1、掌握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的定义 ❖ 2、举例说明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 3、了解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 4、典型案例分析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
第二章 Infection Process
意义:诊断 特异免疫 发病机理研究
第三节 病原体对传染过程的作用
❖ 一、细菌的致病作用 1、侵袭力 2、产生毒素的能力
❖ 2、果蝠是HeV的自然宿主。
❖ 3、爆发时间和果蝠的繁殖季节有一定联系。 ❖ 4、直接接触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 5、明显的人兽共患特征,容易通过发病动物
Locations of henipavirus outbreaks (red stars– Hendra virus; blue stars–Nipah virus) and distribution of henipavirus flying fox reservoirs (red shading–Hendra virus ; blue shading– Nipah virus)
等,以便切断传播途径; 8、有利于研究各种病原的功能性基团及免疫增强剂等,提高特异免疫效应; 9、有利于考核综合性防疫措施执行情况,如检、隔、封、消、处等; 10、有利于对重要人兽共患病及生物战剂的深入研究。
Hendra Virus Disease
❖ 1、澳大利亚(1994、2004)两度爆发人、马 共患的亨德拉病毒病。马呈现严重的呼吸道症 状、共济失调和高致死率;人呈现流感样症状 /呼吸道症状/反复发作性脑炎症状。
❖
六十年代—鹦鹉、笼养鸟
第五章兽医流行病学资料

➢ 进行调查研究,则可以利用畜牧兽医站、畜禽屠宰 场、诊断实验室和其他机构已经收集的资料。
➢ 有些资料是观察现象,例如记录腹泻症状。 ➢ 有些资料是观察现象的解释,例如诊断是对临床症
状、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一系列观察现象的解 释。 ➢ 体重、奶产量、发病率和死亡率等定量资料都是度 量,用于分析这类资料的统计学方法决定于的类型 度量。
第二节 资料的来源
一、概 述 ➢ 基层兽医、农场、诊断实验室、畜禽屠宰场和
兽医诊疗所等机构,已经记录的资料,作回顾性 研究之用。
➢ 资料性质、合作程度、偏倚程度、追溯情况和 收集费用有很大差异,这些都是应考虑的问题。
➢ 有些机构或个人在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面不愿 予以合作。
➢ 疾病地理分布资料因为不能追溯患病动物的来源, 可能难于收集, 例如在畜禽屠宰场发现的患病动物。
假阳性率(误诊率)(%)=b/(b+d) × 100,
➢ 即实际无病,但根据诊断标准被划为有病的百 分率。
符合率
符合率(%)= ( a+d) / (a+b+c+d ) × 100
➢ 一个诊断试验判定的结果与规范的标准诊断相 比,两者相同的百分率称为符合率。
阳性符合率= a/ (a+b+c) × 100 阴性符合率= d /( b+c+d) × 100
✓ 金标准(gold standard) :目前临床应用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都最高的标准方法,按金标准诊断最接 近真实情况。如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用 分离鉴定细菌的方法诊断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 菌引起的仔猪黄痢。
假阴性率(漏诊率)(%) =c/(a+c) × 100,
兽医流行病学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

兽医流行病学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兽医流行病学: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控措施的科学。
在兽医学领域中,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对于保护和促进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兽医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几种常见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行动。
一、兽医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原理兽医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它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
在研究动物疾病时,流行病学家关注四个主要要素: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和环境因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识别出疫情的发生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 传染性疾病:许多动物疾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消化道、虫媒传播等途径传播。
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对于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2. 高发季节:很多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某些病原微生物在特定季节繁殖迅速,容易引发疫情。
了解高发季节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危害。
3. 疫情分布特点:不同地区的动物疾病分布情况会有所不同。
某些疾病可能在特定地理区域更加普遍,因此,对于疫情的空间分布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监测和控制策略。
三、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宿主的免疫能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但是,要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免疫计划管理。
2. 消毒和环境控制:对于一些通过环境传播的疾病,如禽流感等,定期的消毒和环境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消毒可以杀灭病原体,降低传播的风险;环境控制可以减少宿主的接触,阻止疾病的传播。
3. 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制订应急预案的重要措施。
只有准确掌握疫情信息,才能做好防控工作。
4. 健康管理和饲养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动物健康监测是预防动物疾病的关键。
兽医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05
兽医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 分析
数据收集方法
01
02
03
现场调查
通过现场走访和观察,收 集有关动物群体的健康状 况、饲养管理、环境条件 等数据。
实验室检测
利用实验室检测方法,收 集有关病原体、抗体、生 化指标等数据。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动物群体的临床 表现和疾病发生情况,收 集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群分布等数据。
分析性流行病学
总结词
通过分析特定人群中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 的关系,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详细描述
分析性流行病学通过选择合适的对照人群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从而 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这种方法的 优点是可以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疾病进行 深入的研究,同时可以控制潜在的混淆因 素,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疫苗需求评估
兽医流行病学可对特定疾病的疫苗需求进行评估,根据疾病的流行趋势、易感动物种类、疫苗接种历史等因素 ,为疫苗生产和使用提供指导。
疫苗接种计划制定
在疫苗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兽医流行病学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目标、接种对象、接种 剂量和接种频次等,确保疫苗的有效利用。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发展历程
流行病学起源于16世纪欧洲,当时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对人类疾病进行统计和调查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流行病学逐渐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兽医领域,流行病学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特别是在动物传染病方面,流行 病学调查和分析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4
兽医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横断面研究
总结词
横断面研究是一种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和分 析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地区或群体的疾病分布情况 ,来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04797兽医流行病学练习题word资料32页

兽医流行病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兽医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决定因素。
2.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3.兽医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畜禽群体,有时也涉及到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
4.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是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
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5.定性调查研究主要涉及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和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两个方面。
6.定性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监测、观测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等7.兽医学的诊断学科有3个,即临床兽医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流行病学。
8.兽医流行病学有哪些用途?(1)确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2)研究病因位置疾病的防制对策(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4)确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5)评估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9.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研究两个方面。
定性调查研究主要是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
定量调查研究设计到疾病的数量和数字资料的表达和分析,包括调查、监测、观察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评价等。
10.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兽医流行病学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此外还有血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
第二章疾病分布1.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态,又称三间分布。
2. 流行:某地区的一个畜群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发生某病的频率超过预期的地方流行水平就称为该病发生流行。
3. 暴发:是指在一短时间内一个畜群饲养单位或一定地区某病的病例数出乎意料地突然升高。
4. 大流行:是指分布范围广,群体中受害动物比例大的流行。
5.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 累计发病率:观察期开始时无病的个体在观察期内变为有病个体的比率。
兽医流行病学原理

兽医流行病学原理一、学习兽医流行病学原理课程的意义、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用途。
二、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用途;三、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本学科与其它诊断学科的关系;第一章绪论学科已划分为三个二级学科,VE属于预防之下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一、群体的疾病包括的内容问题研究对象;动物群体中的疾病问题,但有时也涉及人群的疾病。
动物群体是考虑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
(集约化生产方式,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有4类群体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性、中毒病。
侧重于预防,流行病),约10min;二、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影响)因素的学科,借以探索病因,阐明流行规律,拟定防制对策,并检查防制效果。
分布:包括有或无;1.几个名称的区分a)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指人群疾病流行问题;b)epizootiology动物流行病学,指动物群体疾病流行问题;c)zoonosis动物源性疾病,也称人畜共患病,d)Veterinary epidemiology,主要是研究动物群体疾病流行问题,但有时涉及人群中的疾病问题。
2.有关本定义的演化、发展过程;从开始局限于传染病,因为历史上传染病的危害最大。
但50年代以来,在人医许多传染病都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工业发展,环境污染,使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环境公害引起的疾病危害突出。
在兽医,防疫计划实施,抗生素和疫苗使用,由单一病原体引起的经济损失降低,另一方面,集约化生产经营,病因复杂疾病,营养或代谢性疾病的比重升高。
(1)关于传染病群体现象的科学(Frost,1947);(2)传染病的生态学研究(Cockburn,1963);(3)疾病在群体中的分布和动力学研究(Sartwell,1973);(4)通过观察群体中疾病现象而对疾因作生物学推理的一种论证方法(Lilienfeld,1973);3作为论证病因的方法学,它所需回答问题;三个W,和hCD.时间when、地点where 、为什幺why 、及如何HOW,程度degree、还有控制control。
《兽医流行病学》课件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流行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流行率通常用于描述整个群体的疾病分布情 况,而发病率则更常用于描述个体或小群体 的疾病发生情况。
描述性流行病学与实验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
通过观察和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实验性流行病学
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公共卫生与动物健康协同发展
随着全球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兽医流行病学在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促进公共 卫生与动物健康协同发展。
提高流行病学研究质量的方法与建议
严格遵守研究规范
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应遵循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确保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的质量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 石,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数据进行 清洗和验证,减少误差和偏倚。
强化研究团队建设
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研究团队 ,加强团队内部的协作与交流, 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新的健康问题的出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领 域将不断拓展,涉及更多种类的动物和更广泛的疾病。
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将更加紧密,促进各国之间的学术交 流和资源共享,共同应对跨国界的健康挑战。
03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实 施
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现场调查
确定调查范围、对象和时间,选择合 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确保调查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资料收集
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病例报告 、实验室检测结果、地理信息等,确 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样本量与抽样方法
样本量
兽医流行病学刘文博兽医流行病学习题库.doc

兽医流行病学名词解释:兽陕流行病学(veterinary epidemiology) 疾病分布(三间分布) 地方流行(endemic) 流行(epidemic) 大流行(pandemic) 散发流行(sporadic) 爆发(outbreak) 比(ratio) 比例(proponion)率(rale) 动态率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累计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罹患率(attack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 病死率(fatality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静态率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rate) 携带率(carrier rate) 粗率(crude rate) 专率(specific rate) 调整率直接调整率I'可接调整率短期趋向(short-term trends) 周期趋向(cyclical trends) 长期趋向(secular trends) 点图(point map) 分布图(distribution map) 区值图(choroplethic map) 等值图(isoplethicmap) 生态学(ecology) 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物群落(biocenosis,biotic community) 生物生境(biotope) 生态学极期(ecological climax) 生态学界面(ecological interface) 生态学嵌合体(ecological mosaics) 小生境(niche) 生物区(biome)流行病学干预(epidemiological interference) 景观流行病学(landscape epidemiology) 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终末宿主(de五nitive host)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增幅宿主(amplifier host)贮存宿主(reservoir host)传染前期(prepatent period)世代时间(generation time)外潜伏期(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 媒介污染物(fomite)机械性媒介(mechanical vector)生物学媒介发育性传播增殖性传播循环性传播毒力稳定性有效接触病因因素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小气候大气候应激Koch氏假说联系非统计学联系统计学联系混杂混杂因素资料金标准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假阴性率)误诊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预防控制 消灭 检疫 扑杀 消灭 最少疾病法 宿主迁移 小生境填充 监测描述流行病学 普查抽样调杳 抽样分数 分层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误差 抽样误差 调查表 爆发调查 现况调查 分析流行病学 危险性估计 相对危险性 比数比 特异危险性 特异危险性百分比 群体特异危险性 病因分值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相关 相关系数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 现场试验流行病学 自然实验 动物试验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 血清滴度 精密型 131、 准确性 132、 预测值 133、 血清库 134、 抗体半衰期 135、 分子流行病学 问答题: 1、 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流行病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 兽医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决定因素。
2. 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3. 兽医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畜禽群体,有时也涉及到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
4. 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是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
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5. 定性调查研究主要涉及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和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两个方面。
6. 定性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监测、观测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等7. 兽医学的诊断学科有3 个,即临床兽医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流行病学。
8. 兽医流行病学有哪些用途?(1)确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2)研究病因位置疾病的防制对策(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4)确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5)评估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9. 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研究两个方面。
定性调查研究主要是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
定量调查研究设计到疾病的数量和数字资料的表达和分析,包括调查、监测、观察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评价等。
10. 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兽医流行病学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此外还有血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
第二章疾病分布1.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态,又称三间分布。
2. 流行:某地区的一个畜群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发生某病的频率超过预期的地方流行水平就称为该病发生流行。
3. 暴发:是指在一短时间内一个畜群饲养单位或一定地区某病的病例数出乎意料地突然升高。
4. 大流行:是指分布范围广,群体中受害动物比例大的流行。
5.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 累计发病率:观察期开始时无病的个体在观察期内变为有病个体的比率。
7. 死亡率:是某动物群体在一定时间内死亡动物总数与该群体同期动物平均数之比。
8.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动物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9. 某个时间内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的平均数之比称为(D)。
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10. 一定时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称为(B)。
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11. 按性别对动物疾病发生率进行描述的率的表达方式是一种(A)。
A 专率B 粗率C 调整率D 标化率12. 在流行特点上,猪传染性肠胃炎在冬季比夏季更为常见,我们称该病在时间分布上呈现(C)。
A 短期趋向B 周期性趋向C 季节性趋向D 长期趋向13. 要正确的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状态,就必须弄清(ACD)A哪些畜群发病较多B什么原因导致发病较多C什么时间发病较多D什么地区发病较多E 疾病分布的动态率14. 动态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群体中新发生某事件的频率,下列哪些属于动态率(ABCE)。
A 发病率B 死亡率C 治愈率D 感染率E 出生率15. 静态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某事件的频率,下列哪些属于静态率(BDE)。
A 发病率B 患病率C 治愈率D 感染率E 携带率16. 粗率:是群体中某病总量的表达方式,不考虑受害畜群的性别、年龄、品种等结构。
17. 专率:是指按性别、年龄、品种或饲养管理等宿主属性,群体中的动物分为特定的类别用率对各类动物的疾病发生进行描述。
18. 疾病的畜群发布:是指对不同年龄、性别、种和品种特征的畜群,进行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水平的描述和比较。
19. 疾病的年龄分布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因为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不同,临床症状也有差异。
20. 疾病时间分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短期趋向、周期趋向和长期趋向。
21. 影响疾病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自然地理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
(2)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很多疾病的传播需要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的发布与疾病的地区分布往往相一致。
(3)饲料管理和兽医工作:畜牧制度等饲养管理因素及兽医工作队畜禽疾病的地区分布有很大影响。
第三章疾病的自然史1. 疾病的自然史:是指疾病的分布和感染的传播和维持生态学机理及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病因因素。
2. 主要宿主:在感染地的流行区域中维持感染的动物称为主要宿主。
3. 次要宿主:在主要宿主以外参与病原体生活史的其他动物称为次要宿主。
4. 终宿主: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有性繁殖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5. 中间宿主: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无性繁殖阶段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6.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7.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到侵入另一易感宿主的途径。
8. 易感畜群:对传染性病原体有感受性的畜群。
9. 应激:应激是对扰乱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任何不利刺激的生物学反应总称。
10. 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自然史包括疾病的生态学和疾病的病因因素两个方面。
11. 感染的传播可以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
12. 水平传播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通过中间载体的间接传播。
13. 垂直传播可分为遗传性传播和先天性传播。
14. 病因因素是能影响动物群体健康的任何因素,可分为宿主决定因素,致病因子决定因素和环境决定因素。
15. 以宿主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宿主分为传染性宿主,易感宿主和免疫宿主。
16. 犬瘟热易感犬与病犬的尿液或粪便接触而引发感染,这种感染的传播属于(B)A 间接传播B 直接传播C 垂直传播D 后天性传播17. 传染性病原体在其体内进行增殖的媒介成为(D)A 病原携带者B 机械性媒介C 污染物D 生物学媒介18. 下列哪种因素可引起畜群的易感性升高(C)A 有计划的对易感染动物进行免疫接种B 幼畜来自高免种畜群,从母体活得较高的被动免疫 C 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退 D 畜群传染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免疫动物增加19. 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引起畜群的易感性降低(A)A 有计划的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B 母源抗体的消失C 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退D 病原发生变异或出现新的血清型20. 影响传染性病原体传播的病原体特征主要是(ACD)A 毒力B 垂直传播C 有效接触D 稳定性E 媒介21. 与感染传播有联系的主要因素包括(BCDE)A侵袭力B病原体特征C有效接触D宿主特征E媒介特征22. 不同的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同,主要为(ABDE)A经口途径B媒介昆虫传播C发育性传播D呼吸道传播E通过皮肤角膜和粘膜23. 下列哪些传播方式属于先天性传播(ABDE)A生殖传播B上行感染C发育性传播D胚胎传播E分娩感染24. 关于外源性病原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E)A通常在宿主身上不存在B在水和土壤中能长期存活C常与宿主不形成持续关系D感染动物会产生明显的症状 E 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外源性病原体25. 对于传染病按照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ACE)A传染源B媒介昆虫C易感畜群D病原毒力E传播途径26. 简述食物链对疾病传播的重要性。
在生物区内,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食物链的关系,一般植食动物吃植物,肉食动物吃植食动物,较大的动物吃较小的动物。
食物链将多种动物连接在一起,对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人和动物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动物的食物链可以决定它是哪些传染性病原体的宿主;对哪些食物中毒毒素有暴露危险。
27. 简述导致畜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母源抗体的消失(2)易感动物的引入(3)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退(4)病原发生变异或出现新的血清型28. 畜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1)有计划的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2)畜群传染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免疫动物增加(3)幼畜来自高免种畜群,从母体获得较高的被动免疫29. 简述感染维持的各种方法。
(1)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2)病原体产生了抵抗型,如炭疽杆菌的芽孢。
(3)传播过程中的“快进快出” ,使宿主来不及产生免疫应答(4)宿主排斥应答物理,病原体在宿主中持续存在(5)在媒介昆虫体内积蓄,和宿主范围广泛第四章病因推断1. 充分原因: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结果的原因,实际上包括一系列原因组分。
2. 必要原因:是产生结果所必须存在的原因。
3. 在病因理论中,Evans氏假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B)A 能做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B 假设病因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C病因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D考虑到致病因子在影响疾病分布过程中的作用4. 在病因理论中,Koch 假说认为传染病的病因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CDE)A 能做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B 假设病因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C病因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D能从患有该病的所有动物分离并反复传代E不作为偶然性和非致病性寄生物存在于其它疾病中5. 在病因推断的过程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包括(ABCD)A 求同法B 求异法C 伴随变异法D 类推法E 试验流行病学方法6. 通常进行验证病因假设的做法包括下列方面(BCE)A类推法B分析流行病学方法C实验流行病学方法D求同法E发病机理研究7. 简述病因推断的方法(1)病因推断的第一步是用求同法、求异法、伴随变异法或类推法形成病因假设;(2)第二步是通过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和发病机理研究对病因假设进行检验;8. 简述病因推断应遵循的原则作出病因推断的一般原则是因先于果的时间顺序、统计学强度联系、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联系的普遍性、剂量应答关系和联系与现有的知识相符。
第五章兽医流行病学资料1. 敏感性: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
2. 假阴性率:实际有病,但根据诊断标准被认定为非病者的百分率。
3. 假阳性率:实际无病,而根据诊断标准被划为有病者百分率。
4. 疾病的命名一般是按照特异病因、病变或症状3 个不同水平命名的。
5. 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用编码来表示,常用的编码有数字编码、字母数字编码和符号编码等。
6. 在诊断评价中,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称为(B)。
A 特异性B 敏感性C 真实性D 可靠性7. 在诊断评价中,实际无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率称为(A)。
A 特异性B 敏感性C 真实性D 可靠性8. 一个诊断方法的可靠性是指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D)。
A 敏感性B 特异性C 符合率D 可重复性9. 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来源。
(1)政府兽医机构(2)基层兽医(3)畜禽屠宰场(4)产业部门:如各地养殖场,药品销售部门等(5)血清库(6)其它来源10. 兽医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哪些方面?(1)发病和死亡报告资料(2)流行病暴发报告资料(3)实验调查资料:如血清学调查,病原体的抗原检测或分离鉴定(4)暴发和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5)药物和疫苗使用的资料(6)动物群体和环境资料,包括暴露地区和监测地区的资料11. 资料整理有哪些步骤?(1)检查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并对资料进行修正、剔除和补充;(2)设计分组:将同质的资料并归,以显示内部的规律性;(3)拟整理表;(4)归组第六章动物疾病的防制及经济评价1. 预防:是指采取一切措施将某疾病排除于未受害的畜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