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 考试答题卡

合集下载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XXX与XXX幸福观比较XXX①XXX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

XXX小心翼翼地调和着新旧社会中的矛盾,企图在其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至上的君子,人格完善;社会在“礼”的规范下,尊卑有序,井井有条;统治者做到“克己复礼”、“仁者爱人”,遵循中庸之道,XXX认为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一定是幸福的。

XXX同样生活于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其时整个希腊社会处于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之中。

他从维护马其顿统治利益出发,既否决消极禁欲,也否决过度吃苦,希望经由进程伦理道德平衡社会中的各种干系以实现政治社会安定和谐。

这就需求每一个个体在其道德行为中寻求欲望、情绪、理性间的和谐。

因此,二人都想经由进程理论的建构去调节XXX当时他们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从而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境界。

②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因此,XXX的幸福观里,个体肯定要不竭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只有具备道德才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

统治者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才干不乱自己的统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XXX受其老师XXX底的影响,也肯定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材干够做到公正、控制,才干为善。

常人所获得的一般幸福可以通过XXX来实现,依靠智德所获得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人以荣誉为幸福。

XXX认为以荣誉为幸福的观点太肤浅。

他也否决以物质财产为幸福,因为它不是引发自己而是为了其他东西被追求。

“快乐、荣誉、德行比财产更有资格被视为生活的目的,因为他们都引起本身而被追求,然而他们看来也并非幸福(最高善)。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邯郸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由于乡土中国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疏离而又被卷入现代化进程中,知识者和写作者才对乡土中国的状况给予了极大关注。

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

在文学领域,现代乡土文学正是乡土中国发生裂变的审美反映。

贯穿其中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化对乡土和乡土文学的影响,以及作家在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对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回应。

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乡土性”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费孝通区分了“乡土基层”以及和“乡土基层”不同的“社会”。

我们讨论乡土文学时关注的乡土,大致是费孝通所说的“乡土基层”和“乡下人”。

关于“乡土性”,费孝通的解释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

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从文学角度观察,“乡土性”都是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呈现的。

费孝通形象地叙述了这种关系:“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这便是人与土地的命运。

进入现代以来,家、国、天下及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

乡土中国是礼俗社会,又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因而乡土中国被视为“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这些特点基本决定了乡土中国和乡土文学的面貌。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6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儿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时至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赴外地考察时,总书记曾前往山东孔庙、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三苏祠、新疆交河故城等多个文物保护单位调研,了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的情况。

对广东潮州木雕、贵州苗绣、陕西绥德剪纸等,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福建莆田十八中21-22学度高一上学期年末考试--语文

福建莆田十八中21-22学度高一上学期年末考试--语文

福建莆田十八中21-22学度高一上学期年末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教师:建华一古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卫风·氓)(3),。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4),。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

常车骑填巷,来宾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①,皆不就。

乃之荆州依刘表。

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②,不甚重也。

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太祖置酒汉滨,粲奉殇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③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④之举也。

”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

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①扰乱:指董卓乱长安朝政的情形。

②通侻:随随便便,不拘小节。

侻,同“脱”。

③西伯:周文王原先的封号。

④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

安徽省黄山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原委是怎么打破的?缺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建,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

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样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务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

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经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随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

“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将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

“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别,创建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这是我们过去相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材料二:《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如果注意诗坛的变迁,就必然会发现一件事情,那便是诗的原质时常在改变。

我们称为艺术宝库的那永不改变的大自然,在诗人的笔下也时常在改变。

诗的内容,原是取之于生活中最敏感的事物;“春花”“秋月”之所以常占有诗中相当的字数,正因为它原是最易感到的。

然而这些敏感的事物,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滥调,一种无病的呻吟;于是新的敏感的事物,便又成为生活中的必要了。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的诗风最直接的,莫过于新的事物上新的感情。

这便是诗的不断的追求。

先就新的事物上说,音乐是最足以启发人的情绪的,中国本土的音乐可以琴为代表。

《诗经》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孔子在武城闻弦歌之声,当然是琴瑟一类了;司马相如以琴心挑文君,文君夜亡奔相如,琴的效力更可以想见。

可是“琴”之含有诗意,则一直要迟到建安以后,曹丕《燕歌行》说“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这是琴之开始有诗的感觉,之后..到左思《招隐诗》“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琴”才真正独立成为一个诗意的向往。

陶渊明蓄素琴一张,抚以寄情,琴不必弹,就已先有了诗意,可算是“琴”中的佳话了。

此后“琴”乃成为诗中敏感的事物,如庾信诗“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卢照邻诗“山水弹琴尽,风华酌酒频”,乃都于诗中别具不尽之意。

然而这时另外一种新的乐器则又代之而兴,那便是胡人的羌笛,其魔力远过于琴之在诗中。

“笛”的爱好起于北朝的《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从此之后只要碰见笛声,便似乎无往而不成为好句,如王昌龄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