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_300字
朱自清宁肯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作文

朱自清宁肯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朱自清是个很厉害的作家,他写过很多书,也教过很多学生。
有一次,中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很多人都没有东西吃了。
美国人知道了,就想送一些救济粮过来,让中国人吃。
可是朱自清却拒绝了美国人的好意,他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为什么朱自清会这么做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朱自清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
他觉得中国人吃别人的救济粮,会很没有面子。
就像我们家如果很穷,别人给我们东西吃,我们会觉得很丢脸一样。
所以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第二,朱自清是一个爱国的人。
他觉得中国人就应该自己解决问题,不应该总是靠别人的帮助。
如果一直吃别人的东西,中国人就会习惯了,变得很依赖外国。
所以为了让中国人自立自强,朱自清就拒绝了美国人的救济。
第三,朱自清可能也担心美国人送来的粮食里有什么问题。
就像电视上说的一样,有些国家故意在食物里放一些有毒的东西,想要伤害别的国家的人。
所以朱自清为了安全着想,也不敢吃美国人送来的粮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自清可能觉得吃救济粮太没有尊严了。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
所以即使饿死,朱自清也不愿意失去尊严,吃别人的救济粮。
虽然朱自清的做法看起来有点极端,但我还是很佩服他的精神。
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面子。
这种爱国精神和骨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就像我们班上的小明同学一样,他家里很穷,但从来不向别人伸手要东西。
每次有人送他东西,他都会谢绝。
小明虽然只是个小学生,但他的做法和朱自清很相似,都是为了保持自尊和骨气。
所以,我觉得朱自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的做法是正确的。
虽然会让自己挨饿,但至少保住了中国人的尊严和面子。
就像老师常说的那样,吃亏是小事,但丢掉骨气和尊严,就太可惜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题目的一些想法,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喜欢。
如果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欢迎大家随时指出。
不食嗟来之食的名人故事

不食嗟来之食的名人故事
“不食嗟来之食”的名人故事出自《礼记·檀弓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有一年,齐国三个月没有下雨,庄稼都死了。
穷人们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一些有钱人家的粮仓却堆得满满的,照样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叫黔敖的富人,眼看着穷人们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反而幸灾乐祸。
他想要拿出一点儿粮食给他们吃,又想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样子。
他把做好的窝头放在路边,每当走过来一个饥民,他就傲慢地伸手递出一个说道:“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黔敖看到他们互相争抢一个窝头,就觉得自己是个活菩萨。
这时,一个瘦骨嶙峋的人走了过来,他头发乱篷篷的,衣衫褴褛。
由于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了,走起路来东倒西歪。
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样子,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然后对他大声地说道:“喂,快来吃!”饥民没有理他。
黔敖又叫道:“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说道:“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可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黔敖没有想到一个将死的人还保持着尊严,羞惭得说不出话来。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精选五篇]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db7ee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4.png)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精选五篇]第一篇: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第二篇:2013最新高考作文素材王海林:江南范儿和美国总统竞选年的10月份,对于看惯了“选美秀”、“时装秀”、“模特秀”的网民来说,可谓冷清的十月,可是“秀”事仍然不断。
如果要把10月份的“秀”事进行排名,排在前面的当首推韩国的《江南style》和美国总统竞选。
《江南style》在视频网站上点击量已超过1亿次,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通过电视和互联网直播,引来一大批懂英语的和不懂英语的围观者,人数不少于2亿人。
《江南style》和美国的总统电视辩论秀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又十分相像,都是屌丝的舞台“秀”事。
一个是韩国屌丝在用舞蹈大秀自己的心情,一个是美国屌丝在用言谈大秀自己的能耐,不管是韩国的屌丝,还是美国的屌丝,他们都是为自己的梦想而“秀”。
《江南style》的意思是“江南范儿”,美国总统电视辩论秀的主角是“美国范儿”。
韩国屌丝叫Psy,从小家境优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三代”,生活在韩国首尔一个富人聚居区,这个地方叫江南,韩国许多达官贵人都住在那里。
描写朱自清的作文

描写朱自清的作文朱自清老爷爷的宣言再一次令我们震聋发聩,我不禁大声疾呼:“我是中国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像朱自清老爷爷那样做一位有骨气的中国人!”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描写朱自清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描写朱自清的作文1你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你清贫而有节气,你清贫而有节气,你有民族英雄气概的知识分子,自清,自美而又清雅。
你的风度,你的节气,你的洒脱。
溢满在你的散文里,我感受到你的美丽。
一幅春画,一方诗意你的《春》,便觉得有春风春雨的交融,像母亲的手,让我陶醉,梦回儿时,在乡村,和妹妹在嬉戏,在春天放风筝,感受桃花、兴华、梨花的清香,和妹妹在雨中感受牛毛、花针般的细雨。
在梦里尽情的荡漾,回忆儿时的快乐,让思绪尽情飞翔。
春天里是机遇,是希望。
一寸迷茫,一丝惋惜燕子去了又来,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又开,转眼间,无数的春天过去了,从童年,我到了青春,时间一去不复返,接下来,我该干什么,时间飞逝,却没有作为。
你告诉我,时间如轻烟般的消散,如流水般的逝去,你激励我,让我珍惜他。
时间匆匆的走了,留下的'是一丝惋惜。
一个背影,一份感悟文章里的背影,让我学会感恩,至今依然记得,那些细细的爱,买橘子,翻栏杆,那些场景,依然印在我的脑海中。
晶莹的泪光写了你对父亲的思念,告诉我父爱的真挚,是啊,那一个个细节,浓缩成背影,你可还在想你的父亲?父亲的背影,深深地影响着你我。
心中的你,不只是文章,还有你那铮铮铁骨,那是中华民族的骨气,龙的传人的脊梁。
心中的你,生而为文,死而为国,这个你,一个真正的朱自清。
描写朱自清的作文2你见过昆仑屈膝吗?没有,你见过长城弯腰吗?没有,读完《不屈的朱自清》一文,我怦然心跳,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时代责任荡涤胸襟。
在经济浪潮冲激的今天,有的人为了名和利什么都不要,心甘情愿做金钱的奴隶。
可是朱自清老爷爷却当生命与尊严发生冲突时,他响亮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自尊的人物作文素材

自尊的人物作文素材《自尊的人物作文素材素材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说到自尊,就得提到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这个人啊,那可是有着很强的自尊心的。
他曾经担任彭泽县令,这官当得可不容易。
有一天,上面派了个督邮来视察。
这督邮是个啥玩意儿呢?就像是那种专门找茬的小官,他一来呀,全县的官吏都得去恭恭敬敬地拜见他。
陶渊明本来就看不惯这种官场作派,他就穿着便服打算去应付一下。
可是他的手下人提醒他得换上官服,还得行大礼啥的。
陶渊明一听就火了,心想我堂堂一个诗人,为了这点俸禄就得低声下气?哼!他当时就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然后就辞官回家了。
你看,这就像咱们现在有些人在工作里,不愿意为了一点小利益去巴结那些不喜欢的人。
陶渊明就觉得自己的人格比那点俸禄重要多了,哪怕穷得回家种地,他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
他后来就在家里过着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虽然穷,但是活得自在,这就是真正的有自尊。
素材二《朱自清:拒领救济粮》朱自清也是个骨子里有着强大自尊的人。
在旧时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朱自清呢,在大学里当教授,生活也很艰难。
可是再难,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那时候啊,美国为了在中国人面前显示他们的“好心”,就搞了一批救济粮。
这救济粮听起来是个好东西啊,可背后呢,是美国对中国的一种变相控制和侮辱。
朱自清坚决不领这救济粮,他说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他当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家里人也很担心,但他就是那么执着。
朱自清穿着那件旧布长袍,在穷困的日子里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他是个文人,但是他有着文人的骨气。
就好比咱们身边有些人,无论多穷,也不会要那些带有侮辱性质的施舍。
朱自清就是这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用他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自尊,他的自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全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尊严。
素材三《晏子使楚:小个子的大自尊》晏子出使楚国的事儿,可真是把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晏子这人啊,身材矮小。
名人有骨气事例简短

以下是一些名人有骨气的简短事例:
1.朱自清:不受嗟来之食
朱自清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不仅有才华,更有骨气。
在他还是一个穷学生的时候,曾经因为饥饿而走到一个阔人的面前,希望对方能够给他一些食物。
然而,这个阔人却对他说:“你既然这么有才华,怎么会不自己去挣钱呢?”朱自清听了这句话,从此再也没有去接受嗟来之食,成为他日后成名之后的一个标志。
2.韩信:不屈于胯下之辱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
他年青时曾因为一件小事而被一个泼皮无赖侮辱,对方要求他在自己的胯下爬过去,否则就要杀了他。
然而,韩信并不畏惧,他毫不犹疑地爬了过去,成为历史上“韩信点兵”、“胯下之辱”的经典故事。
3.莎士比亚:不畏强权,坚持自我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了不起的文学巨著。
然而,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却曾经遭受过来自宫廷和贵族的压力和阻挠。
有一次,他因为写了一部不符合宫廷意愿的作品而被威胁要被逮捕,然而,莎士比亚并没有屈服于强权,他选择了离开故乡并继续坚持自我,最终他的作品得到了更大的认可和赞誉。
4.莫泊桑:不受金钱诱惑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然而,他在年轻时并没有因为文学才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有一次,他曾被一个出版商要求在作品上签名,并承诺给他一笔可观的报酬。
然而,莫泊桑并没有受到金钱的诱惑而丧失自己的原则和自尊。
《嗟来之食》短文读后感300字

《嗟来之食》短文读后感300字《嗟来之食》主要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得有骨气的穷人,说明人的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赞扬了他为维护尊严而斗争的精神。
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嗟来之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嗟来之食》读后感300字我读了《嗟来之食》这篇短文后,我觉得富人黔敖在大路旁边摆设了食物,准备施舍给灾民的这种做法很好,黔敖虽然是个富人,但是在国家发生大饥荒的时候,能够把食物拿来给穷人吃,救了一些人的性命,说明黔敖是充满爱心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而那个被饿死的人,他开始如果吃了黔敖的食物就不会死了。
但是,他认为那是别人对他的不尊重,对他人格的侮辱。
虽然黔敖为自己说话时口气不礼貌而向他道歉,他也不肯吃食物。
最终被饿死了。
我认为,他如果有原谅别人的心胸,不要过分固执。
他就不会死了。
篇二:《嗟来之食》读后感300字初二的第一学期,我学了《嗟来之食》这样一篇小故事,1.小故事却有大智慧,这则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嗟来之食》讲的是:有一年,齐国发生严重饥荒,许多人没有饭吃。
一天,有个齐国富人黔敖,做好饭汤摆在路边上,等待饥饿的人来吃。
后来,有一个饿者,衣衫褴褛,昏昏沉沉地向黔敖走去,黔敖2.恭敬地为饿者送饭端汤,却说:“喂,来吃吧”饿者突然瞪大眼睛对黔敖说:“我就是不吃带有侮辱性的东西,才落得如此地步!”于是断然谢绝,最终因不吃东西而饿死。
故事中的饿者,令我十分敬佩,虽然没有饭吃,衣服破烂,但他有骨气,有尊严,不食嗟来之食,是个顶天立地,铮铮铁骨的汉子,3.而黔敖则是为富不仁,沽名钓誉罢了!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最终落得饿死的下场。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日本大米,可见朱自清也是那样有骨气,有人格尊严。
而当今时代,又有谁能够像他们那样有着铁一般的骨气,我想恐怕是少而又少了。
现在的人们,如果饿上一两顿,哪还谈得上铮铮铁骨,恐怕是连尊严也不要了。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现在的人们,缺少的就是骨气,尊严,没有顽强意志。
国庆节爱国英雄故事-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

国庆节爱国英雄故事-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而他又有什么样的爱国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1984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最后的胜利,朱自清和其他爱好和平的人们一样,心里是多么高兴啊!这位平时文质彬彬的教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元旦师生同乐晚会上,不顾自己有病,让学生给化了装,头戴大红花,甩开红绸子,和师生一道欢快地扭起了东北大秧歌。
可是,蒋介石反动集团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蒋家王朝即将覆灭之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和其他国统区一样,物价一天三涨价,早晚市价不同。
早晨一斤大米两万元,到了晚上就可能是十万元。
北平街头每天都有冻饿而死的人。
朱自清作为全国闻名的大学教授,每月的工资,只够买三袋面粉钱,一家大小七口人,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那时,朱自清患有严重的胃病,五十多岁的人,体重仅有82斤,他的身材像一根竹子,单薄极了,脸又黄又瘦。
正在这时候,国民觉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操纵下,从美国运来许多美国面粉,给每个教授发一个所谓“配购证”。
宣传说,这是“美国朋友”对教授们的关怀和照顾。
有人给朱自清送来了“配购证”。
假如他用这个证去买“美国面粉”,家里确实可以节省一些开支,省出一点钱治治病,或改善一下全家的伙食。
但是,他坚决不要这个“配购证”。
朱自清气愤地对送“配购证” 的人说:“这是无耻的欺骗!一方面给蒋介石运枪运炮,让中国人打中国人;一方面又运一些他们国内卖不出去的面粉来收买中国人。
这是想让中国重新成为它们的殖民地,真是太卑鄙了!我宁肯饿死,也绝不吃这种美国面粉!”说完,他将“配购证” 撕得粉碎,扔进了垃圾筒。
这时,清华大学内掀起了一股抵制美国货,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浪潮。
爱国的教授们联合起来,公开发表声明,揭露美蒋的反动阴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_300字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这年(1948年)8月12
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