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意大利租界欧式建筑

合集下载

天津市五大道景点介绍

天津市五大道景点介绍

天津市五大道景点介绍天津市五大道,又称旧法租界,是天津市的一个历史文化景点,位于和平区南部的和平路、小白楼街、大理道、鞍山道、马场道五条运河沿岸的道路上。

这里保存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下面为大家介绍天津市五大道的景点。

一、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古文化街坐落于鞍山道与小白楼街交口处,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情的商业步行街,也是天津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这里有600多个店铺,以及客栈、餐饮、文化娱乐等设施,是天津市的商业繁华地带。

同时,由于它坐落于五大道区域内,所以这里的建筑也充满了浓郁的欧式特色,是一个兼具欧陆风情和中国特色的风景区。

二、意租界风情街意租界风情街位于大理道上,是一个集旅游、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主题街区。

这里还有九曲桥,大光明电影院等著名景点,是游客到五大道逛街购物的好地方。

三、五大道建筑群五大道是天津著名的历史建筑群,这里很多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诠释了当时中外合作,文化交流的历史。

这里最著名的是条约建筑,一些历史上的重要场所,如大总统府、德国瑞典公使馆等等。

四、天津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是一所位于鞍山道的音乐院校,是全国重点音乐学院之一。

学院位于1924年建成的原德国租界总督官邸,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排练室、音乐厅、展览馆等,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古文化花园古文化花园位于和平路,是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园内的建筑构造既有汉地历史的沉淀,又有西方的元素,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风格的完美融合。

花园内设有诸如天津市博物馆、马秀英艺术馆等知名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和爱好者前来游览。

以上即是对天津市五大道景点的介绍,五大道不仅代表着天津的历史文化,还是囊括了时尚购物、美食餐饮、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诸多元素的综合性区域,非常值得前来游览。

天津五大道和庆王府游记

天津五大道和庆王府游记

天津五大道和庆王府游记
天津五大道是天津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市中心区域,是天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五大道是指五条街道,分别是英租界的维多利亚路、法租界的鸿福路、德租界的马场道、意租界的大马路和日租界的和平路。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欧式建筑,是天津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来到五大道,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的欧式建筑,它们的外观都非常漂亮,有的是红色的砖墙,有的是白色的墙壁,还有的是黄色的墙壁。

这些建筑都有着浓郁的欧式风格,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欧洲的小镇中。

在五大道,我还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小店和咖啡馆,这些小店的装修也非常有特色,有的是复古风格,有的是现代风格。

我在一家咖啡馆里品尝了一杯浓郁的咖啡,感觉非常舒适。

除了五大道,我还去了庆王府,这是一座清代的皇家建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

庆王府是清朝庆亲王的宅邸,占地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庆王府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绘画,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在庆王府里,我看到了许多古代的家具和文物,这些文物都非常珍贵,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天津五大道和庆王府都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景点,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

如果你来到天津,一定不要错过这两个景点。

天津人都知道“小白楼”:这里最早是美国租界后来是俄国城

天津人都知道“小白楼”:这里最早是美国租界后来是俄国城

天津人都知道“小白楼”:这里最早是美国租界后来是俄国城1天津人都知道“小白楼”。

对现在的天津人来说,“小白楼”就是起士林餐厅的大楼——远远望去,一座欧式白色楼房,迎面三个红字——起士林,格外醒目。

然而起士林的“小白楼”,并非正版“小白楼”。

“小白楼”这个地名,形成于清末租界时代,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清招商局总办徐润的家祠,在开封道与大沽路交口北侧,一座白色中式两层楼房;二是俄罗斯侨民开的一处声色场所,楼房门墙被涂成白色,故称“小白楼”;三是教会修的白色小楼——禁酒楼。

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各国军舰驶入海河,为避免外国水兵酗酒滋事,教会为水兵安排了戒酒会、茶会等娱乐活动,在英租界海大道(今大沽路徐州道交口)修建了一座白色二层小楼,名字就叫“禁酒楼”,又名“规矩堂”,俗称“小白楼”。

后来义和团运动时“小白楼”被焚毁,痕迹全无。

这几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最准确?估计今天谁也说不清。

起士林的那座“小白楼”,也确确实实是这一地带的标志性建筑,是对这个地名最好的延续。

若干年后,恐怕后人都会认为起士林大楼就是小白楼的由来。

(今日天津小白楼起士林)2小白楼成为西方人开发的城市街区,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

1860年天津开埠,英、法、美三国率先在设立租界。

小白楼一带曾为美国租界,总面积约131亩。

1902年,美国人把天津美国租界送给了英国,这里也就变成了英租界。

英商先农房产公司成立后,在小白楼一带建成了先农里,随后又购置徐州道南侧10幢楼房出售或出租。

这些洋房一水缸砖,室内铺着木板地,临街一片百叶窗,住在这里的都是高端人士,家家都有美国收音机、缝纫机、德国衣柜。

20年代初,先农公司又买下附近的“小营市场”,将先农里东面的平房拆除新建成四层楼的临街铺面。

这里聚集了饭店、酒吧、电影院、舞厅、理发、美容、西服裁剪等行业,专卖洋货的商店有裕恩永、福兴太、大昌和等,进口化妆品、服装、洋酒、罐头、西点、糖果都能在这里买到。

(小白楼地区今昔对比)二三十年代,小白楼地区有很多家裁缝店,最出名的是住在小白楼江夏里的何庆昌。

天津五大道特色建筑介绍

天津五大道特色建筑介绍

天津五大道特色建筑介绍天津五大道是天津市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而闻名。

这里有许多特色建筑,每座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下面将介绍五大道的五座特色建筑。

第一座特色建筑是意式风格的天津意式风情区。

这座建筑是由天津市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合作修建的,旨在展示意大利文化和建筑艺术。

整个区域有着浓郁的意大利风情,建筑外观典雅华丽,色彩鲜艳。

这里有许多餐厅、咖啡馆和商店,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意大利美食和购买到独特的商品。

第二座特色建筑是法国风情区。

这座建筑是在法国殖民时期修建的,保留了浓厚的法国风格。

建筑外观典雅精致,有着法国古典主义的特点。

这里有许多法式餐厅和咖啡馆,可以感受到浪漫的法国氛围。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法国文化机构和艺术展览馆,可以欣赏到世界一流的艺术品和文化活动。

第三座特色建筑是英国风情区。

这座建筑是在英国殖民时期修建的,保留了浓厚的英国建筑风格。

建筑外观庄重典雅,有着英国哥特式和新古典主义的特点。

这里有许多英式酒吧和茶馆,可以品味到正宗的英国饮食和文化。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英国品牌的商店和购物中心,可以购买到英国的名牌商品。

第四座特色建筑是德国风情区。

这座建筑是在德国殖民时期修建的,保留了浓厚的德国风格。

建筑外观宏伟壮观,有着德国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的特点。

这里有许多德国餐厅和啤酒屋,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德国美食和啤酒。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德国企业的办公楼和工业展览馆,可以了解到德国的科技和工业发展。

第五座特色建筑是西班牙风情区。

这座建筑是在西班牙殖民时期修建的,保留了浓厚的西班牙风格。

建筑外观充满激情和活力,有着西班牙巴洛克和摩尔式的特点。

这里有许多西班牙餐厅和酒吧,可以品味到正宗的西班牙美食和饮品。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西班牙文化机构和舞蹈学校,可以欣赏到西班牙舞蹈和音乐表演。

天津五大道的特色建筑各具特点,展示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建筑艺术。

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艺术和文化,是天津市的一个独特景点。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中国最有名的欧式街区之一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中国最有名的欧式街区之一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中国最有名的欧式街区之一天津意大利风情街天津意大利风情街是中国最有名的欧式街区之一,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西康路附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的见证。

这条街区具有浓厚的意大利风格,是中意友好交流的产物,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象征。

以下将从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建筑风格以及文化活动等方面来介绍这个美丽的街区。

一、历史沿革天津意大利风情街始建于意大利侵华时期,起初是意大利侨民聚居的地方。

当时,天津作为中国近代近海开放的重要口岸之一,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此定居和经商。

意大利人亦不例外,他们来到天津并成立了属于他们的商会、学校和教堂等。

而这个风情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

二、地理环境天津意大利风情街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市中心地带,交通便利。

从天津站乘坐公交车仅需几站路程,步行也只需十几分钟。

而且,这个街区周边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如意大利意西餐厅、意大利风情广场等。

三、建筑风格天津意大利风情街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这里有许多意大利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物,外观多为浅黄色,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建筑的风格融合了意大利巴洛克、文艺复兴等元素,给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感觉。

这些建筑物包括了别墅、商住楼、教堂等,每一栋建筑都精心挑选细节,无一不展现出浓厚的意大利风格。

四、文化活动天津意大利风情街还活跃着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

每年夏季,意大利风情街举办着意大利文化节,届时,这里会有大量的意大利特色美食、手工艺品以及音乐表演等。

除此之外,这个街区还常年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以及意大利美食烹饪大赛等,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留连忘返的体验。

总之,天津意大利风情街作为中国最有名的欧式街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里以其独特的意大利文化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也成为天津市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们能够来到这里,感受到意大利风情的独特魅力,并为这个街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天津意式风情街景点介绍

天津意式风情街景点介绍

天津意式风情街景点介绍
意式风情街位于天津中心城区西北部,西康路与天津大道交口。

东起西康路、南至天津站南广场、西至天津大道、北抵意式风情街。

是一条长约1公里的道路,道路两侧分布着一百多栋历史建筑,包括一些名人故居和外国领事馆。

沿街的建筑均为哥特式或罗马式风格。

这条街道最早建于1920年,是为了让当时意大利驻中国天津领事馆使用而建的。

后来,意大利商人还在这里开办了许多商场和饭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被改造成了餐厅、酒吧和商场等。

走在这条街上,你可以看到许多意式建筑风格的建筑,比如意大利风情馆、圣弥额尔堂、美国式教堂等。

这些建筑大多是由当时的意大利建筑师设计的。

如今,这条街上还保留着几十栋具有意大利风格的老建筑。

在这条街上,你可以看到一些名人故居和外国领事馆。

这些建筑大都是西班牙风格的。

这条街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比如著名的美国式教堂——圣弥额尔堂、意大利式的歌剧院、天津大学的学生公寓等等。

— 1 —
意式风情街上还有很多商店和餐馆,但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经营的。

— 2 —。

天津风情街景点介绍

天津风情街景点介绍

天津风情街景点介绍
天津意式风情街是天津市河北区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原为意大利租界,现保存完整的欧洲风格建筑200余栋,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意式风格建筑群。

以下是关于天津意式风情街的详细介绍:
1. 建筑风格:天津意式风情街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意大利风情。

这里的建筑大多为欧式风格,尤其以意式建筑为主,让人仿佛置身于意大利的小镇中。

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等,每一栋建筑都有其独特之处。

2. 历史背景:天津意式风情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这里是意大利的租界,是欧洲人在中国建设的一个居住区。

由于历史的沉淀,这里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3. 主要景点:天津意式风情街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梁启超故居。

这里是梁启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如今成为了一个展示梁启超生平和思想的博物馆。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袁世凯故居、冯国璋故居等。

4. 美食:天津意式风情街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有许多意大利餐厅和小吃店,提供正宗的意大利美食,如披萨、意面、烤肉等。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天津特色小吃,如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等。

5. 文化氛围:天津意式风情街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艺术展览和演出,如音乐会、戏剧、画展等。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咖啡馆和酒吧,人们可以坐下来品茶或品酒,欣赏美丽的建筑和风景。

总的来说,天津意式风情街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的旅游景点,无论是建筑、历史、美食还是文化氛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天津五大道值得看的几处景点

天津五大道值得看的几处景点

天津五大道值得看的几处景点
天津五大道是天津市的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风景名胜,以下是五大道值得看的几处景点:
1. 伊势丹百货公司:伊势丹是五大道上最著名的商业地标之一,是一座欧式建筑,曾是日本人在天津经营的百货公司,现在是天津五大道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天津市博物馆:位于五大道上的天津市博物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馆内收藏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是了解天津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3. 德国风情街:德国风情街是五大道上的一段仿德国风格的建筑群,这里保存着当年德国租界的风貌,建筑的风格充满了欧洲古典的浪漫与典雅。

4. 五大道名人馆:五大道名人馆是一座纪念中国近现代名人的博物馆,里面陈列了许多名人的个人资料和文物,让人们了解这些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5. 杜仲公馆:杜仲公馆是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一座古建筑,它是由一位清朝官员修建的,保存了很多古代的家具和艺术品,是了解中国传统宅邸建筑的好地方。

除了以上景点,五大道还有很多优秀建筑和风景,如意大利风情区、英国风情街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不同的历史文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意大利租界欧式建筑1900年10月,意大利驻华公使萨尔瓦葛以“为了有效的保护意大利人在商界及航运方面的利益”为由,下令参加八国联军的意军,占领海河东北岸,俄军占领区以西,占地700余亩的地段。

这个地区临海河一带是一片露天储盐场地,其余地方多为沼泽和垃圾堆。

随后与清政府进行了关于开辟意大利租界的交涉。

在1902年6月7日,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新任意大利驻华公使嗄里纳签订了《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天津意租界内设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包括俱乐部、意国花园、菜市和警察局(兼管消防),但是由于面积狭小,水、电等公用事业是利用毗邻的他国租界。

1914年,意租界将大马路,也就是现在的建国道修筑成沥青柏油路,这是天津第一条现代化的柏油路。

随后又陆续将各条道路均建成柏油路面。

意大利对华贸易有限,来华商人不多。

但天津意租界位置优越,面临海河,东南侧紧靠京奉铁路天津站,是房地产开发的理想处所。

费洛梯上尉注意市政建设,移植了意大利城市建设思想,在区内建设了大量地中海风格住宅,意式建筑角亭高低错落,满眼圆拱和廊柱,广场、花园点缀其间,将其发展成一处高级住宅区。

在意式建筑中,既有公用风貌建筑,又有名人名楼。

其中回力球场、圣心堂、原意大利领事馆和兵营等是比较著名的公用风貌建筑。

回力球场是由意大利工程师保罗—鲍乃弟设计的,离马可-波罗广场不远,属意租界的中心位置。

回力球场建于1932年—1934年,建筑为意大利塔式,十分雄伟壮观,充分体现了意大利建筑的特色和南欧的摩登建筑风格。

回力球场和赛马场一样,也是一个借运动竞技为名,公开设赌抽头的场所,是天津最大的赌场。

新中国成立后,将原回力球场设施拆除,改建成第一工人文化宫。

圣心堂位于建国道,1922年由意大利天主教会兴建。

东、西、北三面外凸,堂内大厅上层呈八角形,有圆拱窗。

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典型教堂建筑。

原意大利租界领事馆位于建国道52号,是1930年意大利政府颁布《天津意大利租界章程》后,为驻津领事建造的。

主楼为为坡式瓦顶,楼立面装饰极为讲究,墙面有凹凸变化,红墙与剁斧石交错,色彩对比十分明快,很有特色。

与意租界其他小楼对比衬托,形成了造型优美、风格多样的欧式建筑。

根据《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八国联军派兵驻扎天津。

1902年意大利在意租界内建立兵营,营盘设立在现在的光明道。

兵营由两幢三层坡顶楼组成,一高一低,呈“L”状,为连拱式楼房,罗马风格。

墙体为红砖,造型别致,保存完好。

意国花园位于已修复原的马可波罗广场的东南角,现为一宫花园。

该园建于1924年,平面呈圆形,正门朝北,建有喷水池、花坛。

中部为罗马式凉亭,西面有欧式游戏场及小型花亭,景色秀丽。

现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由于意租界区域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化气息浓厚,因此住进了不少文化名人,如梁启超、刘髯公、华世奎、曹锟、曹锐、程克、鲍贵卿、汤玉麟、齐耀珊、王占元、张廷谔等等。

梁启超宅邸坐落于现在的民族路。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

辛亥革命后归国,1912年买地皮,请意大利设计师白罗尼欧设计了住宅,后来又修建了书斋“饮冰室”。

梁启超在此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颇具影响的著作,前后居住了15年。

毗邻而居的大戏剧家曹禺,其故居位于民主道,曹禺的父亲叫万得尊,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得到黎元洪的赏识,成为总统秘书,便买下意租界28号的房产。

这座宅邸为意大利式建筑,由两座小楼组成。

原来有回廊接通,现在已经分成独立的两座楼。

曹禺的童年、青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汤玉麟在意租界的寓所坐落在建国道,该楼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楼墙和墙基均为花岗石条石砌垒。

楼前的廊厦下左右开坡道,有左右两门,汽车可一出一入。

楼内设有正厅和附厅,门窗宽大。

这座建筑在当时是很高贵的,至今仍很有特色。

华世奎为津门书法八大家之一。

清末官拜三品衔军机领班、内阁丞,袁世凯任总理大臣时升正二品。

民国成立后,同严修组崇化学会,主其事。

退隐津居,购得此楼,日军占领天津后,搬到意租界的这座小楼里。

四周方砖墁地,广植各种树木,是一处闹中取静的豪宅。

阿利盖利·但丁塑像。

阿利盖利·但丁(1265年—1321年9月14日),意大利著名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

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906年,天津意租界有251名意大利人和12419名中国居民。

到1943年,意租界内共居住965名外国人和13642名中国居民。

民国年间,许多下野的中国政界人物,出于安全的考虑,入住意租界。

1946年,天津意租界被中华民国政府收回。

中文路名 意大利语名称 意语路名译名 现时路段大马路 Corso Vittorio Emanuele 伊曼纽尔三世路 建国道胜利路至五经路二马路 Via Vincenzo Rossi 文森索罗西道 民主道胜利路至五经路三马路 Via Ermanno Carlotto 埃马诺卡洛托道 进步道胜利路至五经路四马路 Via Conte Gallina 康特伽利娜道 光复道胜利路至民生路五马路 Via Conte Galeazzo自由道胜利路至五经路CianaZara 自由道胜利路至海河东路栅栏路 Via桑朱利亚诺侯爵道博爱道胜利路至五经路六马路Via Marchese di SanGiulianoFiume 兴隆街胜利路至五经路意中交界路 Via营盘小马路Via Matteo Ricci 光明道民族路至民生路Trieste 的里雅斯德道胜利路兴隆街至北安桥意奥交界路 Via北西马路Via Marco Polo 马可波罗路民族路兴隆街至马可波罗广场,现建国道至兴隆街段已不存在。

西圆圈Piazza Regina Elena 雷希那埃伦娜路马可波罗广场环行道路Roma 罗马路民族路马可波罗广场至海河东路,现南西马路 Via海河东路至海河边段已不存在。

Tripoli 民权路兴隆街至建国道小马路 Via北东马路Via Principe di Udine 乌第纳亲王道民生路兴隆街至但丁广场Littorio 但丁广场环行道路东圆圈 PiazzaFirenze 佛罗伦萨道民生路但丁广场至海河东路,现海河南东马路 Via东路至海河边段已不存在。

Via意俄交界路五经路兴隆街至海河东路,现建国道Trento至兴隆街段已不存在。

d'Italia 海河东路自由道至五经路,现为海河Banchia河沿路 Via中心广场公园和天津海河音乐公园内部道路。

项目名称:天津市海河意式风情区14号地办公楼设计项目地点:天津市海河意式风情区占地面积: 5800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3层、局部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 9276平方米(地上5772平方米、地下3504平方米)停车位(地上): 18辆停车场(地下): 90辆绿地率: 21.44%广场面积: 1641.50平方米容积率: 1.60天津市海河意式风情区14号地办公楼设计项目基地位于天津市意式风情区14号地块内部,基地周边共有历史风貌保护建筑6幢、保留建筑6幢和新建建筑2幢。

基地四面围合建筑,周边建筑风貌各具特色,其中东侧毗邻梁启超故居博物馆和饮冰室,北侧毗邻华世奎故居。

该项目为新建多层办公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委托方要求在基地内部设置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场。

此外基地中还有两株胸围两米左右的大树。

保护与更新有机协调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意国公使强迫同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签订《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划定意租界:北沿铁路;东接俄租界(今五经路);南临海河;西与奥租界接壤(今北安道),位于海河北岸,占地771亩。

租界划定后所进行的早期基础建设,主要包括填垫界内土地,修筑下水道及铺设道路。

意大利工部局对租界内建房要求非常严格,临街建筑物式样不许雷同,层数控制在2层至3层。

1945年8月意大利政府正式归还意租界。

建国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该地区通常被称作“光复道居住区和一宫地区”,政府对这一地区存在的文化艺术价值高的风貌建筑,主要进行保护和管理。

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该地段被划为一宫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区,共28公顷。

主要按点、线、面三种形式进行分类保护管理,并划分有市级保护、区级保护和一般性保护三种保护级别。

在2002年至2003年间,该地区被命名为一宫花园住宅风貌保护区,占地扩大为72公顷,延续前次规划要求,政府按照保护等级严格加以保护,并对重点风貌建筑进行修复。

2004年以来,该地区被命名为海河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在其境外唯一的,也是保留最为完整的近代历史街区,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地段,与市商业、金融及行政中心区隔河相望,紧邻天津火车站,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和投资环境。

然而,由于该地区建筑现状质量不一,条件复杂不可能全部恢复与保护。

因此,通过规划整合,相关参与机构力求做到保护与更新的有机协调,使空间环境的形态保持并延续西洋古典建筑的风貌。

目前意式风情区被定位为意式历史风貌建筑集中保护区,休闲建筑过渡区和新建商务办公区等三个区域。

在此种形势下,能够在历史街区内植入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时代特点又与历史街区相协调的新建筑,就显得弥足珍贵且充满挑战。

意式风情区14号地办公楼项目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建筑对历史街区的影响和冲击,变制约为有利条件,利用场所环境与现有资源,力图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依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相关规定,结合项目和地块特点,该方案主要从体量与尺度、空间与环境、形式与风貌、流线与资源等方面进行设计构思。

新体量的植入经历了削弱、拆散、重组、缝合的过程。

由于新建筑的面积约为整个地块现有建筑面积的五分之四,而现有建筑多为2层至3层,大多数为矩形或L形平面,体量较小。

因此,在这样一个低层高密度的历史街区植入一个相对体积巨大的新体量,首先要削弱其在视觉上的体量感和压迫感。

设计将一个较大体量分散为四个较小的体量,每一个的面积与规模都近似,层高接近现有建筑。

其次,地块为东西向较长南北向较短的长方形,因此将大部分体块按照最佳朝向即南北向布置。

同时,为了保护基地现存的两株大树,并围绕大树围合成宜人的小广场,将2号楼沿东西向布置。

四幢楼两两相连,每两幢共享一部室外楼梯,独立的四个体量就此又被交通联系空间与公共空间缝合在了一起。

对尺度的把握主要通过檐口标高控制和基地内部半地下空间的契合来体现。

在该地块现有建筑中,建筑高度最高的为四海里住宅,檐口高度达到18米,屋面高度达到19.5米。

于此,新建筑设计檐口最高高度低于16.3米,其余控制在13.9米以下,室外楼梯间的檐口高度控制在四海里屋面高度以下,室外楼梯间局部作为以装饰与标志作用主导的部分高起,以满足从街道上可以看到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