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

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

缓 解, 预 后 良好 , 无死亡 病例 ,无 二代病 例 发生 。
1流 行 病 学 调 查 11 . 发生经 过 2 0 0 8年 5月 2 日 鸣 镇 王 0 风 12 . 进 食 史 与 可疑 中毒 食 品
6 名 中毒 患 者 除 女 的 喝 牛奶 , 男 的 喝 啤酒 , 进
飞 虎 家 农 忙 请 人 收 割 麦 子 , 下 午 1 时 20 分 王 飞 虎 到 凤 鸣 场 镇 阿 牛 卤 菜 店 处 买 卤 猪 肉 , 用 黄 瓜 凉 拌 后 拿 回 家 食 用 , 共 餐 6 人 , 3 男 3女 , 其 中女 的 喝
食食 物一样 ,在 72小 时 内均 无共 同进 食史和相 同 进食 史 。( 见表 1)
恶心 、头晕 、青紫 、呼 吸 困难 2 0 0 8年 5月 2 日 1 0 3时 3 0分 稀 饭 、 凉 卤 菜 、
蒙 琼 莲 女
何 秀 钊 男
啤 酒
4 o
5 2
头痛 、头 晕 、青 紫2 0 0 8年 5月 2 0日 1 3 3时 O分 稀 饭 、 凉 卤菜 、干饭 、牛奶
告 如下 :
牛 奶, 男 的喝 啤酒 , 食 用 2 0分 钟 后 , 出现 头 晕 、头
痛 、发绀 、腹痛 、腹泻 、呕吐等临 床症 状 ,个 别 出
现 呼 吸 困 难 , 经 个 体 医 生 处 理 后 送 县 人 民 医 院 进
行 抢 救 , 经 对 症 ( C、美 蓝 )支 持 治 疗 后 , 症 状 维
杜 玲 元 女
稀 饭 、 凉 卤菜 、干 饭 、 啤酒
5 8 恶心 、腹 泻 ( 状 ) 糊 、头 痛 、头晕 、腹痛 、青 紫 、呼 吸 困难 20 年 5 2 08 月 0日

一起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一起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一起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2020年10月20日21时30分,雁塔区防疫站值班人员接到吴XX电话投诉,今天16时左右吴KK等3人,在含光路南段罗家寨村口一葫芦头泡馍馆内就餐后发生“中毒”,现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

1流行病学调查接到疫情报告后,食品卫生监督员及检验室人员分成两组到医院及餐馆进行调查。

在医院急诊室见到正在输液的病人,意识清楚。

自述:就餐时进食有凉菜、冻肉、花生米、芹菜、菠菜,一瓶白酒,每人一份葫芦头泡馍。

食后约10-30分钟,先后出现身体不适,头昏、头痛、恶心、心慌,四肢无力、口唇发紫、甲床发紫等症状,急采医院救治。

医院根据病人自述及临床症状,初诊为“亚硝酸盐中毒”,急给予1%美兰、5%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滴注,并给吸氧后病人中毒症状迅速缓解。

约22时急症室又来2名病人,症状与前3人类似,自述也是在含光路南段罗家寨村口葫芦头泡馍馆吃泡馍后出现不适前来就医。

病人经救治后恢复健康。

葫芦头泡馍馆经营面积约30平方米,操作问卫生设施简陋,无凉菜配餐间但却经营凉菜,无保洁柜,餐具消毒不规范,三防设施不全,调料瓶未加盖,敞开在餐厅门口摆放,所采购原料及加工好的猪大肠未索取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检验报告。

检验人员立即对所有样品采样进行检验。

2检验方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3检验结果依据GB/T5009.33-2020方法进行。

亚硝酸盐含量:老汤(泡馍原汁汤)712.mg/kg,熟猪大肠(电子城个体加工点进的货)456.25mg/kg,熟猪大肠(东郊个体加工点进的货)87.5mg/kg。

4判定标准肉灌肠卫生标准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30rog/kg。

5诊断亚硝酸盐中毒。

6追踪调查根据该餐馆提供的进货点,卫生监督人员立即前往二个加工点进行检查,在卫生监督人员赶到加工场地时,加工人员已得到有人中毒的消息而逃跑,现场只看到简陋的加工棚及部分加工用具,未采到检验样品。

对该情况上报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追查。

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次 ,患者食 物中毒后 ,先在乡镇卫生院抢救 ,由于所备急救 药 品不全而及时转 院救治 ,虽未造成死亡 , 但也易 由此延误 抢救时机发生意外 。为此 , 基层医疗 单位应对这类 问题 引起
高度重视 ,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 ,掌握急救 技能;二是 常备足 量 急救 药品 ,防止此 类事件 的再 度发 生。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依据 GB1 9 8 9 食物 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 则》 认 定 3— 4 4 , 本起食 物 中毒为误 食亚硝酸 盐引起 。通过本起 食物 中毒事 件, 笔者认为需提请社会有 关方面的重视 , 避免再度发生类 似事件 。首先 ,应加强食品添加剂等 的管理 。金某 原是牛 肉
定性 检 测 ,呈现 阳性 ;对菜 饼 定量 分析 ,亚 硝 酸盐 含量
23 78m g/kg 。
2 流行病 学调查 2. 现场卫生 学调查 1 就餐 现场为 家庭就 餐场所 , 生 卫
3 讨 论
条 件较好 ,有剩 余菜饼 3夹 ( 1夹为 四分 之一 饼 ) 。 2 2 食谱调查 . 调查 涉及 4户 1 8人。对 8月 1 晚餐 、 E 1l
( 收稿: 09 0— ) 20— 6 1 7 ( 发稿编辑:阳光)
6 5
为鸡蛋韭 菜饼 、茶水 。4户 1 8名 中毒 者只有 1 2日午餐 同
在金某家食用过 鸡蛋韭菜 饼和茶水 ,未在 金某家就 餐者未
发病。至此 ,初步 认为 中毒 与鸡蛋韭 菜饼和 茶水有 关。
2 3 可疑食 品调查 . 对 1 日午餐所有 食物 进行 检测并排 2
餐鸡蛋韭 菜饼 、茶水 。③马某 :晚餐 3人在 家就 餐黄瓜 拌 牛 肉、 香椿咸菜、烧饼 、 开水 ;1 2日早餐在家食 热豆浆 、烧 饼, 菜, 咸 午餐 3人在金某 家就餐鸡蛋韭菜饼 、茶水。④金 某 :全家 l 1人,l 1日晚餐为豆腐炖茄子、炒豆角 、 疙瘩咸 菜 、馒头 、玉米粥 ;1 2日早餐食 面条 、烧 饼、开水 ;午餐

辽宁首例亚硝酸盐致死事件的调查处理

辽宁首例亚硝酸盐致死事件的调查处理

辽宁首例亚硝酸盐致死事件的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一直是监管部门关注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性命和健康。

但是部分食品加工业者法律知识淡薄,利欲熏心,使非法加工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件仍有发生,尤其是一些事件后果严重,性质恶劣,提醒监管部门时刻提高警惕,丝毫不能放松。

2010年4月5日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致1人死亡,1人中毒住院治疗,一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了事件调查的全过程,经过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最终确定为一起非法添加亚硝酸盐导致的严重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事件回顾2010年4月5日上午分别有两名患者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

首例患者(男,69岁)入院时重度昏迷,第2例患者(男,57岁)入院时轻度昏迷,医院在采取积极救治措施的同时了解到两名患者有共同进餐史,临床症状高度怀疑亚硝酸盐中毒,医生于下午1:07分向锦州市古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下午1:30分首例入院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另1名患者经医院积极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

流行病学调查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古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两名患者有共同进餐史,该2人于4月5日上午8:00左右在农贸市场1家“小炒店”就餐,其中尖椒炒肥肠的肥肠原料系2人于农贸市场1家零售自制熟肥肠摊贩处购买,带入“小炒店”加工而成。

其余尖椒炒干豆腐、米饭、白酒(道光廿五)、啤酒等由此店加工供应。

饭后不久,两人先后出现身体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昏迷和手脚发紫等症状,随即被送到医院抢救。

经确诊,两人均系食物中毒,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医认定,死亡直接原因是亚硝酸盐中毒。

卫生学调查二人就餐的大棚市场内北门西侧平价小炒摊位无《食品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

经查此小炒摊位不符合原《食品卫生许可证》和现施行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标准要求。

加工与就餐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无上下水、无洗消设施、从业人员4人,3人未健康体检、原辅料采购无索证索票记录和台帐。

一起因食用熏制鹌鹑蛋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调查报告

一起因食用熏制鹌鹑蛋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调查报告
亚硝酸 盐。亚硝酸 盐是一种化学 制剂 ,具有 很强的毒性 ,人体食用超 过限量的亚硝 酸盐可 以引起 中毒甚 至死 亡。
4建 议
岁 ;患者7 ,女 ,4 4 岁 ,患者8 ,男 ,6 3 岁 。据 患者及 家属 介绍8 例 患
者 都分别 食用 了海 天市场外 门市温州八珍 童子鸡店加 工销该店 已外销 的中毒食品或 可能导致食物 中 毒的食 品应追缴予 以销毁 。食 品安全监管部 门 ,能够最大 限度减少食
紫 、呼 吸困难 、四肢 发软 、昏迷 等 中毒症状 ,临床诊 断为疑似亚硝 酸
盐中毒。经区中心医院给予特效解毒药 ( 亚甲蓝)及对症治疗 ( 吸
根 据G B 1 4 9 3 8 — 1 9 9 4《 食物 中毒诊断标准及 处理 总则 和卫监督 发
[ 2 0 1 1 1 8 6 号文件 《 食 品安全事故 流行病学 调查规范 》规定 ,经人群 流 行病学调 查和 中毒 患者特有 的临床表现及潜 伏期 ,实 验室检验结果 等 综合分析 ,确认这 是一起 因食 用油海天市 场外 门市温 州八 珍童子鸡店 加工销售 的熏制鹌 鹑蛋引起 的亚硝酸盐 中毒 。检测结果表 明 。海 天市
2 实验 室检 验
2 . 1 样 品采集 :①患J L z 家剩余鹌 鹑蛋 。②患7 L 2 家剩余 鹌鹑蛋 ;③患
者6 食 用 的剩余鹌 鹑蛋 ,④海 天市场 外门市 温州八 珍童子鸡 店 现场采 集 的鹌鹑蛋 ;⑤加 工现 场采集 到的亚硝 酸盐 。样 品于6 月1 4日当天送
到区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理化检验 科进 行检验 。 2 . 2实验 室检 验结果 :区疾 病预 防控 制中心理化科于 6 月1 5 日 将 检验结 果中 , 来源于患J L , 1 家鹌鹑蛋 ,其剩余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7 3 0 0 mg / k g ; 来源于患J L 2 家鹌鹑 蛋 ,其剩余亚硝 酸盐检测结果为7 1 5 0 m g / k g ;来源

一起食用肴肉引起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一起食用肴肉引起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一起食用肴肉引起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作者吕琼,兰军)2003年9月6日,我区三里庄发生一起食用肴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们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及实验室鉴定。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中毒经过及临床表现2003年9月6日,我区三里庄居民李某因家中建房请来12名年龄在20~45岁的男性帮工。

下午6时家人与工人一起吃饭,菜谱为:炒豆芽、炖白菜、辣椒炒肉、猪头肉,在吃完晚饭大约30min后其7岁儿子首先出现呕吐、口唇紫、呼吸困难,昏迷送医院紧急救治,当晚8时,李某本人及工人陆续出现以上症状,至9时17人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在医院经过输液、吸氧和使用美蓝特效治疗,病情均好转,李某之妻子王某因不吃肉所以未吃猪头肉,未出观症状。

2流行病学调查以上17名病人症状相似,共同食物为猪头肉,据李某讲猪头肉是买自新华一路市场一个体经营户所加工,对其现场调查该经营户卫生条件尚可,但在现场发现一袋约4kg工业用亚硝酸钠,对该经营户采集品3份,中毒户食用剩余的猪头肉等各类菜进行了监测采样,按GB/T5009.33-1996检验。

其结果:中毒户采集的猪头肉亚硝酸盐含量687.3mg/kg,炒豆芽、炖白菜、炒辣椒亚硝酸盐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对经营户采集的样品肴肉硝酸盐含量为656.4mg/kg,猪头肉亚硝酸盐含量为653.1mg/kg,老汤(用来煮肉的汤)2份,老汤1为2461.9mg/kg,老汤2为2231.5mg/kg,其经营户讲是为了使肉色好和口感好而加入。

病人的临床症状和治疗中使用1%美蓝静脉注射的特效作用和中毒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确定本起中毒是食用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的猪头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3讨论本起食物中毒事件,完全是因为个体经营户法制意识淡薄,使用过量工业品亚硝酸钠造成的急性中毒,在微生物作用下,亚硝酸盐可在胃中转化合成强致癌物亚硝胺类,本次调查中其猪头肉的最高检出量为687.3mg/kg,是国标最大允许的20多倍,可见亚硝酸盐的滥用情况在某些经商户中是较为严重的。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案例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案例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案例篇一: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1)18-0120-022021年12月24日本市三名新桥镇村民在家中就餐后出现头晕、恶心、紫绀等症状,当日11时50分,接到市卫生局指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1 中毒基本情况12月21日晚,新桥镇钱某于该镇农贸市场丁某摊点购买鲜猪肉后,由其妻22日中午在家中烧制红烧肉。

加工过程中添加了白糖、盐、茴香等调料。

钱某12时午餐食用了红烧肉、豆腐、百叶等。

13时钱某出现头晕、恶心、嘴唇青紫症状,至医院救治。

临床诊断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钱某经治疗后于23日痊愈出院。

24日8时30分钱妻携家中剩余的红烧肉(22日烧制)至丁某肉铺索赔。

当日10时,丁某、其妻杨某、邻居王某3人在该镇农贸市场食用了红烧肉。

自10时30分起,3人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口唇青紫等症状。

2 流行病学调查2.1 临床症状自24日10时30分至11时,共发3名病例,潜伏期为0.5~1h。

临床症状相似,均有头晕、头疼、恶心、口唇青紫等症状。

经美蓝加维生素c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未出现死亡病例。

2.2 现场调查经对患者膳食调查发现,均反映红烧肉的味道略苦且涩,症状的轻重与食肉的多少有关。

钱妻及其子未食用红烧肉,未出现上述症状。

调查人员至钱某家调查时发现,该户厨房操作台上白糖调味罐内上层混有一些异样的白色颗粒状粉末。

据钱妻自述,该调料是从亲戚家已歇业的羊肉店中带回后,倒入白糖调味罐中。

烧制红烧肉时使用了该调料。

2.3 实验室检测造成这次食物中毒的可疑食品进行了采样,共采样2份。

包括丁某家剩余的红烧肉[1,2],于钱某厨房采集的白糖。

根据国家规定的检验方法和相关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对两份样品进行了检验,结果两份样品的亚硝酸盐为强阳性,含量分别为17.47g/kg、60.242g/kg。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论文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论文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本次食物中毒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可疑物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7 份样品检测亚硝酸盐全部阳性,其中一份样品亚硝酸盐含量为14.03g/kg。

结论提高餐饮行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亚硝酸盐中毒调查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82-011 流行病学调查2010年11月8日10时40分,中卫市香山酒楼员工在餐厅吃工作餐皮冻十分钟后有一男性员工感到胃部不适,继而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部发青等症状,立即前往市医院就诊,随后又有一员工出现了同样症状,截止中午12时相继共有8名员工程度不同出现上述症状,其中6男2女,年龄16-30岁。

该餐厅位于市区雍楼步行街中段,共有员工19人,餐厅规模中等,用餐顾客较多,卫生环境良好。

操作间上下水通畅,通风设施完备,灶台、墙、地面符合卫生要求,生、熟加工区隔离清楚,餐厅卫生许可证和在岗员工健康证均符合相关标准。

现场观察,本次中毒可疑食物皮冻剩余约3千克盛放在瓷盒中,感官无异常,操作间调料、食品添加剂等放置较乱。

据一员工讲前一天晚看见凉菜师制作皮冻时加入亚硝酸钠没有称量并且加入量较多,还据调查发现,患者症状程度与进食皮冻量有关,据此监督人员怀疑本次可能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因此将皮冻作为本次主要可疑食物进行监测。

确定(1)查封剩余皮冻并采集约250g备检。

(2)采集已拆封袋装亚硝酸钠(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食品添加剂厂生产,津卫食证字2007第120100添0073号。

生产日期为2009年10月28日,有效期为两年,亚硝酸钠含量为99%。

)约50g备检。

到医院救治现场调查,经了解医生使用亚甲蓝、醒脑静和纳洛酮等治疗患者有特效,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无其他症状出现,情况良好,同时分别采取4位患者洗胃液和呕吐物适量待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一起疑似亚硝酸盐中毒的
调查报告
xx卫生局:
xxxx年x月xx日17:30,xx疾控中心接报,xx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两名因抽搐、昏迷、全身皮肤紫绀等症状入院治疗的患者。

xx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救治医院展开流行病学调查。

经现场核实后,分中心于19日18:00将核实情况上报xx卫生局。

初步调查情况如下:
(一)中毒经过
5月19日14时左右张某、张某某母子在家中做午饭,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用盐放入菜饭中,14时20分儿子张某某出现抽搐、昏迷、全身皮肤紫绀,几分钟后,其母亲也出现类似症状,14:30被亲戚送往市人民医院120治疗,随后转往消化内科。

(二)流行病学调查
医院救治现场流调2人,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表现:2人主要症状为抽搐、昏迷、全身皮肤紫绀、心悸、呼吸困难。

2.发病时间及潜伏期:首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9日下午14:20份左右,食用几分钟后陆续发病。

3.年龄、性别:年龄分别为16岁、46岁,为母子。

4.人群分布:母子2人,现住址为xx镇xx村xx庄。

5.共同进餐史及可疑食物调查:中午吃饭为母子2人。

经询
问病人亲属得知该母子均为智障人士,捡破烂为生,在某饭店门口捡到一个白色塑料瓶,内有白色颗粒物质,类似食用盐,遂在中午做饭时当做食用盐放入菜饭中。

由于二人精神有障碍,无法得到确切信息。

剩余的瓶装疑似亚硝酸盐物质正在市疾控中心检验室进行检测。

6.病人转归情况:2名病例入院时已陷入昏迷,经洗胃、美兰、平衡液等治疗后情况好转,现均在住院治疗,张某某已下发病危通知书。

截至xx日20时30分,其母生命体征平稳,儿子张某某血氧饱和度正常,心率110次/分,仍需密切观察。

(三)初步结论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分析,本次事件可能为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中毒人数2人。

(四)控制措施
xx疾控中心及xx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前往病人家中进一步搜索剩余食物,并倾倒掩埋,以免出现后续病例。

xxxx年x月xx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