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实物和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学生能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缺乏目的性和方法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

同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学生能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探究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媒体: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观察物体)二、自主探究: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

它们一样吗?2、出示68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一、引言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特征、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在第一课时中学习的《观察物体》内容,包括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观察方法1.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最常见的观察方法,它指的是直接用眼睛观察物体,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了解物体的特征。

在直接观察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和角度,确保观察到全貌;•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观察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

2. 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指的是通过使用工具或仪器来观察物体,以便更详细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常见的间接观察工具有显微镜、望远镜、计时器等。

在进行间接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观察手段正确并且工作正常;•使用正确的观察条件,如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注意观察物体时的待观察环境,如光线、温度等因素。

三、观察时的注意事项1. 持续观察观察物体时,要确保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以便观察到物体的变化和运动过程。

持续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2. 保持客观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即不要带有主观偏见地观察物体。

客观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准确的观察结果,并避免对观察对象的误解。

3.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时,我们应该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和现象。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物体特征和性质的理解。

四、观察物体的作用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物体的运动和变化过程;•物体的性质和行为。

观察物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帮助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在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中学习的内容,包括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观察物体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物体的特征、性质和行为等知识。

在观察物体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并注意持续观察、保持客观和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物体第1课时课件

观察物体第1课时课件
第 三 单元 观 察 物 体
第 1 课时 观 察 物 体 (1)
新知讲解
1 观察物体
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新知讲解
1 观察物体
上面
前面
右面
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是 怎样的?
新知讲解
1 投票箱的前面是什么图形?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投 票 箱
新知讲解
1 投票箱的右面是什么图形?
新知讲解
1 投票箱的上面是什么图形?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自己用投票箱,摆一摆,说一说吧!
练一练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分别从前面、 右面和上面看一看。
练一练
2.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 么颜色?长方体呢?
பைடு நூலகம்前面
右面 上面
练一练
2.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 么颜色?长方体呢?
前面
右面 上面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意义。

2.掌握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展示物体教师使用一些实物、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颜色、材质、质地等。

2. 讨论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物体的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3. 确认观察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的目的是什么,如了解物体的属性、用途、特点等。

4. 进一步观察物体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环境等多方位观察一个物体,让学生尝试认识物体的各个方面。

5. 让学生解释物体形态教师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述物体外表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6. 学生自行选择物体进行观察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可以用描写、绘画、摄影等方式。

7. 总结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观察的物体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观察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目的,有哪些收获、发现和体验。

三、教学方法1.以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物体。

2.让学生自主选择和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3.采用小组合作和整体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和角度。

4.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注重实践操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实践1. 展示物体教师准备若干个实物,如苹果、书、笔、玩具等,并用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展示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2. 讨论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讨论,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外在形态和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材质和质地等。

3. 确认观察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的目的是什么,如了解物体的属性、用途、特点等。

4. 进一步观察物体教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环境等多方位观察一个物体,让学生尝试认识物体的各个方面。

5. 让学生解释物体形态教师引导学生口头表述物体外表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通用16篇)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通用16篇)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通用16篇)第一课时《观察物体》篇1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

(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学具:小药箱、圆柱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读诗《题西林壁》。

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全班合作,观察小药箱交流今天我们一块观察小药箱,谁能告诉我,在你的位置上观察,看到了药箱几个面?哪几个面?学生认真观察,教师选择不同位置的同学作汇报交流。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小药箱,有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有的同学能看到两个面,甚至三个面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2、小药箱共有六个面,哪一位同学看到了小药箱的所有的面?为什么呢?同桌讨论,并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再细致观察,得出结论。

(不论站在任何一个位置,都不能看到所有的面,一次最多只能看到这个药箱的三个面。

)请根据观察后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小药箱的形状。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汇报交流,共同讨论画成长方形的原因。

(出示课件1---3)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小女孩从哪个面看到的?(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同一个物体。

现在我们再拿两个物体组合起来一起观察,会是什么结果呢?(出示球体和圆柱体按书中例2摆放)让我们从正面、左面、上面去观察它,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学生组内讨论,把你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

完成39页习题。

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教材40页练习八习题。

四、课堂总结你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出示盲人摸象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不能以偏概全。

)。

北师大版四下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说课

北师大版四下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说课

一、教材分析1、内容:北师大版四下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2、地位与作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从两个方向、三个方向观察物体,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而本节课的学习,又为六年级上册,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作铺垫。

3、学情:本课的学习任务,对于缺乏观察空间活动经验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操作、以丰富、发展他们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4、教学目标:(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5、重难点: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换。

二、教学法1、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课程特点,我选择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综合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等。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我特别重视学法指导。

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立体图形的过程,还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学生都经历了“搭、看、想、说、画”等过程。

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观察平面图形想象所对应的实物和立体图形的形状。

分别出示从一个方位、两个方位、三个方位拍摄的图片,由学生猜实物。

本环节活动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头脑中的表象想象实物,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渗透一种思想,即要看清一个物体,需要多个角度观察。

利用猜物游戏开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物体。

(一)观察一个正方体:经历“看,说,摸,画”四个过程。

(二)观察上下相对的两个正方体:经历“搭,画,说”过程。

(三)观察三个正方体:经历“搭,看,画,说,分析只看到2个正方形,指摸,贴,搭”过程。

体现撘一搭——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并贴一贴的层次,从观察一个正方体过度到两个,三个正方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 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
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为你拍一张正面的照片。 ※为你拍一张左侧面的照片。 ※拍一张你的背影。
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的是哪一幅?再说说其他 三人看到的各是哪一幅? 这幅图是从哪儿看到的?
试一试
1.
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试一试
2.
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试一试
3.看一看,说一说.
(1)
淘气
小红
兰兰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淘气 兰兰 小红
试一试
(2)
3.看一看,说一说.
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哪幅图是小红看到的? 淘气
小红
• 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 是哪一幅图形?
(1)
(2)
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 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1)
(2)
盲人摸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