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实训课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实训课大纲

《金匮要略》实训课教学大纲(供本科五年制中医学专业、针灸专业使用)(金匮教研室修订)前言中医诊疗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理、法、方、药等综合体现。

作为中医院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今后要在临床上取得理想的疗效,没有坚实的基本功和基本的诊疗技能是很难实现的。

《金匮要略》课堂教学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杂病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内伤杂病产生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病证及辨证治疗方药等。

教学按篇进行,病证相对独立。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要对其所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培训和考核,为此,开设了适应临床诊治技能培训需要的《金匮要略》实训课程。

《金匮要略》技能实训课,旨在提高对杂病辨证论治的诊疗技能。

本大纲将《金匮要略》中涉及的病证,按照经络肢体病证、脏腑病证、气血病证、津液病证和疑难杂奇病证五大部分进行系统归纳,并分别以病案的形式出现。

对学生进行相关病证的辨证方法、病名证型诊断、立法及选方用药等全方位的训练与考核,使之学会灵活运用,提高其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能力,突出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对杂病基本理论和方药运用,在培训和考核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教学要求及内容实训一经络肢体病证[实训目的]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经络肢体病证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1.经络肢体病证范围:痉病,湿病,百合病,中风,历节,血痹,肝着,肾着,头痛等。

2.经络肢体病证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经络辨证,病因辨证等;病位,病性,病机要点等。

3.经络肢体病证主要治法及选方用药的特点。

实训二脏腑病证[实训目的]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脏腑病证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1.脏腑病证范围:虚劳,失眠,肺痿,肺痈,胸痹,腹满,腹痛,便秘,肠痈,黄疸,呕吐,哕证等。

2.脏腑病证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病位,病性,病机要点等。

2024版《金匮要略》课件

2024版《金匮要略》课件

《金匮要略》课件•绪论•《金匮要略》理论体系•《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金匮要略》临床应用举隅•《金匮要略》学术思想探讨与传承发展01绪论《金匮要略》简介《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匮要略》原名为《伤寒杂病论》,后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金匮要略》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等方面内容。

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临床学科的奠基之作。

作者及成书背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困苦。

他深感医者责任重大,遂发愤著书立说,以救苍生。

据传,《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成。

该书成书年代虽无确考,但一般认为不晚于汉末。

学术价值与贡献02《金匮要略》理论体系脏腑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特点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等。

经络分布与走向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分布、走向及与脏腑的联系。

脏腑经络与疾病的关系分析脏腑经络病变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理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内伤情志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及引起的疾病。

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原因、致病特点及辨证治疗方法。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诊法与辨证01020304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治则与治法治未病思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本缓急治疗原则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03《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组成01功效02主治03组成功效主治组成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doc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doc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专业用)金匮教研室年月巫重点:1・《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木论点山难点:八、、难思考题:点 1.《金匮要略》是一部论述什么内容的专书?八'' 2.《金匮要略》由谁整理而成的?屮 3.《金匮要略》主要的学术成就是什么?匚 4.《金匮耍略》杂病诊疗体系中述体现出哪些基本论点?肋 5.《金匮要略》治病求木,重视人体正气体现在哪些方面?《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 从书・金匮要略》金慣教研室 年 月 口参 考 文 献《金匮要略》教案 (供中医临床类)金匮教研空年月日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1-1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贾教研宗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室年月授课时数 4 (160分钟)教V方法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白学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察(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刀口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1. 了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 熟悉淋病的主症、治疗禁忌。

3. 学握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脉因证治。

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10分钟)2. 浦§ : (25分钟)①病机与脉症 ②证治:肺胃热盛、津气两伤;肾气亏虚3. 小便不利:(30分钟)①膀胱气化不行②上燥下寒水停③湿热夹瘀,脾肾亏虚④水热互结伤阴4. 淋病(10分钟)①主症②治禁小结时间:5分钟思考题:1.消渴病怎样辨证施治?2. 试述肾气丸与括楼瞿麦丸两方证治的鉴别.3. 试比较五苓散证与猪苓汤两方证.《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 丛书・金匮要略》余匮教研室教 学 H 的重点: 难 八难点: 1. 消渴病的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介绍金匮要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教学大纲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章:金匮要略概述详细介绍金匮要略的内容、作者、历史背景和文献来源,对各篇章进行简要的概述。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病因学说讲解金匮要略中的病因学说,包括六淫、七情、脾胃失调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经络理论。

第四章:金匮要略的诊断详细介绍金匮要略中的诊断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第五章: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系统介绍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原则,包括辨证施治、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第六章:金匮要略的药物应用对金匮要略中常用的草药进行分类和归整,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等方面的知识,并提及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七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应用介绍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包括桂枝汤、小柴胡汤等,对方剂的组成、用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读。

第八章: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结合实际病例,介绍金匮要略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九章:金匮要略的教学实践提供教学实践指导,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模拟诊断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应用水平。

第十章:金匮要略的研究进展综述金匮要略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语总结全文内容,强调金匮要略对中医教育和医疗事业的重要意义,鼓励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金匮要略。

参考文献列出文章中引用的相关文献,按照论文写作规范格式进行排版。

附录可根据需要添加金匮要略的原文篇章、相关图片或者其他相关资料。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金匮要略教学大纲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宝典。

它由东晋时期的张仲景所著,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金匮要略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金匮要略的精髓,制定一份金匮要略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金匮要略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和研究精神。

同时,通过金匮要略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提高他们对中医学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金匮要略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金匮要略的概述:介绍金匮要略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阐述其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金匮要略的理论体系:详细讲解金匮要略的理论基础,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金匮要略的思维方式和治疗原则。

3. 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技巧。

重点讲解金匮要略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金匮要略的研究与创新:介绍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鼓励学生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金匮要略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促进学生对金匮要略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金匮要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辨证施治、药物制剂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学术研讨:组织学生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金匮要略的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四、教学评价金匮要略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阐述《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1.2 《金匮要略》的组成与结构解析《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概括各篇章的主要内容。

分析《金匮要略》的诊断、治疗、药物等各方面的特点。

1.3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与应用阐述《金匮要略》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金匮要略》对现代中医学的启示和影响。

第二章:《金匮要略》病证分类与诊断2.1 病证分类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病证分类体系,概括各类病证的特点。

比较《金匮要略》与其他中医典籍在病证分类上的异同。

2.2 诊断方法解析《金匮要略》中的四诊、脉诊、望诊等诊断方法。

探讨《金匮要略》诊断方法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第三章:《金匮要略》治疗原则与方法3.1 治疗原则阐述《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标本先后、扶正祛邪等治疗原则。

分析治疗原则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2 治疗方法解析《金匮要略》中的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探讨《金匮要略》治疗方法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第四章:《金匮要略》药物学4.1 药物性能与功效分析《金匮要略》中的药物性能、归经、五味等理论。

阐述常用药物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

4.2 药物配伍与剂量解析《金匮要略》中的药物配伍原则、禁忌。

探讨药物剂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调整。

第五章:《金匮要略》临床应用案例分析5.1 案例选取与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金匮要略》临床应用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病证诊断、治疗原则、药物运用等。

5.2 案例讨论与启示讨论案例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与启示。

引导学生运用《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病例。

第六章:《金匮要略》养生与预防6.1 养生理念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养生理念,如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

探讨养生理念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6.2 预防原则分析《金匮要略》中的预防原则,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金匮要略》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让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

1.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产生背景《金匮要略》的作者及成书时间《金匮要略》的历史地位与影响《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与特点《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医发展史上的地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学术价值。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的基本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金匮要略》的理解。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疾病观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金匮要略》的疾病观。

让学生掌握《金匮要略》对各种疾病的分类与治疗方法。

2.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疾病观《金匮要略》对各种疾病的分类《金匮要略》的治疗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及其对疾病的分类与治疗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经典病案,让学生了解其治疗方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疾病观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金匮要略》治疗方法的认识。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

让学生了解《金匮要略》中的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诊断技巧。

3.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脉诊:讲解《金匮要略》中的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望诊:讲解《金匮要略》中的望诊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闻诊:讲解《金匮要略》中的闻诊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问诊:讲解《金匮要略》中的问诊技巧及其临床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及其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诊断技巧。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的实践操作,提高其诊断能力。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篇目设置及学术价值。

3.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与作者。

2. 《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及篇目设置。

3.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介绍《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医学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如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

2.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创新之处。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

2.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创新之处。

3. 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掌握其临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及其创新之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掌握其临床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介绍《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及其创新之处。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医学理论的掌握。

2. 病例分析:让学生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展示其临床应用能力。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学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及其组成、功效。

2. 了解《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及影响。

3. 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方剂,掌握其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及其组成、功效。

2. 《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及影响。

(完整)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全套,推荐文档

绪言教学内容绪论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金匮要略》书名释义、性质、基本内容及主要学术思想。

【熟悉】《金匮要略》编写体例、学术成就。

【了解】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1、《金匮要略》书名释义及性质。

2、《金匮要略》基本内容及学术成就贡献。

3、《金匮要略》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

4、掌握杂病的发病理论及预防治则。

教学难点1、《金匮要略》脉学特点。

2、《金匮要略》编写体例。

3、杂病的发病理论及预防治则。

4、《金匮要略》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服药法。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具多媒体教材与参考书: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参考书: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教学进程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1.导言《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基础课,又是临床各科综合提高课,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

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是方书之祖。

为方剂学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

(2)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

(4)学习目的及方法。

3.小结本次课程,讲述了金匮的性质、沿革、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重点为主要学术思想。

总结以上课程基本内容,强调《金匮要略》在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性。

4.布置作业(1)张仲景治杂病的主要精神是什么?试述其主要内容。

5分钟提问、讲解80分钟讲解5分钟提问、总结2分钟(2)《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有哪些?(3)《金匮要略》一书的分篇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4)以原文为例,说明“异病同治”的原则在《金匮要略》中是如何应用的?编写人编写时间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教学内容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病法则。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医学英语方向本科学生使用)一、前言《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

它既是中医的基础课,又是中医临床课,是本专业后期的综合提高课。

通过本门课的讲授,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及理论的实践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及在开设此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

2.注意打好阅读《金匮》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3.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原文有一定能力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课程共2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9学时,病案分析讨论1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了解《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2. 《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

3.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

4.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书籍。

【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2.多媒体教学第二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目的要求】1.掌握杂病的预防及治则。

2.熟悉杂病的病因、病机、四诊要领及预后。

3.了解本篇为全书的纲领。

【教学内容】1.发病及预防2.病因病机3.四诊举例4.治则(1)已病防传、虚实异治(2)表里同病治则(3)痼疾加卒病治则(4)审因论治治则(5)饮食与调护治则5.预后【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2.多媒体教学第三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目的要求】1.掌握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全套绪言教学内容绪论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 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 2学时【掌握】《金匮要略》书名释义、性质、基本内容及主要学术思想。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金匮要略》编写体例、学术成就。

【了解】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金匮要略》书名释义及性质。

2、《金匮要略》基本内容及学术成就贡献。

3、《金匮要略》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

4、掌握杂病的发病理论及预防治则。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教学难点办法1、《金匮要略》脉学特点。

2、《金匮要略》编写体例。

3、杂病的发病理论及预防治则。

4、《金匮要略》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服药法。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具多媒体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教材参考书: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与参考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教学进程法1.导言 5分钟《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基础课,又是临床各科综合提高课,提问、讲解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

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是方书之祖。

为方剂学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 80分钟 (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

讲解 (2)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

(4)学习目的及方法。

3(小结本次课程,讲述了金匮的性质、沿革、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5分钟重点为主要学术思想。

总结以上课程基本内容,强调《金匮要略》在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性。

提问、总结4(布置作业2分钟 (1) 张仲景治杂病的主要精神是什么,试述其主要内容。

(2)《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有哪些,(3)《金匮要略》一书的分篇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4)以原文为例,说明“异病同治”的原则在《金匮要略》中是如何应用的,编写人编写时间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教学内容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 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 4学时【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病法则。

【熟悉】病因、病机特点、疾病分类及四诊要领。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本篇作为全书总纲及篇名含义。

【背诵】条文:1、2上段、14、15、16、17。

教学重点1、治未病。

2、杂病发病、病因、病机。

4、诊断。

5、预防。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6、治则。

办法教学难点1、“脾旺不受邪”。

2、“治肝补脾之要妙”——五行生克制化原理。

3、发病三条途径。

4、理解“厥阳独行”的含义。

5、“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何理解,6、“五脏所喜、所恶”的临床意义。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课堂讲授 (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方法等) 教具多媒体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教材参考书: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与参考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时间安排及教教学进程学方法1(导言 5分钟本篇论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以脏腑经络为辨证纲领,以提问、讲解先后缓急为治疗总则,故将本篇列为首篇。

为全书的概论,内容相当广泛,仲景根据《内经》、《难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季节对人体脏腑的影响等,都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特别是本篇六大治疗原则。

本节课重点讲授疾病病机、治则、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及新旧同病、审因论治治则及饮食与调护。

2(教学内容170分钟 (1)整体观念。

讲解 (2)治未病原则。

启发式教学(3)发病预防。

(4)病因:内因、外因、房室金刃虫兽伤;反常气候;五邪中人的规律。

(5)病机厥阳独行的病机。

(6)四诊举例:望诊、闻诊、切诊、四诊合参举例的临床意义。

(7)论治:表里、痼疾加卒病及杂病的审因论治和饮食调护。

3(小结 5分钟一个观念:整体观念;两个治则:治未病和虚实异治;奠定提问、总结了一个理论基础:三因学说。

对疾病的诊断注意四诊合参;表里同病时表里同治或后里先表或先里后表应视病情而定。

疾病的六大治则。

2分钟 4(布置作业(1)治未病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本篇所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与后世陈无择所说三因有哪些区别,(3)四时气候的太过与不及,对人体有哪些影响,(4)《金匮》对杂病的治疗提出了哪些原则,(5)本篇所谈的望、闻诊,在诊断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6)金匮治杂病用什么辨证,其中心理论试详述之。

编写人编写时间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教学内容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 4学时【掌握】痉、湿病的辨证,湿病的治法及痉、湿、暍三病的证治。

【熟悉】痉病的病因、暍病的辨证及湿、暍病的治禁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痉、湿、暍三病的概念及其合篇意义。

【背诵】条文:11、12、13、14、18、20、21、22、26。

教学重点1、痉病的成因、辨证、预后。

2、痉病的证治。

3、湿病的辨证、治法。

4、湿病的证治。

教学重点、5、暍病的辨证、证治。

难点及解决教学难点办法1、三附子汤证治比较微汗法的应用。

2、湿病的辨证特点。

3、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比较。

4、三附子汤的比较。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课堂讲授 (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方法等)教具多媒体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教材参考书: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与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教学进程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1(导言 5分钟湿病在临床中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提问、讲解炎,在东北地区常见多发。

同为湿邪侵袭,但由于兼杂证的不同,故治疗不同。

白虎加人参汤虽是治暍病方,但对后世益气养阴法的建立影响很大。

复习提问:《伤寒论》中有关桂枝加葛根汤证治。

170分钟 2(教学内容讲解,图表鉴别; (1)痉病的病因症状分类证治。

启发式教学 (2)内外湿的症状、治则、证治。

(3)暍病的脉、因、证、治。

3(小结 5分钟外湿:微汗,不可过汗;内湿:利小便;上部寒湿应提问、总结因势利导。

治疗湿应注意辨明表里、寒热、虚实。

2分钟 4(布置作业(1)试述痉病的成因和主脉主证,(2)痉病由于津血损伤,治疗应以生津养血为主,本篇举出解表、泻热之方,对治法有无矛盾,(3)湿病的主证、病机如何,表实、表虚如何分证论治, (4)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三方如何具体运用,(5)风湿之病,以身体关节疼痛为证,但为什么常常在天气阴雨的时候发作加重,试述其理。

(6)试述暍病的主证与治法。

(7)太阳中暍,有恶寒存在,何以须用白虎加人参汤,试说其理。

编写人编写时间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教学内容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 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 2学时【掌握】百合病、狐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熟悉】阴阳毒的证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三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背诵】条文:1、5、10、13、14。

教学重点1、百合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主方。

2、狐惑病的病因病机、主症及内服、外治法。

3、阴阳毒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证治。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教学难点办法1、百合病的病理变化及论治。

2、百合病命名有几种学说。

3、“百脉一宗”含义。

4、本篇甘草泻心汤与《伤寒论》中甘草泻心汤的异同点。

5、狐惑病病因病机。

6、阴阳毒的分类特点。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课堂讲授 (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教学方法等)教具多媒体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教材参考书: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与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教学进程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1(导言 5分钟发病上均与热邪有关,但临床表现迥异。

对狐惑病除提问、讲解用内外治法外,尚可外治法。

复习提问:(1)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证治鉴别。

(2)湿病两大治则及机理,80分钟 2(教学内容讲解,病案讨论 (1)百合病、狐惑病、阴阳病概念、合篇意义。

(2)百合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3)百合病主方、误治后的治疗。

(4)狐惑病临床表现及内服方、外治法。

(5)阴阳毒病证治。

3(小结 5分钟百合病为阴虚心热,心神不宁证,故治疗以养阴清热宁、提问、总结心安神为基本治法;狐惑病为湿热虫毒为患,故以清热解毒、化湿安中;阴阳毒为疫毒入血分,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

2分钟 4(布置作业(1)阴毒阳毒症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属于时疫范畴, (2)阳毒用升麻鳖甲汤,阴毒何以将原方去雄黄、蜀椒,试说明其理由。

(3)百合病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证治疗原则和主方是什么,(4)狐惑病的成因和证候如何,应怎样治疗,编写人编写时间[上一页] [1] [2]疟病脉症并治第四教学目的1、熟悉呕吐、哕证治。

2、了解呕吐、哕病因病机、治则、治禁。

3、了解呕吐、哕、下利概念。

4、了解呕吐、哕、下利合篇意义。

教学重点1、呕吐的成因、治禁与治则。

2、虚寒呕吐的证治。

3、实热呕吐的证治。

4、饮邪呕吐的证治,饮病调治。

5、寒热错杂呕吐的证治。

教学难点1、胃反概念与证治。

2、茯苓泽泻汤主治之“胃反”与大半夏汤证有何不同。

3、大黄甘草汤主治证与病机。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1(导言(时间)5分钟本学时讲授呕吐、哕辨证论治,重点是呕吐、哕证治,学习本篇内容应注意联系《金匮》第十、十二篇及《伤寒论》、《内经》有关内容,掌握其辨证要点。

复习提问:1、吴茱萸在《伤寒论》中有几见,其主治证是什么,2、《金匮》十二篇所论饮邪致呕,其主方是什么,2(讲授(时间)90分钟课题内容1、呕吐、哕、下利概念及合篇意义。

2、呕吐、哕证治。

掌握要点1、呕吐的成因、治禁与治则。

2、虚寒呕吐的证治。

3、实热呕吐的证治。

4、寒热错杂呕吐的证治。

5、饮邪呕吐的证治,饮病调治。

举例:大黄甘草汤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验案。

举例:小半夏汤治疗急性胃肠炎验案。

重点难点1、茯苓泽泻汤主治之“胃反”与大半夏汤证有何不同,2、哕治则。

3、大黄甘草汤主治证与病机。

提问: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组成与用量有何不同, 3(小结(时间)5分钟本节课重点讲授呕吐证治与治禁,注意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三方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与半夏泻心汤证形比较,桔皮汤与桔皮竹茹汤证治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