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节点核心区

合集下载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要点分析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要点分析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要点分析倪允广,赵方威,陈瑶瑶,邱莹莹,郎小龙(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250000)[摘要]框架梁柱节点是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它受力复杂,施工也较困难,大量试验资料及震害调查表明:节点往往是破坏的主要部位。

因此保证节点具有必要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使之不过早破坏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济南中央商务区北区地下广场项目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实例,对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关键要素进行研究实践,力求通过对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核心区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1工程概况中央商务区北区地下广场项目位于工业南路以南,规划路以北,绸带公园北入口地下,东侧与地铁工业南路站联通,北侧连接下沉广场,西侧与华润地块相接。

规划占地面积 1.36km2,框架结构,地下2层,局部1层。

南北长153.5m,东西宽29.25m,总建筑面积8351.49 m2。

用地性质为商业及附属设施、公用设施。

设计考虑结构抗浮,顶板覆土厚度按3m考虑,结构顶板厚度300~500mm,梁高1200~2400mm,最大柱截面1000×1000mm。

设计混凝土强度:梁板C35,柱C50。

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混凝土强度三个标号,为保证核心区施工质量,实现设计要求,项目在施工前详细编制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案。

2施工要点梁柱节点核心区的设置,对应结构设计“三强三弱”的指导思想,即:强柱弱粱、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体现了抗震设计中强剪弱弯以及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准则。

如何将设计意图通过施工技术手段得以实现,避免出现一系列质量通病,是施工技术人员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

以下根据过往工程经验,列举核心区部位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及解决方案。

2.1 核心区主筋绑扎核心区钢筋数量多,构造复杂,安装、绑扎困难,为保证钢筋排布符合要求,应对此处钢筋构造进行优化。

解决方案:(1)“多通”:保证规范中“对于支座两侧不同配筋值的上部钢筋,宜尽可能选用直径相同的钢筋,使其贯通支座,避免在支座分别锚固”的有关要求。

梁柱核心区,箍筋怎么加密?

梁柱核心区,箍筋怎么加密?

梁柱核心区,箍筋怎么加密?
展开全文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梁柱核心区箍筋很密,振动棒无法下去振捣,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呢,是监理验收后用砸扁的钢管掰开还是用气割切断呢?下面跟你简单聊聊这些事:
1.框架结构的节点核心区受力状态很复杂,为使梁、柱纵向受力钢筋有可靠的锚固条件,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约束,节点核心区应配置水平箍筋.
在抗震设计的框架节点时,我们通用理念是需要保证“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设计理念。

因此,我国相关标准对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柱端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以及箍筋的直径、间距都有明确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求对一、二、三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验算。

2.抗震设计的框架节点核心区中水平箍筋,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要求配置,不得随意减少
按16G101-1图集编制的平法施工图,无特殊注明时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等同于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

当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设计人员应在括号中注明核心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如: φ10100/200(φ120@100), 括号内数值表示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直径12mm,间距100mm,不同于柱端箍筋。

3.在施工中当节点核心区的复合箍筋肢数较多时,经设计确认后,可采用除最外侧矩形箍筋、菱形或多边形箍筋必须为封闭箍筋外,中间部分箍筋用符合抗震构造要求的拉筋或封闭箍筋加拉筋的复合箍替代的做法。

节点核心区井字复合箍做法见图2.2-1,节点核心区拉筋复合箍做法见图2.2-2.
看完这些遇到箍筋太密你知道怎么解决了吗?。

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

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

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作者:姚信龙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3期[摘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使建筑的强度更大、荷载能力更强,很好的满足了现代社会的建筑需求#但在建筑设计中,除了要使建筑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外,还必须要考虑到建筑抗震性能的高低,即要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进行框架施工。

本文将探讨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18-0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绑扎等原因,经常会出现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不放、少放或间距不满足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钢筋连接的接头位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1]。

下面,通过对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分析,提出现场施工中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配置在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由于柱端箍筋加密区要保证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的要求,为保证满足节点核心区最小体积配箍率,设计尽管根据不同抗震等级采用不同的箍筋形式。

但梁柱节点核心区钢筋还是很密集,且构造复杂,特别是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梁柱接头部位,梁柱钢筋主筋纵横、垂直交错,柱子的箍筋绑扎很不方便。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普遍采取先安装梁底模,柱子箍筋先套在柱主筋上,再绑扎安装梁纵筋,造成节点区箍筋难能及时调位和正确绑扎,甚至出现梁柱节点核心区不放箍筋或少放或者箍筋间距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给节点核心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2]。

二、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问题现浇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有基础、柱、梁及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要求,有时还相差很大,由此就产生了相邻构件,不同强度混凝土交接而的位置如何处理的问题,同时还涉及与此相关的钢筋安装、施工缝留置等常规施工方法的改变。

节点核心区抗剪超限问题

节点核心区抗剪超限问题

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超限的应对对于高烈度区的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超限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设计中,为了核心区抗剪满足限值要求,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梁柱截面、提高混凝土标号,这种做法虽然能解决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超限问题,但往往是以损坏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增加结构材料用量为代价的。

一、YJK与PKPM在计算节点核心区抗剪问题上的差异在实际工程中,用户往往会遇到YJK与PKPM在计算节点核心区抗剪结果差异的问题,比如此例,同一工程,两个软件在核心区计算结果上差异比较大,查看构件信息可知,两个软件在核心区剪力设计值限值的计算上存在差异。

YJK计算结果:PKPM计算结果: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款软件根据《混凝土规范》11.6.3计算核心区剪力设计值限值时对于正交梁对节点的约束影响系数的取值规则不同。

YJK在计算正交梁对节点的约束影响系数时,按照规范的要求只要柱X、Y两个方向中有一个方向的梁宽小于柱宽一半,则正交梁约束影响系数取为1,而PKPM的判断规则不同,PKPM判断时根据各侧梁宽和柱宽的关系分别决定正交梁对节点的约束影响系数,对于此例,PKPM在计算X向核心区抗剪时,正交梁约束系数取1.5。

所以PKPM结果中Vj=3610.34KN>节点核心区剪力限制3585.0KN,并未对此进行提示。

二、选择地震工况按全楼弹性板6计算可大量减少柱节点核心区抗剪超限从《混凝土规范》11.6.3可知:当梁柱材料、截面尺寸一定时,若想使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满足要求,唯一的方法是减小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Vj;从《混凝土规范》11.6.2可知: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Vj与节点处框架梁端地震作用弯矩值有关。

所以解决框架节点核心区抗剪超限问题的根本在于降低地震作用下节点位置处梁端的弯矩设计值。

结构计算时对于楼板较厚(如大于150mm时)的板可以将其设置为弹性板6(壳元)计算,这是梁板共同工作的计算模型,可使梁上荷载由板和梁共同承担,从而减少梁的受力和配筋。

【结构设计】专家答疑——结构设计节点核心区抗剪的超限问题

【结构设计】专家答疑——结构设计节点核心区抗剪的超限问题

【结构设计】专家答疑——结构设计节点核⼼区抗剪的超限问题专家答疑——结构设计节点核⼼区抗剪的超限问题1概述影响框架梁柱节点核⼼区抗剪承载⼒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核⼼区截⾯有效验算宽度b j及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ηj(详见《抗震规范》附录D),⽽b j,ηj均与梁柱截⾯的宽度⽐值有关.在⾼层建筑的底部区域,由于框架柱截⾯⾯积较⼤,⽽当采⽤的框架梁截⾯宽度相对较⼩时,b j 和ηj数值均较⼩,节点核⼼区抗剪承载⼒可能存在不⾜,在结构边、⾓部位的梁柱节点核⼼区尤为明显,有时框架柱的边、⾓柱会出现节点抗剪箍筋远⼤于柱端箍筋计算值的情况.结构设计中应采取提⾼b j,ηj的有效措施.2提⾼梁柱节点核⼼区抗剪承载⼒的有效途径提⾼框架梁柱节点核⼼区抗剪承载⼒的途径很多(如提⾼节点区混凝⼟强度等级、加⼤节点区箍筋配置、增强框架梁对梁柱节点区的约束等),但最有效的还是加⼤框架梁对梁柱节点的约束,可直接加⼤框架梁的截⾯宽度或在框架梁的端部设置⽔平加腋(即在框架梁的宽度⽅向加腋).(1)当梁柱节点核⼼区的实际抗剪承载⼒与规范要求相差不多,且框架梁截⾯宽度略⼩于1/2框架柱的截⾯宽度时,可结合⼯程实际情况适当加⼤框架梁的截⾯宽度,以满⾜规范对框架梁柱节点核⼼区的抗剪承载⼒验算要求.采⽤此⽅法结构设计及施⼯简单,但框架梁全截⾯加⼤,结构费⽤增加较多,效率较低,结构设计的经济指标较差(见图1(a)).梁柱中线不能重合时,应考虑偏⼼对梁柱节点的不利影响,梁宽度不满⾜要求时,应采取加腋措施⾄满⾜《混凝⼟⾼规》第 6.1.3条的要求.(2)当梁柱节点核⼼区的实际抗剪承载⼒与规范要求相差较多,且框架梁截⾯宽度远⼩于1/2框架柱的截⾯宽度时,可结合⼯程实际情况,在框架梁端部设置⽔平加腋,以加⼤框架梁对梁柱节点的约束宽度,满⾜规范对框架梁柱节点核⼼区的抗剪承载⼒验算要求.采⽤此⽅法结构设计及施⼯复杂,但只是框架梁端部部分截⾯加⼤,结构费⽤增加较少,效率较⾼,结构设计的经济指标较好(见图1(b)).(3)当柱混凝⼟强度等级⽐梁的⾼较多,且梁柱节点核⼼区混凝⼟强度等级与梁板⼀致时,结构设计中也可根据⼯程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整体加⼤梁柱节点区域,既能提⾼框架梁柱节点核⼼区抗剪承载⼒,⼜可满⾜节点区采⽤低强度等级混凝⼟的验算问题(见图1(c)).(4)提⾼梁柱节点核⼼区抗剪承载⼒的上述⽅法,适合于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各类框架的梁柱节点,即框架结构、框架-剪⼒墙结构、框架-核⼼筒结构等的梁柱节点.3梁、柱混凝⼟强度等级不同时的节点处理3.1当梁、柱混凝⼟强度等级差不超过两级(混凝⼟规范表4.1.4中的两个强度等级差)时,梁、柱节点可按梁的混凝⼟强度等级施⼯.3.2当梁、柱混凝⼟强度等级差超过两级时,可优先考虑梁、柱混凝⼟分开浇筑的可能性(图2).采⽤此⽅法,梁、柱节点区混凝⼟符合设计要求,实现设计意图所花费的结构费⽤最⼩.但应注意,采⽤图2所⽰的施⼯⽅法时,对施⼯条件及组织管理能⼒的要求较⾼.在⼤、中城市普遍采⽤商品混凝⼟(许多⼤、中城市已限制⾃拌混凝⼟的使⽤),梁、柱节点核⼼区少量的⾼强度等级混凝⼟与⼤量的较低强度等级的梁、板混凝⼟同时浇筑,混凝⼟运输(对不同等级混凝⼟需分批运输)、施⼯组织(对梁、柱节点,梁、板混凝⼟同时浇筑)、施⼯质量控制(不同等级混凝⼟的浇筑时间控制,避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之间形成施⼯缝,确保不同等级混凝⼟振捣密实)等⽅⾯难度较⼤(⼀般情况下,施⼯单位阻⼒很⼤).因此,⽅案确定之前,应与施⼯单位密切配合,对⼯程施⼯的具体情况应有⼤致了解.采⽤图2⽅法时,节点区混凝⼟与梁、板混凝⼟应同时浇筑(指混凝⼟的浇筑间歇不应超过混凝⼟的终凝时间),并应适当扩⼤节点区混凝⼟的范围.否则,由于商品混凝⼟的坍落度很⼤,只浇筑节点区⾼强度混凝⼟⽽不同时浇筑梁、板混凝⼟时,⽀模困难.⽽采⽤钢丝⽹隔离措施,既不能确保节点区混凝⼟浇捣密实,还容易造成钢丝⽹内混凝⼟中⽔泥浆的流失,梁端混凝⼟的质量难以保证.当采⽤商品混凝⼟且施⼯确有困难时,不宜采⽤图2的节点处理⽅法.3.3当梁、柱混凝⼟强度等级差超过两级且⽆法采⽤图2的节点混凝⼟处理⽅法时,可采⽤图3的做法,加⼤节点核⼼区混凝⼟的⾯积(节点核⼼区的⾼度取该节点周围各梁的最⾼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配置附加纵筋及附加箍筋,形成节点区约束混凝⼟.结构设计中可按式(1)确定梁、柱节点区约束混凝⼟的强度等级,并适当留有余地.式中:f c’为节点区混凝⼟轴⼼抗压强度设计值;A 为节点区约束混凝⼟截⾯⾯积(平⾯⾯积),按图3计算;A c为节点区上部混凝⼟柱的截⾯⾯积;f cc为节点上部柱混凝⼟轴⼼抗压强度设计值.(1)当采⽤图3(a)所⽰做法时,节点区约束混凝⼟的⾯积不⼩于柱截⾯⾯积的2倍,相应地,节点区混凝⼟的强度等级可降低4级.(2)柱混凝⼟强度等级⼀般不宜⾼于C60;节点区混凝⼟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现浇梁、板的混凝⼟强度等级,其与柱混凝⼟的强度等级差不应⼤于4级(如:柱采⽤C60混凝⼟时,节点区混凝⼟不应低于C40;柱采⽤C50混凝⼟时,节点区混凝⼟不应低于C30).(3)节点区混凝⼟强度等级与上柱相⽐降低较多(依据节点受约束情况及柱轴压⽐⼤⼩等因素确定)时,还应进⾏节点区混凝⼟局部承压验算[4].(4)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梁、柱节点混凝⼟提出各种计算公式[3],但可操作性不强.实际⼯程中以采取构造措施为宜.4结论(1)提⾼梁柱节点核⼼区抗剪承载⼒的⽅法很多,应⾸先考虑采⽤符合⼯程实际情况且便于施⼯的有效⽅法,⼀般以采取构造措施为宜.(2)实际⼯程中,结合对梁、柱混凝⼟强度等级不同时的节点区处理要求采取适当加⼤节点区约束混凝⼟的办法,可同时提⾼梁柱节点核⼼区抗剪承载⼒及提⾼节点区混凝⼟轴⼼抗压承载⼒.(3)影响梁柱节点承载⼒的因素很多,采⽤适当加⼤节点区约束混凝⼟的⽅法时应适当留有余地.。

【结构设计】专家答疑——结构设计节点核心区抗剪的超限问题

【结构设计】专家答疑——结构设计节点核心区抗剪的超限问题

专家答疑——结构设计节点核心区抗剪的超限问题1概述影响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核心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b j及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ηj(详见《抗震规范》附录D),而b j,ηj均与梁柱截面的宽度比值有关.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区域,由于框架柱截面面积较大,而当采用的框架梁截面宽度相对较小时,b j 和ηj数值均较小,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可能存在不足,在结构边、角部位的梁柱节点核心区尤为明显,有时框架柱的边、角柱会出现节点抗剪箍筋远大于柱端箍筋计算值的情况.结构设计中应采取提高b j,ηj的有效措施.2提高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途径很多(如提高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加大节点区箍筋配置、增强框架梁对梁柱节点区的约束等),但最有效的还是加大框架梁对梁柱节点的约束,可直接加大框架梁的截面宽度或在框架梁的端部设置水平加腋(即在框架梁的宽度方向加腋).(1)当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实际抗剪承载力与规范要求相差不多,且框架梁截面宽度略小于1/2框架柱的截面宽度时,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以满足规范对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验算要求.采用此方法结构设计及施工简单,但框架梁全截面加大,结构费用增加较多,效率较低,结构设计的经济指标较差(见图1(a)).梁柱中线不能重合时,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的不利影响,梁宽度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腋措施至满足《混凝土高规》第 6.1.3条的要求.(2)当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实际抗剪承载力与规范要求相差较多,且框架梁截面宽度远小于1/2框架柱的截面宽度时,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框架梁端部设置水平加腋,以加大框架梁对梁柱节点的约束宽度,满足规范对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验算要求.采用此方法结构设计及施工复杂,但只是框架梁端部部分截面加大,结构费用增加较少,效率较高,结构设计的经济指标较好(见图1(b)).(3)当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梁的高较多,且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板一致时,结构设计中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整体加大梁柱节点区域,既能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又可满足节点区采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验算问题(见图1(c)).(4)提高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上述方法,适合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各类框架的梁柱节点,即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的梁柱节点.3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的节点处理3.1当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差不超过两级(混凝土规范表4.1.4中的两个强度等级差)时,梁、柱节点可按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3.2当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差超过两级时,可优先考虑梁、柱混凝土分开浇筑的可能性(图2).采用此方法,梁、柱节点区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实现设计意图所花费的结构费用最小.但应注意,采用图2所示的施工方法时,对施工条件及组织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大、中城市普遍采用商品混凝土(许多大、中城市已限制自拌混凝土的使用),梁、柱节点核心区少量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与大量的较低强度等级的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混凝土运输(对不同等级混凝土需分批运输)、施工组织(对梁、柱节点,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施工质量控制(不同等级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控制,避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之间形成施工缝,确保不同等级混凝土振捣密实)等方面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阻力很大).因此,方案确定之前,应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对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应有大致了解.采用图2方法时,节点区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指混凝土的浇筑间歇不应超过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并应适当扩大节点区混凝土的范围.否则,由于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很大,只浇筑节点区高强度混凝土而不同时浇筑梁、板混凝土时,支模困难.而采用钢丝网隔离措施,既不能确保节点区混凝土浇捣密实,还容易造成钢丝网内混凝土中水泥浆的流失,梁端混凝土的质量难以保证.当采用商品混凝土且施工确有困难时,不宜采用图2的节点处理方法.3.3当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差超过两级且无法采用图2的节点混凝土处理方法时,可采用图3的做法,加大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面积(节点核心区的高度取该节点周围各梁的最高点至最低点之间的距离),配置附加纵筋及附加箍筋,形成节点区约束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可按式(1)确定梁、柱节点区约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适当留有余地.式中:f c’为节点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A 为节点区约束混凝土截面面积(平面面积),按图3计算;A c为节点区上部混凝土柱的截面面积;f cc为节点上部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1)当采用图3(a)所示做法时,节点区约束混凝土的面积不小于柱截面面积的2倍,相应地,节点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降低4级.(2)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宜高于C60;节点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现浇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其与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差不应大于4级(如:柱采用C60混凝土时,节点区混凝土不应低于C40;柱采用C50混凝土时,节点区混凝土不应低于C30).(3)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上柱相比降低较多(依据节点受约束情况及柱轴压比大小等因素确定)时,还应进行节点区混凝土局部承压验算[4].(4)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梁、柱节点混凝土提出各种计算公式[3],但可操作性不强.实际工程中以采取构造措施为宜.4结论(1)提高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很多,应首先考虑采用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且便于施工的有效方法,一般以采取构造措施为宜.(2)实际工程中,结合对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的节点区处理要求采取适当加大节点区约束混凝土的办法,可同时提高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及提高节点区混凝土轴心抗压承载力.(3)影响梁柱节点承载力的因素很多,采用适当加大节点区约束混凝土的方法时应适当留有余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节点核心区处理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节点核心区处理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节点核心区处理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在实际工程中的经验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节点核心区处理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处理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processing of the node core area of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ork; node; processing现浇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有基础、柱、梁及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要求,有时还差很大,由此就产生了相邻构件不同强度混凝土交接面位置的选定及如何处理等问题,同时还涉及与此相关的钢筋安装、施工缝留置等常规施工方法的改变。

本文叙述该部位的几种处理方法。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处理我国标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第 5.2.1条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超过时,梁、柱的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其意是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要与柱相同,不能与梁的混凝土等强。

一般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比梁和板高,甚至高出几级。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已属常见,而梁和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多为C30或C35,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还要低些。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节点区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1柱与基础的相接(1)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计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想重合,以方便施工。

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

(2)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梁柱节点核芯区抗剪超限的处理方式

梁柱节点核芯区抗剪超限的处理方式

梁柱节点核芯区抗剪超限的处理方式框架结构设计时,经常碰到梁柱节点核芯区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的附录D中规定:
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途径有很多,如提高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加大框架梁宽度、减小柱截面、梁水平加腋等等。

1、当框架梁截面宽度略小于0.5倍的框架柱截面宽度时,可根据结构位移情况适当减小柱截面宽度或加大梁截面宽度,这样可使ηj由1.0变成1.5,轻松满足要求。

2、当框架梁截面宽度远小于0.5倍框架柱的截面宽度时,减小柱截面宽度则对位移影响较大,加大梁截面宽度又太过浪费,这时可在框架梁端部设置水平加腋,以加大框架梁对梁柱节点的约束宽度,但采用此方法时,结构施工较为复杂。

3、当梁柱混凝土等级相差较多,且节点区域抗剪承载力远远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如下所示方式:
水平加腋对节点核芯区抗剪中的作用如何计算呢?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第6.1.7条规定:
2梁采用水平加腋时,框架节点有效宽度bj宜符合下式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节点核心区主要指梁柱构件重叠的区域,是梁柱交汇的节点区域,抗震设计时,对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有特殊规定与限值,以保证节点的可靠性。

具体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可取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宽度,梁柱中线重合时,当梁宽不小于柱宽的一半时即为柱宽,当梁宽小于柱宽的一半时,可取梁宽加二分之一的柱宽,梁柱中线不重合时另有特殊规定。

具体请参阅混凝土规范中的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柱节点章节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