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经济学》PPT课件

1.旅游消费水平逐步上升 2.旅游消费结构的不断的优化 3.旅游消费市场供求平衡 4.旅游消费环境良性发展
第三节 旅游消费效果
一、旅游消费效果的涵义
1.按旅游消费的研究对象划分 2.按旅游消费的联系程度划分
二、旅游消费效果的衡量
1.旅游者消费效果的衡量 2.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效果的衡量
三、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
1.旅游市场的异地性 2.旅游市场的多样性 3.旅游市场的波动性 4.旅游市场的全球性 5.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四、旅游市场的功能
1.旅游产品的交换功能 2.旅游资源的配置功能 3.旅游信息的反馈功能 4.旅游经济的调节功能
第二节 旅游市场的竞争
一、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性
1.竞争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2.旅游市场的特性必然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3.各国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
a 旅游市场经营要素 ——“4P”理论
(1)旅游产品决策 (2)旅游价格决策 (3)旅游产品分销渠道决策 (4)旅游市场促销决策
b 旅游市场环境的要素
二、旅游市场的分类
1.按地域划分旅游市场 2.按国境划分旅游市场 3.按消费划分旅游市场 4.按目的划分旅游市场 5.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市场
三、旅游市场的特点
三、旅游收入指标
1.旅游收入总量指标 2.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四、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1.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2.外汇汇率 3.旅游统计因素 4.通货膨胀
第二节 旅游收入分配
一、旅游收入分配的概念 二、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三、旅游收入的再分配
第三节 旅游乘数效应
一、旅游乘数概念 二、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 三、旅游乘数类型 四、旅游乘数模型介绍 五、旅游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旅游消费效果
一、旅游消费效果的涵义
1.按旅游消费的研究对象划分 2.按旅游消费的联系程度划分
二、旅游消费效果的衡量
1.旅游者消费效果的衡量 2.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效果的衡量
三、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
1.旅游市场的异地性 2.旅游市场的多样性 3.旅游市场的波动性 4.旅游市场的全球性 5.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四、旅游市场的功能
1.旅游产品的交换功能 2.旅游资源的配置功能 3.旅游信息的反馈功能 4.旅游经济的调节功能
第二节 旅游市场的竞争
一、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性
1.竞争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2.旅游市场的特性必然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3.各国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
a 旅游市场经营要素 ——“4P”理论
(1)旅游产品决策 (2)旅游价格决策 (3)旅游产品分销渠道决策 (4)旅游市场促销决策
b 旅游市场环境的要素
二、旅游市场的分类
1.按地域划分旅游市场 2.按国境划分旅游市场 3.按消费划分旅游市场 4.按目的划分旅游市场 5.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市场
三、旅游市场的特点
三、旅游收入指标
1.旅游收入总量指标 2.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四、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1.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2.外汇汇率 3.旅游统计因素 4.通货膨胀
第二节 旅游收入分配
一、旅游收入分配的概念 二、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三、旅游收入的再分配
第三节 旅游乘数效应
一、旅游乘数概念 二、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 三、旅游乘数类型 四、旅游乘数模型介绍 五、旅游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旅游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研究对象(48P)

旅游与旅游经济现象的产生
旅游者的移动
由旅游者空间移动所形成的客源地与目的地间的经济联系
由旅游需求性质所决定的旅游企业的组成、发育与变革
18
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由旅游类型变化所形成的旅游地成长模式 由旅游需求的地域延伸所形成的旅游产业国际化发育问题 (2)根据旅游产业经济活动的范围建立旅游经济学(旅游产业研究法) 将旅游行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中的一个行业来看待,研究它的运 行、发展以及变革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它将旅游经济现象作为一种产业现象 来进行研究,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利用产业经济学原有的理论、概念、研究范 式,针对旅游业中经济现象,作具体的解释。
12
第一节:旅游经济学的产生
(3)宏观理论 ——区域经济与旅游经济:区域开发与旅游效果、地域乘数效应 ——国民经济与旅游经济:经济成长与旅游、经济状况变动与旅游、旅游消
费函数、产业关联度分析 ——世界经济与旅游经济:贸易与旅游、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动与旅游
13
第一节:旅游经济学的产生
二、国内旅游经济问题研究
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15
第一节:旅游经济学的产生
本节思考题: 1、旅游经济学研究为什么会最早兴起于西欧?其研究 的脉落是什么? 2、中国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脉落是什么?有哪些不足?
16
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一般是根据学科研究特定领域里的特殊矛盾确立的。注意两点: 1、研究范围和领域问题:不同学科因具有自己不同的研究范围和领域而形 成不同的学科类别。如经济学——经济领域;政治学——政治领域 2、研究角度和特殊矛盾问题:同样范围与领域的学科会有不同的研究角度 ,由此呈现不同的学科内在特殊矛盾。 如旅游领域:经济角度——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业务PPT课件

应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月末,将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余额从其贷方
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2024/10/15
25
例题
xx旅行社3月份拨付给接团社综合服务费260 790元, 支付城市间交通费24 500元、餐费7 320元、专项 附加费12 960元。根据有关凭证,应作如下会计处 理:
2024/10/15
2024/10/15
12
例题
某国际旅行社(系小企业)收到日本旅行组团 社发来的通知,接待日本一行12人旅游业务, 并受到日本某旅行社汇入中国银行的外汇,折 合人民币32500元,已入账。
2024/10/15
13
解析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外汇存款账户 32500
贷:应收账款——日本某旅行社 32500
2024/10/15
14
此旅行团在当月结束旅游后离境,旅行社将“旅行团费用拨款结算通知单 ”汇总填写“旅行社费用汇总表”,如:
2024/10/15
15
根据表16-1,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应收国内结算款-某组团社(日本部)25 138.90
贷:主营业务收入-综合服务收入(日本部) 6 862.90
2、个别登记收费(俗称散客)。即旅游者个人报名参加旅游,向旅行社办 理报名手续,填写报名单,旅行社按收费标准收取旅游费。无论是按团体收费 还是个别登记收费,旅行社业务部门都必须在收取旅游费时开具一式数联发票, 一联交旅游者收执,一联交财会部门入账,一联留存业务部门备查。
2024/10/15
7
三、旅游品种销售价格的确定
1、旅行社的销售价格
由购入成本和利润两部分组成,通常根据成本乘以外加毛利率来确。
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2024/10/15
25
例题
xx旅行社3月份拨付给接团社综合服务费260 790元, 支付城市间交通费24 500元、餐费7 320元、专项 附加费12 960元。根据有关凭证,应作如下会计处 理:
2024/10/15
2024/10/15
12
例题
某国际旅行社(系小企业)收到日本旅行组团 社发来的通知,接待日本一行12人旅游业务, 并受到日本某旅行社汇入中国银行的外汇,折 合人民币32500元,已入账。
2024/10/15
13
解析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外汇存款账户 32500
贷:应收账款——日本某旅行社 32500
2024/10/15
14
此旅行团在当月结束旅游后离境,旅行社将“旅行团费用拨款结算通知单 ”汇总填写“旅行社费用汇总表”,如:
2024/10/15
15
根据表16-1,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应收国内结算款-某组团社(日本部)25 138.90
贷:主营业务收入-综合服务收入(日本部) 6 862.90
2、个别登记收费(俗称散客)。即旅游者个人报名参加旅游,向旅行社办 理报名手续,填写报名单,旅行社按收费标准收取旅游费。无论是按团体收费 还是个别登记收费,旅行社业务部门都必须在收取旅游费时开具一式数联发票, 一联交旅游者收执,一联交财会部门入账,一联留存业务部门备查。
2024/10/15
7
三、旅游品种销售价格的确定
1、旅行社的销售价格
由购入成本和利润两部分组成,通常根据成本乘以外加毛利率来确。
旅游经济学(绪论) PPT课件

月第一版。 3.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东
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4.瑟尔·辛克莱,麦克·斯特布勒著, 宋海岩,沈淑杰译
《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专著类 刘住:《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中国旅游出
版社,2008年第一版。
生产需要的空间移动形式
旅行
人们外出旅行是在人类社会实现第三 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社会上有了商品交换 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形成了早期的商业旅行。
消费需要的空间移动形式
旅游 旅游是时间消费与空间位移的综合。只 有当人们形成了对时间的自由支配和空间 位移的自由支配力量时,旅游现象才会形 成。旅游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的商品 交换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 现象。
2.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现象做出系统剖析和论证 的是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他于1927年出版《旅游经 济讲义》,对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作了研 究,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社会现象。他还研 究了旅游代理商、旅游产业组织、旅游资源及旅游中心 地等相关问题,扩大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旅游 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
旅游经济学
魏小安:
第一,旅游是一个领域,不是一个 专业,这一个领域下面有很多很多子专业, 那才是专业,要没有专业就谈不上就业。
第二,我觉得真正的人才是从基层锻 炼过来的,所以别老想着公务员,这个、 那个的,你要能从基层一步一步干上来必 然是人才,你上来就想着我要如何、要如 何永远成不了人才,机会也越来越少。
考核方式
学分:4学分 分数比例
• 平时作业及表现占30分
• (旅游新闻播报、直面十一黄金周作业;课堂表现、出勤)
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4.瑟尔·辛克莱,麦克·斯特布勒著, 宋海岩,沈淑杰译
《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专著类 刘住:《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中国旅游出
版社,2008年第一版。
生产需要的空间移动形式
旅行
人们外出旅行是在人类社会实现第三 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社会上有了商品交换 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形成了早期的商业旅行。
消费需要的空间移动形式
旅游 旅游是时间消费与空间位移的综合。只 有当人们形成了对时间的自由支配和空间 位移的自由支配力量时,旅游现象才会形 成。旅游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的商品 交换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 现象。
2.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现象做出系统剖析和论证 的是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他于1927年出版《旅游经 济讲义》,对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作了研 究,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社会现象。他还研 究了旅游代理商、旅游产业组织、旅游资源及旅游中心 地等相关问题,扩大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旅游 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
旅游经济学
魏小安:
第一,旅游是一个领域,不是一个 专业,这一个领域下面有很多很多子专业, 那才是专业,要没有专业就谈不上就业。
第二,我觉得真正的人才是从基层锻 炼过来的,所以别老想着公务员,这个、 那个的,你要能从基层一步一步干上来必 然是人才,你上来就想着我要如何、要如 何永远成不了人才,机会也越来越少。
考核方式
学分:4学分 分数比例
• 平时作业及表现占30分
• (旅游新闻播报、直面十一黄金周作业;课堂表现、出勤)
《旅游经济学》精品PPT课件

• ②支付旅游从业人员用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消耗资料的价值(工资、 福利)。
• ③旅游从业人员创造的新价值(利润)。
• 2.旅游产品的价值量
旅游产品的价值量表现为旅游服务的价值量、旅游资源的 价值量以及旅游设施的价值量的综合。
旅游服务的价值量
服务是旅游产品的价值核心,服务质量好坏直接 影响旅游产品价值的体现。
从质和量两方面对旅游产品进行描述
1.量的方面: 一次旅游活动。
2.质的方面: 满足旅游需求。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消费者 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旅游产品本质上是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 依托有形的物质形态产品,享受无形的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 一次完整旅游的体验或旅游经历。
• 举例:旅游线路,如华东三省 五日游;江南水乡三日游
1.单项旅游产品(点):食住行等 某方面的产品或服务
• 举例:飞机上一个机位;酒店 的一间客房;
二、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
• 1.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含义与特点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综合性和多效用性。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对游客来说具有暂时性。
2.综合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要满足旅游者物 质、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就要涉及到众多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综合。
3.不可转移性 一方面,旅游产品凭借的设施和资源是相对固定的。 一方面,旅游产品交换时,产权不发生转移。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一是空间上并存。 二是时间上同时进行。
5.不可存储性
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没有消费,以服务为核心 的旅游产品就不能生产出来;如果旅游产品没有参与交换,为生产 旅游产品而付出的资源就会是浪费。旅游产品的主体内容是旅游服 务,旅游产品的价值凝结方式。
• ③旅游从业人员创造的新价值(利润)。
• 2.旅游产品的价值量
旅游产品的价值量表现为旅游服务的价值量、旅游资源的 价值量以及旅游设施的价值量的综合。
旅游服务的价值量
服务是旅游产品的价值核心,服务质量好坏直接 影响旅游产品价值的体现。
从质和量两方面对旅游产品进行描述
1.量的方面: 一次旅游活动。
2.质的方面: 满足旅游需求。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消费者 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旅游产品本质上是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 依托有形的物质形态产品,享受无形的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 一次完整旅游的体验或旅游经历。
• 举例:旅游线路,如华东三省 五日游;江南水乡三日游
1.单项旅游产品(点):食住行等 某方面的产品或服务
• 举例:飞机上一个机位;酒店 的一间客房;
二、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
• 1.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含义与特点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综合性和多效用性。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对游客来说具有暂时性。
2.综合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要满足旅游者物 质、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就要涉及到众多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综合。
3.不可转移性 一方面,旅游产品凭借的设施和资源是相对固定的。 一方面,旅游产品交换时,产权不发生转移。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一是空间上并存。 二是时间上同时进行。
5.不可存储性
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没有消费,以服务为核心 的旅游产品就不能生产出来;如果旅游产品没有参与交换,为生产 旅游产品而付出的资源就会是浪费。旅游产品的主体内容是旅游服 务,旅游产品的价值凝结方式。
旅游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旅游供给的概念
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 平下,旅游生产者愿意而且能 够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产品价格
旅游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 旅游生产者的供给意愿和供给 能力。
社会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 旅游生产者的投资意愿和供给 能力。
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与调节
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指旅游需求与供给在数量和结构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实 现平衡需要政府、企业和旅游者共同努力,通过市场机制和 政策调控等手段进行调节。
创造就业机会
为当地居民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
促进外汇收入
吸引国际游客,增加外汇收入。
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作用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 繁荣。
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作用
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环境保护
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
市场定位策略
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确定旅游产品的市场定 位。
产品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旅游者偏好,设计和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旅 游产品。
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与手段
价格策略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成本等因素,制定合 理的旅游产品价格。
VS
渠道策略
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将旅游 产品有效地推向市场。
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与手段
04
旅游市场与竞争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旅游市场的定义
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的交换场 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旅游 者、旅游产品和旅游经营者等要
素。
异地性
旅游市场的交易活动通常发生在 旅游者的常住地之外,具有异地 性的特点。
《旅游经济学》课件

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
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政策与法规的实施需要得到有效 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得到贯 彻执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对政策与法规进行及时的调
整和完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旅游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市场调节机制
市场调节机制是旅游市场供求关系自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当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 当市场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这种调节机制有助于实现市场供求的均衡。
政府干预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对旅游市场进行干预,以促进市场供求的均衡。例如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来刺激旅游需求,或者通过增加供给 来满足市场需求。
销策略。
经营风险
投资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 验和专业知识,确保经营的稳 定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风险
投资者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及 时调整投资策略,以降低政策 风险的影响。
自然风险
投资者需要关注自然灾害等不 可抗力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
预案,以降低损失。
05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定义与分类
06
旅游业发展与政策
旅游业概述
01
旅游业定义
旅游业是指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设施和旅游商品,满足人们旅游、
休闲、商务等需求的综合性产业。
02 03
旅游业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旅游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旅游活 动类型可分为观光、休闲、商务等,按照旅游目的可分为家庭旅游、团 队旅游等。
旅游业特点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社会阶层、文化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社会经验和认 知来影响旅游消费行为。
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政策与法规的实施需要得到有效 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得到贯 彻执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对政策与法规进行及时的调
整和完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旅游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市场调节机制
市场调节机制是旅游市场供求关系自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当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 当市场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这种调节机制有助于实现市场供求的均衡。
政府干预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对旅游市场进行干预,以促进市场供求的均衡。例如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来刺激旅游需求,或者通过增加供给 来满足市场需求。
销策略。
经营风险
投资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 验和专业知识,确保经营的稳 定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风险
投资者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及 时调整投资策略,以降低政策 风险的影响。
自然风险
投资者需要关注自然灾害等不 可抗力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
预案,以降低损失。
05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定义与分类
06
旅游业发展与政策
旅游业概述
01
旅游业定义
旅游业是指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设施和旅游商品,满足人们旅游、
休闲、商务等需求的综合性产业。
02 03
旅游业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旅游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旅游活 动类型可分为观光、休闲、商务等,按照旅游目的可分为家庭旅游、团 队旅游等。
旅游业特点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社会阶层、文化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社会经验和认 知来影响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经济学》PPT课件

5、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地建设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景点与景区建设
旅游土地利用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6、旅游投资理论
旅游投资市场
旅游企业投资
旅游资金的融通
国际汇率与汇率影响
旅游保险
7
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 展——二战以后
7、旅游区域经济发展与地区协作 旅游区域发展经济学 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 旅游地区综合发展 旅游地区生态经济学
旅 游 心 理 学
旅 游 经 济 学
工商 业业 经经 济济 学学
农 业 经 济 学
服 务 业 经 济
学
15
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经济学是对旅游活动的考察,但不是对一般意义 上的旅游活动的考察,而是对社会化和商品化了的旅 游活动的考察。
• 旅游经济学是研究由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国)、 旅游目的地(国)之间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空间 移动而引发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运 行和经济影响的科学。
(3)专门服务机构的成立是旅游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 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成立了第一家负责旅游者吃、住、行等 的旅行社。 旅行社的诞生,使有组织地提供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专门服务成为可能, 从而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商业化进程,标志着旅游活动进入了商品化时代。
23
2、旅游经济运行的主体
旅游经济运行主体包括:作为需求方的旅游者、作 为供给方的旅游经营者和同时对旅游供给与需 求都有广泛影响的政府
20
第三阶段 (1950年之后) 发达的旅游商品交换阶段
特点:
1)交通工具现代化 2)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3)旅游业成为独立的产业 4)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出现 5)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评价?解说系统的重要性
• 旅游景区(点)是发展旅游的核心 • 旅游吸引物是景区核心依托 但需要转化 • 旅游景区(点)同样具有不可移动性 空间共享
景点(visitor attractions)概念
• 一个为游客提供游览、消遣、娱乐和受教育的, 专门指定和专人经营管理的、长久性的地点 (Middledon,1988)
(二)旅游供求的主导关系 1.短边原则 2.需求“短边”下是否应该增加供给? 3.需求边界被突破后供给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二、旅游供给的基本组成
1、组成部分 ① 旅游景区(点)
② 旅游交通
③ 住宿设施
2、基本特点 关联性
空间固定性 时间固定性
① 旅游景区(点)
• 旅游景区(点)是旅游者/游客的概念:专家还是
第三章 旅游供给基本理论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二、旅游供给的层次分解 三、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概念的理解 1、旅游产品A:旅游者与旅游相关供给厂商交换物
旅游产品B:旅游者作为生产主体产出的经历 最大范围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
2、旅游供给主要是服务能力,合成意义的生产能力
B. 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分工与交易的影响
• 社会生产力发展形成的物质基础 • 社会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 • 出现专门服务机构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②研究对象及含义解析
C.旅游经济运行主体
• 旅游者利益的最大化:成本和预期 • 旅游供给厂商利益的最大化 • 政府利益的最大化(含当地居民):长白山为例
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③结构主义分析方法
3、旅游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①旅游需求基本理论 ②旅游消费行为
③旅游供给基本理论 ④旅游目的地竞争
⑤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⑥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
⑦旅游产业市场结构 ⑧旅游产业市场行为 ⑨旅游经济影响与衡量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
a.使用价值获得的特殊性:人的流动而非物流
• 关联集约束:转移了的整体消费 • 时空约束:时空粘性及规模经济的独特实现 • 信息传递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 信息流代替物的流动 – 分工越是发达、越是信息不对称、越是接近最
终消费者的产品市场越需要品牌建设 • 生产的本地化刚性:不可贸易性与不可调整性
中心城市型旅游目的地 周边小城市型旅游目的地
Lundgren(1982) 模式
周边乡村型旅游目的地
Lundgren(1982) 模式
自然环境旅游目的地
自然公园—借助 地面交通到达
遥远野生动植物 栖息地——借助 航空交通到达
Leiper(1990) 模型
出发的旅游者
客
目
源 地
旅游通道
的 地
返回的旅游者
科的考察(Claude Kaspar,1986) – 性质:是带有浓厚文化性质的经济工作,带
有浓厚经济性质的文化工作(于光远,1986) – 文化性与经济性:旅游者或目的地的角度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②研究对象及含义解析
A.考察社会化和商品化了的旅游活动引发的 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影 响
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政治、法律等
资 料 来 源 : Leiper , 1990 (略 有 改 动) 转 自 Chris Cooper etc 1999
标准的哑铃模型
客
目
源
旅游通道
的
地
地
杨新军等(2000)空间结构 辅修跳
模式二
模式一
客源地
五模 式
模式四 模式三
注:模式一是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二是线型旅游;模式三是基营式旅游; 模式四是环型旅游;模式五是链式旅游;
• 景点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一个专门的场所、 或者是一个有明确界限的、范围不可太大的区 域,交通便利,可以吸引大批的游人闲暇时来 到这里……景点应该是能够界定、能够经营的 实体(Swarbrooke,1995)
景点(visitor attractions)概念
• 景点应该是有特色活动的地点、场所或 集中地,其经营目的是为了吸引旅游者 和当地居民来访;能够为游客提供提供 轻松愉快的经历和消遣,使他们度过闲 暇时间;按照景点的特点进行管理,尽 量发挥其潜在能力,以满足游客需求; 按照游客的需要和兴趣提供相应的设施 和服务;收取(或不收取)门票费用。 (Walsh-Heron and Stevens,1990 )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
b.主体对象物使用上的共享性
• 旅游吸引物的不可转移性 • 共享使用权 • 共享、评价与市场定位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E.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基础
– Thurot(1980)国际旅游的空间模式 – Lundgren(1982)地区间流动模式 – Leiper(1990)旅游系统模型 – 标准的哑铃模型 – 杨新军等(2000)多种旅游空间结构
Sa>Da
Sb=Db
Sa—Da=X Sb—Db=0
≠
Sc<Dc
+
Sc—Dc=Y X+Y=0
供求平衡
S代表供给;D代表需求;a代表供给大于需求的部门;b代表供给等于需求的部门; c代表供给小于需求的部门;X表示供大于求的数量;Y表示求大于供的数量
模型3.1 系统供求关系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旅游经济学
参考书目
1.《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东北财大 出版社)
2.《旅游经济论》(旅游教育出版社)
导论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旅游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是什么”:旅游现象的理解
– 经济现象?心理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 旅游系统隐匿于更大的社会系统,需要多学
Thurot(1980) 模式
过渡区过渡区Fra bibliotek供给需求
内部满足的需求(国内旅游) 国家A所产生的由国家B和C满足的需求(国际旅游) 国家B所产生的由国家A和C满足的需求(国际旅游)
资料来源:Pearce(1989)Tourist development pp3
国家A
国家B
国家C(发展中国家 )
Lundgren(1982) 模式
• 旅游景区(点)是发展旅游的核心 • 旅游吸引物是景区核心依托 但需要转化 • 旅游景区(点)同样具有不可移动性 空间共享
景点(visitor attractions)概念
• 一个为游客提供游览、消遣、娱乐和受教育的, 专门指定和专人经营管理的、长久性的地点 (Middledon,1988)
(二)旅游供求的主导关系 1.短边原则 2.需求“短边”下是否应该增加供给? 3.需求边界被突破后供给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二、旅游供给的基本组成
1、组成部分 ① 旅游景区(点)
② 旅游交通
③ 住宿设施
2、基本特点 关联性
空间固定性 时间固定性
① 旅游景区(点)
• 旅游景区(点)是旅游者/游客的概念:专家还是
第三章 旅游供给基本理论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二、旅游供给的层次分解 三、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概念的理解 1、旅游产品A:旅游者与旅游相关供给厂商交换物
旅游产品B:旅游者作为生产主体产出的经历 最大范围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
2、旅游供给主要是服务能力,合成意义的生产能力
B. 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分工与交易的影响
• 社会生产力发展形成的物质基础 • 社会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 • 出现专门服务机构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②研究对象及含义解析
C.旅游经济运行主体
• 旅游者利益的最大化:成本和预期 • 旅游供给厂商利益的最大化 • 政府利益的最大化(含当地居民):长白山为例
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③结构主义分析方法
3、旅游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①旅游需求基本理论 ②旅游消费行为
③旅游供给基本理论 ④旅游目的地竞争
⑤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⑥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
⑦旅游产业市场结构 ⑧旅游产业市场行为 ⑨旅游经济影响与衡量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
a.使用价值获得的特殊性:人的流动而非物流
• 关联集约束:转移了的整体消费 • 时空约束:时空粘性及规模经济的独特实现 • 信息传递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 信息流代替物的流动 – 分工越是发达、越是信息不对称、越是接近最
终消费者的产品市场越需要品牌建设 • 生产的本地化刚性:不可贸易性与不可调整性
中心城市型旅游目的地 周边小城市型旅游目的地
Lundgren(1982) 模式
周边乡村型旅游目的地
Lundgren(1982) 模式
自然环境旅游目的地
自然公园—借助 地面交通到达
遥远野生动植物 栖息地——借助 航空交通到达
Leiper(1990) 模型
出发的旅游者
客
目
源 地
旅游通道
的 地
返回的旅游者
科的考察(Claude Kaspar,1986) – 性质:是带有浓厚文化性质的经济工作,带
有浓厚经济性质的文化工作(于光远,1986) – 文化性与经济性:旅游者或目的地的角度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②研究对象及含义解析
A.考察社会化和商品化了的旅游活动引发的 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影 响
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政治、法律等
资 料 来 源 : Leiper , 1990 (略 有 改 动) 转 自 Chris Cooper etc 1999
标准的哑铃模型
客
目
源
旅游通道
的
地
地
杨新军等(2000)空间结构 辅修跳
模式二
模式一
客源地
五模 式
模式四 模式三
注:模式一是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二是线型旅游;模式三是基营式旅游; 模式四是环型旅游;模式五是链式旅游;
• 景点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一个专门的场所、 或者是一个有明确界限的、范围不可太大的区 域,交通便利,可以吸引大批的游人闲暇时来 到这里……景点应该是能够界定、能够经营的 实体(Swarbrooke,1995)
景点(visitor attractions)概念
• 景点应该是有特色活动的地点、场所或 集中地,其经营目的是为了吸引旅游者 和当地居民来访;能够为游客提供提供 轻松愉快的经历和消遣,使他们度过闲 暇时间;按照景点的特点进行管理,尽 量发挥其潜在能力,以满足游客需求; 按照游客的需要和兴趣提供相应的设施 和服务;收取(或不收取)门票费用。 (Walsh-Heron and Stevens,1990 )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
b.主体对象物使用上的共享性
• 旅游吸引物的不可转移性 • 共享使用权 • 共享、评价与市场定位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E.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基础
– Thurot(1980)国际旅游的空间模式 – Lundgren(1982)地区间流动模式 – Leiper(1990)旅游系统模型 – 标准的哑铃模型 – 杨新军等(2000)多种旅游空间结构
Sa>Da
Sb=Db
Sa—Da=X Sb—Db=0
≠
Sc<Dc
+
Sc—Dc=Y X+Y=0
供求平衡
S代表供给;D代表需求;a代表供给大于需求的部门;b代表供给等于需求的部门; c代表供给小于需求的部门;X表示供大于求的数量;Y表示求大于供的数量
模型3.1 系统供求关系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旅游经济学
参考书目
1.《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东北财大 出版社)
2.《旅游经济论》(旅游教育出版社)
导论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旅游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是什么”:旅游现象的理解
– 经济现象?心理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 旅游系统隐匿于更大的社会系统,需要多学
Thurot(1980) 模式
过渡区过渡区Fra bibliotek供给需求
内部满足的需求(国内旅游) 国家A所产生的由国家B和C满足的需求(国际旅游) 国家B所产生的由国家A和C满足的需求(国际旅游)
资料来源:Pearce(1989)Tourist development pp3
国家A
国家B
国家C(发展中国家 )
Lundgren(1982)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