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主要成就

合集下载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及中国的科技成就(共25张)讲述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及中国的科技成就(共25张)讲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 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 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表) 曝光企业 武汉某 有限公司 苏州某 科技公司 代工产品 电子元器件 曝光内容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 染南太子湖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 响居民生活
现代
“两弹一 星”的成 功研制
籼型杂交 水稻
时期
要点
成就
提出:1986年3月,在邓小平批示下制定了“863计划”; 内容: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 “863 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 计划” 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 域
现代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我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 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高科技尖端武器方面取得 了重大成就。特别是现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 已经到来,它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 严峻的挑战。 材料四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哪些科技发 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后“中国成了帝 国主义抢夺的中心目标”,“抢夺”有哪些主要表现?为此 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 发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 抗争和探索: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高科技尖端武器 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重大突破: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导弹发射成功。原 因:巩固政权的需要;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2)根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城市、社会等角度中选取一个
角度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并指出工业化带来的主要问
题。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对中国的影响。 (4)分别举一例说明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工业和海防建设方 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并概括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的工业化进程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建
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中,科学技术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三次中,科学 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这是最大的 不同点。
【名师预测】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空前的变化。 材料一
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 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发 愤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专题五 三次科技革命
热点主题一
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 热点指数:★★★★★
【史实回放】
内容
起止 时间 标志 领先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到 19世纪上半期 蒸汽机 英国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到 20世纪初 发电机和内燃机 美国和德国
第三次
20世纪40年代 开始,仍在进行 电子计算机 美国
内容
成就 发明家 时代
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问题 一 16—18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 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 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 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结论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结论 2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结论 3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 了基础。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军事:两弹一星 (二)生物:“东方魔稻” (三)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航天:“神舟”号飞船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军事: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
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
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
国家的独立(保障) 党和政府的重视
取得成就的原因
经济实力的增强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巩固练习: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
弹试爆成功的时间分别是 (
A 1964年、1967年 B 1964年、1966年 C 1964年、1970年 D 1967年、1970年 2、中国第一颗被送入太 空的人造卫星是 ( A “东方一号” B “东方红—1”号
A

B

C “长征—1”号
D “银河—Ⅰ”号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考点链接】1.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开始的时间及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实质:用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最早出现的部门:棉纺织业。

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最重要的发明:瓦特蒸汽机,人们利用蒸汽机带动机器,进行生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交通领域发明:美国人发明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汽船);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命名为“旅行者号”,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主要能源:水力、蒸汽进入时代:蒸汽时代完成标志: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地位的国家:美、德电气时代的标志: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发明:①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使电力这种新能源广泛应用,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③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以此为动力,本茨发明汽车④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①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②电力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③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穷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④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使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向垄断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时代)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家:美国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专题 三次科革命及中国的科技成就

专题  三次科革命及中国的科技成就

首页
目录
尾页
·人教版
考情归纳与预测
专题近3年共考查11次,属于广西各地市重点考查的内容。 本专题主要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特 考情 征、成果以及带来的问题。但也包括从科学家的角度,通 归纳 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考查。对于中、英、美等国在其影 响下的不同发展历程也有所涉及。在考查过程中本专题运 用了大量科技革命成果的图片资料 2017 角度1: 识记和区分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发明成果、发明 预测 家,以及对各大国的影响; 角度2: 识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热点解读
热点:2015年9月2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 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
进入预定轨道。
解读: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 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应用进入新纪元。同时,也开创了我国 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本专题主要梳理了三次科技革命以 及中国的科技成就,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三次科技 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开放性设问
1. 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前提各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经济前提:18世纪英国 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国外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前提: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前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前提:二战后军备 竞赛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求。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表格,1860年英国工业排在世界第 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900年欧洲各强国排序发生了什 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哪一重大灾难的发生? 原因: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 量的财富;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产品销售市场广阔。变化:德国超过英法。灾难:第一 次世界大战。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策

载人航天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袁隆平与 杂交水稻:
背景
过程 影响
计算机和
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过程、意义
生物技术的发展: 生物技术的发展: 过程、意义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
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援祖国建设,但受到 美国当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他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 贡献。
卫星技术
“东方红一号”重量 173公斤,比苏联(83.6 公斤)、美国(8.2公斤)、 法国(38公斤)、日本(9.4 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 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 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 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 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19课
改革开放后: 蓬勃发展 863计划、星火计划、科教兴国战略
建 国 以 来 的 重 大
从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
决策背景
国际 国内
两弹一星 的研制 过程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导弹的研制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
科 教
影响 国际关系 政治 军事 经济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制造流血事件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国际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国内
①政治 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为巩固 (目的) 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发展高
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 安定的环境

高三历史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

高三历史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

高三历史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二、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①哈格里夫斯发明(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②瓦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③富尔顿:(美国、1807年)、史蒂芬孙:(英国、1814年)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①电力的广泛应用:电灯、发电机、电动机等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柴油机、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③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无线电报④化学工业的建立:出现塑料、炸药等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三、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再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②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③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④技术革新的过程:纺织——动力——交通⑤集中于轻工业部门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②几乎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集中于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部门3、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高度综合四、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1、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推进到“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推进到人类进入“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推进到“时代”。

2、社会关系方面:⑴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 和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生产组织形式:取代,成为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社会经济结构:轻工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图说史
解放战争 图1
大跃进 图2
图3
天宫一号(中国首 个空间实验室)
问题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开始之时,中国与之失之交臂。请你联系国际背景 图一、图二,能分析其原因吗? 由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以及国 内的左倾错误,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 问题二:你知道图3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吗? 1964年,中国原子弹实验成功 问题三:你能简单概括我国科技革命的进展情况吗? 在当时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中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 重大科技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极大地推动了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 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 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 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 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 上厕所集中用水
1、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出了一 位“世纪人物”。该刊物称赞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 原子弹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 独占鳌头”。请判断这位“世纪人物”是谁。 2、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内,第一届世界展 览会隆重开幕,人们流连于异彩纷呈的展品之间,感叹着科技进步 的神奇力量。这次展览会上,人们可以看见的展品是 A .火车 B .坦克 C .飞机 D .电话 3、造汽车的正确方法应该是让一辆汽车和另一辆汽车一模一 样……就好像图钉工厂生产的图钉都是一种型号,火柴工厂造出 的火柴全是一个规格。请判断材料涉及的是谁。

(08年常州)下表中与图片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选项是
A B C
蒸汽轮船 交通工具 机器 工业革命
爱迪生发明的电 《凡尔赛和约》 灯泡 文本 电器 文件
新能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体系 两极格局
“洋快餐” 在中国 食品
商品流动 经济全球化 经济侵略

D
开辟新航路 现代科学之父
(08年福州)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能将历史知识化繁为简,是形 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好方法。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历史知识 结构示意图。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能源消费 结构的影响。


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发展,进 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 进入蒸汽时代;社会 入电气时代;进入帝 产力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 国主义阶段;开始走 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 阶级;现代大工厂制 上工业化、城市化和 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度确立起来 现代化的道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现代大工厂制度确立起来
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 要对立的阶级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 界大战期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 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多了。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中所呈现出来的北美、西欧 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局面,将随着地区主义 和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加强而有新的发展…… ——薛敬孝等著《APEC研究》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子弹(核能)、计 算机、克隆羊“多 利”、东方1号、“阿 波罗11号”登月
第次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主要 珍妮机、水力纺纱 电、电灯(电力); 原子弹(核能)、计算机、 机、瓦特改良蒸汽 内燃机(石油)、汽 克隆羊“多利”、东方1号、 “阿波罗11号”登月 机(煤炭)、汽船、 车、飞机 成就 蒸汽机车 特 首先发生在英国; 技术发明来源于 工匠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期加快;科技的各个领域之 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生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
科技革命
第次 项目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核心标志 时代特征 条件 主要成就 特点 影响
第次 项目 时间 核心 标志 时代 特征 条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蒸汽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电的发明与使用 电气时代
材料一: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7年,20 世纪70年代以后为3~5年。
科技转化生产力的周期加快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是空 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 也促进了计算机更新换代。
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能抓住科技革命发展机遇的国家,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腾飞 请你举例证明这一结 论
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 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 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使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请从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各举一例说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畅 所 欲 言
畅 所 欲 言

(07年常州) 右图反映的科技成果发明于 A.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 B.19世纪末期的中国 C.20世纪初期的德国 D.20世纪中期的美国
(09年常州)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下列事件之间 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亚历山大东征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东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
风险题:共2题,30分一题。每组只能由一位选手且一 次机会答题,答对加30分;答错扣30分;题目作废。
1、根据以下几个片段推断,此人是 观察苹果落地 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 体系 A .爱因斯坦 B .爱迪生 C .牛顿 D .达尔文
2、火车的鸣叫,召唤着“铁路时代”的到来,火车的发明者是 A .富尔顿 B .菲奇 C .史蒂芬孙 D .莫兹利 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表 现有 A.家庭电话普遍使用 B.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 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火眼金睛
条 前提:资产阶 前提:资产阶级 级统治在英国 制度在世界范围 …… 内的确立 件 的确立 前提:资本主 义发展相对稳 定 ……
都有稳定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 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 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1870—1900年间,世界 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 材料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 期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看图说史
鸦 片 战 争
洋 务 运 动
第一次科技革命: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后, 欧洲列强发动两次鸦片 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潮,开展了洋务运 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艰难地起步。
看图说史
第二次科技革命:
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不甘心落后的中国人,展开 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呢? 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 变为制度的学习。
材料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 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0年猛增至6.1%。 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 60%,80年代达到80%。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比重不断上升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 高。18世纪初,棉花输入每年不过100万磅,1764 年约380万磅,到1789年则增至3200多万磅……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材料二 恩格斯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 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 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 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 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 家之间的对立。”
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材料一、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它曾经是一条清澈、美 丽的河。然而进入19世纪之后,泰晤士河却风光不再。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 《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 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据《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瓦特 (2)电气(3)第三次科技革命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公主、王子PK赛
分成男女生两组进行PK 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与风险题。 必答题:每组3题,10分一题。只能由一名选手答题, 答对加10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 抢答题:共3题。20分一题。每组只能由一位选手且一 次机会答题,答对加20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但 不可以再答题,机会留给对方;如双方都没有答对,题 目作废。
1、电灯的发明与哪位科学家有关 A .卡尔· 本茨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爱迪生
2、飞机最早的发明者是 A .冯如 B .福特 C .卡尔· 本茨 D .莱特兄弟
3、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属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兴起的是 A .打电话问候朋友 B .乘公共汽车上学 C .发电子邮件 D .坐飞机去旅游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至今 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 信息时代 前提:资本主义发展 相对稳定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社会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