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质量监测指标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第二章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质量(zhìliàng)评价指标一、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指标(zhǐbiāo)名称: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指标(zhǐbiāo)意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指统计周期(zhōuqī)内住院ICU患者(huànzhě)发生的某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例数占该周期内某导管留置总日数的比例,或者是占该周期内导管置管总例数的比例。
3、指标类型:结果指标4、对象选择:统计周期内ICU所有存在该导管的患者5、相关概念:(1)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其实质是指非医护人员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导管脱落;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拔除的导管。
(2)导管留置日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某导管的总日数(3)导管留置倒数统计周期内某导管总倒数6、基本公式(1)计算方法一同期某导管UEX倒数UEX发生率= 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留置总日数x1000‰分子:统计周期内发生某导管UEX的倒数,如同一患者某类导管多次发生UEX,则按频次计算拔管例数。
分母: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的留置总日数,即统计周期内某导管某天带管病例数之和,常用于ICU 气管拔管UEX检测。
(2)计算方法二同期某导管UEX倒数UEX发生率= 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置管总例数x100%分子:统计周期内发生某导管UEX的例数,如同一患者某类导管多次发生UEX,则按频次计算拔管例数。
分母: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的留置总倒数,包括周期内原有置管例数和新增置管例数。
拔管后重新置管以及(yǐjí)常规更换的导管均纳入新置管道例数中。
此方法需要收集(shōují)统计周期内某导管的置管例数和UEX倒数,简单方便,能较为客观(kèguān)的反映UEX发生情况,也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计算方法。
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135

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20.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符合率【指标属性】过程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230。
的日数与同期所有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总日数。
【计算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符合率同期查笆有型机械通气患者床母高「3。
的艮∙WA~W Q 统计周期内所有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总日数【指标说明】(1 )分子:统计周期内,无禁忌症情况下,ICU患者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情况下床头抬高230°的日数。
(2)分母:统计周期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且无床头抬高禁忌症的住院患者人日数。
(3)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是指经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住院患者。
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量综合征、严重颅脑疾病、俯卧位通气治疗、颈椎或骨盆疾病不允许抬高床头、颅内压低、特殊体位要求等的患者。
【指标意义】反映的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及病区护士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体位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进而建立规范的机械通气患者体位管理策略。
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符合率,可有效减少患者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是目前降低VAP发生率、低成本低风险的有效措施。
在IeU中,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无禁忌、应提高床头至30°或更大。
关联疾病结果质量指标分析,发现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对VAP发生、疾病转归、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可进行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横向比较。
【指标导向】逐级升高。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21. 2级院内失禁性皮炎发率【指标属性】结果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 【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2级院内失禁性皮炎新发病例数与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同期住院患者2级院内失禁性皮炎新发病例数2级院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二× 100%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指标说明】(1)分子:统计周期内,患者入院24小时后新发生的2级失禁性皮炎例数。
2020年重症医学质量监测指标(课件)

2020年重症医学质量监测指标(课件)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一、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重症医学(ICU)单元的重点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了解医院重症医学(ICU)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总体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ICU—1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指标名称: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对象选择:所有自重症医学科转到其他病房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指标改善:比率下降.设臵理由:在重症患者转出重症医学科之前需要对患者有一个评估。
如果评估结果提示目前患者病情稳定,转入重症医学科的病因已经去除或得到控制则患者具备了转出条件。
但如果转出24小时或48小时病情就再度出现恶化,并且需要转回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说明转出前患者潜在问题没有被发现或未受到重视,之前的评估存在缺陷。
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是衡量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感谢聆听分子:单位时间内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的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重症医学科转出患者的总数。
(二)ICU-2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率(‰)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率(‰).对象选择:ICU中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指标改善:比率升高。
设臵理由:在ICU中,接受呼吸器治疗的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无禁忌、应提高床头至30度或更大,有助于防止和降低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与压疮、溃疡的风险。
分子:ICU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情况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每天2次)。
分母:ICU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计算公式:ICU患者在使用呼吸机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每天2次)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率(‰)=-———-———--————-————---—--------—-—-------——-——×1000ICU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三)ICU-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对象选择:ICU中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第二章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一、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指标名称: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指标意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指统计周期内住院ICU 患者发生的某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例数占该周期内某导管留置总日数的比例,或者是占该周期内导管置管总例数的比例。
3、指标类型:结果指标4、对象选择:统计周期内ICU 所有存在该导管的患者5、相关概念:(1) 非计划性拔管 (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 AE )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其实质是指非医护人员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 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导管脱落;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 提前拔除的导管。
(1) 计算方法一分子:统计周期内发生某导管 UEX 的倒数,如同一患者某类导管多次发生UEX 则按频次计算拔管例数。
分母: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的留置总日数,即统计周期内某导管某天带管病例数之和,常用于 气管拔管UEX 检测。
(2) 计算方法二同期某导管UEX 倒数分子:统计周期内发生某导管 UEX 的例数,如同一患者某类导管多次发生UEX 则按频次计算拔管例数。
分母: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的留置总倒数,包括周期内原有置管例数和新增置管例数。
置管以及常规更换的导管均纳入新置管道例数中。
此方法需要收集统计周期内某导管的置管例数和UEX 到数,简单方便,能较为客观的反映 UEX发生情况,也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计算方法。
7、计算周期:根据单位自身情况可以采用月、季度或年8指标改善:比例下降或稳定在基线水平,国外系统评价气管插管的UEX 发生率(置管例数)(2) 导管留置日数 (3) 导管留置倒数6、基本公式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留置某导管的总日数统计周期内某导管总倒数UEX 发生率=同期某导管UEX 倒数 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留置总日数X1000 %。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负责救治危重病人。
为了提高重症医学科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许多医院实施了严格的质控措施。
其中,15项质控指标是重症医学科质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15项质控指标,并探讨如何通过质控措施来提高重症医学科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5项质控指标的具体内容。
这15项质控指标包括:1.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2.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病死率;3.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疼痛评分;5.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频次;6.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重症医学科患者的重返手术率;8.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合并用药率;9.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入院后48小时抗生素使用率;10.重症医学科患者的B超、CT检查率;11.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护理措施的执行率;12.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护理记录完整率;13.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4.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手术室外院内实施率;15.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出院复诊率。
这15项质控指标涵盖了重症医学科的各个方面,从病人的住院情况到治疗效果的评估,涵盖了重症医学科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这15项质控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重症医学科的运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其次,通过对15项质控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比如,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可能过长,这可能是因为治疗方案不够科学、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所致;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频次可能不够,这可能会导致疾病情况的漏诊或延误;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能偏低,这可能是因为护理质量不够高、服务态度不够好等原因所致。
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都需要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控措施。
首先,可以加强对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其次,可以建立健全的质控机制,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 1.非预期24/48h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其中单位时间内非预期24/48h重返重症医学科例数 其中单位时间内重症医学科转出患者总例数 2.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率(‰) 其中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情况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每天2次) 其中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床日数 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其中单位时间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 其中单位时间内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床日数 4.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其中单位时间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例数 其中单位时间内所有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总日数 5.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 其中单位时间内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例数 其中单位时间内所有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总日数 6.重症患者(APACHE Ⅱ≥15)死亡率(%) 其中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死亡人数 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总人数 7.重症患者(APACHE Ⅱ<15)死亡率(%) 其中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死亡人数 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总人数 8.重症患者压疮(APACHE Ⅱ≥15)发生率(%) 其中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发生压疮患者的数量 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总人数 9.重症患者压疮(APACHE Ⅱ<15)发生率(%) 其中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发生压疮患者的数量 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总人数 10.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信息科 201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领域,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要求非常高。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重症医学科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控指标来监测和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对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治疗效果。
一、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概述1.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2.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率3.重症医学科留置导尿管或气管插管的误置率4.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5.重症医学科患者翻身护理不当导致的压疮发生率6.医疗器械的感染率7.抢救成功率9.重症医学科的病死率10.重症医学科的再入院率11.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率12.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费用13.抢救科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覆盖率14.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评价得分15.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二、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详解1.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是重症医学科最重要的质控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和对比危重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死亡率,可以评估重症医学科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是重症医学科质控的核心目标之一。
院内感染是重症医学科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院内感染往往会导致治疗的延误和并发症的增加。
因此,监测重症医学科的院内感染率,对于防控院内感染,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3.重症医学科留置导尿管或气管插管的误置率留置导尿管或气管插管的误置率是重症医学科的一个重要质控指标。
误置会导致患者的疼痛和不适,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减少留置导尿管或气管插管的误置率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
因此,通过监测和评估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负责治疗重症患者,其质控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质控指标是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本文将围绕重症医学科的15项质控指标展开讨论,希望能对相关医务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逐一介绍一下重症医学科的15项质控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抢救患者20分钟内到达率、一次抢救成功率、抢救前全身评分完成率、抢救过程麻醉深度监测率、中心静脉导管无菌操作率、气管切开换药时间、院内感染率、静脉输液反应率、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翻身率、院内跌倒率、医院内损耗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手术传染率、院内心跳呼吸停止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
对于这些质控指标,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首先,我们需要对每个指标的意义和目标进行深入理解。
抢救患者20分钟内到达率是衡量医疗机构急救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目标是在患者出现急危重症状时,医务人员能够在2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一次抢救成功率是指在抢救过程中,患者能够在第一次抢救中成功获得稳定状态。
抢救前全身评分完成率是指在抢救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完成率,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抢救。
抢救过程麻醉深度监测率是指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的比例,这可以保障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获得适当的麻醉。
中心静脉导管无菌操作率是指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操作的比例,这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气管切开换药时间是指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换药操作的时间,这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院内感染率是指在医院内部发生的各种感染的比例,这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卫生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
静脉输液反应率是指在给患者输液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翻身率是指在监护病房中患者翻身的比例,这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1.患者身份识别与沟通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2.安全用药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3.患者跌倒/坠床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4.患者压疮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5.输血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6.导管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7.患者约束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8.抢救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9.特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0.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标准
11.仪器设备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12手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13.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14.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15.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二.重症医学科质量监测指标:
1.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100%。
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100%。
3.护理人员熟悉输血处置与流程,知晓率100%。
4.抢救药品、抢救器材完好率100%。
5.基础护理合格率>90%。
6.特级护理合格率>90%。
7.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8.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95%,护理人员洗手正确率>95%。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0.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0%。
11.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2.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知晓率100%。
13.使用的计量器具检测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