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行政区划
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结合扬州实际,对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重新修订。
扬州市区特指“城市规划区域”。
一、城市现状和总体规划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所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天长(皖)、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广陵、江都1市3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连接长江。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59万人。
根据2016年3月发布的《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一核多组团”的现代化大扬州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区面积由1024平方公里扩大至23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309平方公里扩大至640平方公里。
《纲要》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扬州将构建协调互动的城镇— 1 —格局,以“一带一轴”为核心,推动人口和产业向沿江城镇带集聚规模化发展、沿运河城镇轴点状特色化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县(市)城区为重点、重点中心镇和专业特色镇为补充,区域协调、结构清晰的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体现主城区牵引小城镇的总体构想。
设定划分范围为:老城区、西部分区、东部分区、河东分区、西南分区、东南分区、西北分区、东北分区、港口分区、瓜洲分区、蜀冈-瘦西湖分区、扬子津分区。
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1]159号)精神和《扬州市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扬州市行政区划范围于2011年11月13日做了调整。
江苏省行政区划代码

Hale Waihona Puke 附件1 江苏省行政区划代码
省本级
江苏省 320000
南京市
南京市 320100 市辖区 320101 玄武区 320102
白下区 320103 秦淮区 320104 建邺区 320105
云龙区 320303 九里区 320304 贾汪区 320305
泉山区 320311 丰 县 320321 沛 县 320322
铜山县 320323 睢宁县 320324 新沂市 320381
邳州市 320382
常州市
新浦区 320705 海州区 320706 赣榆县 320721
东海县 320722 灌云县 320723 灌南县 320724
淮安市
淮安市 320800 市辖区 320801 清河区 320802
楚州区 320803 淮阴区 320804 清浦区 320811
高港区 321203 兴化市 321281 靖江市 321282
泰兴市 321283 姜堰市 321284
宿迁市
宿迁市 321300 市辖区 321301 宿城区 321302
宿豫区 321311 沭阳县 321322 泗阳县 321323
港闸区 320611 通州区 320612 海安县 320621
如东县 320623 启东市 320681 如皋市 320682
海门市 320684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 320700 市辖区 320701 连云区 320703
常州市 320400 市辖区 320401 天宁区 320402
钟楼区 320404 戚墅堰区 320405 新北区 320411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古诗词当中经常提到扬州,不同时期扬州的名称有所不同。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跋江都王马(陈与义)天上房星空不动,人间画马亦难逢。
当年笔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龙。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
具体而言,扬州在经济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赵宋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
总体上,扬州城市的繁荣总是和整个国家的盛世重合。
隋唐、明清时期的扬州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荣程度如同当今世界之伦敦、香港。
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
扬州市境内的重大体育赛事有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高邮市运动会、横渡高邮湖游泳赛、仪征自行车公开赛。
2018年,扬州市将举办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
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
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后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今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现在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
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

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1: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扬州市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全市共有71个镇、5个乡和13个街道办事处。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23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60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229.1万人。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2: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安徽天长、江苏南京、淮阴交界。
扬州城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14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20平方公里。
江苏扬州简介

江苏扬州简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
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
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
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
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
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高,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低,从西向东逐渐弯曲,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高,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存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
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
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
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
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
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盛,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败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不好”。
于是他征发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凿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小建宫殿、苑囿。
三次由洛阳乘坐龙舟南游扬州,并使当时的扬州沦为具有50万人口的关键商港。
唐时,扬州商业的经济繁荣,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一位,少于四川,存有“扬一蜀二”之说道,“雄富冠天下”之誉。
这时的扬州还沦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走进扬州展开贸易。
扬州概况导游词三分钟

扬州概况导游词三分钟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东经°01至°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安徽天长、江苏南京、淮阴交界。
扬州城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市区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扬州市地形呈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仪征市、邗江县、扬州市区郊区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1县2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连接长江,全长.3公里。
此外,主要河流还有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河等。
扬州市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流行严寒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到的湿热的东南至东风,春季多为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扬州市资源以矿产和水产为主,邗江、江都、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苏油田设在扬州。
江都境内有相当丰富的煤炭蕴藏量,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丰富的砂石、卵石、石英等矿产资源,扬州市城区北部及仪征、高邮等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
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蛛、荷藕、芦苇等。
全市蚕茧、席草、陶土、蒲、苇等资源丰富。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就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向南采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电磁辐射,向北做为研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被誉为“竹西尽如人意处,淮左名都”之表示。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年,就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位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与自然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扬州简介

一、扬州简介
城市概貌
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是长三角重要的工商业港口城市。
行政区划:扬州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高邮、仪征2个县级市和宝应县;辖区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人口460万;其中市区面积近2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1万。
地形气候: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90%以上是平原。
境内河湖密布,有长江岸线 80 多公里,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经济实力
扬州市场腹地广阔,自古为苏北门户。
是长江三角洲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以扬州为中心,半径100公里有4000万人口,半径200公里有8000万人口。
2011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263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GDP58950元。
财政总收入500.9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8.08亿元,分别增长25.0%和30.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4780元和11217元,增长13.8%和1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04亿元,增长17.6%。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
书》中,扬州综合竞争力在两岸四地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列第44位。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北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淮安市金湖县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总面积为6634平方公里平方千米。
扬州市境内的重大体育赛事有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
扬州市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唐王墩遗址、周邶墩遗址。
扬州市共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市2个县级市。
2013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3252.0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774元(按美元达到11751美元)。
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
扬州的建城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
扬州环境宜人,景色秀丽,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区划调整信息集锦(五)扬州“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昨天上午,全市“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在广陵区杭集镇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燕文出席并触摸水晶球启动“美好城乡建设行动”。
市领导洪锦华出席并讲话。
近年来,我市立足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大力推进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名城特色不断彰显,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
但目前我市城乡建设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庄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还不够集约,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加快破除。
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作出了统筹城乡建设、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决策。
昨天,我市正式启动了“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致力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
王燕文在启动仪式后,与大家一同深入杭集镇八圩村、双隆村、杭集村,参观村庄环境整治现场。
她对杭集双隆村“扬州船村”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打造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相关方面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契机,在建设好、美化好城乡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努力推出一批乡镇旅游景点,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大力彰显精致扬州的城市特质。
洪锦华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作为城镇化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城乡建设的中心工作和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一着不让地大力推进。
要强化城乡规划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提升城镇功能和品质,深入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让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舒适便利的城乡人居环境呈现在我们面前。
启动仪式上,市城乡建设局、高邮市政府、广陵区杭集镇作了表态发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市政府签订了“村庄环境整治目标责任书”。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扬主持启动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瑞芹、市政协副主席朱正海参加相关活动。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吞并江都大扬州走长江战略/new/184_186_201111/24du302741551.shtml2011-11-24 10:37时代周报在地级市里体量属于“轻量级”的江苏省扬州市日前迎来一次扩容。
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扬州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原先由扬州代管的县级市江都,变身为扬州的一个区。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扬州市区“长大”一倍多,从原先的1024平方公里扩大到2310平方公里。
扬州“长大”一倍多11月20日上午,江都开往上海的大巴驶出车站,行至江都一个十字路口,司机指点右方的江都一号路,说:“这条路以后就连扬州文昌东路,直通市中心的文昌阁。
”车上几位乘客同时感叹:“现在是扬州人喽!”11月14日,扬州市正式就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召开了动员大会,宣读了《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就《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并宣布了相关干部任免决定。
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先体量偏小的扬州市区“长大”一倍多,土地面积从原先的1024平方公里扩大到2310平方公里,人口从原先的122.4万人增长到229.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则从981亿元提升至146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328亿元增长到437亿元。
这并不是扬州第一次调整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大扬州府”,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一分为二”的分割。
1996年,原属扬州的泰州、靖江、泰兴等县被划出,成立泰州地级市。
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00年12月,邗江撤县建区,2002年,郊区更名维扬区。
这次最新调整后,整个扬州地级市虽未扩容,但市区东扩,明显“增肥”。
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此次市区扩容,官方说法是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科学决策,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市区政区结构、更好地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同。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行政区划调整是让要素不断地向中心城区集中。
在现行的行政区划的管理模式下,把周边的县或市归并成中心城区的一部分,是强大和壮大中心城市的能级、体现功能、拓展空间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做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也认为,在这一轮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发展过程中,苏北地区发展最为迅速,而苏中地区在苏南产业转移的支撑下,在苏北的带动下,增长也比较迅猛。
不过,由于苏中地区的行政格局原先是按照苏北的模式实行,较为僵化,调整不够。
“苏中的特点是地级市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这一轮要发展,势必要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扬州此次将江都归并进来,便于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统一规划,扩大发展半径,在更大的范围中进行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原先的江都市虽小,也五脏六腑都得配齐,现在在更大的区域内来规划的话,可以从扬州市、甚至江苏省的角度来配置,铁路、机场、码头等都能跟上。
”11月16日,位于江都江淮路上的原江都市政府,已正式挂牌更名为扬州市江都区政府。
11月20日前,邗江区新划入的6个乡镇(街道)也自行挂牌到位。
职工待遇就高不就低“小”与“精致”,确是一直以来贴在扬州身上的标签。
扬州土生土长的翁先生告诉记者,扬州市区以文昌阁为中心,繁华区域在文昌路沿线展开。
扬州市民程宝骏也对媒体表示,“现在,扬州市区向东扩了一大块,经济腹地更大了,纵深更广了,棋盘大了,棋就可以下得更大气一点。
文昌阁的繁华可以向东向西全面扩展,扬州人的商圈生活,估计用不了几年,就不必去挤文昌阁了吧?”“西倾”确是扬州的主要特点。
京杭大运河往东,市区繁华便让位于农村风光,小片分布的动迁安置楼与农民民居夹杂,其间还点缀零星农田。
过芒道河,即进入江都境内,在三四公里市区主干道的热闹之外,又渐显市郊清冷。
“江都归入扬州以后,两个市中心应该连起来吧,当中的一片农村有希望填掉,不过那是以后的事儿了。
”江都出租车司机黄亮期待。
向东的扩张也已在进行中。
古运河往东,即是扬州广陵新城。
“那边相应的配套都已经跟上。
听说以后广陵区政府也会东迁到广陵新城。
事实上,即便这次江都不并进来的话,广陵新城也会慢慢扩张,跟江都市区相接。
”扬州市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李明义(化名)认为。
据记者观察,对此次成为“扬州人”,江都人普遍反应平静。
用李明义的话来说,“该干嘛干嘛。
”“江都区和县级市的行政级别相同,公务员是成建制转过来,职级、待遇都不变,只是换个名称而已。
大家反应都比较平静。
”李明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听说江都的公务员三年后才开始调工资,跟扬州市看齐。
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生意还是一样做。
”江都汽车站附近一家饭馆老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黄亮也向记者表示,他个人也感觉影响不大。
“可能出租车以后会跟扬州市的统一颜色吧,现在江都的车大多是黄色的,扬州的车大部分是青色的。
至于出租车价格,现在两地就一样,起步价都是3公里7元,3公里以外每公里2.4元。
”不过,黄亮也认为:“合并之后,江都人的待遇应该会好一些吧。
像江都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是800元,扬州是930元,以后我想会统一起来。
社保待遇各方面应该也会跟扬州看齐,对江都人来说是件好事。
”干部职级不降低,职工待遇就高不就低,确实是扬州此次区划调整的原则。
在11月15日举行的邗江区区划调整工作大会上,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正义要求,按照干部职级不降低、待遇不降低、收入不降低的原则和人随事走、职级不变、统筹安排、公平公正的要求,坚持组织安排、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相结合,分层次、分批次做好人员安排工作。
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统筹安排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和社会保障待遇。
“对重新设置的区来说,一些重叠的政府部门人员安置可能会受点影响,但现在并没有分流人员。
公务员们对这事也不愿意多说。
”李明义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维扬区撤销之后,原维扬区委书记将任新邗江区委书记,原邗江区长职位不变。
原邗江区委书记和维扬区长将去市里任职。
扬州市区成倍膨化“吃”下江都后,扬州已隐然有“大都市”的气势。
位于江都境内的苏中机场已在修建中,建成后,将成扬州与泰州的共用机场。
从文昌路直通苏中机场的轻轨建设,也已在规划中。
文昌路东延至江都的快速通道也在加紧建设,将于明年正式通车。
而在“东扩”江都之外,“西联”仪征也是扬州的另一战略。
拥有化纤工业、上汽汽车基地的仪征,是扬州“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中的另一“翼”。
在《扬州市城市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未来五年,“一体两翼”大扬州都市区格局将基本形成。
“扬州过去的辉煌是由运河经济造就,因运河而形成商贸、漕运的重镇。
但运河在近代早已衰落,如今已是长江的时代,而扬州的城市发展的重心不能相应地向长江转移,导致其发展受到制约。
一个城市的战略取向朝哪里转移和发展,是很有讲究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
杭州已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上海也从苏州河时代转向黄浦江时代,才有了浦东开发,有了大上海更大范围的发展。
而扬州依托的运河载体早已萎缩,铁路、高速公路、大河流域等新的发展机遇又没有把握住,这次江都并入后,对扬州在长江边上拓展产业、加速城市化发展会比较有利。
”徐长乐告诉记者。
郁鸿胜也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江天堑的阻隔,扬州的工业发达程度不高,但现在不一样了,如果它将作为“两翼”的江都、仪征的产业纳入,尤其是仪征的大化工、汽车产业,则发展前途看好。
“我觉得扬州的扩容是为它工业腾飞、二次创业打基础。
”而此次邗江区将多为工业强镇的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5个镇划归广陵区,而将富于风景名胜的维扬区纳入,在徐长乐看来,应该是为了让每个区找准未来发展的主体功能,突出主业,进行新的分工。
重新划分后,各区的发展方向将更显清晰。
“调整行政区划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突破产业发展的阻碍。
只要是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地区统筹的行政区划调整,就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