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侨界“十杰”风采录

合集下载

中国侨联历任领导名单中的人物介绍

中国侨联历任领导名单中的人物介绍

中国侨联历任领导名单中的人物介绍中国侨联历任领导名单中的人物介绍一、背景介绍中国侨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性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政府主管的侨务部门,负责统一领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

中国侨联的历任领导在侨务工作和对外交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维护和促进海外侨胞的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历任领导名单1. 陈毅陈毅,原名陈友仁,江苏常州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元帅之一,中国工农英雄的一个杰出领导人。

在政治上长期担任重要职务,曾任中国侨联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2. 赵朴初赵朴初,山东滕州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与毛泽东同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中国侨联主席,为海外侨胞的利益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3. 丘逢甲丘逢甲,江苏常熟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侨联主席,致力于维护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外侨胞与祖国的联系与交流。

4. 丁国琦丁国琦,湖南宁乡人,中国侨联原主席,长期从事侨务工作,为维护海外侨胞的权益和促进侨务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侨务专家”。

5. 李嘉李嘉,河北邯郸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担任中国侨联主席,积极推动侨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为海外侨胞的利益和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努力。

三、个人观点中国侨联的历任领导在侨务工作和对外交往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为维护和促进海外侨胞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领导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侨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希望未来中国侨联能够继承和发扬前任领导的优良传统,更好地服务海外侨胞,推动侨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侨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性统一战线组织,负责统一领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是中国政府主管的侨务部门。

中国侨联的历任领导在侨务工作和对外交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维护和促进海外侨胞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模范事迹素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模范事迹素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模范事迹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模范事迹素材篇1《掬水月在手》是叶嘉莹先生唯一授权的一部传记电影,导演陈传兴此前曾策划拍摄了在两岸颇具影响力的文学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家、作家的一生,随着《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的成功上映,标志着陈传兴“诗歌三部曲”创作终章。

导演陈传兴介绍,为拍摄全景式反映叶嘉莹先生“历经磨难又活得光亮的一生”,电影拍摄团队用时3年,分别在两岸、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叶嘉莹先生出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地方取景,采访了叶嘉莹先生的亲友、学生40余位,力图还原叶嘉莹先生以弘扬中华诗词为己任,历经烽火硝烟、家道变迁,活出如诗一般铿锵人生的精神世界。

“她内心中因为有古典诗词作为支撑,所以历经磨难依然能够活得足够光亮,到了晚年,她还能够想到用曾经支撑自己走过苦难的古典诗词反哺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成为整个华人世界的一道光彩。

”陈传兴说,这是叶嘉莹先生最让他感动的人生力量和去拍摄这部传记电影的驱动力。

他希望透过《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传递一个核心的观念:中国需要有诗。

在任何时代,不管是和平、战争、苦难的时代,诗人的存在为什么都是不可或缺?“叶老师一直在我的拍摄名单里”,陈传兴成立行人文化实验室,策划一部在两岸、香港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主题系列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在台湾、香港生活的最重要的几位文学家、作家的一生,他本人还参与了诗人郑愁予和周梦蝶两集的拍摄。

“叶老师作为‘诗词的女儿’,她的生命光辉和精神世界一直感召和引领我。

”虽然不是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出身,但是陈传兴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种天然的心灵亲近。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传兴在台湾一家书店偶然看到叶嘉莹先生早期诗词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迦陵谈词》,从此就书不离身,爱不释手。

“到法国留学时,我把这本书带在身边,这次为《掬水月在手》的电影宣发来到大陆,14天隔离期中,我还不时翻看这本书。

我觉得每每翻看中国古典诗词,都会带给我一种美感,给予我滋养。

侨界重点人士

侨界重点人士

侨界重点人士(一)九江籍重点人士简介1、殷有为殷有为先生,原名谭天,1924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谭家畈人。

英、美籍华人,著名华人报业家、著名社会活动家、美国殷氏企业控股公司董事长、江西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九江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

殷先生还曾担任美国民主党亚裔主席、东西方关系协会主席、美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世界少数民族维护权利委员成员,是全美华人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积极参加反对种族歧视和华人联合等社会活动。

由于他在新闻、文化、实业、社会活动等方面的重大成就,使他成为美国华人社会中颇有影响的人物。

殷有为先生四十年代曾在西南联大读书。

1945年起在南昌创办《春秋》杂志和《中华新报》,从而走上新闻之路。

1949年解放前夕,在广州发表了《七老蒙难记》,遂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他躲到姑母家改名殷有为(此名一直延用至今)逃到香港,任香港《新生晚报》撰稿人。

后到新加坡创办华文《南洋时报》。

后赴英国求学,1959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法律系。

1960年以新闻评论家名义,被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报馆派驻联合国任新闻特派员,至1985年,在联合国工作25年,期间1967年在加拿大渥太华获法学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创办了一个史格蓝•殷律师事务公司,几年后在伦敦、纽约、波士顿等地发展了12个子公司。

七十年代中期多次担任中美政府间新闻出版和贸易活动的中间联络人,早在李强同志任经贸部部长访美时,殷先生积极组织华人排除各种阻力,欢迎中共使者,支持、积极促进中国加入联合国,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1979年在纽约创办东方文化中心,设有汉语、中医、舞蹈、音乐、拳术等9个班次,他率先制作了简体汉字教科书。

同年他将创办律师公司所赚的钱创办了《东方时代》,任社长兼发行人,聘请美、英、法等国著名专栏作家为核报撰稿,这是华人乃至亚洲人在美国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1989年5月,万里委员长访美接见殷有为先生时,建议殷先生将此报改名为《东方时报》。

当代爱国人物

当代爱国人物
彭定康在北京与鲁平等人的会晤气氛很紧张,鲁平最后说:如果你坚 持这样做的话,我奉陪到底。彭定康走了,还没上飞机,鲁平就开了记 者招待会。当时他很气愤,他的话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彭定 康这个方案提出来,是个“三违反”的方案,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违反 了基本法,违反了中英两国外长达成的协议,整个破坏了我们平稳过 渡、破坏直通车。香港人是希望直通车的,我们这个直通车是得人心 的,他这个是不得人心的。“他这样做,实际上是蓄意在破坏这个谈 判,是对香港采取了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根本不考虑香港的利益。”“彭 定康先生将来在历史上,要成为香港的千古罪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远在海外的钱学森于1950年初获得新中国 成立的消息,他欣喜若狂。在回国之前,他对导师冯•卡门说:“我是中 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我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那是机会到 了,我应该回到祖国去!”但回家之路远没钱学森想的那么简单。他被 美国强行扣留,从早到晚,无论是吃饭还是出行,都有人盯梢。他的大 量珍贵手稿被美方夺走。美国国防部次长金贝尔说:“他(指钱学森) 知道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愿把这个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红色中国去!” 机会终于还是到了。经过五年的漫长斗争和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钱 学森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中国。金贝尔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 霆。他边拍桌子边大声咆哮:“放钱学森回国是美国做过的最愚蠢的 事!”
接选举改为变相的直接选举;马上取消在香港行之有效的区域组织委任 制,改变区域组织的非政权性质和职能。这套方案不仅让中英之间达成 的直通车安排彻底化为泡影,而且也让香港的平稳过渡遭遇到了严重困 难。
他这是个“三违反”的方案。一个是把功能团体的间接选举变为直接选 举,按照基本法的规定,为了平衡参与,立法会里应包括香港各界的代 表。例如商界功能组别选出的议员应在立法会辩论时反映商界的意见。 而彭定康的方案把功能组别议员的产生扩大到由公司和企业的全体职工 一人一票选举产生。用这种办法产生的工商界议员很可能是一个不能代 表工商界利益的一般的职员,因为职工的人数自然比老板的多。这是不 合理的嘛。区议会议员,原是部分委任,部分直接选举,彭定康改为全 部直选。原来分四个部分,由400人组成行政长官推选委员会,也被他 全部推翻,变为全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区议员组成。事前也没和我们打 招呼就公布了。我们发表声明:这个方案违反《基本法》。

爱国侨领董寅初

爱国侨领董寅初

爱国侨领董寅初作者:马骐来源:《党史纵览》2015年第10期编者按:2015年9月20日,是著名爱国侨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致公党原主席董寅初先生100周年诞辰。

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纪念董寅初先生100周年诞辰座谈会。

中共安徽省委也于9月23日在合肥召开纪念会。

2002年以来的10多年中,本文作者和肥西县地方志办公室及三河镇的同志曾几次去上海采访董寅初先生及其家人、身边工作人员,现谨以此文对他表示缅怀。

将门之后逞英豪1915年9月20日,黎明的微曦刚刚映在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西宽阔的河面上,河畔绿树浓荫笼罩下的董家圩子里,传出一个婴孩呱呱坠地的响亮哭声,这哭声伴随着人们的欢笑声,打破了古镇清晨的寂静。

因为这名男婴生于旭日将出的寅时初刻,按辈分,被起名董必旭,字寅初。

董寅初父亲董道贵,字葆良,晚清候补道衔,隐居不仕,课子读书;董寅初母亲张瑟如,肥西周公山西麓张新圩人,淮军名将张树屏孙女,树屏次子云官之女。

董寅初的祖父是著名淮军将领董履高。

董履高和叔父董大义出身贫农,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打到三河时,参加了太平军。

叔侄二人后功封将军,率部驻防江苏常熟。

淮军来攻时。

他们听淮军将士讲合肥话,勾起乡情,率众投入淮军,编为义字二营,仍由二人统领。

后来叔侄均官至提督衔。

董履高历任贵州安义镇总兵、直隶正定镇总兵、江苏淮扬镇总兵、安徽寿春镇总兵等。

1883年曾参加中法第一次谅山战役,与法军血战数昼夜,身负重伤,被抬下战场。

1906年冬天,他在巡视泗州防营时坠马,引发旧伤,返回三河故里疗养。

1908年,这位叱咤风云的爱国将领去世。

他的爱国精神被其孙董寅初继承,发扬光大。

1928年秋,董寅初离开家乡,到苏州东吴大学附中读初中,与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同班。

他和读高中的哥哥董叔照都是学校有名的体育明星,曾获田径100米、400米冠军,还曾参加全国比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6岁的董寅初积极投入抗日救国的行列。

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6篇

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6篇

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6篇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篇1】有一次,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部崩溃,文天祥立即那家资来充军资,又组建了一支十万余的义军,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抵挡不住,这场仗被元军打败了。

次年正月,元军攻打来了,朝廷里的人都逃跑了,只有文天祥在朝廷里,皇帝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但是文天祥一到元军的大营里,就被他们捉住了。

可是,文天祥不屈服,伯颜只好把他押到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到达了福州。

由于文天祥一心为国家好,得罪了很多人,他遭人陷害,被处死了。

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回忆了文天祥的故事,我心潮澎湃,深深地被震撼了:文天祥被关在牢里,可是恶劣的环境只能摧残他的肉体,却不能摧垮他爱国的坚定信念。

在心狠手辣的敌人面前,他英勇不屈;在堆积如山的金钱面前,他始终不为其所动,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宁可为祖国牺牲生命,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表白、用自己的铁骨向世人证明、用自己的精神向世人宣告:宁可亡己不可亡国,国家不会亡!英雄文天祥虽然永远地走了,但他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一颗爱国心永远照耀在祖国大地,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要时刻铭记着生我养我的祖国!我会永远像爱母亲一样爱我的祖国!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篇2】我想到了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说过的话:“我只是遗憾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

”而想起这句话,又使我陷入沉思,从中受到启示。

建国60周年来,纵观古今中外,多少爱国人士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苏武,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

不管他们的生命是长是短,贡献是多少,他们的献身是悲壮是慷慨,都以成为过去。

但他们的这“一次”生命却奉献得如此伟大,永远都在人们的心中闪光,美国总统林肯,由于领导废权运动被杀害,革命者-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献出了生命,并留下《可爱的中国》以表达他死而无憾的心情。

从无锡走出的优秀外交家

从无锡走出的优秀外交家

从无锡走出的优秀外交家作者:马俊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繁荣,城乡教育发达,在不少领域涌现了许多成绩卓著的杰出人物,优秀的外交家陈志方,就是其中的一位。

关键词:陈志方共产主义战士外交家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繁荣,城乡教育发达,在不少领域涌现了许多成绩卓著的杰出人物,在外交战线上也不泛出类拔萃者。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外交家陈志方,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峥嵘岁月,投身革命陈志方,原名陈士骥, 1906年7月30日出生在无锡张泾桥北陈家巷一户日渐贫困的书香家庭。

其父陈伸培,清末高等学堂毕业,熟悉经诗古文,长期担任小学校长,性情温和,母亲赵氏,勤俭朴实,常年艰辛的操持全家的家务和农活,她经常嘱咐子女要奋发向上,刻苦读书。

父母的教诲、生活的艰辛,在幼年的陈志方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陈志方在1912年进入本乡第十二国民小学接受启蒙教育。

1916年初小毕业后,即赴无锡城中观前街20号外祖母家寄居。

这期间军阀连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目睹这黑暗的现实,陈志方热血沸腾,立志要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故将自己的名字陈士骥改为陈志方,旨在表明:好男儿志在四方,报效祖国。

陈志方青少年时兴趣非常广泛,喜欢打乒乓。

1924年,正值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之际,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他遇到了陈明岿。

此后他们交往密切,相互了解日益加深,陈明岿了解到他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不久就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陈志方在陈明岿的引导下到上海法租界环龙路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拜见了朱季恂、姜长麟等负责人,参加追悼廖仲恺活动,随后担任国民党无锡西区常务委员。

1925年,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各地掀起反帝怒潮,纷纷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

陈志方同仇敌忾,在无锡南门外街巷、城中公园等地进行演讲,向人民群众介绍“五卅惨案”的真相,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

爱国信念永恒

爱国信念永恒

爱国信念永恒作者:群槿何成保邓丽云来源:《荣誉杂志》2012年第10期岑远之先生是香港知名爱国华侨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他的抗日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出生於爱国华侨家庭的他,从小受父亲的感染,心存浓浓爱国之情,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关键之际,不畏艰难困苦,在读学时代就冒着生命危险参与组织众多的抗日宣传活动,後从事三十年的侨务工作,点点滴滴,一心向着祖国的和平、繁荣和发展。

他老当益壮,在92岁时成立了夕阳红互爱互助团队交流会,旨在为老人创造健康充实的晚年生活,将爱国心、服务志传承光大。

莫道夕阳晚为霞尚满天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整个世界宛如沉浸於一种仙境,浓烈的晚霞笼罩着大地,为人世间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桔红色,整个天空浩瀚、雄伟、壮观。

见此情景,诗人李商隐为此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说出人生时光无情流逝的惆怅。

而现在更多人卻以最乐观的心态、平实的生活、积极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莫道夕阳晚,为霞尚满天”的深刻内涵,著名爱国华侨代表、今年92岁的岑远之先生就是其中一人。

三个月前,在岑远之先生等一众人的牵头及组织之下,“夕阳红互爱互助团队交流会”顺利成立,旨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健康的活动,比如交流人生、养生、战胜困境的经验,化消极悲观为积极、反贪腐为倡廉、反自私为奉献,反战爭求和平,以及数十年的人生坎坷,受迫害的遭遇,战胜困难的总结,与众人共享等,发扬“以真善美的诉求,互爱互助的精神”,达到爭取到丰盛幸福有意义的晚年,不辜负此生,继续为国家、社会发出餘光。

岑远之先生介绍道,“每月第一周的周六下午,我们都会假座国珍礼堂举办心得交流会,希望大家能从活动中寻得充实、健康、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三个多月来,该交流会取得良好的成果。

提及成立之初,岑远之先生清楚地记得成立典礼时唱的第一首歌即是《夕阳红》,爱好文艺的他,歌曲的旋律一响起,便立即沉醉於此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从而拉开了夕阳红互爱互助团队交流会的序幕,“我们欢迎各位六十岁以上的老年朋友加入,无贫践、阶级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侨界“十杰”风采录【提要】近年来,在广大归侨侨眷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

为弘扬其爱国奉献精神,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决定:授予吴文俊等10人全国侨界“十杰”荣誉称号,授予王广基等20人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奖,授予于敏等960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为此,本版今天特刊发全国侨界“十杰”的事迹。

吴文俊: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吴文俊,1919年出生,法国归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吴文俊长期从事数学前沿研究,涉及众多学术领域,他对数学中拓扑学的某些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他建立的“吴消元法”是求解代数方程组最完整的方法之一。

1949年,吴文俊在法国获博士学位。

1951年8月,他谢绝了法国师友的挽留,怀着赤诚之心回到祖国。

1956年他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分获第一届自然科学奖的最高奖。

“文革”期间,在艰苦的环境中,吴文俊开始花大力气对中国数学史的地位作正本清源的研究。

他阐述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强国,西方数学史家将其排斥于“数学主流”之外是不公正的。

因其在国内外大力推动,学界初步形成了复兴中国数学的新趋势。

1983年,吴文俊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有段时间,他到计算机工厂劳动,切身体会到计算机的巨大威力,开始开拓机械化数学的崭新领域。

为了解决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和数学机械化问题,年近花甲的他,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亲自编制复杂程序,尝尽了在微机上操作的甘苦。

他以惊人的勤奋、忘我的工作,攻克了难题。

他所提的方法被国际上称为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

1978年进一步发展对微分几何的定理的机械化证明,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这些年,他组织完成了大量为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也十分活跃。

1991年,他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玉卓:骨干企业的年轻高管张玉卓,1962年出生,美国归侨,神华集团总经理,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992年之前的10年间,张玉卓深入矿山,顶酷暑、冒严寒,潜心从事煤矿地表沉陷和控制研究,提出了煤矿地层模糊内时本构理论,为国际首创,同行们称他为“模糊王子”。

他的理论先后在我国11个矿区推广应用,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取得直接经济效益逾亿元。

他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后,先后赴英美从事科研与讲学。

1995年南伊利大学向他提出要长期聘用,并许以研究室、科研启动资金等优越条件,当得知单位需要他时,他没有任何犹豫,毅然选择了回国。

以煤制油是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

他担任煤科总院副院长、院长期间,组织专业人员提出了中国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雏形。

2001年,张玉卓在神华集团开始主持煤制油示范工程建设,经过300个日夜的试验,完成了开发,之后又开展“煤炭直接液化关键技术”放大试验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担任神华集团总经理后,张玉卓全面参与确立并组织落实“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目标。

他领导了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的组建工作,组织引进国际高端人才。

近年来,领导神华集团与陕西省政府合作,推动陕北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他精通英语,熟悉国内外企业运作,积极推动神华集团与国际能源大企业的合作。

出色的管理艺术,使他成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年轻高管。

为了祖国的强盛,张玉卓以他的赤子情怀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矿山一线,煤矿工人亲切地称他为“矿工博士”;在煤炭科技界,他得到包括老一辈科技专家在内的同行们的尊重;在煤炭行业,他受到了同龄人的拥护和爱戴。

罗东元:知识工人创造“神话”罗东元,1949年出生,侨眷,广东韶关钢铁集团主任工程师,全国人大代表,两届全国劳动模范,先后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中华技能大奖等奖项。

罗东元从事铁路电气设备维修工作30年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自1990年以来完成大小技术革新项目120多项。

他自学成才,不仅自学了十几门专业技术理论,而且磨练出高超的检修技能。

“铁路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罗东元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铁路平交道口自动报警装置”、获国家专利。

2005年下半年开始,韶钢在300多个电气集中轨道区段逐步进行更新换代,实现轨道电路数字化,罗东元的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了铁路运输自动控制领域的“韶钢模式”,取消了按目前生产规模必须配置将近500人的主要工种——扳道工种。

在突击刻苦自学“铁路信号电气集中”专业理论和技能后,1991年他带领一批普通电工,成功地接管了现代化车站——韶钢工业站,近20年来排除各种故障,设备运转良好,创造了由一批普通电工接管现代化车站的神话。

从1992年起,他开始进行建立“工矿企业型电气集中系统”的大胆尝试,这没有先例。

工程设计涉及复杂技术,仅需要标注3个参数的接线端子就多达数万个。

罗东元艺高人胆大,迎难而上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5年里完成了多个大中型电气集中工程的改造。

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向罗东元学习的决定。

人们评价罗东元:“小个子大智慧,低学历高水平,老劳模新贡献。

”在平凡岗位上,罗东元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生的价值。

他说:“要有所成就,一般意义上的爱岗敬业是不够的,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极富兴趣,甚至是如醉如痴的地步,要把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罗益锋:材料专家热心为“侨”请命罗益锋,1937年出生,印尼归侨,北京华腾东光科技发展公司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罗益锋在北京合纤所和合纤实验厂从事8年科研,获新型第三单体、丙烯磺酸钠新合成工艺等8项成果。

1992年起到北京化工集团,多次参与制定国家高性能纤维等科技攻关计划、指导和评审攻关课题,先后完成上百项信息研究和软课题项目。

1980年10月起,为研制我国第二代洲际导弹的新材料,罗益锋被选中作为4名跨行业的专家之一,参与联合攻关。

他还长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如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尼龙和聚丙烯超细纤维毡及无纺布的产业化。

他还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牵线搭桥。

高科技纤维是重要的材料,国家科技部成立“863”碳纤维软课组,罗益锋任副组长。

近年,他担任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主任和《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杂志主编,大力开发新应用领域,如推动广泛应用碳纤维,解决“赤潮”、“蓝藻”及工业废水的治理。

1988年起,罗益锋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立法调研中,曾被新闻媒体称为“议案大王”。

关于修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是他的议案之一,并得到实施。

在第十届任内5年,他共提交议案55件,为了保证质量,他坚持走访500多人次。

关于禁止引进国外高耗能技术的建议,被采纳了;群众关注的“城中村”拆除等问题,均得到满意解决。

当人大代表,他不断接待人民来访,连节假日都忙得不亦乐乎。

他任全国侨联委员25年,仅5年多来就收到涉侨案件30余件,解决了14件,2007年底被评为“全国维护侨益先进工作者”。

郑守仪:情倾海洋生物研究50年郑守仪,女,1931年出生,菲律宾归侨,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

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使生活在菲律宾的郑守仪十分向往。

1956年,她悄悄办妥了出境签证,与父母亲人不辞而别,经香港、广州到了北京,被安排到青岛研究海洋生物。

郑守仪从事的是现代有孔虫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我国当时尚属空白。

她在显微镜下与这些无声无息、千姿百态的小生物度过了半个世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条件艰苦,也缺文献资料,郑守仪从图书馆借来惟一一本胶卷外文书籍,在显微镜下边看边用打字机打出了500多页的书稿。

她在上世纪60年代合作完成中国海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

随后研究底栖有孔虫,创新方法使我国后来居上。

郑守仪研究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部分南海诸岛的数千个监测站所采的有孔虫,迄今已描记1500余种,建立了1新科、24新属、290新种,划分了各海区的有孔虫区系,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及油气勘探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她亲自绘制有孔虫形态图近万幅,被人称为“院士画家”。

进入古稀之年,她对精美绝伦的有孔虫壳体进行开发应用,将鲜为人知的有孔虫开发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旅游纪念品和大型雕塑。

鉴于郑守仪创下累累成果,国际学术界将2003年度“库什曼奖”授予她,该奖是世界有孔虫学术界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授一人。

郑守仪先后担任青岛市副市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她在过问市民、侨界有关房产、待遇等案件时,总是仔细研究有关法律、政策,深入调查,争取最佳处理结果。

郭孔辉:献身汽车工业半世纪郭孔辉,1935年出生,侨眷,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名誉院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郭孔辉出生在华侨家庭,他选择了一条留在国内从事汽车科研的路,是中国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位院士,在我国最早把近代系统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科学研究,在汽车悬架、振动与载荷、轮胎力学、驾驶员模型、动态仿真与控制、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他是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他在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精深的造诣,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自主创新,是郭孔辉院士的追求。

他利用自己“侨”的身份,加强和国外同行的合作。

他从事汽车设计研究与教学五十多年,主持过多种新型汽车的开发与多项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他的一些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装备的国家之一,还为吉林大学培养了一支国内领先的队伍。

半个世纪以来,他锲而不舍,献身祖国汽车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杰出人物。

黄玉斌:中国著名的金牌教练黄玉斌,1958年出生,侨眷,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副主任,世界杯体操冠军,全国体育系统先进个人,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黄玉斌1975年入国家队,1985年起任国家队教练,1997年任总教练。

他多次带队获得世锦赛、奥运会冠军,亲自培养了樊迪、李小双、李春阳、李敬、黄力平、黄旭、杨威、邢傲伟、滕海滨等十多位世界及奥运会冠军,率队两次获得奥运会男子团体金牌。

早年,他妻子和孩子移居加拿大,他完全可以到国外去发展,但他选择了留下。

为了中国体操事业,多年来他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化为奋斗动力。

执教25年始终如一,与运动员同甘苦,共荣誉,全身心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中国体操。

执教成功,经验何在?行家们这样分析他:一是敢于管理、善于管理。

严酷的训练与管理是治军的铁律,他首先是严格要求自己,早操、训练课都先于运动员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