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新媒体的出现对舆论监督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对舆论监督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舆论监督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监督变得更加开放、透明、快速和广泛,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的监督能力和独立性。
下面将就新媒体对舆论监督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一、扩大了舆论监督的范围和规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促进了舆论监督的广泛性和深度性,使得监督对象不再局限于一些官方媒体或某些具有垄断地位的传统媒体,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
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论坛、博客、视频网站等,随时随地地发布和转发信息,对各类事件、问题展开广泛的舆论监督,把不法行为或不良事件曝光到公众视野中,形成舆论压力,促进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提高了舆论监督的效率和速度与传统媒体需要通过编辑、审核等多个环节才能发布新闻形成对舆论监督的报道不同,新媒体的速度更快、更实时,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信息的发布、传播、回应和互动。
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轻松地浏览和参与信息的发布和讨论,及时得到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实现舆论的公开、透明和快速。
同时,新媒体的特点也使得监督对象难以回避和规避,更加难以进行舆论的封锁和掌控。
三、提升了公众舆论监督和参与能力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极大地开拓公众的信息来源和获取渠道,丰富了公众获取知识和发表意见的途径。
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工具可以直观地观察、了解社会事件的现场情况,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参与到议题的讨论、评价和监督当中。
通过这些方式,公众的舆论监督和参与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更加有助于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
四、带来了舆论监督的挑战和难题虽然新媒体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虚假信息、不当言论、恶意攻击等。
这些不良信息可能对公众产生误导作用,影响舆论监督的正常进行。
因此,需要加强企业和组织的自律管理,加强平台的内容审核和管控,切实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式,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而网络媒体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从网络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舆论监督机制、以及社会公众对网络媒体的认可程度等方面,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一、网络媒体的报道角度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网络媒体的报道角度通常更加多元化和深入,相比传统媒体更容易接触到一些非主流的声音和观点,更加贴近民生,因此有助于将事件呈现出更加全面、客观的一面。
而传统媒体的报道通常受制于版面、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报道角度相对更加固化,容易出现片面或者错误的报道,因此更容易受到公众的质疑和监督。
在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网络媒体的报道速度也相对更快,可以更快地将消息传递给公众,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
而传统媒体的报道通常需要经过编辑、审查等层层审核,因此报道的速度相对较慢,容易造成信息的滞后性。
二、网络媒体舆论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网络媒体不仅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起到作用,在舆论监督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网络媒体的评论栏目、微博、微信等新兴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和监督舆论的渠道。
公众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舆论进行监督和反馈,从而促进新闻事件的公正报道和舆论的正确引导。
网络媒体还可以通过对社会事件的跟踪报道和深度调查,揭露问题的本质,推动社会的进步。
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和部分匿名性,为一些敏感问题的曝光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利于推动社会舆论的良性发展。
三、社会公众对网络媒体的认可程度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的社会公众对网络媒体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而且对网络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监督作用也越来越认可。
在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形成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的言论环境。
新媒体的出现对舆论监督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对舆论监督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正在逐渐失去对舆论监督的垄断地位。
新媒体的出现给舆论监督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对舆论监督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舆论监督的推动作用、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以及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媒体对舆论监督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的出现为舆论监督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对舆论监督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速信息传播新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
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还是通过新闻客户端、视频网站等新媒体渠道,信息都可以在瞬间被传播到全国各地。
这种快速的信息传播和广泛的覆盖范围,使得一些原本被掩盖的事件和问题得以曝光,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多元化舆论表达新媒体让普通民众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发表博客、发布微博、参与网上讨论等形式,人们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到舆论监督中。
这种多元化的舆论表达,使得舆论监督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而是变得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3.促进政府透明化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使政府部门的工作更加透明化。
政府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接受民意、回应问题,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
新媒体也成为了民众监督政府的重要平台,通过监督政府的行为和言论,推动政府更加有效地履行职责。
二、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尽管新媒体给舆论监督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挑战:1.信息真伪辨别困难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假新闻、谣言等虚假信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媒体上。
这些虚假信息往往会误导舆论,影响舆论监督的效果。
而且,由于信息来源的匿名性和不可追溯性,使得在新媒体平台上真伪信息的辨别变得更加困难。
2.信息碎片化新媒体以其碎片化、快速化的特点,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零散和碎片化。
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事件的整体把握,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影响,进而导致舆论监督的局限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传统的媒体形态逐渐被新媒体所替代,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传播格局。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监督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判断和认知。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加突出,原因如下:1、信息传播更为快速新媒体的优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消息传递给更多人。
这就为舆论监督创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媒体可以更快速地发布新闻,而公众也能更快地获取到新闻信息,进而形成舆论影响。
2、社会关注度更高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不仅覆盖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让更多人关注到社会事件。
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使得舆论监督的效果更加明显。
3、可能涉及更多方面当事件发生时,新媒体平台上产生的社会舆论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
不仅媒体、专家和公众会参与舆论热点的讨论,政府、企业等也会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发表看法。
由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更加广泛、多元的特点。
舆论引导是指通过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1、广泛性强新媒体具备较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效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
因此,新媒体的舆论引导比传统媒体更显著,具有更强的广泛性。
2、速度快由于新媒体的即时性和时效性较强,因此,相关新闻或事件信息可以在更快时间内传达,引导舆论的速度也更快。
3、影响力大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平台的广泛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舆论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影响到公众的认知及社会舆论的形成,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环境与传媒方式大大改变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形式和效应,但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中做到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平衡,仍是新媒体时代媒体工作者所需面对的巨大挑战。
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点思考2019-10-26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的重要使命和功能之⼀,也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让权⼒在阳光下运⾏。
但在实际⼯作中,如何做好舆论监督,却是媒体亟待破解的难题之⼀。
省委书记卢展⼯在河南省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明确指出:现在舆论监督不是过的问题,⽽是不够的问题;不是要削弱,⽽是要加强。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呢?充分理解舆论监督的内涵,认清做好舆论监督的意义舆论监督是⼈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各级机关包括领导⼲部实施的民主监督。
它有着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西⽅称之为“第四种权⼒”,我国古代则有“⾔及乘舆,则天⼦动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苏东坡)的说法。
我们党历来⾼度重视舆论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开展批评和⾃我批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但近年来,舆论监督却好像⼀把双刃剑,被监督者⼀肚⼦怨⽓,⽽媒体弄不好也是“伤痕累累”。
这主要是在认识上产⽣了偏差。
⼀是把正常的监督看做是负⾯报道,甚⾄是反⾯报道。
⾯对问题,更多地不是从⾃⾝找原因,⽽是⼤事化⼩、⼩事化了,最后舆论监督不了了之。
这种做法,不但削弱了舆论监督的⼒量,也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
维护的是少数⼈的利益,失去的是党委政府的公信⼒。
⼆是有些媒体把舆论监督当成是单纯的曝光,甚⾄发展到恶意炒作。
个别媒体或因为经营任务压⼒⼤,或因为新闻从业⼈员缺乏职业道德,把舆论监督当成⼀种⼿段,四处去找问题,拉⼴告,甚⾄收⿊钱。
前两年,我国⼀些产煤区假记者横⾏和矿难封⼝费事件,就是媒体监督权被滥⽤的结果。
当然,监督报道屡遭“封⼝”,从表⾯看受损的是媒体监督权,实际丧失的却是媒体的公信⼒。
要充分理解舆论监督的内涵,关键是正确认识其与正⾯宣传的关系。
正⾯宣传与舆论监督,是新闻⼯作的两项重要任务,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尽管形式和⾓度不同,但⼆者的根本⽬的⼀致。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舆论监督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舆论监督引言文章論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变化,主要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将传统舆论监督方式和新媒体新时期的舆论监督方式相比较,显出新时期舆论监督的作用和特点。
文章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舆论监督详细的分析出来,还运用了举例和引用大量数据来更加具体和具有说服力将问题分析清楚。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监督(一)舆论监督的含义1.舆论监督。
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所谓监督,中国《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所以“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
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
扩大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因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及有关人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
2.网络舆论监督。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以前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凡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监督的行为,都属于网络舆论监督。
如刘召成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而姜岭君则把这一种监督看做是人民的一种权力,同时主要是针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种监督。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力为民所用的目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舆论监督主要应该是网络意见监督,有人根据新闻事实和公众意见的区别,将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具体分为网络新闻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舆论监督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而在新媒体时代,则需要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进行监督。
下面就是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进行的浅论。
一、多元化的舆论监督主体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权利,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也成为了舆论监督的主体。
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普通网民可以发布自己对各种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有时还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事件的发展。
这为舆论监督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声音和视角,也提高了舆论监督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二、实时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播的实时性。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得到传播,而且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新的信息传出。
这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广泛和更及时的信息基础,使监督更加全面和精准。
三、互动性的舆论监督模式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单向媒介进行的,而在新媒体时代,则形成了更加互动的监督模式。
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不仅可以发布信息,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从而形成更加广泛的监督网络。
这种互动性的监督模式,使监督更加深入和有针对性,更容易形成舆论压力,推动事件的发展和解决。
四、虚假信息的挑战与此新媒体时代也面临着虚假信息的挑战。
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辨别。
有些人利用虚假信息来误导公众或达到某种目的,这给舆论监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舆论监督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加注重事实核查和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监督的作用。
五、法律法规的约束与保障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方式也需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
面对各种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表达,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规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舆论监督的公正和客观。
也需要对那些利用新媒体传播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的行为加强法律打击和制裁,维护信息传播的秩序和规范。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舆论监督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主要是由新闻机构和媒体从业人员来实施,而在新媒体时代,普通公民也具有了广泛参与的能力,从而对舆论监督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入手,探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门槛低、信息来源广泛。
这些特点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了解和传播信息。
这也意味着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可以更快速地发现和传播社会问题,对事件进行监督和批评。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舆论监督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主要是由专业的新闻记者和编辑来完成的,他们通过采访、报道、评论等方式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而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具备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公众可以发布信息、发表看法、参与讨论,从而引起社会关注,推动舆论监督。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虽然有利于敏锐地发现社会问题,但也容易导致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一些人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流量,可能会夸大事实、制造谣言,误导公众的认知,甚至影响社会秩序。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这就需要公众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以免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和受害者。
新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泛,舆论在网络上传播的速度之快也使得一些事件无法得到全面客观的判断,舆论可能会陷入一种片面的情绪化状态,影响到对事件的客观判断和评价。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真实性和公正性。
媒体和网络平台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机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核实和监督,杜绝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公众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增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轻信谣言,不盲从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推陈出新,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自己意见的主要途径,它的监督功能正在逐渐得以彰显。
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的研究,揭示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029-01
舆论监督通常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为媒介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解释并促使其尽快解决的一
种舆论监督。
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渐渐在舆论监督中产生了话语权,这种变化引发了对新媒体时代监督功能的思考。
1 舆论监督
1.1 舆论
舆论是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社
会事件公开表达意见的集合。
舆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
舆论可以发挥相应的政治作用。
1.2 监督
监督即监视、监察,它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
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监督大多都将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当成后盾。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一定的强效性、随意性以及广泛性。
1.3 舆论监督的定义
舆论监督是在保持了舆论与监督两者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意义的良性贯通融合。
舆论监督是指将民众的意见集结成一种舆论,然后对舆论中的现象或者事件进行监督,进而促使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民众既是舆论的发起者,也是监督的执行者,因此可以将舆论监督看成是民众监督[1]。
2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研究
2.1 新媒体的研究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
在1967年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
这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介与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来对新媒体进
行界定。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某些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1)类型变化。
新媒体的类型主要包括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两种。
手机媒体是将手机当成信息收集与展示的工具,完成信息传播过程的媒体。
随着手机传播功能的发展,手机媒体渐渐成为新媒体中的第五媒体;而网络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对信息进行交流和传播的系统。
网络媒体被称
为第五媒体。
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网络媒体渐渐承担起舆论监督的功能[2]。
2)理论变化。
传统的传播理论认为,媒体的研究框架
是媒介扩散论和媒介决定论。
然而这种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现在的传播理论将网络概念当成结构中心,建立了一种转化模式。
2.2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现状
新媒体时代平等的话语权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热情,使舆论监督进入了新阶段。
1)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泛化。
新媒体以技术为依托
的特点使其无视了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泛化。
2)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灵活模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生动灵活,使得舆论报道过程变得更加大众化、形象化、生活化,进而加强了舆论的影响力以及感染力。
3)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具有将信
息瞬时传播的特点,因此,网络上常常会因为某一热点问题掀起舆论狂潮,当这种舆论狂潮出现之后,相关部门就要采取行动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解决。
因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不容忽视的效果。
2.3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特点
目前,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自由与政府控制、公民权利、司法权威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舆论监督需要在度的水平上适可而止,在量的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
要平衡舆论监督与政府控制、公民权利、司法权威之间的关系,舆论监督就要做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实现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完美结合[3]。
3 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措施
随着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第一,民众的情绪性言论较为常见,无主见群体的情绪很容易就会受到这些情绪性言论的影响,形成非正常的舆论暴力;第二,信息的准确性难以核实,虚假信息的泛滥很容易使民众出现极端行为或者思想上的混乱。
因此,需要对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
3.1 健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保障机制
一套完整的新闻法体系可以使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
功能发展得更好。
监督不力是目前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监督不力使舆论监督出现了盲区,而舆论监督只有在获得全部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监督目的[4]。
3.2 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自身建设与监管
要加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第一,要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加强,并建立健全的网络立法;第二,网站要
使其编辑增强法律意识;第三,要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对主流网络媒体加强建设;第四,应该鼓励民众提升自身的网络素质,使其自律机制加强。
4 结论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形态意识的独特体现,它是辅助社会发展以及制约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
新媒体时代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研究,使其舆论监督实现更为平稳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J].今传媒,2014(3):29-30.
[2]张建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比较研究
[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
[3]彭韩铭.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司法的边界探讨[J].新余学院学报,2015(3):30-32.
[4]于水.论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拓展与深化[J].中国地市报人,2012(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