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

合集下载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转归的一门学科
B.
肿瘤诊断的 “金标准 ”
C.
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D.病理学阐述了疾病的本质
2
【多选题】
A.
高血压
B.
炎症
C.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D.
肿瘤
3
A.
呼吸衰竭
B.
缺氧
C.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A.

B.

8
【判断题】(1分)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A.
9
【判断题】(1分)病理学研究方法中的活体组织检查是迄今临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

B.
【判断题】(1分)组织和细胞培养属于人体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
B.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2分)列引起疾病属于生物性因素的有
A.
D.
疾病的诱因
5
【单选题】
A.
维生素D缺乏
6【单选题】(1分)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属于
A.
先天性因素
B.
免疫性因素
C.
生物性因素
D.
遗传性因素
7【判断题】(1分)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因素属于先天性因素
A.

B.对
8【判断题】(1分)疟疾的致病因素属于生物性因素
A.

B.

9
【判断题】(1分)乙型脑炎的致病因素属于遗传因素
D.
发热
4
【单选题】
A.
疾病
B.
肿瘤
C.
心力衰竭
D.

细胞名词解释3

细胞名词解释3

细胞生物学名词----------------------------------------- 01 总论学术组织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ell Biology(IFCB)系细胞生物学国际性组织,于1977年成立。

1980年8月31日至9月5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西柏林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议,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参加了该会。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uman proteomics project 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简称HUPO)于2001年4月在美国成立。

其主要任务是协调与组织各国科学家在人类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国也于2002年成立了相应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简称China HUPO。

HUPO已启动的两项具体计划为美国牵头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和中国牵头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会Asian-Pacific Organization for Cell Biology (APOCB) 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会所属的一个区域性学术团体。

1984年由日本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起,经过与中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细胞生物学学会协商,于1988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四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上宣布成立。

第一届学术大会于1990年11月3日至7日在中国上海召开。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CSCB)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是细胞生物学工作者自愿结合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于1980年7月12日在兰州成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科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 研究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过程基因型不改变而表型发生变化的机制的学科。

超微形态学ultramicroscopic morphology 指研究在1~200nm范围内的细胞组份的形态结构,以及它在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情况下变化的学科。

病理学

病理学
10.阿少夫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肉芽肿性病变,亦称风湿小体,是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阿少夫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共同构成。‘该小体体积甚小,多位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或皮下结缔组织的小血管周围。
11.环形红斑:是皮肤局灶性微隆起的淡红色环状红晕,红晕中央肤色正常。组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渗出性炎。它是风湿活动的特征病变和表现之一,具有诊断意义。
2.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所存在的差异。即异型性包括细胞异型和结构异型两方面。
3.癌基因:是指含有导致细胞发生肿瘤转化信息的基因。
4.转移:是指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
7.假小叶:是指小叶内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将原有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组织学特点是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通常结节肉眼观大小在0.1~0.5cm之间、形态较一致而弥漫,是门脉性硬化的特点。
1.淋巴瘤:是指原发性淋巴组织的一组恶性肿瘤,通常是指初始阶段以局限性肿瘤性结节为主要表现的淋巴细胞性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瘤细胞所处分化阶段、免疫表型、遗传特征和临床表现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B细胞性和T细胞性或NK细胞性两组。
11.炎性息肉:是指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于黏膜表面的肉样肿块。
12.炎性假瘤:是组织的炎性增生所形成的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发生在肺和眼眶。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4.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膨胀变薄。

病理

病理
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一)大体观察
(二)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五)超微结构观察
(六)新方法新技术等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机体保持内环境恒定,细胞组织不受损伤,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即可引起细胞组织损伤。可引起损伤的因素——缺氧、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等。
(1)干性坏疽(dry gangrene):是坏死组织的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再加上在空气中蒸发,故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2)湿性性坏疽(moist gangrene):其特点,A 多发生于内脏(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当其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伴有淤血水肿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适合腐败菌生长繁殖。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或污黑色。B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的分界线不明显。C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造成恶臭。D毒性产物及细菌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二)病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地位
病理诊断是迄今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
1. 细胞学检查——检查在发现早期肿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宫颈刮片,痰涂片)。
2. 活体组织检查—从病人身上取材进行诊断;
3. 尸体剖验——可对不幸去世的病人的诊断和死因作出回答,提高临床诊断和医疗水平。
病理学揭示的疾病的形态和功能方面的改变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根据。
化生的类型和表现
1.鳞状上皮化生(鳞化) 最常见,多见于气管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化生成鳞状上皮(癌变的基础)。

水产动物病理学基础

水产动物病理学基础
综合征
是西医常用的病名,为一组症候群的总称。如干燥综合征, 是与遗传、内分泌、感染有关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它如肠 道易激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肝肾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等。这些综合征可以出现在数种疾病 中,或数个器官、组织系统中,均需依据西医的病因、病 理综合进行合理治疗。在中医学中无“综合征”这一名称。
第五章 病理学基础
引言
1. 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 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 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的 科学。
2. 病理变化包括二方面: 1) 损伤作用:致病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 伤害作用 2) 抗损伤作用:机体产生的对致病因素的 抵抗作用
3. 症、证、病、综合征
血管内膜(不可逆)形成血栓头。
(2). 由于血小板血栓的阻碍,血流在其 下 游形成漩涡,形成新的血小板小堆。 如 此反复进行,血小板粘集形成不规 则的梁 状或珊瑚状,血小板梁间由有大量红细胞 的纤维蛋白网填充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1.白色血栓:A(artery)内、心瓣膜上;呈灰白、质稍 硬、表面细波纹,整个血栓呈蛹状; 镜下由血小板、 纤维素和WBC组成。

中西医都有,但含义颇多差异。西医的病是包括致病原因、 病变部位、病理机制、预后转归等诸多内容的精确概括, 以此就能制订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所以西医重视病的 诊断。中医的病多以主要症状命名,如头痛、咳嗽、呕吐、 泄泻、不寐等,要想全面认识疾病,必须再通过四诊八纲、 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证” 的概念,才能辨证施治,所以中医对证的辨别更为重视。
第一节 血液循环障碍
1. 血液循环的作用:输送O2与养料、运走CO2与废物。 2. 水产动物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患病时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变化为基础,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等)的科学疾病: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的复杂的斗争过程病因:是指作用于机体的各种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直接诱因:直接传递各种致病因子的媒介物(蚊,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间接诱因:内外因之间是否发生联系,还受一些条件影响,这些均属间接诱因修复:机体以各种方式补偿性生长,使受损的组织恢复原来的机能,使死亡的细胞由新生细胞来补充,这各过程叫修复。

修复包括清理、再生、机化、创作愈合再生:机体细胞或部分组织缺损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组织细胞分裂增生出新的组织、细胞,以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和机能,这种现象称为再生。

以细胞增生为基础。

生理性再生:组织细胞不断衰老消失,由同种细胞分裂增生补充,形态和功能与原来组织完全相同。

病理性再生:病理状态下缺损组织再生修复。

完全再生(病理性再生的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与原来缺损组织完全相同),不完全再生(不能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仅起填补损伤的作用)。

影响再生的因素:动物种类、组织种类、年龄、全身状况。

机化:各种病理产物和异物(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寄生虫、缝线等)以新生的肉芽组织来清除、取代和包裹的过程称为机化,又称纤维化钙化指局部组织中的钙盐沉积代偿:在疾病过程中,一些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受到破坏或机能发生障碍时,体内另一些组织器官加强机能,以适应新的条件,这种现象叫做代偿肥大:在代偿过程中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体积变大或数量增多,而使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肥大(如细胞数量增多,可称增生)。

肥大(增生)是机体代偿的重要表现形式。

充血:器官和组织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

2024年医学考试大纲

2024年医学考试大纲

2024年医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医学资格考试是对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全面评估的考试,旨在确保他们具备从事医疗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试通常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相应的地方医学考试机构组织和实施。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1. 基础医学知识:人体解剖学:包括骨骼、肌肉、神经、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

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临床医学知识:内科: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外科: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畸形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妇产科: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妊娠、分娩和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儿科: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神经科: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医学伦理与法律:医学伦理学:研究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和医学人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医疗法律:涉及医疗行为的法律规定,包括医疗纠纷处理、患者权益保护等。

4. 临床实践技能: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正确获取患者病史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诊断和治疗操作: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操作,如穿刺、缝合、急救等。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解读:熟悉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影像学检查的原理、方法和结果解读。

5. 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医患沟通: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解释疾病信息和治疗方案。

团队协作:在医疗团队中与其他成员有效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考试形式与标准笔试:通常采用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形式,测试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实践技能操作:模拟实际医疗场景,对考生的临床技能进行实际操作评估。

口试或面试:测试考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对医疗伦理和法律的理解和应用。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的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

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和出血等变化。

充血是机体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机能和抗病能力增强。

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的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和器官中血流量增多。

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4.胸腔和肺脏的疾病病理变化:淤血的组织和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的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的局部温度降低镜检:淤血的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的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和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的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

淤血的组织和器官机能和代谢都发生障碍。

长期淤血的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是淤血的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

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

又称局部贫血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对机体的主要影响:短暂轻度的缺血,病因消除后可迅速恢复组织的机能;长期严重的缺血引起组织细胞变性甚至是死亡;当局部组织器官缺血,而动脉血管的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时常引起梗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性通常是一种可逆性病变
2. 变性的种类:
1) 颗粒变性:又称浊肿,是肿大的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蛋白质微
细颗粒,使细胞和病变器官出现浑的现象 在急性传染病、中毒和缺氧时常在肾脏和肝等组织中见到该变性。
2) 空泡变性: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水泡的现象 3) 透明变性:在细胞和间质中出现均质、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Chapter 3. 病理学基础简介
第二节 衰退性病变(物质代谢障碍)
在鱼虾病害中常见的物质代谢障碍有萎缩、变性和坏死等 一、萎缩 (Atrophy) 1. 定义:指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体积
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现象。
2. 萎缩的种类: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1) 生理性萎缩:指生物机体由于正常的生理原因而出现的组织或
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 血液循环障碍
1. 血液循环的作用:输送O2与养料、运走CO2与废物。 2. 水产动物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和水肿 一、充血 1. 定义: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2. 充血的种类:
A. 按血液来源来分:
1) 动脉性充血:动脉流进的血液超过正常值而引起的充血 2) 静脉性充血: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充血,一般又称为“淤血”
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三、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一)疾病的经过
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包括: 1. 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至出现症状前的一段时间; 2. 前驱期:期限很短,尚无典型症状; 3. 充分发展期:为疾病的高潮期,已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
(二)疾病的结局
1. 完全恢复:病原清除,症状消失,机体的机能等完全恢复 2. 不完全恢复: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有些后遗症 3. 死亡
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
三、贫血 1. 定义:指机体血细胞含量减少或红细胞。色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2. 贫血的种类:
1)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死亡速度 红细胞生成速度;如椎体虫贫血 2) 出血性贫血:因出血造成的血量减少或红细胞伤失。如出血病 3) 吸血性寄生虫引起贫血:吸虫类等引起的血量减少 4) 营养性贫血: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引起的贫血。如缺铁,VB12等 5)造血组织疾病:如肾脏和脾脏被病原感染后引起的贫血。
1. 原发性感染:健康个体首次遭到病原侵袭而发生疾病 2.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3. 再感染:同一种病原第二次侵袭后又使机体患病 4. 重复感染:第一次感染后留在体内的病原使机体再次发病。
(五)根据病情性质来分
1. 急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短(数天至1-2周) 2. 亚急性染:从发病至死亡时间较长(2-6周) 3. 慢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长(6周以上甚至终生)
B. 按性质来分:
1) 生理性充血:如激烈运动时,肌肉和鳃等组织器官的血液增多 2) 病理性充血:致病因素引起的充血,如病原诱发的炎症常伴充血
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
二、出血 1. 定义: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 2. 出血的种类:
A. 按出血部位来分:
1) 外出血:血液流到体表或体外的现象 2) 内出血:血液流到组织或腔隙内的现象
透明变性常在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
4) 粘液变性:是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内粘液物质增加的一种病变。
粘液病变在鱼类常见于因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
5) 脂肪变性: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了游离性脂肪滴的病变。
脂肪变性常伴有机体氧化过程不足等疾病,如全身性贫血等
病理学基础:衰退性病变
三、坏死 1. 定义:指机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
(二)根据病原种数来分
1. 单纯感染:疾病是由一种病原侵袭引起 2. 混合感染:疾病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侵袭引起
(病和肠道病等 2. 全身性疾病:病变影响到整个机体,如中毒、营养不良、泛池等
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四)根据感染情况来分
坏死是不可恢复的变化,是不可逆变性发展的最后阶段
2. 坏死的种类:
1) 生理性坏死:指因正常的生理原因出现的组织或细胞死亡
如表皮的角化脱落,脾脏对老化血细胞的清理等。
2) 病理性坏死:指因致病因素引起的组织或细胞死亡
3. 病理性坏死的原因:
1)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脊髓受损后,相应的肢体部分发生坏死; 2) 局部血液供应不足: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细胞则缺氧坏死; 3) 微生物、寄生虫或其毒素的毒害作用 4) 理化因素:如高温、严寒或放射性物质等。
Chapter 4. 病理学基础简介
1. 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
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的科学。
2. 病理变化包括二方面: 1) 损伤作用:致病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伤害作用 2) 抗损伤作用:机体产生的对致病因素的抵抗作用
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疾病的定义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疾病的发生是各种致病因素和机体自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疾病发生的种类 (一)根据病原种类来分
1. 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即病原性疾病 2. 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如机械损伤、理化刺激、营养缺乏、先天缺陷等
B. 按出血方式来分:
1) 破裂性出血:因血管壁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2) 渗出性出血:血管壁渗透性增高而引起的血液流出。
3. 鱼类出血的原因:
1) 机械性损伤:如刺伤、咬伤等直接损伤血管壁而使血液流出血管。 2) 侵蚀性损伤:因炎症、肿瘤、溃疡等原因,使血管壁受周围病变的
侵蚀作用,导致血管壁破裂出血。
器官体积的缩小和功能的衰退。如石斑鱼变性时雌性性腺的萎缩
2) 病理性萎缩:
a. 全身性萎缩:如饥饿和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全身性组织器官减小 b. 局部性萎缩:如大眼鲷匹里虫引起的生殖腺萎缩 主要类型有:营养不良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缺血性萎 缩、神经性萎缩
病理学基础:衰退性病变
二、变性 1. 定义:指组织细胞因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种程度较轻的变质性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