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食用菌生产技术 第二章 生物学特性2-1.2.3.4.

生产上常用的氮源:
豆饼粉、花生饼粉、土豆、蚕蛹粉、玉米浆、麸皮 等
说明:
不同食用菌氮源利用能力、种类不同,但大 部分吸收利用木屑和棉子壳的能力较强 。
水分
概念:指构成食用菌的细胞组分及生命活 动的介质或媒介。
水是细胞中的一种主要成分,一般可占细胞重量的 70%~90%。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无机盐
概念:
品种的概念
黑木耳——“沪耳1号”、湖北房 县的“793”、保康县的“Au26”、 福建的“G139”、河北“冀诱1 号”; 适于稻草栽培的“D-5”、 “G139”、 “G137”等。 金针菇——金杂F19等。
品种的概念
香菇——中高温型:931、8001、武 香1号;中低温型:087、856、L26、 939、9015、9608;花菇菌种:泌花1 号、泌花2号、天白1号。 银耳的品种:代料种TR22、TR23 、 TR05 、银丰1号、银丰2号等。
二、食用菌的命名
食用菌的命名和其他生物一样, 都按国际命名法命名,即采用 林奈氏 (Linnaeus) 所创立的 “双名法”。 每一种食用菌的学名都依属与 种而命名。
双名法
香菇 (lentinula edodes)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 银耳别名白木耳,学名 (Cremella Fuciformis Berk) 黑木耳[Aurcularia auricula (L.ex Hock .Underw)]
胺类
脂肪酸
三、大型真菌营养生态类型
大型真菌是一类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分化,并依靠 现成的有机物质而生活的一类菌类。 营养方式是异养,有以下几种: 寄生:从活的动植物吸取养分。 腐生:从死的动植物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吸取养分。 专性寄生:寄生性非常强,不能腐生。 专性腐生:腐生性非常强,不能寄生。 兼性腐生:不是严格的寄生或腐生,以寄生为主, 兼 行 腐生。 兼性寄生:不是严格的寄生或腐生,以腐生为主, 兼行 寄生。 共生: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取养分同时又提供该活体有利 的生活条件,彼此互相受益,互相依赖。
第2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PPT课件

1)营养菌丝阶段 菌丝所须的含水量取决于培养基的材料。如:
若以椴木为培养基栽培香菇,椴木的含水量为33-37%; 若以木屑为培养基,其含水量则要达到63%左右。 栽培蘑菇的培养基含水量达为62-65%。 2)子实体发育阶段
食用菌的子实体含水量占菇体鲜重的85-93%,水分 大多来自基质,但若空气湿度太低,子实体将很快失水 而干枯。
二、温度对食药用菌生长的影响
1)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生 (cm)
长
0.5
速
度
0.3
0.1
金针菇适温 18-21℃ 香菇适温 22-28 ℃ 草菇适温 28-32 ℃
0 0 10 15 20 25 35 45(℃)
酶活性
2) 温度对子实体发育的影响
A)温度与原基分化的关系 低温分化发生型:降温幅度为8-12 ℃,如金针菇。 中温分化发生型:降温幅度为4-8 ℃,如双孢蘑菇。 高温分化发生型:不须降温,如草菇。 B)温度与子实体形成的关系 变温结实型:需要较大的昼夜温差,如香菇。 稳温结实型:大多数食用菌属于这种类型,如草菇、双 孢蘑菇、银耳等。
厚垣孢子
二、孢子印(Spore print)
孢子印是成熟的伞菌在静止的空气下所释放的孢子堆 积而成的图纹,是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担孢子 孢子印
子子
囊囊
菌菌
亚亚
门门
盘
菌
真 菌
鞭毛菌亚门
纲
门 结合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第
担
层 菌
5
子
纲
节菌
大
亚 门
型
真
腹
菌 的
菌 纲
分
类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4
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结 构
菌 丝 体
子 实 体
有 性 孢 子
返回本节
5
(一)菌丝体 1.基本形态 (1)概念 (2)概况 (3)划分
返回本节
2.特殊形态
6
1.菌丝体的基本形态
(1) 概念 菌丝:管状的丝状物 菌丝体:菌丝积聚成的菌丝群
返回本节
7
特征 集聚时多呈白色绒毛状 (2) 来源 孢子萌发或菌丝片断伸长分支 概 况 作用 吸收水分和养料,是营养器官
1.概况
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 概念 大型菌丝组织体 来源 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 作用 繁殖器官、食用部分返回本节ຫໍສະໝຸດ 21蛹虫草(棒状)
猴头菌(头状)
杏鲍菇(保龄球状)
返回本节
22
马勃(球 状)
银耳(叶 状)
牛舌菌(舌状)
榆耳(耳状)
珊瑚菌(树枝状)
返回本节
23
块菌(块状)
57
返回本节
58
三、酸碱度
酶的活性 pH影响 细胞透性 范围:3.0~8.0 ㈠需求 偏酸性:5.0~6.5( 最适pH 多) 偏碱性:7.5 调节:NaoH 、 HCl 或石灰等 酸性:4.0(猴头菌) 0.2%KH 2PO4、K2HPO4 ㈡措施 稳定 1%石膏粉或CaCO3 保持:常喷1%~2%石灰水
返回本节
32
•异宗结合
由不同性别的菌丝进行结合发育成子实体,这种结合 方式称为异宗配合。如木耳、香菇等。
返回本节
33
思考题:
草 菇 1 2 3
香 菇
1
2
3
在上述三个料袋中分别接入1个、2个、3个 担孢子进行培养,是否都能出菇?为什么? 34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生理:研究食用菌个体的物质、能量代谢,个体生长发育的科学。
生态:研究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及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
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一、营养物质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
(一)碳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
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
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收碳素营养。
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收利用。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
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常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促进菌丝在培养料中快速生长。
(二)氮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
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
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可被菌丝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氮则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有机氮肥才能被吸收利用。
生产上常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黄豆饼和畜禽等。
尿素的用量为0.1~0.2%。
碳氮比:营养基质中的碳氮肥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
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小,以20:1,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大,以30~40:1。
食用菌最基础的生物学特性---光照

食用菌最基础的生物学特性---光照食用菌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食用菌生长繁殖不需要直射阳光。
那么也许有人要问,没有叶绿素就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了吗?比较例外的是蓝藻等原核生物虽然没有叶绿素等细胞器的存在。
但却含有叶绿素a、藻蓝素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惜的是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食用菌有叶绿素a、藻蓝素等光合色素。
光照对食用菌有不同的影响,光照可影响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合成能力和子实体的形成,有时光照影响子实体的向光性。
光还对食用菌孢子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光照往往诱发有性和无性结构的形成。
其次在孢子释放期间,产孢结构是绝对向光的,而且它们的孢子也向光。
对于光在食用菌中触发产孢的机制,目前已比较清楚,这是近紫外光(near-UV)照射的结果。
根据食用菌对光照的反应,我们可以把食用菌分为对光敏感型和对光不敏感型。
大多数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光对某些食用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过强的光线对菌丝体生长有害。
大多数食用菌的子实体在分化和发育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没有这种散射光的刺激,子实体原基就不能形成。
光照对子实体的形态、色泽、品质等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光强度和光质可以显著地改变菌柄的长度和菌盖形状。
影响食用菌繁殖的波长大多接近紫外、紫色或蓝色的光谱范围内(大约320—490nm)有时黄、红或远红外区的波长也可影响繁殖。
一种食用菌可能不仅只有一种光反应,它可能对其他波长的光发生反应。
尽管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不受光的影响,但是接受光照生长的菌丝体将会影响其后的繁殖。
光对子实体形成的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通过日本尾田义冶等人的研究,已在半知菌类找到一种光受体,因从菌类中得到故被命名为真菌色素(mycochrome)。
并了解到真菌色素并不像植物光敏素那样是一种单一的色素蛋白,它至少由蓝光吸收型(PB)和近紫外光吸收型(PNUV)两种色素体所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双孢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不需要光照,即使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也能顺利发育,且菇体色泽洁白度高,蘑菇忌阳光直射,菌床管理可无光线的黑暗条件下进行。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食用菌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物,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食用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食用菌是一类具有特定菌株特性的真菌,它们生长迅速、营养丰富,并且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特殊功能。
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其天然生长环境,提供适宜的养分和环境条件,加速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最终实现高效率的生产。
二、底物的选择和处理在食用菌类栽培中,底物的选择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一般而言,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底物有秸秆、木屑、麦秸、稻草等有机材料。
底物的处理包括破碎、消毒、调配等步骤。
破碎可以增加底物的比表面积,有利于菌丝生长。
消毒可以杀死底物中的有害微生物,保持培养环境的纯净。
调配可以使底物的碳氮比适宜,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种菌和接种种菌是食用菌类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步骤。
种菌的选择应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可以选用菌丝体、孢子等。
接种是将种菌与底物充分混合,使种菌在底物中生长繁殖。
接种的方法有点孔接种、埋条接种、混合接种等。
接种时要注意卫生,避免杂菌和外来菌的污染。
四、培养环境的调控培养环境的调控是食用菌类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都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
温度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应提供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利于菌丝的伸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湿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导致菌丝受抑制或产生异常。
保持适宜的湿度,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扩散。
光照可以促进食用菌子实体中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质量。
但是,过高的光照会导致食用菌产生光敏感反应,需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特点进行调整。
通风是保持培养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排除二氧化碳和调节氧气含量。
适当的通风可以提供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气候条件。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课件

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环境
金针菇需要在低温、阴暗的环境 中生长,温度范围通常为5-15℃
,最适宜温度为8-10℃。
营养需求
金针菇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质作为 碳源,如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 同时需要氮源、磷源、钙源等矿物 质。
繁殖方式
金针菇属于伞菌目,通过产生孢子 进行有性繁殖。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环境
煎炸
将食用菌切成片状或块状,裹上 面粉等调料后放入热油中煎炸至 金黄色。煎炸后的食用菌口感酥 脆、味道香浓。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采收与加工
适时采收,按照食用菌的质量标准进行分级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废弃物处理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05 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
低温保鲜
气调保鲜
将食用菌置于低温环境下,抑制其呼吸作 用和酶活性,延缓衰老过程,保持其新鲜 度。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目录
CONTENTS
• 食用菌概述 •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 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 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
01 食用菌概述
食用菌的定义
食用菌
指具有食用价值的真菌,通常是指子实体或菌核可食用的真菌。
真菌
是一类具有真核的生物,与植物、动物共同构成了生物三大类群之 一。
金针菇
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 ,中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及美国、加拿大都有分布。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维生素
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 素,尤其食纤维可以促进 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理学]2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理学]2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44608e3f227916888486d7e5.png)
5、菌褶与子实层
1)菌褶
菌盖下面辐射状生长的薄片叫菌褶。其中间是菌髓, 两面是子实层,通常为片状组织。
2)子实层 是菌褶上着生担子的部分或是子实体的产孢表面。
菌髓
菌褶 子实层 担子菌:担子、囊状体
子囊菌:子囊、侧丝
5、菌褶与子实层
3)子实层结构
不同的食用菌子实层的结构不同,子囊菌的子实 层由子囊和侧丝组成,担子菌的子实层则是由无数 栅状排列着的担子和囊状体组成。
但其基本结构类似,一般可分为:
菌柄、菌盖、菌褶、菌环、菌托五部分。
下面以伞菌为例,介绍食用菌子实体的结构。
1、菌柄
位于菌褶下方,是菌盖的支持物。 绝大多数食用菌有菌柄,少数食用菌完全无柄。 功能: 1)支持子实体; 2)输送营养及水分的功能。 着生方式: 1)中央生:菌柄生于菌盖中央。如:蘑菇 2)侧生:菌柄生于菌盖的一侧。如:侧耳 3)偏生:菌柄生于菌盖的偏心外。如:香菇 着生位置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菌环
概念:有些食用菌在幼小时,菌柄和菌盖之间有一 包膜相连,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一部分留在 菌盖边缘,一部分留在菌柄上。留在菌柄上的称为 菌环。 即内菌膜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 着生位置:有上、中、下三种。
3、菌托
概念:有些食用菌幼年时,其菌蕾的外包着 一层膜。菌蕾长大,外膜破裂,留在菌柄基 部的残膜称为菌托。
即是外菌膜残留在菌柄基部的环状物或苞状 物等
各种食用菌的菌托、菌环的有无、大小、 位置、形状、颜色等的区别,是分类鉴定的 重要依据。
4、菌 盖
各种食用菌的形态、颜色等各有差异。
形态:不同食用菌形态各不相同。如双孢蘑菇菌盖 呈半球形,金针菇呈钟形、平菇呈肾形、喇叭形等。
颜色:食用菌菌盖的颜色既因品种不同而异,又与 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金针菇为黄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阿
一、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 菌丝体又称营养体,其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和 水分。 子实体又称繁殖体,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可供人们食 用的部分。
食 用 菌
菌丝体(营养体):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和水分。 子实体(繁殖体):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供人们食用。
5、菌褶与子实层
1)菌褶
菌盖下面辐射状生长的薄片叫菌褶。其中间是菌髓, 两面是子实层,通常为片状组织。
2)子实层 是菌褶上着生担子的部分或是子实体的产孢表面。
菌髓
菌褶 子实层 担子菌:担子、囊状体
子囊菌:子囊、侧丝
5、菌褶与子实层
3)子实层结构
不同的食用菌子实层的结构不同,子囊 菌的子实层由子囊和侧丝组成,担子菌的 子实层则是由无数栅状排列着的担子和囊 状体组成。 担子菌:担子、囊状体
4、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 ⑵异宗配合
多数食用菌的单核菌丝有性别之分,常用 “-”与“+”表示。尽管不同性别的菌丝 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同性别的菌丝间永不亲 和,只有经过异性菌丝结合才能生育后代者, 称为异宗结合。(自交不孕)
根据控制这种亲和性是一对还是两对等位基因, 又将其分为两类:
①二极性异宗结合 在异宗配合中,菌丝的性别是由遗传因子“性基因” 决定的。凡是由一对遗传因子 Aa 所决定,它们产生 的孢子或由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不是 A 型便是 a 型, 四个担孢子分属两个 A 型,两个 a 型,就称为二极性。 1)1对遗传因子(Aa); 2)2种类型孢子或单核菌丝(A、a); 3)二极性。
如草菇、灵芝、长根菇、银丝菇等
3、子实体形成时期对温度的要求
根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温度的要求,分为两种类型: 结实温度保持恒定不变可以 恒温结实型 形成子实体。如:白蘑菇、 黑木耳、草菇、猴头等。 结实温度保持恒定不变,不能形 成子实体,只有变温才能结实。 变温结实型 如香菇、平菇、金针菇等,一般 用8~10℃温差的低温刺激。
子实层
子囊菌:子囊、侧丝
5、菌褶与子实层
4)子实层分布
除木耳在耳面,猴头菌在剌表面,羊 腹面
肚菌在菌盖凹穴表面外,黑木耳腹面,在
绝大多数食用菌子实层均排列在菌褶的两 侧或菌管内壁。 剌 凹穴
(三)食用菌的生活史
1、生活史概念:指食用菌从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 长发育,又产生孢子的整个生长过程。
(孢子→生长发育→产生新孢子) 2、详细过程: (1) 有性繁殖: 子实体产生的孢子在适合条件下萌发,形
菌肉中除少量菌丝体外,其它是由菌丝膨大而成 的泡囊。
失去再生能力:这些泡囊虽然来源于菌丝,但已失
去再生能力。因此,用组织块分离培养菌种,往往
不易成功。
如:红菇、乳菇。
菌肉:
3)胶质状丝质菌肉(菌丝体(少)+胶状物质(多) 菌肉由少量菌丝扭结而成,但菌丝间充满胶装物质。 不易再生:这类菌肉中菌丝比例少,用组织块分离培 养菌种,也不易成功。 如:白木耳、黑木耳等。
5、主要栽培食用菌的生活史
了解生活史,是栽培食用菌的基础, 在食用菌生活中,除了由担孢子→担孢子有 性大循环外,还有由无性孢子形成的小循环。
分生孢子:金针菇、滑菇、木耳等的分生孢子; 厚垣孢子:草菇、蘑菇、香菇、猴头等的厚垣 孢子。 目前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活史如下:
⑴平菇生活史
异宗配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模式图是: 子实体→ →担子→ →核配→ →减数分裂 ↑ ↓
简 答 题
1、什么叫生活史?写出生活史简图。
二、食用菌的生态条件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是由其遗传性所决定的,但 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二者形成特定的生态体系, 只有了解、掌握他们的规律才能取得高产、稳产 和优质的产品。
物理:温度、湿度、空气、光 影响食用菌 的环境条件
化学:营养、pH 生物:有害生物与有益生物
4、菌 盖
各种食用菌的形态、颜色等各有差异。
形态:不同食用菌形态各不相同。如双孢蘑菇菌盖 呈半球形,金针菇呈钟形、平菇呈肾形、喇叭形等。
颜色:食用菌菌盖的颜色既因品种不同而异,又与 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特别是阳光有关。 品种:如白蘑菇为白色,草菇为灰色,香菇为褐色, 金针菇为黄色。
发育阶段:平菇幼时蓝色、后变白色。
㈠ 温度
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每 种食用菌都有其温度三基点。 最高生长温度 温度三基点 最适生长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
不同食用菌有不同温度三基点,同一食用菌不 同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也不同。下面分三个阶段来 讲述:
1、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1)温度范围:5~33℃(少数除外),最高39℃,最 低2℃。
菌肉:
这是最有食用价值的部分。菌肉绝大多数为肉质, 少数是蜡质,胶质或革质。 根据子实体的结构,可将菌肉分为三种类型。
1)丝状菌肉(菌丝体)
大部分食用菌的菌肉是由丝状的菌丝体组成。 可再生:这些菌丝虽然组成了子实体,但将这些组织 分别放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均可长成新的菌丝。
菌肉:
2)泡囊状丝状菌肉(菌丝体(少)+泡囊)。
珊瑚期
↑
担孢子(AB、ab、aB、Ab)
↓
桑椹期
↑
萌发
↓
纽结期← ← ←双核菌丝←← ←单核菌丝
⑵ 香菇的生活史 异宗配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
有2个无性小循环(单核或双核厚垣孢子) ⑶ 金针菇的生活史
异宗配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
有3个无性小循环(双核节孢子、双核粉孢 子、单核粉孢子)。
⑷ 蘑菇的生活史 次级同宗配合、单因子控制、二极性。
食用菌的单核菌丝结合成双核菌丝时,有两种类型。
⑴ 同宗配合 由一个担孢子萌发的两条单核菌丝能进行结合而生育 后代者,称为同宗结合或自交亲和。(自交可孕) 同宗配合类型又分为初级同宗配合和次级同宗配合。
①初级同宗配合:由同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草菇: 细胞内两个核没有遗传性差异。(同核体产生)
②次级同宗配合:由异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双孢蘑 菇:担子上只生两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含有一对异核 体。(异核体产生)
2、菌环 概念:有些食用菌在幼小时,菌柄和菌盖之 间有一包膜相连,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 一部分留在菌盖边缘,一部分留在菌柄上。 留在菌柄上的称为菌环。 即内菌膜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
着生位置:有上、中、下三种。
3、菌托 概念:有些食用菌幼年时,其菌蕾的 外包着一层膜。菌蕾长大,外膜破裂, 留在菌柄基部的残膜称为菌托。 即是外菌膜残留在菌柄基部的环状物 或苞状物等 各种食用菌的菌托、菌环的有无、 大小、位置、形状、颜色等的区别, 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长阶段其菌丝体可形成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特
殊结构,称之为变态组织。 常见的变态组织有以下几种:
3、菌丝体的组织化 ⑴菌 核 真菌在生活过程中由菌丝密集而形成的块状或 颗粒状的休眠体。 功能:①抵抗不良环境;②贮存养分。 如:茯苓、猪苓、雷丸的药用部分就是菌核。
3、菌丝体的组织化
⑴菌 核 ⑵菌 索 由菌丝密集而成的绳索状的结构。其 外貌与根相似,故又称根状菌索。 功能:①输送养料;②抵抗不良环境。 如:密环菌能产生典型的根状菌素。
有2个无性小循环(厚垣孢子、次生孢子),
⑸ 木耳的生活史 异宗配合、单因子控制、二极性。
有2个无性小循环(双核或单核分生孢子) ⑹ 银耳的生活史
异宗配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 有1个无性小循环
填空题
1、食用菌的形态分( 1 )和( 2 )两大部分。前 者主要功能是( 3 );后者主要功能是产生孢 子,繁殖后代,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 2、担子菌纲的食用菌菌丝可分为(4)菌丝和(5) 菌丝二种,其伞菌子实体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 (6)、(7)、(8)、(9)、(10)五个部 分。 3、食用菌菌丝体常见的变态组织有:( 11 )、 ( 12)、( 13)。 ( 11)菌核,( 12 )菌索,( 13 )子座
②四极型异宗配合(两对遗传因子Aa、Bb) 1)2对遗传因子Aa、Bb;
2)4种类型孢子或单核菌丝:AB、aB、Ab、ab ;
3)四极性。 二极性可育率( 50% ):属于二极性菌类的单核菌 丝,同型间不能亲和,只有Aa组合时才能形成双核 菌丝,可育率为50%; 四极性可育率( 25% ):属于四极性菌类的单核菌 丝,只有Aa、Bb组合时才能亲和。因此,遗传因子 为 AB 的只有与 ab 的配对及 Ab 与 aB 配对才可亲和, 可育率25%。
一、形态结构
⑵双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丝
担子菌类食用菌中,单核菌丝仅占很短时间,两 个单核菌丝很快结合,发生质配,但不核配,形成每 个细胞内含有二个细胞核的菌丝,称双核菌丝。 (每个细胞内含有二个细胞核)
单核菌丝1 双核菌丝
单核菌丝2
1个细胞核
质配
2个细胞核
3、菌丝体的组织化
在生长的一定阶段,由于功能需要许多食用 菌菌丝会形成菌组织。 变态组织(菌组织):有些食用菌在一定生
2、子实体分化时期对温度的要求
根据不同品种子实体分化时对温度的不同要求, 可将食用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即
低温型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在24℃以下,最适20℃以下, 如蘑菇、金针菇、平菇、香菇、猴头等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在28℃以下,最适20~24℃以 下,如白木耳、黑木耳、大肥菇
食 用 菌
中温型
高温型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在30℃以下,最适24℃以下,
2)食用菌菌丝较耐低温:如香菇菌丝在菇木内,即 使遇到气温达-20℃仍不会冻死;一般食用菌在0℃ 左右都不会死亡。低温只抑制菌丝的生长而无杀伤 作用,因此常用(0~4℃)低温方法来保存菌种。 但草菇不耐低温,不能放在0℃下保藏( 14℃) 。 3)食用菌菌丝不耐高温:如香菇菌丝在40℃经4h, 42℃经2h,45℃经40min即会死亡。
子实体 (繁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