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多义词总结汇总
常见文言文多义词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4、将要。(今当远离)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常见文言文多义词
————————————————————————————————作者:
————————————————————————————————日期:
ﻩ
常见文言多义词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5、zhǎnɡ,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ɡ,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总结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顾1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动词2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动词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访动词度⑴衡量〈动词〉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⑵估计表推测〈动词〉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⑶过〈动词〉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伐⑴讨伐〈动词〉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②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⑵砍伐〈动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方⑴面积,方圆〈名词〉①荆之地方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书》)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⑵当…的时候方其远门出海,仅如银线。
(《观潮》)⑶刚刚〈副词〉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狼》)⑷正在〈副词〉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⑸指方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发⑴起,指被任用 <动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发出 <动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一时齐发(《口技》)⑶出发 <动词> ①夫鹓发于南海(《惠子相梁》)②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⑷拥 <动词> 众军汉一发上(《智取生辰纲》)⑸开花 <动词>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⑹长寿的特征 <名词> 黄发垂髫(《桃花源记》)⑺头发 <名词> 皆披发文身(《观潮》)复⑴又,再〈副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⑵复兴〈动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⑶回复〈动词〉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对⑴回答〈动词〉①对曰:“小惠未遍…”(《曹刿论战》)②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⑵面对,向着〈介词〉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湖心亭看雪》)②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固1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副]本来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动]巩固3 固不知子矣(《庄子》故事两则)[副]固然4子固非鱼也(《庄子》故事两则)[副]固然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顽固6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本来7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副]本来8固众人(《伤仲永》)[副]本来国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名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名词〈惠子相梁〉 2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名词〈岳阳楼记〉3夫大国难测也国家名词〈曹刿论战〉4死国可呼国事名词〈陈涉世家〉5国险而民附地势名词隆中对〉6此用武之国地方名词〈隆中对〉7属国过居延典属国简称名词〈使至塞上〉恨1 悲名词商女不知亡国恨《秦泊淮》2.怨恨名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3.叹恨动词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痛恨动词至今遗恨迷烟树《山坡羊骊山怀古》然1、…的样子例句:怡然称快《童趣》尘气莽莽然《山市》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公欣然曰《咏雪》若听茶声然《舟核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2、副词词尾例句:果然鹤也《童趣》连亘六气七里,居然城郭矣《山市》3、这样例句:然则北同巫峡。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同学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比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江河。
词义缩小:“臭”在古代指气味,包括香气和臭气,现在只指不好的气味。
词义转移:“走”古代指跑,现在指行走。
2、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兵革非不坚利也”),也可以指士兵(“可汗大点兵”)。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蹄子踢。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学过的知识。
作助词:“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作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意思是到、去。
2、其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指他们。
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
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表示反问,难道。
3、而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连接的两个词语地位平等。
表承接:“温故而知新”,有先后顺序。
表转折:“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发生转折。
4、以作介词:“以刀劈狼首”,用;“何以战”,凭借。
作连词:“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5、于表示在:“战于长勺”。
表示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者,……也”式:“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式:“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省略主语:“(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文言文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优秀的语言形式之一。
它是中文的一种形式,不同于后来的白话文。
在文言文中,多义词是非常常见的。
这些多义词有时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以帮助读者理解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一、身体部位1. 手:手指,手下,手心,手背,手腕,手腕子,手臂,手足,手燃,手握2. 脚:脚心,脚背,脚面,脚趾,脚步,脚跟,脚底,脚力3. 眼:眼角,眼帘,眼瞳,眼中点,眼中心,眼珠,眼目,眼前4. 耳:耳鸣,耳垢,耳际,耳后,耳聪,耳鼓,耳边风,耳目二、时间1. 年:岁首,岁末,年初,年中,年节,年华,年来2. 日:日出,日中,日落,日暮,日薄,日高,日夜,日夜不停3. 月:月新,月明,月晦,月歇,月下,月光,月旦,月望4. 时:时节,时辰,时分,时时,时日,时异,时代,时危三、动作1. 走:走步,走路,走山,走马,走江,走鹤,走狗,走遍2. 说:说话,说笑,说客,说状,说风,说法,说过,说干3. 吃:吃饭,吃酒,吃苦,吃水,吃力,吃茶,吃药,吃鸟4. 睡:睡眠,睡梦,睡觉,睡衣,睡卧,睡罢,睡觉人四、性质1. 红:红衣,红杏,红烛,红紫,红颜,红艳,红粉,红妆2. 白:白衣,白日,白眼,白光,白云,白亮,白皙,白昼3. 黑:黑暗,黑夜,黑土,黑洞,黑衣,黑白,黑黢黢,黑熊4. 青:青年,青天,青蛙,青草,青山,青海,青梅,青竹五、教育1. 学:学问,学业,学徒,学子,学士,学文,学富五车,学道2. 师:师父,师傅,师长,师表,师生,师从,师承,师恩3. 生:学生,生米,生活,生怕,生女,生疏,生涯,生意4. 徒:徒弟,徒步,徒劳,徒刑,徒然,徒有虚名,徒儿,徒入六、生活1. 屋:屋顶,屋脊,屋前,屋后,屋下,屋里,屋外,屋舍2. 衣:衣服,衣衫,衣袍,衣裙,衣裳,衣冠,衣着,衣裹3. 食:食品,食谱,食草,食物,食素,食无肉,食不厌精,食不重肉4. 饮:饮水,饮食,饮料,饮酒,饮饮,饮啄,饮马,饮食男女七、颜色1. 红:红霞,红尘,红叶,红荣,红烟,红字,红火,红娘2. 黄:黄土,黄昏,黄袍,黄庭,黄公,黄粱,黄金,黄河3. 白:白银,白云,白发,白石,白鹤,白日梦,白莲,白骨4. 蓝:蓝天,蓝山,蓝色,蓝花,蓝田,蓝鸟,蓝蓝的,蓝若云水八、自然1. 水:水脚,水声,水彩,水流,水面,水落石出,水洞2. 空:空气,空空的,空山,空白,空中,空中楼阁,空余,空旷3. 山:山川,山岭,山道,山峰,山区,山猫,山水,山地4. 风:风雨,风光,风声,风云,风华,风暴,风景,风物九、动物1. 狗:狗吠,狗屎,狗头,狗日的,狗肉,狗仔,狗熊,狗左右2. 猫:猫儿,猫眼,猫头鹰,猫头鼠目,猫捉老鼠,猫顽主,猫充鼠肝3. 鸟:鸟笼,鸟语花香,鸟骨乌金,鸟迹虫丝,鸟枪换炮,鸟兽散,鸟瞰4. 马:马蹄,马迹,马背,马缰,马蹄铁,马脚,马蹄声,马上功劳十、家庭1. 父:父亲,父母,父辈,父传,父恩,父慈子孝,父鱼,父智子慧2. 母:母亲,母子,母女,母仪天下,母凭子贵,母慈子孝,母雁,母狗3. 兄:兄长,兄同胞,兄友弟恭,兄弟,兄弟之间,兄肥弟瘦,兄狗,兄执中庸4. 弟:弟弟,弟兄,弟子,弟子规,弟恭兄敬,弟猪,弟徇私情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这些词语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常见的多义词,它们的含义会根据不同的语境而有所变化。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进行介绍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明在文言文中,“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多义词。
它可以指光亮、清楚、明亮的意思,例如:“明月如霜”、“明珠”等。
此外,“明”还可以表示明白、理解的意思,如“明理”、“明心见性”等。
此外,“明”还可以表示显示、展示的意思,如“明证”、“明报”等。
二、行“行”在文言文中也是一个常见的多义词。
它可以表示走、行走的意思,如“行路”、“行舟”等。
此外,“行”还可以表示进行、实施的意思,如“行礼”、“行慈善”等。
此外,“行”还可以表示通行、有效的意思,如“行得通”、“行之有效”等。
三、府“府”在文言文中有着多种用法。
一般来说,“府”可以指政府的意思,例如“朝府之事”。
此外,“府”还可以指官署、官衙的意思,如“县府”、“州府”等。
此外,“府”还可以指富贵、豪华的意思,如“府第”、“府邸”等。
四、对“对”也是一个常见的多义词。
一般来说,“对”可以表示对立、相反的意思,如“对立”、“对付”等。
此外,“对”还可以表示对答、回应的意思,如“相对”、“对话”等。
此外,“对”还可以表示适合、合适的意思,如“对时”、“对路”等。
五、言“言”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多义词。
一般来说,“言”可以表示说话、表达的意思,例如“言辞”、“言行”等。
此外,“言”还可以指言论、谈论的意思,如“言论自由”、“言辞犀利”等。
此外,“言”还可以表示语言、文言的意思,如“国语言”、“古文言”等。
六、玉“玉”在文言文中常常表示美好、珍贵的意思,例如“美玉”、“玉石”等。
此外,“玉”还可以指玉石制成的器物,如“玉佩”、“玉器”等。
在古代中国,玉是一种重要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品质和道德。
七、云“云”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多义词。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梳理一词多义汇总

守法度
重点词
例句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4.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虽有嘉肴》
释义
同“返”,返回
同“返”,往返
反思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25.方
方欲行——《狼》
正,刚刚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区域,地方
释义
朝(zhāo)晖夕阴——《岳阳楼记》
早晨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重点词
例句
使人称谢——《周亚夫军细柳》
9.称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送东阳马
生序》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释义
与“谢”连用,向
人致意,表示问候
称说
著称
重点词
例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
重点词
26.芳
例句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花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香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27.奉
释义
侍奉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接受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供给
重点词
例句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8.拂
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一道
33.怪
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女子出嫁
34.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返回,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一词多义一览表

文言文常用实词一词多义一览表初中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5)仁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
①进尽忠言《出师表》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①穷尽
②竭尽
③完,动词
居
①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楼记》
①停留
②处在
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②沿溯阻绝《三峡》
③衰转久绝《三峡》
④绝献多生怪柏《三峡》
①隔绝
②走不通的
③消失
④极高的,陡峭的
极
①南极潇湘《楼记》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⑤黄发②垂髫《桃花源记》
①出发
②发出,表现
③起,指被任用
④开放
⑤头发
方
①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
①方圆,面积
②方向,方位
分
①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③必以分人《刿论战》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刿论战》
①乘坐,驾驭
②乘车
出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③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④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⑤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⑥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⑦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①在国外
②出现
③露出
④说出
⑤从....生出⑥出去
⑤把酒临风《楼记》
①面对
②靠近
③到
④将要
⑤迎着,面对
当
①今当远离《出师表》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③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①应该,应当
②当时
③当……的时候
动
①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佁然不动《小石潭记》
①使……惊动
②游动
发
①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④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①又
②恢复,还原
③回答,答复
④再
盖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①表示原因,原来(是),(是)因为
②大概
故
①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②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③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④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①划分,分开
②职责,本分
③分给
④一半,半
奉
①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①侍奉
②奉行
③供养
过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①犯错误
②过于
复
①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兴复汉室《出师表》
①明察
②考察
长
①而或长烟一空《楼记》
②常有高猿长啸《三峡》
①大片
②时间、空间的长久,与短相对
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②不以千里源自也《马说》①称赞②著称
重
①重岩叠嶂《三峡》
②乃重修楼《楼记》
①层层
②重新
驰
①公将驰之《刿论战》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①驱车(追赶)②与“驱”合用,指“奔走效劳”
乘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⑦拿出,摆出
传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①传来
辞
①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②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①告辞,告别,离别
②言语
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①马鞭子
②用鞭子打
从
①战则请从《刿论战》
②民弗从也《刿论战》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④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跟随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①忧患、祸患
②担忧、忧虑
及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及郡下《桃花源记》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①比得上
②等到,到了
③和
间
①又何间焉《刿论战》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④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①参与
②中间
②砍伐
等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出师表》
①动词,等同,一样
②表示列举未尽
名
①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②有仙则名《陋室铭》
③故虽有名马《马说》
①取名、命名
②出名,成名
③出名,著名
临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③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⑤公问其故(《刿论战》)
①旧的(知识)
②所以
②感极而悲者矣《楼记》
③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①尽、到
②极点
③非常,最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③刿曰:“未可。”《刿论战》
④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⑥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①大约
②可以,能够
③行,合宜
④可以
⑤可能
⑥值得
空
①浊浪排空《楼记》
②而或长烟一空《楼记》
③期间
④隔绝
见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才美不外见《马说》
③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①拜见
②“见”通“现”,显现之意
③看见
将
①公将战《刿论战》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想要,打算
②将要,想要
进
①是进亦忧《楼记》
②进尽忠言《出师表》
③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做官,出仕
②进献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⑤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⑥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①正确的方法
②道理
③途,过程
④讲,说
⑤学说
⑥道路
后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楼记》
②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后鲜有闻《爱莲说》
①在……后面
②某个时间段之后
③在这之后
④以后
患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
⑤空谷传响《三峡》
①天空
②消散
③使……缺乏
④澄澈
⑤空荡
良
①良多趣味《三峡》
②此皆良实《出师表》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①真,实在
②善良,指善良的人
③肥沃
伐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刿论战》)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①讨伐,进攻
初中常见文言文多义词
字形
举例
出处
安
①衣食所安《刿论战》
②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①养
②安逸
③怎么
备
①前人之述备矣《楼记》
②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①详尽
②挂着
薄
①薄暮冥冥《楼记》
②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①迫近
②轻视看不起
察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刿论战》
②察纳雅言《出师表》
②顺从,听从
③追随④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
得
①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③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①得到,获得
②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③取得
④领会
道
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②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