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目录:一、《三峡》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三、《与朱元思书》《孟子二章》五、《愚公移山》六、《周亚夫军细柳》课下注释:一、《三峡》1、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2、【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4、【自非】如果不是。
5、【亭午】正午。
【亭】,正。
6、【夜分】半夜。
7、【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9、【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0、【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1、【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4、【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5、【回清】回旋的清波。
16、【绝^】极高的山峰。
17、【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9、【良】甚,很。
20、【晴初】天刚放睛。
21、【霜旦】下霜的早晨。
22、【肃】肃杀,凄寒。
23、【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4、【妻异】凄惨悲凉。
25、【响】回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shāng)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 郁郁青青。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六册书文言文目录)

初中文言文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5 童趣(沈复)10 《论语》十则20 *山市蒲松龄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30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5 伤仲永王安石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20 口技林嗣环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30 *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21 桃花源记陶渊明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 *核舟记(魏学洢)24 *大道之行也(《礼记》)26 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 (周密)29 *湖心亭看雪(张岱)八年级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吴均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 *马说韩愈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6 小石潭记柳宗元27 岳阳楼记范仲淹28 醉翁亭记欧阳修29 *满井游记袁宏道九年级上册21 陈涉世家司马迁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3 *隆中对陈寿24 *出师表诸葛亮九年级下册17 公输《墨子》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 鱼我所欲也《孟子》2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1 曹刿论战《左传》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 *愚公移山《列子》七年级上册5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古诗汇总

初中文言文故事文全汇总初中文言文故事文全汇总部编版免责声明:文本均来自于网络,由以赏整理所使用的字体:楷体、方正姚体、方正舒体、隶书打印请使用配套的PDF文档,防止排版错乱!目录目录 (1)七年级上册 (6)古代诗歌四首[4七上第一单元P14-P16] (6)观沧海曹操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 (6)次北固山下王湾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世说新语》二则[8七上第二单元P29-P30] (6)咏雪 (6)陈太丘与友期 (6)《论语》十二章[12七上第三单元P50-P52] (7)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七上第三单元P63-P64] (7)峨眉山月歌李白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7)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7)诫子书诸葛亮[15七上第四单元P81] (8)狼蒲松龄[18七上第五单元P105-P106] (8)寓言四则(选两则文言文)[22七上第七单元P124-P126] (8)穿井得一人吕不韦 (8)杞人忧天列子 (8)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七上第七单元P140-P141] (9)秋词刘禹锡 (9)夜雨寄北李商隐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9)潼关谭嗣同 (9)新增课本外古诗 (9)入若耶溪王籍 (9)山中问答李白 (9)暮江吟白居易 (9)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9)如梦令李清照 (9)七年级下册 (10)孙权劝学《资治通鉴》[4七下第一单元P22] (10)木兰诗《乐府诗集》[8七下第二单元P41-P42] (10)卖油翁欧阳修[12七下第三单元P69] (10)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七下第三单元P79-P80] (11)竹里馆王维 (1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1)逢入京使岑参 (11)1/ 41晚春韩愈 (11)短文两篇[16七下第四单元P95-P96] (11)陋室铭刘禹锡 (11)爱莲说周敦颐 (11)古代诗歌五首[20七下第五单元P117-P119] (12)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2)望岳杜甫 (12)登飞来峰王安石 (12)游山西村陆游 (12)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12)河中石兽纪昀[24七下第六单元P148-P149] (12)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七下第六单元P162-P163] (13)秦伯淮杜牧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3)贾生李商隐 (13)约课赵师秀 (13)新增课本外古诗 (13)杂诗七首(其一)曹植 (1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陶渊明 (13)辛夷坞王维 (13)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 (13)青玉案贺铸 (13)八年级上册 (14)三峡郦道元[10八上第三单元P54-P55] (14)短文二篇[11八上第三单元P56-P57] (14)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4)与朱元思书吴均[12八上第三单元P58-P59] (14)唐诗五首[13八上第三单元P60-P63] (15)野望王绩 (15)黄鹤楼崔颢 (15)使至塞上王维 (15)渡荆门送别李白 (1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5)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八上第三单元P71-P72] (15)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15)龟虽寿曹操 (15)赠从弟王祯 (15)梁甫行曹植 (15)《孟子》三章[22八上第六单元P128-P131] (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6)富贵不能淫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愚公移山《列子》[23八上第六单元P132-P134] (16)2/ 41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八上第六单元P135-P137] (17)诗词五首[25八上第六单元P138-P141] (17)饮酒(其五)陶渊明 (17)春望杜甫 (17)雁门太守行李贺 (17)赤壁杜牧 (18)渔家傲李清照 (18)课外古诗词诵读[八上第六单元P151-P152] (18)浣溪沙晏殊 (18)采桑子欧阳修 (18)相见欢朱敦儒 (18)如梦令李清照 (18)新增课本外古诗 (18)子衿《诗经》 (18)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18)月夜忆舍弟杜甫 (19)蝶恋花柳永 (1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19)八年级下册 (19)桃花源记陶渊明[9八下第三单元P54-57] (19)小石潭记柳宗元[10八下第三单元P58-59] (20)核舟记*魏学洢[11八下第三单元P60-62] (20)《诗经》二首[12八下第三单元P63-65] (21)关雎 (21)蒹葭 (21)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八下第三单元P75-P76] (21)式微《诗经.邶风》 (21)子衿《诗经.郑风》 (2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1)《庄子》二则[21八下第六单元P116-P117] (22)北冥有鱼 (2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2)《礼记》二则[22八下第六单元P119-P120] (22)虽有佳肴 (22)大道之行也 (22)马说*韩愈[23第六单元P112-P113] (23)唐诗三首[24第六单元P122-P124] (23)石壕吏杜甫 (2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3)卖炭翁白居易 (23)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八下第六单元P139-P140] (24)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24)送友人李白 (24)3/ 4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24)卜算子.咏梅陆游 (24)新增课本外古诗 (24)渔翁柳宗元 (24)题乌江亭杜牧 (24)陇西行(其二)陈陶 (24)西施罗隐 (24)书愤陆游 (24)九年级上册 (25)岳阳楼记范仲淹[10九上第三单元P44-P45] (25)醉翁亭记欧阳修[11九上第三单元P48-P49] (25)湖心亭看雪张岱[12九上第三单元P51-P52] (26)诗词三首[13九上第三单元P53-P55] (26)行路难(其一) 李白 (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6)水调歌头苏轼 (26)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九上第三单元P59-P60] (27)月夜忆舍弟杜甫 (27)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2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27)商山早行温庭筠 (27)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九上第六单元P142-P143] (27)咸阳城东楼许浑 (27)无题李商隐 (27)行香子秦观 (2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28)新增课本外古诗 (28)蜀相杜甫 (28)离思五首(其四)元稹 (28)相见欢李煜 (28)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28)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 (28)九年级下册 (2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1九下第一单元P2-P3] (29)鱼我所欲也《孟子》[9九下第三单元P48-P49] (29)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0九下第三单元P51-P52] (30)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1九下第三单元P54-P56] (30)词四首[12九下第三单元P57-P60] (3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3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31)满江红秋瑾 (31)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九下第三单元P69-P70] (32)4/ 41定风波苏轼 (3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3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32)浣溪沙纳兰性德 (32)曹刿论战左丘明[20九下第六单元P124-P125] (3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1九下第六单元P127-P128] (33)陈涉世家司马迁[22九下第六单元P129-P131] (33)出师表诸葛亮[23九下第六单元P133-P135] (34)诗词曲五首[24九下第六单元P137-P140] (35)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3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35)过零丁洋文天祥 (3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35)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九下第六单元P147-P148] (36)南安军文天祥 (36)别云间夏完淳 (36)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36)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36)新增课本外古诗 (36)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36)南园十三首(其六)李贺 (36)定风波苏轼 (36)狱中题壁谭嗣同 (36)断章卞之琳 (37)《论语》选读 (37)一.仁仁者爱人 (37)二.德君之怀德 (37)三.孝孝悌为本 (38)四.学学而不厌 (39)五.礼克己复礼 (39)六.和和而不同 (40)七.知知着不惑 (40)5/ 41初中文言文古诗文全汇总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4七上第一单元P14-P16]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部编版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古文原文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译文汇总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译文汇总文言文0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汇总(全)

一、七年级全册古诗词: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代)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谭嗣同·清)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3.【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翻译大全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翻译汇总(一)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译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论语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
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时间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的狼停住了,前面的狼又到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道理: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道理: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怎么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