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讲练 标点符号【含答案】
中考:标点符号(基础知识及练习)

中考:标点符号(基础知识及练习)标点符号复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时必不可少的元素,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意思。
下面我们来复一下标点符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一、标点符号的分类常用的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表示语言(句)中的停顿,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二、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1.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例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例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需要注意的是,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例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例如:中小学生、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逗号。
例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___研究”、“向___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
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2021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含解析)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通常会以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选择题相对简单一些,一般要求找出没有语病或者有语病的一项,或者找出修改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即可;解答题相对难一些,一般要求先找出病处或病句,然后改正。
无论哪一种形式考查,掌握病句的类型及高频考点非常必要。
常见病句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成分残缺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解析】缺少主语。
应去掉“使”,或者去掉“听了”。
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析】谓语残缺,去掉“为”,或者前面去掉“努力”句末加上“而努力”。
(二)成分多余1.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解析】“多次”和“反复”语义重复,去掉一项。
2.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解析】附加成分多余,“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3.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解析】“姹紫嫣红”与“万紫千红”语义重复,去掉一项。
(三)语序不当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解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将“几千年前”和“刚出土”换位置。
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解析】宾语的修饰语语序不当,产生了歧义,出现了“两个丈夫”的语义不清的错误,应把“两个”调换到“菜”的前面。
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解析】修饰语语序不当,“亲切地”与“走过来”应对调。
(四)搭配不当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
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3.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
【解析】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五)词语误用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解析】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
中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

、【解题指津】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因此要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必须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中考考查的重点是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试题的难点往往在于标点易混处和标号、点号连用的处理;标点符号试题的特点是把标点符号的运用规则和正确表达文章结合起来考证。
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题型:1.判断所给的语句或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要求选出正确(错误)的一项。
2.根据表达的需要,为一段话中隐去标点符号的地方添加正确的标点符号。
1.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用句号。
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例1: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
(解析:句中“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属于并列词语,中间使用了连词“和”就不能再用顿号,所以“透视、和记忆形象”中的顿号要删去。
)例 2 :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在芬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解析:句中“两三”是个概数,不能用顿号表示并列,应删去其间的顿号。
)2.问号的使用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3: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解析:该句不属于选择问,连续两个问句是各自发问,所以都要用问号,故此句中的标点没有错。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标点符号(解析版)

中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解析版)一、知识点汇总语文标点符号的分类标点符号是点号和标号的合称。
点号主要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可以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标号是用来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因此语文标点符号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书名号。
语文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1、问号: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用问号;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主语和谓语倒置的问句,要把问号放在句末;句中含有疑问词但实际是陈述语气,不使用问号而用句号。
2、感叹号:用于句子的末尾,主要表示感叹或强烈语气;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3、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用于某些次序语之后。
4、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之间的停顿;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5、冒号: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说”)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的;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6、省略号: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表示静默或思考;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中断。
7、引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需要强调的内容;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二、习题演练1.(2022·山东东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夏”,原本指中原地区的人。
《说文解字》说:“夏,中国之人也。
”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
”“夏”是象形字,表示堂堂正正、高高大大的人。
C.“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2021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字音辨析(含解析)

字音辨析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注意多音字误读多音多义字是中考字音考查的重点,也是字音识记的难点。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帮助记忆:11.词性法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因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不同,而导致了读音的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它的词性来判断它的读音。
例:吭:作名词,表示“喉咙”义项时,应读“háng”,如“引吭高歌”;作动词,表示“出声、说话”义项时,应读“kēng”如“一声不吭”。
冠:作名词,表示“帽子”或“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义项时,应读“guān”;作动词,表“把帽子戴在头上”或“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等义项时,应读“guàn”,如“弱冠之年”。
这类字还有“畜、处、笼、宁、都、泊、劲、粘、缝、荫”等,均可采用此法来帮助记忆。
2.语境法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多义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含义,只有正确理解词语及上下文,辨明语义,才能避免误读错读。
在此,我们不妨根据字义,将其串成一句话,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加以记忆。
(详见后面附录)例:宿:“李阳躺在宿(sù)舍想了一宿(xiǔ),天上究竟有多少个星宿(xiù)?”艾:“面对这方兴未艾(ài)的形势,他却总是自怨自艾(yì)。
”3.场合法汉字中有的多音字,在口语中当作单音词用时,是一种读音,而在书面语——即在复合词和成语中,又是一种读音。
场合法就是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例:露:当表示口语场合作单音词用时,读为“lòu”,如“露头、露一手、露面、露丑、露相、露马脚”;当作为书面语,形式为复合词和成语时,读为“lù”时,如“露骨、露水、露珠、露天、原形毕露、风餐露宿、显露头角”。
翘:书面语音为“qiáo”,词组有“翘望、翘楚、翘首以待”;口语音为“qiào”,词组有“翘辫子、翘尾巴”。
这类多音字还有“勒、逮、落、色、剥、薄、血、削、嚼、给、澄”等,均可采用此法来帮助记忆。
2021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句子成分与划分主干(含解析)

句子成分与划分主干知识精讲句子成分与划分主干是中考基础知识部分会涉及到的一个考点。
不仅是句子成分的判定与划分题型,在病句分析中也会运用到这一知识点。
在复杂成分的句子中学生容易分析不准确,造成主干划分失误。
本讲我们针对句子的六种成分进行逐一梳理,并讲解句子主干划分的原则与方法。
三点剖析一、要点梳理句子的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中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的符号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排列归纳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补语)(一)主语1.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1:今天晚上‖特别冷。
例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2.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二)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1:他‖[只]答应了<一声>。
例2: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1:太阳‖热烘烘的。
例2: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谓短语)主语谓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1:鲁迅‖浙江绍兴人。
(名词短语)主语谓语例2:她‖大眼睛,红脸蛋。
(定中短语,表容貌)主语谓语(三)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标点符号(解析版)

专题09 标点符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B.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C.近期上映的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讲述了五个故事,从《北京好人》到《神笔马良》,从城市到山区到高原……等,一幕幕剧情无不勾起回忆,催人泪下。
D.“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答案】C【详解】C.“……等”中省略号后不能加“等”。
故选C。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______没有大牌明星的登场,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___没有声嘶力竭的喊叫,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
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______A.,;”。
B.。
;。
”C.,,”。
D.。
,。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正确应用。
第二小句语意紧承上句,所以第一处用逗号隔开。
“没有大牌明星的登场,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和“没有声嘶力竭的喊叫,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之间是一个并列的分句,结构相似,中间用分号隔开。
“听写族”是个特定称谓,句号表示全句的结束,所以句号要放在引号外面。
3.一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由陈传兴执导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9日在上海率先点映。
该片讲述了96 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人生□用如诗如歌的影像将叶嘉莹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唐诗宋词的□史诗□融为一片月色溶溶的精神河流。
A.《》;“ ”B.“ ” ,《》C.“ ” ;《》D.《》,“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引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书名号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掬水月在手”是纪录片的名称,用书名号,不用引号;“史诗”是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用引号,不用书名号;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是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用逗号;故选D。
2021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文学体裁(含解析)

文学体裁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文学四大分类1.诗歌(1)诗歌的概念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按音律:古体诗(楚辞体、乐府诗等)、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4)诗歌的发展《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新诗2.散文(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2)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
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
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
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
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讲练:标点符号一、要点梳理(一)常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点号(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和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1.点号①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②句内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2.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分隔号。
(二)常用的标点符号用法名称基本用法例句注意句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⑴句子有疑问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句末不用问号。
⑵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⑶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问句成分前后倒置的,问号用在句尾。
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句号,各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
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叹号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
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逗号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⑴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⑵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
⑶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用顿号;做主语、谓语、补语、状语时,用逗号。
⑷并列短语之间有语气词时,用逗号。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标有引号、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日”“月”构成“明”字。
知识精讲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⑴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
⑵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冒号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⑴冒号一管到底,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
⑵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
⑶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⑷引语中间“某某说”,是同一人话语未完,不用冒号。
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用于总述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述。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度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
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入为主的干扰。
引号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引语末标点位置的确定:⑴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⑵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⑶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要保留。
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简称、别称、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括号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⑴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不需停顿时括号后不用点号。
⑵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
标示引语的出处。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破折号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用于声音的延长。
“呜——”火车开动了。
用于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用于插入语。
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用于话语中断或间隔。
“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
——还有你,我的孩子!”省略号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棱啊……”⑴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
⑵省略号与“等”不共用。
用于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用于语意未尽。
他这样干,未免太……!连接号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号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列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用于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沁园春·雪》(诗词名)《社会广角镜》(栏目名)《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用于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电脑卫士》杀毒软件。
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一)常见错误1.非疑问句误用问号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例: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3.倒装句中问号、叹号前置之误用例:到底怎么办?这件事。
4.概数误用顿号例:一天才走五、六里。
这次运动会二、三班从的同学都要参加。
5.连词前误用顿号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6.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例:他留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故: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
7.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8.句中未用逗号径直用分号例: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
9.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例: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10.冒号提示范围不清例:毛泽东有两句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从中感受到了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
11.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例:昨天开大会,王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一是持证上岗,二是下岗分流。
12.某某说,在引用的话中间,误用冒号例:“这样做对不对?我看,”刘主任大声说:“不对。
”13.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例1:王局长说:“咱不能把功劳当资本,向党和人民捞好处”。
例2: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14.省略号和“等”“等等”同时使用之误例: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弟、表妹、同学……等。
15.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用例1:第一部拍摄的是喜剧片《李阿毛与唐小姐》,(唐小姐是李阿毛信箱中虚构的一个女秘书)由徐卓果编剧,张石川导演。
例2: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括欣赏的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
)16.不是书名滥用书名号例:《国际书法展览》,最近在郑州市河南省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二)常考标点符号判定技巧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例1: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呢?【解析】针对一件事进行提问,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例2: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解析】一连串的提问,每一问皆为问号。
例3:我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解析】有疑而无问的的句子的句末标点不用问号,改为句号。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解析】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同志们”应在句首,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例1: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解析】“较丰富的动植物……旅游等资源”是一个分句内部的小并列,应将逗号改为顿号。
例2: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解析】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例1】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解析】在此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因此,分号应改为冒号。
【例2】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解析】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因此,本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