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成电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数字集成电路》课件

《数字集成电路》课件

1 滤波
去除噪声、增强信号的关键技术。
2 变换
将信号在时域与频域之间转换的方法。
3 压缩
减少数据量,方便存储和传输。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滤波器设计
FIR滤波器
时域响应仅有有限个点,稳定性好。
IIR滤波器
时域响应呈指数衰减,延时较小。
模拟/数字混合信号集成电路
1
基础理论
混合信号电路设计所需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时序逻辑电路
触发器与锁存器
用于存储时钟信号冲突消除和数 据暂存。
计数器
移位寄存器
用于计算和记录触发事件的数量。
用于数据移位操作,实现数据的 串行传输。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DSP)是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的一 种技术。它在通信、音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数字集成电路》PPT课 件
数字集成电路PPT课件大纲: 1. 什么是数字集成电路 2.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结构
数字电路设计的流程
1
需求分析
确定数字电路的功能与性能要求,并定义输入输出及约束条件。
2
电路设计
利用逻辑门、触发器等基本组件进行数字电路设计。
3
电路仿真
使用仿真软件验证数字电路中的电气特性和功能。
2 低功耗设计
3 增强型通信
减少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提升通信性能和速度。
2
模拟数字转换
模拟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方法和技术。
3
功耗与噪声
如何平衡功耗Βιβλιοθήκη 噪声性能。电路模拟与仿真SPICE仿真
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模拟电路 的工作状态。
参数提取与建模

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集成电路专业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集成电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集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等。

2. 熟悉常用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软件,能够独立完成集成电路设计任务。

3. 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集成电路的测试和调试。

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到集成电路项目的研发和实施中。

5. 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跟上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设置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路分析与设计: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电路的等效电路、戴维南定理等。

2. 模拟电路设计: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

3. 数字电路设计: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

4.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介绍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包括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布局与布线、测试与封装等。

选修课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确定,包括以下内容:1. 特殊集成电路设计:介绍一些特殊功能的集成电路设计,如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等。

2. 高频电路设计:介绍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射频放大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等。

3. 信号处理与处理器设计: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器的设计方法,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课程编号:060351006 学时/学分: 32(2周)/4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年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是《数字集成电路》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初步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实际动手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脉冲与逻辑电路》、《EDA技术与FPGA应用》、《电路》、《线性电子线路》;并行开课《集成电路版图与工艺》。

2、后续课程:《VLSI测试与可测性设计》、《集成电路的应用电路》等。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进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运用。

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选择正确的工艺与模型库,设计能实现具体功能的电路系统,并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仿真验证、逻辑综合、布版实现。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根据术课程理论教学部分进行,以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考察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以EDA设计流程为主线,完成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电路的设计和验证。

尝试完成版图设计。

1、电路设计与仿真验证(1周)(1) 布置题目和要求,查找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总体电路设计;(2)确定工艺和模型库,完成设计电路图和仿真、测试方案;(3)HDL输入,采用仿真软件进行代码仿真与调试,保证功能和时序正确;2、电路逻辑综合与时序验证(1周)(1)对设计进行时序、面积、功耗等方面的约束,形成约束文件;(2)对设计进行逻辑综合,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电路网表和标准延时文件;(3)完成电路网表的静态时序分析和仿真;(4)于指定时间进行课程设计答辩;(5)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子科学技术数字集成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电子科学技术数字集成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数字集成电路》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7.05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课程编号:060341001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总学时:48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4开课单位: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集成电路》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3.近年来《数字集成电路》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1.《数字集成电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2.本实验项目是《数字集成电路》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3.本实验项目是理解数字集成电路、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4.本实验以《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与FPGA应用》、《电路》、《线性电子技术》为先修课。

5.本实验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有指导意义。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理解数字集成电路单元器件、互连线的物理、电器特性;掌握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分析、验证方法;掌握数字集成电路的前端设计流程和相应的EDA工具;训练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练,使学生具有初步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能力。

培养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2.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综合掌握单元器件特性、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4.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1)能够预习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2)掌握常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仿真、综合软件工具;3)掌握电路建模、仿真验证以及电路综合的方法;4)掌握逻辑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想。

[精品]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

[精品]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

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40260103开课单位微纳电子学系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文名称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教学目的与重点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方法2)让学生掌握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实际设计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能力教学重点:1) CMOS反相器的特性,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关键问题2)组合逻辑链的性能优化3)互连线的延时模型与分析4)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5)数据通路运算单元的分析与设计6)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与分析课程负责人刘雷波吴行军课程类型□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它教学方式■讲授为主□实验/实践为主□专题讨论为主□案例教学为主□自学为主□其它授课语言■中文口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英文□其他外语学分学时学分 3 总学时48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作业:15%,课程设计:15%,期中考试(闭卷):30%,期末考试(闭卷):40%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中文外文教材数字集成电路一电路、系统与设计(第二版),JanM.Rabaey等著,周润德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Jan M. Rabaey etc.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 A Design Perspective (Seco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 2003.主要参考书CMOS数字集成电路一分析与设计(第3版),Sung-Mo Kang等著,王志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影Sung-Mo Kang, Yusuf Leblebici,"CMOS Digital IntegratedCircuits-Analysis and Design(ThirdEdition)".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9.4高级互连技术9. 5综述9.6总结第10章存储器(6学时)(教材第12章)10.1分类10.2结构10.3内核--- 存储单元和阵列10.4外围电路10.5可靠性10.6总结。

数字电路 教学大纲

数字电路 教学大纲

数字电路教学大纲数字电路教学大纲数字电路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涉及到数字信号的处理、逻辑门的设计与实现、数字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数字电路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数字电路的背景和重要性。

数字电路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基石。

通过数字电路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字系统的运作原理,为后续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电路基础在数字电路基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数字信号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可以用二进制数表示。

此外,还可以介绍布尔代数和逻辑运算,这是理解数字电路的关键。

通过学习数字电路基础,学生可以了解数字信号的特点和基本运算规则,为后续的逻辑门设计和数字系统分析打下基础。

三、逻辑门设计与实现逻辑门是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组件,它可以实现布尔代数的逻辑运算。

在逻辑门设计与实现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常见的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等,并讲解它们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

此外,还可以介绍逻辑门的实现方式,如使用传输门、与非门等。

通过学习逻辑门设计与实现,学生可以掌握逻辑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实现原理。

四、组合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是由逻辑门组成的电路,它的输出只取决于当前的输入。

在组合逻辑电路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如编码器、解码器、多路选择器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如卡诺图法、真值表法等。

通过学习组合逻辑电路,学生可以了解数字系统的组合逻辑部分的设计和实现。

五、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是由逻辑门和触发器组成的电路,它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输入,还取决于过去的输入。

在时序逻辑电路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如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应用。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Project for IC Design课程编号:DZ240060 适用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先修课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2周实验(上机)学时:2周考核方式:系考执笔者:孟李林编写日期:2010-07-2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设计属于实践课程,主要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后两周。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巩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等课程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熟练使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的相应EDA工具软件,使学生初步具有对集成电路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使用EDA工具完成集成电路设计全部设计流程,包括:选题,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详细方案设计,电路设计,设计功能仿真,电路综合,静态时序分析,版图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较完整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的EDA实现工具,培养学生初步的集成电路综合设计能力和较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第一章选题由教师提供设计题目,学生自己选题,完成IC设计流程的实践学习第二章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对选题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需求,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

掌握功能的定义和特点取舍,掌握接口的划分和接口时序的制定。

第三章详细方案设计熟悉设计方案编写格式。

针对所选题目,编写出详细设计方案。

第四章电路设计熟练掌握HDL,针对设计需求,采用HDL进行电路设计。

第五章设计功能仿真熟悉仿真工具的使用。

熟练应用EDA仿真工具进行设计功能仿真验证。

第六章电路综合理解电路综合的概念。

理解Tcl语言,掌握综合约束脚本的写法。

熟悉电路综合工具,完成设计电路的综合。

第七章时序分析理解静态时序分析中基本概念。

掌握PT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DigitalIntegratedCircuits课程编码:B09062课程类别:必修学分数:48学时数(理论、实验分别表示):48/0周学时:3课内学时/课外学时:1/1授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微电子物理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数字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集成电路的发展动态,初步熟悉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标“*”者为重点内容;标“△”者为难点)(一)TTL集成电路分析:TTL集成电路的基本电路。

(二)TTL集成电路版图设计*△TTL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规则、设计要求。

(三)NMOS逻辑集成电路NMOS的直流特性、瞬态特性和功耗。

(四)CMOS逻辑电路△*CMOS逻辑门的构成特点;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的分析及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类NMOS电路;传输门逻辑电路计。

(五)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设计要求。

(六)双极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双极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应用举例。

(七)MOS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MOS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举例分析。

(八)MOS电路的分析△*MOS电路的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等。

(九)版图设计*△VLSI的设计方法;门阵列和标准单元设计方法;版图设计。

三、课程主要环节及时数分配见下表:四、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本课程的授课,使学生掌握双极和MOS两种工艺条件下的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分析部分包括器件结构、电气参数和电路功能的分析;设计部分包括双极和MOS基本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设计及其对应的版图设计。

五、对知识、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包括TTL集成电路、TTL集成电路版图设计、NMOS逻辑集成电路、CMOS逻辑电路、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对双极电路和MOS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及电路的分析、版图设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341001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4 实验:4 上机:0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数字集成电路是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学位课,该课程为必修专业课。

课程主要讲授CMOS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结构、电气特性、时序和功耗特性,以及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与验证方法、EDA前端流程等。

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CMOS工艺下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功能、结构、特性;2.掌握基于HDL设计建模与仿真、逻辑综合、时序分析;熟悉Spice模型;3.具备将自然语言描述的问题转换为逻辑描述的能力;4. 具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流程;CMOS逻辑器件的静态、动态特性和Spice 模型;数字集成电路的时序以及互连线问题;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与性能;数字集成电路低功耗解决方法以及输入输出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仿真与逻辑综合。

2.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掌握静态和动态CMOS逻辑器件特性基础上,理解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掌握真值表、流程图/状态机、时序图的分析方法和逻辑设计的基本思想。

3.基本技能:掌握器件与系统的建模仿真方法;具备逻辑描述、逻辑与时序电路设计能力;熟悉电路验证与综合软件工具。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础概念、基本方法和设计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习题和讨论课,并在一定范围内学生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网络资源、参照设计规范及芯片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电路建模语言(SPICE/HDL)和仿真模拟工具软件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验证;采用逻辑综合工具软件进行电路综合;采用时序分析工具进行时序验证。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大学物理、电路、线性电子线路、脉冲与逻辑电路、EDA技术与FPGA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以及相关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MOS反相器静态特性/开关特性和体效应、组合与时序MOS电路、动态逻辑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建模与仿真验证、数字集成电路逻辑综合)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逻辑设计方法和技巧等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鼓励将自学内容作为课后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实验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CMOS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

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CMOS逻辑器件的建模与仿真、数字电路HDL描述与仿真、HDL逻辑综合、静态时序分析等方面的技能,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

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4.安排大作业,大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5.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单独设课,用于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完成。

课程设计单独考核,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数字电路基本知识、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信号与数据的逻辑、时序处理能力、电路模拟仿真/逻辑综合/时序分析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成绩由实验老师参照相关规定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无成绩或实验不及格,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

(七)参考书目《CMOS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三版),Jan M. Rabaey等著,王志功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数字集成电路—电路、系统与设计》(第二版),Sung-MO Kang等著,周德润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数字CMOS VLSI分析与设计基础》甘学温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位课程。

课程通过对CMOS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器件的功能、结构、特性、模型,以及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与工具流程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数字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信号与数据逻辑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与验证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能力。

课程主要包括CMOS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建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仿真、逻辑综合、时序分析等。

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数字集成电路概述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0 实验:0 上机:0第1.1部分课程概述(讲课0.5学时)具体内容:1)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2) 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技术发展与现状;3) 熟悉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及查找方式第1.2部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流程(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 基于HDL的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2) 数字集成电路的EDA设计流程;3) 主要的EDA工具;重点: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和方法难点: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和方法习题:仿真工具HSPICE的下载、试用安装第1.3部分半定制设计及模型库(讲课0.5学时)具体内容:1) 半定制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2) 集成电路半定制前端设计需要的模型库及其构成;重点:集成电路半定制前端设计需要的模型库及其构成;难点:集成电路半定制前端设计的模型库内容;习题:阅读库文件.lib文件,了解其中内容的含义第2部分用SPICE进行MOS管建模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第2.1部分二级与三级模型方程(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 MOS管的模型参数;2) 二级模型方程;3) 三级模型方程重点:MOS管的模型参数;难点:MOS管的模型参数;习题:深入理解模型参数的含义第2.2部分先进的MOSFET模型(讲课0.5学时)具体内容:1) BSIM模型;2) EKV晶体管模型;第2.3部分电容模型(讲课0.5学时)具体内容:1) 珊氧化层电容;2) 结电容;重点:珊氧化层电容、结电容;难点:珊氧化层电容、结电容;习题:阅读并理解参考教材1本章附录第3部分MOS反相器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12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电阻负载型反相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反相器基本参数;2) 电路结构;3) 静态参数及计算;重点:反相器基本参数、静态参数及计算;难点:电阻负载型反相器静态参数及计算;第3.2部分 n型MOSFET负载反相器(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增强型负载NMOS反相器;2) 耗尽型负载NMOS反相器;3) 静态参数及计算;4) 耗尽型反相器设计。

重点:静态参数及计算;难点:静态参数及计算;习题:静态参数及计算实例求解;第3.3部分 CMOS反相器(讲课4学时)具体体内容:1) 电路工作状态;2) Vth计算;3) CMOS反相器设计重点:CMOS反相器设计;难点:CMOS反相器设计;第3.4部分延迟时间的定义与计算(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延迟时间的定义;2) 延迟时间的计算;重点:延迟时间的计算;难点:延迟时间的计算;习题:参考书习题中的计算反相器延迟时间;第3.5部分延迟限制下的反相器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体内容:1) 延迟限制下的反相器设计实例;2) CMOS环形振荡电路;重点:延迟限制下的反相器设计;难点:CMOS环形振荡电路;第3.6部分互连线电容与延迟(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互连线电容及估算;2) 互连线电阻及估算;3) 互连线延迟、模型、计算;重点:互连线电容;难点:互连线延迟的计算;习题:互连线延迟的计算;第3.7部分 CMOS反相器的开关功耗(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CMOS反相器的开关功耗;2) 功耗计算;3) 功率表仿真、功率-延迟积;重点:CMOS反相器的开关功耗计算;难点:CMOS反相器的开关功耗计算;习题:CMOS反相器的开关功耗计算;第4部分MOS逻辑电路单元总学时(单位:学时): 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耗尽型NMOS负载的MOS组合逻辑电路(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双输入或非逻辑门及其静态特性;2) 多输入的一般或非结构;3) 或非门的瞬态分析;3) 与非门及分析重点:门结构及特性分析难点:门电路特性分析第4.2部分 CMOS组合逻辑电路(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CMOS双输入或非门;2) CMOS双输入与非门;3) 其它逻辑门;第4.3部分复合组合电路(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复合组合电路设计方法;2) 复杂CMOS逻辑门电路;第4.4部分 CMOS传输门(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CMOS传输门结构、特性分析;2) 互补晶体管传输逻辑;重点:CMOS传输门特性分析;难点:CMOS传输门特性分析;第4.5部分双稳态器件特性及SR锁存电路(讲课0.5学时)具体体内容:1) 双稳态器件特性;2) SR锁存电路;重点:双稳态器件特性、SR锁存电路;难点:SR锁存电路;习题:双稳态器件特性仿真;第4.6部分钟控触发器和锁存器电路(讲课0.5学时)具体体内容:1) 钟控SR锁存器;2) 钟控JK锁存器;3) 主从触发器;重点:钟控SR锁存器、主从触发器;难点:主从触发器;第4.7部分 CMOS D锁存器和边沿触发器(讲课1学时)具体体内容:1) 电路结构;2) 时序特性;重点:电路结构、时序特性;难点:电路结构;第5部分动态逻辑电路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第5.1部分传输晶体管的基本原理(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逻辑1、0切换;2) 电荷存储与泻放;重点:逻辑1、0切换;难点:逻辑1、0切换;习题:逻辑1、0切换工作过程图解;第5.2部分电压自举技术(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 电路结构;2) 计算实例;第5.3部分同步动态电路技术(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动态传输晶体管电路;重点:动态传输晶体管电路;难点:动态传输晶体管电路;第5.4部分动态CMOS电路技术(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CMOS传输门逻辑;2) 动态CMOS逻辑;重点:CMOS传输门逻辑、动态CMOS逻辑;难点:CMOS传输门逻辑;习题:CMOS传输门逻辑hspice仿真;第5.5部分高性能动态逻辑CMOS电路(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多米诺CMOS逻辑;2) NORA CMOS逻辑;3) 真单项时钟(TSPC)动态CMOS;4) 具有时序、相位关系的信号与数据处理重点:多米诺CMOS逻辑、NORA CMOS逻辑;难点:多米诺CMOS逻辑、NORA CMOS逻辑;习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多米诺电路分析;第6部分半导体存储器及芯片输入输出电路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随机存储器SRAM和DRAM(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随机存储器SRAM单元类型、工作原理;2)随机存储器DRAM单元类型、工作原理重点:RAM单元类型;难点:RAM单元类型;第6.2部分非易失存储器(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闪存2)非易失存储器第6.3部分铁电存储器FRAM(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铁电存储器FRAM第6.4部分静电放电(ESD)保护(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静电放电(ESD)及保护第6.5部分输入电路(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 输入电路结构;2) 特性分析重点:输入保护电路特性分析;难点:输入保护电路特性分析;第6.6部分输出电路(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 输出电路结构;2) 特性分析、噪声重点:输出电路特性分析;难点:输出电路特性分析;第7部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8 实验:4上机:0第7.1部分基于HDL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verilog HDL回顾;2) 设计方法与流程;3) 典型工具;重点:verilog HDL内容总结难点:verilog HDL内容总结第7.2部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常用的功能描述方法(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流程图法;2) 状态机法;3) 原理图法、波形法;重点:流程图法、状态机法、波形法难点:状态机法习题:交通灯的流程图、有限状态机;第7.3部分 HDL时序仿真(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测试平台构建;2) 代码覆盖率;3) 时序仿真流程;重点:测试平台构建难点:测试平台构建习题:交通灯代码仿真第7.4部分逻辑综合及工具(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时序约束内容;2) 约束文件的书写;3) 综合工具的使用;重点:时序约束的内容难点:时序约束的内容习题:学习TCL实验1:电路的HDL逻辑综合(2学时)实验2:电路的时序仿真(2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