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一、基础积累(33分)1、古诗默写(10分)(1)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2、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正确的汉字吗?(10分)A、后来发生了fēn 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那尽头有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的鱼塘。
B、母亲qiáo cuì()的脸上现出( )yāng qiú般的神色,我答应去看làn màn()的菊花,母亲xǐ chū wàng wài ()。
C、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妈妈问起时,我的心pēng pēng()直跳,妈妈说这样贵重的东西不能zì zuò zhǔ zhāng()。
3、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我的母亲又遨过了一个严冬。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附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试卷(第一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书写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那méng__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呼吸变得chàng__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yòu__惑着鼻子和嘴唇。
(3)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fǎng__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__了。
(4)而近处池qí__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朗润(rùn) 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B. 抖擞(sǒu)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C. 应和(hé) 蓑衣(suō)戴着笠(lì)D. 撑伞(zhǎng)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花苞(bāo) 绿茵(yīn)B. 粗犷(kuàng) 斗笠(lì)C. 睫毛(jié) 静谧(mì)D. 高邈(miǎo)莅临(lì)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后面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 《次北固山下》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 《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5.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竦峙(shǒng) 萧瑟(sè)B. 天涯(yá) 枯藤(téng)C. 沧海(cāng)碣石(jié)D. 澹澹(dàn) 咏志(yǒng)三、填空题6.《济南的冬天》的作者,原名,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3分)(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A.江南的梅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下得娇柔而缠绵,多情而纤细,持久而含蓄。
B.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鸟儿也回来了。
C.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是咄咄逼人....。
D.森林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发髻.(jī) 对峙.(zhì) 莅.临(lì) 咄咄..逼人(duō)B.嘹.亮(liáo) 化妆.(zhuāng) 粗犷.(kuàng) 淅淅沥沥.(lì)C.棱.镜(léng) 应.聘(yīng) 屋檐.(yán) 水何澹澹.(dàn)D.镶.嵌(xiāng) 静谧.(mì) 菜畦.(qí) 水涨.船高(zhǎ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A.朗润凄冷水墨画秋风箫瑟B.健壮高邈水银柱繁花嫩叶C.竦峙骄媚绿茵茵干净利落D.蓑笠喉咙摇蓝曲毫不掩饰4.为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被称为“诗圣”。
D.《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选自《全元散曲》。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老年人其实需要更多的关爱。
(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王大爷是个跳绳高手,每分钟能跳大约160个左右。
(语意重复,应去掉“大约”或“左右”)C.赵丽宏的《童年河》这本书字数不多,然而细节密密麻麻,就像绣花一样,既美丽又妥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B.水藻(zǎo)看护(kān) 花苞(bāo)棱镜(líng)改写:哪一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B项,水藻(zǎo)看护(kān) 花苞(bāo)棱镜(lí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D.屋檐凄冷淅沥蟋蟀改写:哪一项词语书写有误?D项,屋檐凄冷淅沥蟋蟀。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D.他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气势,说话咄咄逼人。
改写:哪一项加点词语运用有误?D项,他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气势,说话咄咄逼人。
4、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改写:哪一项没有错别字?B项,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XXX,XXX,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改写:哪一项说法不正确?A项,XXX,字XXX,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观沧海》等。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C.安详保留传递经受改写:哪一项最恰当?C项,安详保留传递经受。
7、大自然不仅带给我们清新美丽,还能激起我们的诗意情趣。
比如,当辣椒变成一团火焰,枫叶飘落满天,我们会沉浸在诗意之中,感受自然的美妙。
8、(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的博大无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XXX却有晴。
”2)XXX《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次呼应了诗题“遥有此寄”,写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次北固山下》中的“XXX红遍,层XXX”,描绘了春潮涨满江面,江水浩渺,与XXX的壮阔景象。
4)XXX《天净沙·秋思》中写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思归。
”,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测试卷第一单元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黄晕.()花苞.()菜畦.()莅.临()二、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朗闰干涩肌肤空灵B.静谧高邈吝啬娇眉C.蟋蟀粗犷宽敞烘托D.嘹亮伦敦水藻贮畜三、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
(书面用语,拜访)B.(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出卖,拨弄)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天空)晴朗无云]D.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四、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有秋的,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奔放成熟萧瑟B.奔放萧瑟成熟C.成熟奔放萧瑟D.成熟萧瑟奔放五、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不懈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B.他不但歌唱得好,而且舞也跳得好。
C.没有人不愿意遭遇危机,但是危机常常不邀而至。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六、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一共向我们展示了四幅图,按顺序依次是: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B.《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水的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C.《雨的四季》一文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观沧海》是一首咏海抒怀的诗篇,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出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
七、根据提示填空。
(1)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2),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3)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5套

第一单元基础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3分)A.黄晕./晕.倒弄.堂/舞文弄.墨头昏脑涨./水涨.船高B.干燥./急躁.镣.铐/歌声嘹.亮飞檐.走壁/瞻.前顾后C.钻.探/电钻.应.和/得心应.手落.井下石/落.落大方D.健.壮/关键.清晰./淅.淅沥沥娇.生惯养/骄.傲自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酝酿伫蓄绿茵茵呼朋引伴B.粗犷化妆水银柱争先恐后C.斗擞宽敞彩棱镜咄咄逼人D.莅临静谧赶趟儿秋风箫瑟3.默写。
(6分)(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2)山尖全白了,_____________。
(老舍《济南的冬天》)(3)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曹操《观沧海》中对景物做总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
(4分)在《范爱农》中,鲁迅起初对范爱农极为不满,认为“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结合名著,说说范爱农为什么反对发电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两河的雾是温馨的。
到了雨季,雨停了,起雾了,遮住了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浅了一会儿深了,一会儿厚了一会儿薄了,一会儿浓了一会儿淡了。
①漫步于雾中,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②不知是雾托起了山峰,还是山峰挽留了雾③山随着雾的流转若隐若现,若远若近④你看,眼前就像一幅正在泼墨的山水画,不停地变换色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一、积累与运用(共计26分)1. 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森林公园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B.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她们笑语盈盈而不休。
C.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地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冬天来了,那些曾经在繁花嫩叶中卖弄喉咙的鸟儿,而今不知道藏至何处了。
2. 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梳梳的,在雨里静磨着。
B.看吧,由橙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淋的蓝水晶。
C.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D.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涩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历历,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样出乎意外的不速之客,却受到由衷发出的恳切的欢迎。
B.登上华山顶峰,向下俯瞰,山河大地雄伟壮丽,美不胜收。
C.我爷爷说话做事像个“老顽童”,常让人忍俊不禁地笑。
D.期末考终于结束了,大家都如释重负,开始筹划即将开始的暑假生活。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与此同时,青、蓝、紫光因为波长短,当它们遇到大气分子、冰晶,容易发生散射。
②这七色光中青、蓝、紫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和尘埃散射。
③所以光波波长最短的紫色光应该散射最强。
④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的。
⑤根据瑞利的理论,当光波波长减少时,散射的程度急剧加强。
⑥大气分子及大气中的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光的散射能力大大高于对其他波长较长的光子,如红光因波长长,透射力大,因此能直接通过大气射向地面。
A.④①③⑥②⑤B.④②⑥①⑤③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②③⑥⑤①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郴州市文明办、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联合整治,使城区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酝酿(liànɡ) 窠巢(kē) 黄晕(yùn) 发髻(jì)B.水藻(zǎo) 看护(kàn) 花苞(bāo) 棱镜(lén)C.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sè)D.卖弄(lòng) 风筝(zhēng) 咄咄(duō) 菜畦(qí)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朗润嘹亮抖擞干躁B.贮蓄喉咙睫毛响晴C.化妆粗犷干涩澄清D.屋檐凄冷碣石蟋蟀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B.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C.教师节这天,我班男生都争先恐后地向校广播站投稿,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D.经过努力,张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一中,心里异常兴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簑,戴着笠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C.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征马里亚纳海沟,执行大约7000米左右的海试任务。
D.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部分(5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1-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ɡ)黄晕.(yùn)发髻.(jì)栀.子(zhī)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C、寥.阔(liáo) 枯涸.(ɡù) 清洌.(liè) 梦寐.(mèi)D、澹澹.(dàn)耸.峙(sǒnɡ) 栖.息(qī) 禅.心(ch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获益非浅绞尽脑汁愚蠢窒息B、小心翼翼随声附合祈祷显耀C、蜂围蝶阵多姿多彩酝酿抖擞D、毕恭毕敬黯然飘渺恣情弛骋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高地挺立)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指声音响亮明朗)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比喻)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拟人)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选自《预言》,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B、《夏感》选自梁衡的《梁衡文集》,文章写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
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7、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这位发言人__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开通了。
(3)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日本年青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9、下列古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
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宽宏大量B、表现了诗人高雅风度C、表现了诗人反击艺术D、表现了诗人自命清高二、阅读理解(完成11-25题,每题2分,共30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1-15题,每题2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11、阅读语段,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等。
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
C、第一语段是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D、第二语段是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12、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误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拟人)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排比、比喻)D、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比喻)13、如果将第1自然段划分层次,正确的划分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14、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3分)A.混脑罩静默 B.夹恼盖沉默C.混恼笼静默 D.混恼飘静默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的第①句从人的嗅觉出发,写出了春风温柔温暖的特点。
B、第一段中的第③句从人的听觉出发,写出了春天里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依次写了春雨的亮、细、密的特点。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青翠、浓绿的特点。
“逼”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6-20题,每题2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6、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C.雪后图 D.雪后山更美17、.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8、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9、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事件先后D、景物主次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
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三)读下面古诗,回答21-25题,每题2分。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B、《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宋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C、《观沧海》一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
D、《钱塘湖春行》通过对初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
22、阅读《观沧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并以“观”字统领全文。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的实景,静动结合,写出了岛上的数目繁多、百草丰美和波涛汹涌的海面。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实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借助奇伟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和自己的宽广胸怀、伟大抱负。
23、阅读《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4、下面选项中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5、对两首诗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之后的欣喜与喜悦之情。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竦峙”意为“水波荡漾的样子”。
C、“早莺”“新燕”“渐”“浅草”等词语都可以告诉我们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
D、“水面初平云脚低”中“云脚低”是因为初春的时候云彩靠近地面,所以看着很低。
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第Ⅱ卷三、诗词默写:(5分)26、《天净沙秋思》中集中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悲哀地诗句是:,。
2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28、,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唐)《夜雨寄北》四、课外阅读理解(阅读文章,完成30-34题,共15分)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
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