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会工作模式
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志愿者服务模式

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志愿者服务模式作者:朱建民,陆忆敏,许廉,葛春林【摘要】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的医务社会工作需求,仅靠少量的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来做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建立起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指导、以医务志愿者为服务主体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融入医务志愿者服务之中,面向院内医务人员和社会人士广泛招募医务志愿者,经过统一的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医务社会工作,建立医院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志愿者培训和支持机制,逐步拓展志愿者爱心服务项目,把医院建设成为志愿者服务基地,积极的探索出一条新的医务社会工作之路。
【关键词】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志愿者Volunteer's pattern serve as medical social work in the general hospital Jianmin Zhu, Yimin Lu,Lian Xu, Chunlin GeAbstractThe medical social work plays more and more vital role in the hospital routine work, but the massive medical social work demand, only depends on the few specialized social worker to do cannot satisfy the hospital's demand. To establish the pattern that the specialized social workers as the instruction, the medical volunteer as the main body to do the medical affairs social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s social work's idea, the method and the skill to the medical volunteer work and recruits the medical volunteer from the medical staff and the public widely. Undergoing unified training, the medical volunteer can do the target-oriented medical social work and then hospital establishes the hospital volunteer services structure, volunteer training and the support mechanism, develops the volunteer compassion service, constructs the volunteer's base of the hospital gradually. Andfinally the way of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new medical affairs social work will be found.Key wordshospital; medical social work; volunteerShanghai Xuhui Center Hospital, Shanghai 200031,ChinaCorrespondenceto:YiminLu,Email:*********.cn医务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之一,综合性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协助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应对疾病,协调医患关系,发掘与利用病人所需要的社会资源,配合医护人员使医疗过程顺利进行,以提高医疗效果的专业服务活动。
医务社会工作学校\医院与社会合作模式

Ab s t r a c t : Th i s s t u d y s t r u c t u r e s t h e mo d e l o f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m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Ho s p i t a l — S o c i e t y( U HS )b a s e d o n e c o n o mi c , s o c i a l 。c u l t u r a l f a c t o r s o f e c o n o mi c a l l y u n d e r d e v e l o D e d a r e a s . I n t h i s s t u d y , mo d e r n me d i c a l mo d e l a n d h o l i s t i c c a r e t h e o r i e s a r e a d o p t e d t O mo d e l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h o s p i t a l a n d s o c i e t y .I n t h i s c o o p e r a t i o n mo d e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o s p i t a l a n d s o c i e t y a r e i n t e g r a t e d t o o f f e r me d i c a l s o c i a l wo r k s e r v i c e t O p a t i e n t s a n d t h e i r f a mi l y me mb e r s .B a s e d o n
医院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医院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医务社工,全称医务社会工作者,就是在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为病人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着重于解决病人的心理、情绪和社会问题,缓解医患关系。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医务社会工作者还是一个陌生词汇。
其实,医务社工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院医务社工部是立足于为民服务和医院特殊服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旨在努力创新服务手段,拉近医患距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1.目前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医务社工,“他们是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
”近年来,医务社工的角色定位逐渐被人们接受。
但由于我国医务社工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医务社会工作者对人们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设有医务社工组织的医院在国内还为数不多,而且多数有社工组织的医院大多也存在着招募不到社工,或处于有岗、无人的状态,绝大多数在岗医务社工也是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针对目前医疗纠纷增多、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应尽快建立医务社工制度,促使社工组织长期有效地存在下去,搭建起医患沟通理解的新桥梁,为医患关系注入“润滑剂”。
2.社工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2.1筹建成立社工部成立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社会工作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三一医务社会工作部办公室,配置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作为社工部负责人,负责管理社工部的日常事务,并在门诊二楼设置两间办公室,作为社工部办公场地。
根据医院现行需求,制定、出台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三一医务社会工作部工作职责》、《医院志愿者工作制度》、《志愿者服务指南》、《志愿者服务手册》等一系列工作职责、制度。
2.2招募社工志愿者医院在当地日报、晚报、电台、网站等媒体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招募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士报名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
初级社工: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1)服务内容①以流行病学的方法来认识社会问题对全人类健康状态和社会功能的影响,通过社区宣传、居民动员,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②专注于通过干预,强化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水平,以此提高他们的健康福祉和社会心理功能,尽量减少残疾的发生和院舍化的照顾。
③由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确保所有目标人群都能获取健康照顾和社会服务,确保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效执行。
(2)主要方法---行为干预①多阶段优化策略,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通过筛选、优化及证实三个阶段,达成对服务对象行为干预方案的制定、完善和应用。
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不良健康行为干预,如吸烟、肥胖、慢性病、抑郁症、酒精与药物依赖等。
②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3个连续过程,即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
③健康信念模式,该模式认为人采取某种健康行为需要具有对疾病严重性和易感性、行为益处、行为障碍及自我效能等方面的认知。
(2)主要方法---健康促进①健康促进模型,该模型指出影响健康促进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和经历、行为认知和情感、人际关系和环境三个方面。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既要注重个体的健康教育,也要重视支持环境的创造。
②多理论模型,该模型不仅分析影响开始健康行为改变的因素,更侧重分析影响该改变持续的因素。
③格林模型,由社会诊断、流行病诊断、行为和环境诊断、教育学和组织学诊断以及管理和政策诊断五部分组成。
(2)主要方法---社会营销社会营销是一种以受众为目标的方法,目的是促进期望的行为或拒绝不想要的行为。
核心理念是营销社会观念,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
①市场细分,准确识别和区分服务对象。
②公共关系营销,维持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③品牌建设,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与社会信任的建构和管理过程。
(2)主要方法---社会倡导技术利用社会倡导技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起复原力、力量、希望和成功,并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有人关心他,并且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
《医务社会工作》课件

05
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01
02
03
人才短缺
当前医务社会工作领域面 临人才短缺的挑战,需要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专业化程度
医务社会工作涉及医学、 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 知识,需要提高专业化水 平。
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 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 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02
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医院社会工作
病人咨询与心理疏导
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信息 、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
应对疾病和焦虑。
医患关系协调
协助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进 行沟通,解决医患矛盾,维护 医疗秩序。
病患康复支持
为术后或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 指导、生活照顾等服务,帮助 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临终关怀
和谐。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
协助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 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 力。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
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 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03
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基本原则
尊重患者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尊严,不强迫患者接受任何治 疗或服务。
就业援助与支持
社区康复服务
为康复期患者提供就业咨询、技能培训等 服务,帮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
在社区层面开展康复服务工作,为有需要 的患者提供便利和关爱。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
心理咨询与治疗
为有心理问题的个体或家庭提供心理咨 询和治疗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
家庭关系调适
为有家庭矛盾或家庭问题的个体或家 庭提供家庭关系调适服务,促进家庭
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改善医疗服务、彰显医学人文、促进医患和谐、实现医学模式转型的务实举措。
依据我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与人才激励保障有关精神,现就推进我市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工作目标2022年,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2022年至2025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
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
到2027年,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公众普遍认同。
公共卫生机构探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形成可推广模式。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
医务社会工作是全市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坚持专业定位、多元探索。
突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特色,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探索医务社会工作多元发展模式。
——坚持循序渐进,融合发展。
尊重社会工作发展规律,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将医务社会工作与改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养结合、健康促进等工作统筹推进、融合发展。
三、重点任务(一)明确医务社会工作内容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专业方法,结合卫生健康工作特点,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L心理-社会支持。
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协助患者及家属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心理情绪问题,促进疾病适应性和诊疗配合度;协助患者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修复社会支持网络;对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2.社会资源整合。
评估患者需求,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链接社会公益项目,改善医院人文环境;配合出院安置,协助链接资源,促进社会融入。
医务社会工作

(一)、涵义的理解(两个层次)医务社工的任务: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社会心理问题,关注重点是在医院里开展对病人个体的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它与人们把本职工作之外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专业性助人活动称为的医务社会工作有本质的不同。
2、现代层次: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务社工的任务:内容扩展至对健康的促进与保护,对疾病的社会预防等。
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个体——针对个体、家庭和社区(二)、医务社工的功能(作用)1、诊断与评估2、咨询与辅导3、寻求与整合资源4、倡导工作5、咨询与协调二、生活适应模式生活适应模式的三个核心概念:压力;因应;适应生活适应模式在医务社工领域的应用: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对病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工作2、医疗机构中的社会工作3、公共卫生领域的社会工作4、其他服务形式义工服务出院计划三、医务社会工作方法n (一)、医务个案工作—基本的方法n 要旨与重点:了解问题—会谈方式—收集资料—分析—找出症结—社会心理诊断—处置n 重要内容:社会心理的诊断(1)问题和原因;(2)经济、心理动力、社会支持系统;(3)动机、能力、资源;(4)角色、适应、人际、情绪反应(二)、医务团体工作对象:患者、家属目的:协助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反应与治疗有深切的了解,帮助他们恢复生活的信心,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的专业活动。
主要类型:教育性团体;治疗性团体;自助团体;社会改变团体(三)、医务社区工作实质:是资源整合的过程主要任务:把医院的资源和社区的资源联系起来核心: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和整合。
——既是目标又是技巧。
四、重要的实务领域一、临终关怀与社会工作二、慢性病照顾与社会工作1、慢性病的定义2、慢性病治疗模式的变化:医疗模式——整合模式3、介入的目标三、艾滋病的社会工作服务艾滋病导致的社会心理问题中,最严重的是社会歧视和社会排斥。
中级社工考点: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级社工考点: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中级社工考点: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导语: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了解]:(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秉承社会工作专业理念,运用专业方法于公共卫生领域实施专业服务。
包括:(1)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来认识社会问题对全人群健康状态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
(2)专注于通过干预强化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水平,以此提高他们的健康、福祉和功能,尽量减少残疾发生和院舍化照顾。
(3)在一个多学科的环境下,由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健康和公众服务的专业人员合作,确保所有目标人群都能获取健康照顾和社会服务。
(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接受过社会工作训练,在服务中担当多种角色,如直接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者、评估者和政策制定者。
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功能都相互依靠,最大可能地保证所有人的健康和满足社会需求。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在个人、家庭和群体的生活方式上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改善环境,避免危险。
同时社会工作者要不断评估目标群体健康的需求,确定社会因素和健康问题间的关联性,满足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核心功能的要求。
二、医疗机构与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了解]:(一)慢性疾病与长期照顾社会工作1.常见慢性疾病患者的服务需求2.针对慢性疾病患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1)在医疗适应方面;(2)在疾病认知方面;(3)在心理情绪支援方面;(4)在家庭支援网络层面;(5)在出院照顾方面(二)在急诊室开展医务社会工作1.在急诊室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1)病患及其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①急诊患者发病急、变化快,来得突然,患者及家属心理恐慌,容易面临巨大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剧烈情绪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医务社工模式下的“双工互动”“双义相伴”
精准志愿服务项目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在“1234+模式”医务社工下,开展了“双工互动”“双义相伴”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者在医院精准的开展志愿服务,
“1234+”医务社工模式简介
医务社工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在协调医患关系、开展人文关怀、链接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014年9月,由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服务,在新都区卫计局和区红十字会的监督管理下,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率先引进医务社工项目试点,并逐渐探索出具有新都特色的医务社工“1234+模式”。
即1支队伍: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队伍;2方参与: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相辅相成、共建共管;3个理念:专业化、组织化、人性化服务理念;4项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专业督导机制、多方参与评价机制、研究培养机制;“1234+”:整合可以整合的平台、资源,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走出一条具有新都特色的医务社工模式。
项目探索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专业督导机制、多方参与评价机制和研究培养机制四大机制。
链接多方社会资源,引导外部志愿者服务进医院
由于医院服务的专业性,未经培训的志愿者很难融入医院工作环境。
新都区中医医院依托“1234+”医务社工,创新外部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方式,多途径凝聚志愿力量。
在“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指导下,两名专职社工入驻新都区中医医院社工服务站,开展社工服务、培训服务和志愿服务,带动医院志愿者服务发展。
医务社工发挥资源链接专业优势,在新都区内联系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成都医学院学生志愿者、新都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和社会病友(家属)志愿者;建立外部志愿者管理制度,激励和培训制度,引导外部志愿者参与医院志愿服务。
整合医院志愿者服务,提升内部志愿者凝聚力
新都区中医医院活跃着数支志愿者服务队:2010年,新都区中医医院建立由4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新都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2014年4名工作人员加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志愿者。
2015年,25名共青团员组建共青团志愿者服务队,16名青年卫生技术骨干组成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等。
医院各志愿队医护人员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志愿联合社工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务社工服务,扩大了志愿服务范围,提升内部志愿者的凝聚力。
打造“生物+心理+社会”新型精准志愿服务
医院志愿者和社工联合开展了“健康一生”健康教育,定期到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健康
咨询、筛查和健康促进;“医路相伴”患者服务,为特殊病人提供个案咨询、救助和关怀服务,患者及家属小组活动和住院康乐活动;“医护同心”医护服务,组织临床医护人员参加团队文化和职业减压活动;“医路红心”志愿者组织管理,住院病人义剪,社区义诊。
以该模式为支点,撬动了上百人参与的志愿者服务队,近三年,共有??人次,志愿服务??小时,形成“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作社工”的志愿者活动模式,社工和义工“双工互动”,医院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双义相伴”。
新都区中医医院精准志愿服务促进了医患沟通,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了充满医学人文关怀的就医环境,彰显了志愿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