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技术学》实践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技术学》实践教学大纲课程信息1.课程定义:《运动康复技术学》是研究和运用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促进功能康复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病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2.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版)编写。
3.课程性质:实践教学。
4.学时数(周数)与学分:36学时(18周),2学分课程目标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康复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康复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从而重返家庭乃至重返工作岗位或重返比赛的运动康复治疗专门人材。
完成课程教学后学生将能够独立地熟练操作常用的运动康复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对应毕业要求1.知识:理解并掌握各种运动康复技术基本理论原理,指导实践技术操作。
1-①;1-②。
2.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临床常用的运动康复技术,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手法,在各种损伤后和疾病不同时期灵活运用。
2-②;2-③;2-④;2-⑤。
预期学习成果3.素质: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配合其他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开展康复治疗工作;②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3-②;3-③;3-④;3-⑤。
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③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遵守生命伦理;⑤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方法预期成果评价方法1.运动康复概述⑴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及运动处方知识点: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运动处方和概念、种类、主要内容⑵运动康复常用器械和设备知识点:运动康复常用器械种类、作用和应用范围2实践演示法1.现场讲解并示范常用器械功能、作用、应用范围、注意事项。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实训大纲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学》实训大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要求】1.掌握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问题、康复治疗目标和康复治疗原则。
3.了解常见运动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
学时分配实训次数实训内容学时实训一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2实训三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一) 2实训四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二) 2实训五肩周炎的康复治疗 2实训六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2实训七手外伤的康复治疗 2实训八截肢后的康复治疗 2实训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冠心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一高血压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三糖尿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四肥胖症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五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六癌症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七烧伤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八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一) 2实训十九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二) 2实训二十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三) 2总学时40实训一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实训要求】1.掌握颈椎病康复评定和常用康复治疗方法。
2.了解颈椎病康复治疗的目标、原则和适应证禁忌证。
【实训内容】1. 观看颈椎病康复治疗器材2. 练习颈椎病手法康复治疗操作方法3. 演示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实训步骤】1.复习颈椎病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相关知识2.观看颈椎病康复治疗器材并演示操作3.演示颈椎病手法康复治疗操作方法4.学生二人一组,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5.总结治疗体会实训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实训要求】1.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和常用康复治疗方法。
2.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的目标、原则和适应证禁忌证。
【实训内容】1. 观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器材2. 练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康复治疗操作方法3. 演示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实训步骤】1.复习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相关知识2.观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器材并演示操作3.演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康复治疗操作方法4.学生二人一组,分组练习。
康复医学实验大纲

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验大纲(初稿)(供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方向学生使用)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验大纲实验名称:肌力训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1.巩固理论知识2.掌握不同病种(中枢神经损伤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肌力训练方法3.熟悉肌力训练和肌耐力训练方法实验方法:1.病例示教2.分组模拟练习时间分配:回顾理论知识20min病例示教40min分组练习40min答疑总结20min使用仪器设备:PT床,哑铃,弹力带、沙袋等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验大纲实验名称:等速肌力训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等速肌力训练之设备、具体使用方法、训练方法的设计以及训练时对患者的指导和所要求的配合。
实验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正确使用等速训练设备。
2.按实验要求选择设备所用程序,放置准患者正确体位。
3.按运用程序要求进行各项参数设置。
4.设计训练方案并实施。
5.完成方案后评估反应。
时间分配:1.讲解并示范30分钟2.同学分组体会及动手操作 20分钟×4组3.总结并强调操作时关键环节10分钟使用仪器设备:等速肌力评估与测试系统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验大纲实验名称:ROM训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1.巩固理论知识2.复习ROM评定3.掌握患者的ROM训练方法实验方法:1.病例示教2.教师示范3.学生分组模拟练习时间分配:回顾理论知识20min病例示教40min分组练习40min答疑总结20min使用仪器设备:电脑、投影、cybex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验大纲实验名称:关节松动术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1.巩固理论知识2.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实验方法:1.病例示教2.教师示范3.学生分组模拟练习时间分配:回顾理论知识20min病例示教40min分组练习40min答疑总结20min使用仪器设备:电脑、投影、PT床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验大纲实验名称:平衡协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1.巩固理论知2.掌握不同病种(如截瘫、偏瘫、供济失调)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训练方法3.熟悉三级平衡的训练方法实验方法:1.病例示教2.分组模拟练习时间分配:回顾理论知识20min病例示教40min分组练习40min答疑总结20min使用仪器设备:PT床,平衡杠,晃板,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验大纲实验名称:转移训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1.掌握转移训练的意义2.掌握如何转移3.如何教病人转移实验方法:1.教师示范2.学生分组联系3.答疑总结时间分配:1.说明运动处方制定的要求,方法、可操作性技巧10min2.分组制定具体处方40min3.各组分别介绍处方制定依据和理由60min4.总结点评10min使用仪器设备:PT床、轮椅、腋拐、肘拐新疆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实验大纲实验名称:耐力训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明白耐力训练的意义,掌握耐力训练适应证,学会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实验方法:1.学生分为6组2.每组为一病例制定一份可行的运动处方。
康复评定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学院医学院专业康复治疗技术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务处制二○一四年八月《康复评定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学分:2.5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 2.5实验(上机)总学时:实验(上机)总学分:应开实验个数:5课程性质:《康复评定技术》是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内容涉及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训练学和康复医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康复医学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继康复治疗学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适用层次、专业:高职、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一、实验总体目标与任务根据康复评定技术的特点,理论教学的内容必须通过该实验教学给予消化与吸收。
建立康复评定技术的立体观,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独立思考与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本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四:实验项目一人体形态学测量(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形态的测定方法;了解人体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复述评定中的注意事项;评定前对患者的宣教;患者评定前的准备;基本形态评定方法的应用;整理准备器材。
以两人为小组,互相测量并记录;结果分析。
实验项目二徒手肌力、仪器测定肌力检查(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四肢及躯干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熟悉口、面部主要肌肉的肌力评定方法;了解握力计、捏力计、背拉力计在肌力评定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徒手肌力评定;上肢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下肢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躯干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口、面部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理论、实训)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康复功能评定学》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
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
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
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
为进入后期康复治疗学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康复功能评定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采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第2版),王玉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②参考书目:《康复功能评定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郭铁成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训指导》,张秀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③教学网站:,等等。
Ⅲ、课时分配安排理论课实验课Ⅳ、正文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总论一、教学要求掌握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
熟悉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康复医学科实习大纲

康复医学科实习大纲目的要求通过毕业实习,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基本掌握能运用康复医学的基本技能,对康复医学科的常见病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康复评定,并提出正确的治疗计划,写出完整的康复病历。
实习时间2周实习内容及病种(一)掌握实习病种的内容脑卒中1、目的要求掌握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熟悉脑卒中恢复的分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能独立、准确的评定及治疗病人。
2、实习内容:1)脑卒中的康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言语功能的评定,ADL评定。
2)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预防并发症,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坐起训练,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训练.脊髓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脊髓损伤后期的康复治疗,熟悉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达到能够独立治疗病人。
2、实习内容:1)脊髓损伤康复评定:损伤水平的确定,损伤类型的分类,残存功能的评估,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ADL评定。
2)脊髓损伤早期的康复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期的康复治疗:肌力训练,ROM训练,轮椅训练,步行训练.周围神经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熟悉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了解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和病理.2、实习内容:1)周围神经损伤的的病因和病理.2)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电诊断对病变程度和预后的评定。
3)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保持良肢位防止挛缩变形、被动活动和推拿防止肌萎缩.4)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等损伤.(二)了解实习病种的内容小儿脑性瘫痪1、目的要求:熟悉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了解小儿脑瘫的评定方法.2、实习内容:1)小儿脑瘫的评定: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2)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头部控制功能训练,上下肢功能训练,站立行走训练)、语言训练、作业治疗、推拿疗法。
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动康复

康复评定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等)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王玉龙主编的《康复功能评定学》教材设计。
是研究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障碍学诊断的理论原则,建立诊断的临床思维程序;熟悉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掌握临床常用评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其评定结果的临床意义;并熟练书写出完整、措辞准确、精炼的康复评定报告。
作为运动康复的专业课程,学时设置54学时,实验学18,2学分。
通过实验加深对康复评定学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54学时,总学分为3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36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关节活动度测量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全身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实验内容:掌握:肩、肘、腕、前臂、手指、髋、膝、踝、脊柱等部位各运动方向的活动角度测量操作技术实验二:肌力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徒手肌力检查方法及等速肌力测试仪的正确使用实验内容:掌握:等速肌力测定的方法、结果及意义熟悉:等速肌力测定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了解:等速肌力测试的临床应用范围实验三:步态分析实验目的:掌握步态分析程序及方法实验内容:掌握:步态分析的方法及结果分析熟悉: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导致异常步态的原因实验四:感觉功能检查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浅深复合感觉功能检查操作实验内容:掌握:感觉功能检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熟悉:感觉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深感觉、浅感觉实验五:肌张力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全身主要肌群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实验内容:掌握:肌张力检查的方法熟悉:肌张力检查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肌张力异常的原因实验六:平衡协调功能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方法及步骤实验内容:掌握:平衡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熟悉:平衡协调功能评定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衡协调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实验七:神经反射检查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神经反射及病理反射的检查实验内容:掌握: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检查的方法熟悉: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异常的常见原因实验八:ADL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常用ADL评定量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掌握:用Bartherl指数量表及FIM量表评定ADL的方法熟悉:ADL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ADL障碍的常见原因实验九:心电运动试验实验目的:掌握心电运动试验的步骤及临床意义实验内容:掌握:台阶实验、心电运动实验的步骤及评定方法熟悉:心电运动实验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心电运动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执笔人:审核人:。
《康复评定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时:27学时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康复评定技术》人卫出版社主编:王玉龙《康复评定技术》实训见习指导书(自编)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实验报告占10%,课堂随机检测占20%,实践操作考试占70%),占期末总成绩30%。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功能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分析出其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实验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尤其是功能评估,熟练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学会如何采集、归纳、综合分析客观资料,为临床中实施的各种疗法奠定基础,也是保障临床康复治疗安全的前提。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康复评定技术》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一人体反射评定 2 验证性二人体形态评定 1 验证性三肌力评定 4 验证性四关节活动度评定 3 验证性五肌张力评定 1 见习六感觉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七协调功能评定 1 验证性八平衡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九步态分析 1 见习十肺功能评定 2 见习十一言语功能评定1 见习十二吞咽功能评定1 见习十三脑性瘫痪评定1 综合性十四截瘫评定3 综合性十五偏瘫评定2 综合性十六实践操作考核 2合计27一、人体反射评定【实验目的】学会反射发育中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常用的反射评定技术操作。
【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1.脊髓水平:交叉性伸展反射2.脑干水平: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3.中脑水平:调正反应、自动运动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坐位平衡反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三种跨步及跳跃反应【实验要求】必开【实验方法】在实训室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二、人体形态评定【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人体测量(肢体长度、围度)评定的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
动康复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康复评定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等)
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王玉龙主编的《康复功能评定学》教材设计。
是研究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障碍学诊断的理论原则,建立诊断的临床思维程序;熟悉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掌握临床常用评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其评定结果的临床意义;并熟练书写出完整、措辞准确、精炼的康复评定报告。
作为运动康复的专业课程,学时设置54学时,实验学18,2学分。
通过实验加深对康复评定学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
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
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54学时,总学分为3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36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
注:备注处体现必开实验、选开实验、设计性实验等类型。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关节活动度测量
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全身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实验内容:
掌握:肩、肘、腕、前臂、手指、髋、膝、踝、脊柱等部位各运动方向的活动角度测量操作技术
实验二:肌力评定
实验目的:掌握徒手肌力检查方法及等速肌力测试仪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掌握:等速肌力测定的方法、结果及意义
熟悉:等速肌力测定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
了解:等速肌力测试的临床应用范围
实验三:步态分析
实验目的:掌握步态分析程序及方法
实验内容:
掌握:步态分析的方法及结果分析
熟悉: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范围
了解:导致异常步态的原因
实验四:感觉功能检查
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浅深复合感觉功能检查操作
实验内容:
掌握:感觉功能检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熟悉:感觉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了解:深感觉、浅感觉
实验五:肌张力评定
实验目的:掌握全身主要肌群的肌张力评定方法
实验内容:
掌握:肌张力检查的方法
熟悉:肌张力检查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了解:肌张力异常的原因
实验六:平衡协调功能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方法及步骤
实验内容:
掌握:平衡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
熟悉:平衡协调功能评定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了解:衡协调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实验七:神经反射检查
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神经反射及病理反射的检查
实验内容:
掌握: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检查的方法
熟悉: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异常的常见原因
实验八:ADL评定
实验目的:掌握常用ADL评定量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掌握:用Bartherl指数量表及FIM量表评定ADL的方法
熟悉:ADL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范围
了解:ADL障碍的常见原因
实验九:心电运动试验
实验目的:掌握心电运动试验的步骤及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掌握:台阶实验、心电运动实验的步骤及评定方法熟悉:心电运动实验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了解:心电运动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执笔人: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