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一着惊海天》精读引领课 完美课件—八级上册语文完美课件(部编版)
合集下载
_第4课 《一着惊海天》 课件(41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赏读入境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什么通讯?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事件通讯。本文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 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和意义。 2.这篇通讯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讨论:这篇通讯曾喜获解放军新闻一等奖,它不仅展 示了新闻的真实,更是一篇激动人心的美文。
dān精竭虑( 殚) 忌dàn( 惮) 子dàn( 弹)
浩hàn( 瀚) hàn林院( 翰) 默qì( 契) qiè而不舍( 锲)
自
正音释义
主
探
究
记载( zǎi )
载 载重( zài )
丧失(sàng)
丧 奔丧(sāng)
曲线( qū )
曲 歌曲( qǔ )
多音字
(zhuó )穿着 (zháo )着急 着 (zhāo )着数 ( zhe )顺着
研读展示——情感美
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 —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 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 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为 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 作铺垫。
研读展示——情感美
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 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②“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
③“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 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
④“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
⑤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
初读感知
5、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 ,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 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4
自主探究
1 、 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说说副标题的作用。 2 2、你觉得文章可以分几部分?段落大意你是如何概括的? 3、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文章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15
自主探究
1.思考: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 说说副标题的作用。(14分)
, 本文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简洁准确,生动形象, 一个“惊”字生动准确地表现“着”的惊心动魄。标题 , “着” 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 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副标题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功着舰”补充说明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6
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1分,共11分)
(1)舰岛的主wéi gān(桅杆 )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
(2)—阻丝拦不索苟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yì sī bù gǒu
(
)浩地瀚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3)hào hàn(
)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
,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熟近百年。
不同点:消息,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 主 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片段。
13
文体常识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但通讯要求更 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 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 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 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 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各取所需。
自主探究
1 、 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说说副标题的作用。 2 2、你觉得文章可以分几部分?段落大意你是如何概括的? 3、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文章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15
自主探究
1.思考: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 说说副标题的作用。(14分)
, 本文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简洁准确,生动形象, 一个“惊”字生动准确地表现“着”的惊心动魄。标题 , “着” 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 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副标题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功着舰”补充说明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6
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1分,共11分)
(1)舰岛的主wéi gān(桅杆 )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
(2)—阻丝拦不索苟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yì sī bù gǒu
(
)浩地瀚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3)hào hàn(
)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
,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熟近百年。
不同点:消息,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 主 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片段。
13
文体常识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但通讯要求更 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 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 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 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 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各取所需。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36张PPT)

⑤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迈出中国人探索浩渺太空中 的又一步,把中国足迹再一次镌刻在浩瀚宇宙。
返回目录
⑥“这是科学探索与航天梦想最美的相遇!”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凝视 着相机取景器,难掩激动感叹道。他辗转数千公里,早早守候在发射场附 近,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
⑦对神舟飞天的自豪和骄傲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牧民乌尼尔的家距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30公里。她跟丈夫平时很早入睡,而今特意熬夜,守在窗 前。“神舟就从我家附近飞天,我们特别骄傲,比过节还欢喜。”她说。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情境语言综合运用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厉害了,我的国”的活动中,收集了一些图片和资 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1.同学准备把这些图片和资料编辑在一个栏目里,请你给这个栏目起个名 字。(不得使用“厉害了,我的国”) _【_示__例__】__有__一__种__成__就__叫__中__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感知
课中品读
返回目录
2.文段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 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①__表__现__人__们__对__我__国__航__母__舰__载__机__首__次__着__舰__的__关__注__;__②__烘__托__当__时__紧__张__的__氛__围__、_ _胜__利__的__喜__悦__等__;__③__增__强__新__闻__的__现__场__感__,__增__强__感__染__力__;__④__侧__面__表__现__舰__载__机__着_ _舰_风__险__极__大__、__意__义__重__大__,__从__而__突__出__了__主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⑥“这是科学探索与航天梦想最美的相遇!”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凝视 着相机取景器,难掩激动感叹道。他辗转数千公里,早早守候在发射场附 近,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
⑦对神舟飞天的自豪和骄傲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牧民乌尼尔的家距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30公里。她跟丈夫平时很早入睡,而今特意熬夜,守在窗 前。“神舟就从我家附近飞天,我们特别骄傲,比过节还欢喜。”她说。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情境语言综合运用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厉害了,我的国”的活动中,收集了一些图片和资 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1.同学准备把这些图片和资料编辑在一个栏目里,请你给这个栏目起个名 字。(不得使用“厉害了,我的国”) _【_示__例__】__有__一__种__成__就__叫__中__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感知
课中品读
返回目录
2.文段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 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①__表__现__人__们__对__我__国__航__母__舰__载__机__首__次__着__舰__的__关__注__;__②__烘__托__当__时__紧__张__的__氛__围__、_ _胜__利__的__喜__悦__等__;__③__增__强__新__闻__的__现__场__感__,__增__强__感__染__力__;__④__侧__面__表__现__舰__载__机__着_ _舰_风__险__极__大__、__意__义__重__大__,__从__而__突__出__了__主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意义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12
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第二层:(5-20)详叙歼-15舰载机在地空的默契配合下 成功着舰。 第三层:(21-26)详细描述了着舰成功的伟大意义及 人们的激动心情。
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 着舰前的紧张、有序。
4、文中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 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 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 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
15
本文的写作特色
1、价值感 2、层次感 3、现场感 4、美感
16
讨论:这篇通讯曾喜获解放军新闻一等奖,它不仅展 示了新闻的真实,更是一篇激动人心的美文。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
辽宁舰
2
成功着舰的歼-15 552号飞机
3
4
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
5
辽 宁 舰 内 部
6
7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13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 跃然纸上,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2、文章开篇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 细细品味。
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
像一幅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 现场感
12
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第二层:(5-20)详叙歼-15舰载机在地空的默契配合下 成功着舰。 第三层:(21-26)详细描述了着舰成功的伟大意义及 人们的激动心情。
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 着舰前的紧张、有序。
4、文中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 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 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 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
15
本文的写作特色
1、价值感 2、层次感 3、现场感 4、美感
16
讨论:这篇通讯曾喜获解放军新闻一等奖,它不仅展 示了新闻的真实,更是一篇激动人心的美文。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
辽宁舰
2
成功着舰的歼-15 552号飞机
3
4
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
5
辽 宁 舰 内 部
6
7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13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 跃然纸上,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2、文章开篇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 细细品味。
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
像一幅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 现场感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6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

总结全文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 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 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 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讯的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弱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5.议论色彩较浓。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 作用。 2.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 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1.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 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危险性的难题;从结构 上看,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 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 2.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 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感染力。④侧 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桅(wéi)桅杆 诡(ɡuǐ)诡计 契(qì)默契 锲(qiè)锲而不舍 娴(xián)娴熟 谰(lán)谰言
记一记词义
娴熟:
熟练
镌刻:
雕刻
白手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 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 感染力。 2.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 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间”“刹那 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 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课件(共21张PPT)

精读品味
1.找出第①②段中的描写,说说有何作用?
简略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 不紊的氛围。也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 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2.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指出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它承 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风 险——它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 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咆哮( páo xiào )
殚精竭虑( dān jié )
◆多音字
(zhuó )穿着 (zháo )着急 着 ( )着数 (zhāo )顺着
zhe
( zǎi )千载难逢载()满载而归zi( chà )一刹那
刹 ( )刹车 shā
镌刻:雕刻。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轮船上悬挂信号、装设天线、支撑 观测台的高杆。 凛冽:刺骨地寒冷。 浩瀚: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一丝不苟:连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辽宁舰
成功着舰的歼-15 552号飞机
《 一 着 惊 海 天》PP T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一 着 惊 海 天》PP T
一着惊海天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 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 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 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 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1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④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许多 人落泪了!
• 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 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 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 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的重 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⑤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终于 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小结
• 本文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 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 的事件,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
• 侧面描写,表现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 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 和奉献精神,突出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 舰的历史意义。
拓展延伸
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 《香港商报》11月24日报道称,23日上午9时左 右,两架中国海军航空兵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 宁舰”上成功着舰。这是继20日的单机着舰试验后 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表明中国航母训练已取得真正 意义上的阶段性成果。
环境描写。交代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 场景,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 海军的自信、自豪。同时为下文做铺垫。
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其中绝大部分事 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通过文字和一系列数据,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 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③“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 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 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 具有感染力。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 的情形。
1.试分析主标题的作用。 2.本文语言十分具有表现 力,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 分析。
1.试分析主标题的作用。
•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标题中“着” 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 象,使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 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

时间顺序 依次记叙了工作人员就位 → 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 → 塔台广播 → 着舰指挥员引导 →舰载机稳稳着舰 →人们欢呼庆祝。
整体感知 请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 一 部 分 ( 1 - 4 )交 代 着 舰 的 环 境 及 着 舰 前 的 准 备 情 况 ,
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运用语言描写、神态 描写,前后照应,生动地 展现了海军官兵们欢庆成 功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他 们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课文精讲
3. 这篇通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和抒情。请你找出议论的文字, 分别说说其作用。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 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 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第二部分(5-20)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1-25)描写了成功着舰后人们的激动表现。
课文精讲
1. 通讯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上不及消息,但也要求迅速及时。本文的时效性表现在哪里?
本文是登载在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上,报道2012 年11月23日我国舰载机着舰的事。
课文精讲
这一句运用了 什么手法?
比喻,突出舰载机着舰难度很高。
课文精讲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 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 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彰显出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 的歧视,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反面表 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像凌波海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舰载机的轻巧灵活,从侧面反映出飞行员的技术娴熟,表 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整体感知 请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 一 部 分 ( 1 - 4 )交 代 着 舰 的 环 境 及 着 舰 前 的 准 备 情 况 ,
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运用语言描写、神态 描写,前后照应,生动地 展现了海军官兵们欢庆成 功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他 们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课文精讲
3. 这篇通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和抒情。请你找出议论的文字, 分别说说其作用。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 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 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第二部分(5-20)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1-25)描写了成功着舰后人们的激动表现。
课文精讲
1. 通讯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上不及消息,但也要求迅速及时。本文的时效性表现在哪里?
本文是登载在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上,报道2012 年11月23日我国舰载机着舰的事。
课文精讲
这一句运用了 什么手法?
比喻,突出舰载机着舰难度很高。
课文精讲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 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 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彰显出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 的歧视,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反面表 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像凌波海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舰载机的轻巧灵活,从侧面反映出飞行员的技术娴熟,表 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三
1.阅读丛书中的《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 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结合下面的问 题,分享阅读收获。
(1)勾画批注新闻六要素,讲述事件的来 龙去脉。
(2)勾画朗读体现作者情感倾向的具体语 句,试着说说作者的情感倾向。
2.阅读丛书中的《访“葡萄常”》《世界选 择北京一一写在北京申奥成功之际》《“ 金孔雀”,请你归航!》三篇文章,勾画 关键语句,一句话概括新闻事件。
7.要想使学生在议论文阅读方面取得 成绩, 就必须 培养学 生的阅 读理解 能力、 准确答 题的能 力。只 要学生 持之以 恒,严 格要求 自己, 使自己 养成好 的习惯 ,就一 定能取 得好成 绩。 8.放弃春日的百花争艳,才有了腊梅 洁白傲 骨的情 怀;放 弃溪间 的恬淡 幽雅, 才有了 瀑布一 泻千里 的壮观 。生命 在于追 求,在 追求中 彰显自 我的价 值,而 生命还 有它精 彩的另 一面: 勇于放 弃,去 实现更 远大的 理想, 去创造 更加绚 烂的辉 煌!
请浏览课文,勾画语句,朗读、思考、批注
活动二
1.请勾画出生动描写的句子,朗读一遍,结 合具体的词句说说所体现的动态美和语言 美。
活动二
请勾画出文中能表达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并 朗读,说说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3段“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
多世纪”,第4段“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飞 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字里行间所展 第7段现的官兵的家国情怀,也是记者内心真性情的写 照。“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一个“揪”字,情感饱满,将个人情绪融入着舰 过程的描绘中。第22段“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 结果,能不激动吗”,一个反问句,不仅表达出了人 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是作者情感态度的真情 流露。
活动二
通讯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用情感 、用观点说话。因此,通讯作品都运用生动的 描写,有明显的思想主题,体现着作者的情感 态度。本文充分体现了通讯的文学性
1.请勾画出生动描写的句子,朗读一遍,结合具 体的词句说说其动态美和语言美。
2.请勾画出文中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朗读, 说说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 每 个 人的 童年, 都是一 片宽阔 的原野 ,在这 上面, 你可以 栽植世 界上所 有的花 草,可 以放飞 所有的 希望, 可以撒 播一生 的幸福 ,可以 荡漾一 生的笑 意。 4.它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生体验中 来。注 重引导 学生调 动自己 的生活 积累, 表达真 情实感 ,鼓励 学生文 从字顺 地表达 自己对 生活的 理解和 感受, 鼓励学 生自由 地、有 创意地 表达。
《一着惊海天》 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勾画出新闻六要素,改写成消 息,写出事件的来龙去脉。
2.勾画出生动描写和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 朗读,说出语言之美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活动一
1.默读全文,勾画批注出新闻六要素, 然后根据六要素把它改写成消息,写出 事件的来龙去脉。
六要素:
何人 飞行员以及着舰指挥员
本报辽宁舰
11月25日电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
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
功。
试验开始,现场所有人翘首以待。在飞行员与着舰指挥
员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9时08分,试验成功。现场所有人如释重负。此次着舰的成功,
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是众多科学家、人民海军官兵、着
何地 渤海某海域 何时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 何事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如何 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
何故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试验
结合新闻六要素,将本文改写成一则消息。 (要注意按照消息的结构来写)
答案示例: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舰指挥员、飞行员弹精竭虑,顽强攻关多次试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完美的
汇报。这一刻,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文中除了对事件过程的详细介绍之外,还有 许多背景资料,请找出这些段落,说说背景 资料在事件介绍时所起的作用。
第3、第4段指出航母舰载机上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 并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与风险,这些介绍不仅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也进一步渲染了开头两段营造的 氛围。第22段回溯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军人顽强攻关 、打破封锁的历程,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不易,强调 了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并进一步将热烈的气氛推向 高潮。作者通过引用背景资料,给读者提供了新间背 后的事实,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凸显了通讯报道 的文学性特点,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5.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议论文 的文体 知识进 行了温 习巩固 ,对阅 读中的 常见题 型有了 一些了 解,但 在解题 技巧和 方法上 掌握得 还不是 很好, 应在阅 读训练 中进一 步加强 。 6.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对阅读 材料进 行充分 感知, 要心平 气和, 带着求 知明道 的阅读 心理去 阅读。
总结收获
1.质疑
2.收获:知识、方法、情感
1.不 是 每 一 道 江流 都能入 海, 不 流动的 便成了 死湖; 不 是每一 粒种子 都能成 树, 不 生长 的便成 了空壳 。生命 中不是 永远快 乐, 也 不是永 远痛苦 , 快乐 和痛苦 是相生 相成的 。 2.在 快 乐 中 我 们要 感谢生 命, 在 痛苦中 我们也 要感谢 生命。 愿你生 命中有 够多的 云翳, 来造成 一个美 丽的黄 昏。 请 孩子记 住:生 命的意 义不在 于长短 ,生命 因充实 丰富多 姿而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