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写作背景了解以及修辞手法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情景引入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运用。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洋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探讨修辞手法运用。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生词:略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作者写作背景:海洋探险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在海洋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大海。

2. 答案:(1)作者在海洋探险过程中,由最初的紧张、恐惧,到后来的惊奇、喜悦,充满敬畏。

(2)例:大海,你如同一位神秘的母亲,时而温柔地拥抱着我们,时而狂怒地翻滚着巨浪。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具体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及修辞手法。

重点章节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内容主要是对“一着惊海天”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及深层含义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着惊海天”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题和深层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事件历史意义的认识,以及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一着惊海天”事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事件背景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

3. 讲解:对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文章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作者的观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及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义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文章中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事件经过: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历史意义:事件展示了我国海军的英勇顽强,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修辞手法分析: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一着惊海天”事件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着惊海天”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含义和故事背景。

2. 学会成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能够运用成语进行简短的交际。

第二章:成语解析2.1 成语故事介绍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和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2 成语含义解释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成语所表达的意义。

2.3 成语用法讲解成语“一着惊海天”的用法,包括词性、词义、搭配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

3.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3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内容4.1 成语接龙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

4.2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造句,检验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写作训练以成语“一着惊海天”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学习情况。

5.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造句和写作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5.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成语故事会组织学生讲述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和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2 成语知识竞赛举办成语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检验他们对成语“一着惊海天”的掌握程度。

6.3 成语绘画比赛让学生发挥创意,以成语“一着惊海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传递,以及探讨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重要句型。

2. 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海洋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环保的关注。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圈出生词和短语。

3. 词语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圈出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环保主题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问题,分享观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的主要结构,标注重点句子和词语。

3. 环保主题:海洋环保,关爱海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洋环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海洋环保的文章和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观看,进一步了解海洋环保的重要性。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过程:课文分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课文结构图和环保主题的展示。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要求。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两套)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两套)
观看辽宁舰舰载机起降视频
图片展示 辽宁舰 成功着舰的歼-15552号飞机 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 辽宁舰内部
二、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重点)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难点)
3.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背景透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 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 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 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 舰的主要环节。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 依次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 姿态、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等环节, 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功着舰的过程。
提问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咔嚓! ”“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 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
“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 为了这一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①鸦片战争以来, 由于落后于人, 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
义国家的侵略, 经历了百年屈辱。 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 “落后就要 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 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 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 取得的一次大胜利, 所以振奋人心。 ②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 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 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一着惊海天》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感悟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哲理。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大海的印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故事或经历。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生字词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用生字词造句。

4.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

5.学习修辞手法教师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举例,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6.口语表达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7.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如“我的大海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2.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写作题目,完成一篇作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大海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很壮观!”“很宽广!”“让人感到宁静!”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有没有什么与大海相关的故事或经历呢?”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如:“我曾在海边看日出。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人物风采》,详细内容为《一着惊海天》。

该文讲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完成一系列重要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勇敢和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感受航天精神。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讲解描写手法。

示例:“他目光如炬,神情坚定。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坚定的信念。

5. 随堂练习:学生仿照例题,选取课文中的另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进行分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a. 航天英雄杨利伟b. 神舟五号飞船c. 人物描写:目光如炬、神情坚定等d. 航天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示例:“他沉着冷静,勇敢面对挑战。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句子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学生了解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其他航天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等奖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等奖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一着惊海天》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三章“壮美河山”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解析、背景介绍、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语言特色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笔触描绘出大自然壮丽景象,以及其中所蕴含深刻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美感知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课文中隐喻和象征意义,重点在于把握作者表达自然美手法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海洋壮丽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这片海洋之中,感受海浪声音和海风吹拂。

2. 课文解析(20分钟)通过诵读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海洋壮丽。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课文中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象征意义。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讲解,尝试自己分析课文中其他句子,并分享心得。

5. 主题思想探讨(2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想,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6. 语言特色分析(20分钟)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作者名字3. 课文主题4. 重点词汇和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海洋短文。

分析课文中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短文需包含课文中学到描绘海洋词汇和句型。

修辞手法分析需具体到句子,并解释其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程实施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观察身边自然景观,尝试用所学手法进行描绘,培养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自然文学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设计者: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李新栋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阅读新闻作品,了解其内容,把握不同新闻题材的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3)在阅读新闻中,关注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对新闻的认识。

2.教材分析
《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它是一篇通讯报道。

通讯有别于消息,它要求不仅仅将某一亊件客观、概括地反映出来,还要求对新闻亊件的报道进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和详尽的描述,以求能够给读者留下生动可感的印象,本文有一定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传播,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更直观的阅读新闻,接触更多的新闻体裁,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了解通讯报道这种体裁,并对新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 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评价任务
1.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通过学习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明确通讯特点。

2.自读课文,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小组展示并相互点评并总结。

3.通过练习写作事件通讯,揣摩通讯的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
着舰前工作人员就位
安全员做最后检查
百年强军梦
4、一着惊海天着舰过程指挥员镇定指挥一朝终圆梦
航母舰官兵娴熟操作
战斗舰惊险着舰
着舰后人们欢呼,合影留念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