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泡沫驱用起泡剂优选及起泡性能评价_乔守武
聚驱后氮气泡沫驱油效果的配伍性评价

泡沫体系的特征就是泡沫的流度控制作用 ,其主要表现是降低注 入流体的流度 ,改善不利的流度比 ,降低流体的相对 渗透 率,延缓 注 入流体的突破时问 ,封堵高渗层的大孔道 。改变 液流的方 向。非均质 油藏的性质如温度 、压力 、矿化度 等因素与泡沫 体系的配伍性 评价是 该类油藏实施泡沫驱的重要评价指标 , 文利用非均质填 砂管模型 。 本 研究了各凶素对聚驱后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
石 油 地 质
由职 煞 2 1 7 18 0 年第 期
聚 驱 后 氮 气 泡 沫 驱 油 效 果 的 配 伍 性 评 价
郑 力 军 杨 棠 英 张 涛
( 中石 油 长 庆 油 出 分 公 副 油 气 工 艺研 究 院 低 渗 透 油 气 K勘 探 开 发 国 家 工 程 实 验 室 ) I
懈 阜 l ㈨
1
I
高净 } 饭净 量
5 1R
表 1 不 同温 度 下 泡 沫 体 系驱 油 综 合 结 果
由表 1 图2 ,在s ℃时 ,泡沫体 系驱油效果最好 .分析认为 , 和 知 4 . 随温度升高 ,起泡剂分 子在水 中的运动速度 J怏 ,容易吸附在气液界 J U 面, 使气液 界面的 界面张 J降低 .表面活性 剂的起泡性能变好 但随 J 着温度继续升高 ,液膜挥发变怏 . 易变薄使泡沫破裂 容 ( )压 力 对泡 沫 驱 油 效 果 的 影响 温 度 s ℃ ,水的 矿 化 度 2 4
摘 要 本文针对 氮气泡 沫驱油体 系,研 究 了不同因素对泡沫调剖增油效 果的影 响 泡沫体 系具有较 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 ,泡沫
体 系的适 用温度范 围约 5 T 一 0 2 n : 6  ̄ ,耐 盐性 能达到1o 0 m / 、随产 水率的提 高,泡沫驱 油采收率逐渐增 大,油田含水在8% ( 2 0 0 gL n 以上 时适合 实施泡沫驱 泡沫驱可在较大的椴 差范囤内起到较好 的调剖增油效果 ,适 用的地层渗透率极差范围为3 2 一I
氮气泡沫驱体系的筛选与注入性能评价

氮气泡沫驱体系的筛选与注入性能评价针对火山岩裂缝性油藏的特点,使用Waring Blender法评价了几种氮气泡沫体系起泡剂的起泡性能,优选出HZ-1是最适合该类型油藏的氮气泡沫起泡剂:该起泡剂的的耐盐性较好,在高矿化度下任可保持较高的起泡体积与较长的半析水期,最佳浓度为0.8%,最优气液比为2:1。
驱油实验表明,现场应用选择注入量为0.6PV时效果最优。
标签:氮气泡沫体系;注入性能;驱油实验引言氮气泡沫是近些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三次采油新技术。
氮气泡沫具有很高的视粘度,具有“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的特性,可以有选择地封堵高渗层,大量注入的氮气还可以保持地层压力,减缓底水锥进,降低油井含水率。
HST 油田是大型块状火山岩裂缝型油藏,储层具有裂缝性与孔隙性双重特征,非均质性强,受到储层裂缝发育与边底水影响。
该油田2005年注水开发,注水波及情况不均。
注水突破后形成无效注水通道循环,而常规堵水措施由于受高温高井深的影响,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发这类油藏成为世界级技术难题。
作者针对火山岩裂缝性油藏的非均质性,研究了浓度、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对起泡剂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一种适合该类型油藏的氮气泡沫体系,优化注入参数,评价体系驱油能力,为现场应用提供依据[1-4]。
1 实验部分1.1 实验试剂起泡剂五种:PCS、HZ-1、ABS、PZ-2、DF-1。
HST油田地层采出水、去离子水、稳定剂:分子量为2000万的聚丙烯酰胺(北京恒聚)。
1.2 实验仪器Waring Blender搅拌器;电磁搅拌器;电子天平;秒表;恒温干燥箱。
1.3 实验方法使用Waring Blender法评价氮气泡沫的性能,筛选出合适的体系。
将起泡剂用地层水配制成相同浓度的溶液100mL,设定搅拌器转速6000r/min,搅拌2min 后读取泡沫体积,随后记录泡沫液中析出50mL液体所需的时间。
改变起泡剂的浓度可以考察浓度对起泡性能的影响;改变溶剂的矿化度可以评价起泡剂的耐盐性;改变实验温度可以评价温度对起泡剂性能的影响,使用填充砂管实验研究起泡剂浓度、注入量与气液比对注入性能的影响。
氮气泡沫调剖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技术研究

氮气泡沫调剖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技术研究作者:杨翠萍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油田蒸汽驱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蒸汽沿高渗透层的窜流、指进、舌进和蒸汽超覆等现象严重,致使耗费大量蒸汽,原油采出率降低,经济效益变差。
油层中大部分渗透性差或处于底部的高含油区域,蒸汽以狭窄的通道进入生产井,波及系数很小,尤其是油层物性、渗透率相差较大的薄互状油藏或中厚稠油油藏,油层纵向吸气厚度或动用程度仅50%左右。
目前,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是挖掘油藏潜能,改善蒸汽驱效果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蒸汽驱;氮气泡沫;调剖中图分类号:S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4-0254-02前言中原油田东濮老区稠油可开发的区块达到17个,探明储量超过1亿吨,但大部分分布都比较零散,不能形成规模生产,采出程度低。
蒸汽驱开发方式是当前国内外开发稠油的的主要先进技术,文79-140井是中原油田采油四厂首口采用双空心管稠油热采技术的油井。
而中原油田内蒙探区白音查干锡14块的稠油在51摄氏度时黏度高达17.5万毫帕秒,被专家称为超稠油。
锡14区块含油面积29.86平方千米,目前已获得4376万吨的探明储量,为加快稠油的勘探开发进度,将锡14区块作为稠油开发的主攻目标,快速开展先导性试验。
试验中探索适合该区块稠油有效开发的热采工艺技术,在水平井锡14—平1井获得平均日产1吨的产量,在直井锡14—101井获得最高日产5.6吨的产量。
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相继进入中后期阶段,蒸汽驱长期开采后,蒸汽在油层中发生沿高渗透层的窜流,出现窜槽、指进、舌进和蒸汽超覆现象,造成蒸汽耗量大,蒸汽沿着窜进通道提前突破至生产井,使油层中大部分渗透性差或处于底部的高含油区域未受到蒸汽波及,蒸汽以狭窄的通道进入生产井,波及系数很小,使生产井采出率降低,经济效益变差。
尤其是中厚稠油油藏或油层物性、渗透率相差较大的薄互状油藏,油层纵向吸气厚度或动用程度一般仅50%左右且严重不均,使上部分物性好的油层的吸气充分,加热效果好,采油量大,含油饱和度下降快,甚至采空,出现枯竭,而下部及物性差层系,吸汽甚少甚至完全不进汽,资源动用少或几乎完全未动用。
泡沫排水起泡剂产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泡沫排水起泡剂产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https://img.taocdn.com/s3/m/69c8c706a21614791611280f.png)
件 比
矿化度 /(g·L-1)
较 载气流量 /(L·min-1)
表 1 在不含凝析油条件使用的起泡剂产品标准差异比较
A
B
C
B
1
2
3
4
≥120
≥100
≥150
≥90
— — —
≥60
— — —
≥100
≥70
— — —
— — —
≥20
— — —
— — —
70
70
80
70
1.0
1.0
3.0
1.0
60
60
54
评价起泡剂携液量通常采用气流法。实验装置 参 照 美 国 API 标 准 模 拟 气 井 结 构 , 评 价 时 , 在 带 有 刻度长 1.2m, 直径 36mm 的泡沫管柱内注入一定体 积待测液体, 预热到实验温度, 在管柱的下端安装一
块玻砂板, 以一定的气流量通过玻璃砂芯板, 使管柱 内试液产生泡沫并经气流带出, 收集在量筒内, 破泡 后的液体体积, 作为评价起泡剂携液量大小的依据。 评价所用仪器如图 2 所示。
14 ≥80 — — — — — — — — —
70 3.0 250 — — — 30
批次以上产品检验评价的数据, 以确保企业的产品 标准的真实性和在执行过程中的可实施性。
( 3) 建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组织有关单 位,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泡沫排水采气用起 泡剂标准, 作为油田订合同、入库验收和质量监督检 验的技术依据。
( 4) 从 2001 年至今, 中国石油已经制定了油田
杀菌剂( Q/SY 49- 2002) 等 4 个通用技术标准, 标准 实施以来, 对统一该类产品评价方法, 规范市场, 提 高产品质量, 限劣扶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 此, 建立油田常用油化产品通用技术标准是切实可 行和非常0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注水井的应用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注水井的应用刘应学,赵力强,钱 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清河采油厂,山东寿光262714)[摘 要] 八面河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快,产量自然递减加快,部分井水淹严重,为稳油控水,利用氮气的特性,促使油藏压力场重新分布,改变驱油剖面,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实现老区稳产。
[关键词] 高含水;氮气;泡沫;效果[中图分类号] TE35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1X (2007)02—0056—05 在油田开发后期,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及不利的油水流度比,水驱后地层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残余油。
八面河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稠油油藏,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采出程度仅有13.6%,而综合含水已达90.1%,油田的自然递减率为18.8%,南区截止2004年底,油井开井306口,产液8260m 3/d ,产油水平716t/d ,综合含水已达91.3%,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地层连通性较好,注入水突进,水驱效率低,含水上升。
面1、面2、面4和面12等区块由于渗透率极差大,在重力作用下,注入的水首先进入油层下部的高渗透层,发生水窜,油井过早水淹,使上部的低渗透层水的波及程度降低。
在新增储量有限的条件下,原油稳产难度加大。
为此清河采油厂近年来开展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注氮气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部分区块见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使稳油控水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1 注氮气泡沫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1.1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注氮气开发油气田主要有混相驱、非混相驱、重力驱和保持地层压力等开采机理,一般氮气混相驱要求具有较低的混相压力,在八面河油田这种原油粘度、密度较高的稠油油藏难以实现氮气混相驱。
所以,只能开展注氮气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工作。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可归纳为:1)注氮气有利于保持地层压力,注入地层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其能量释放可起到良好的气举、助排作用;2)注入油藏的氮气会优先占据多孔介质中的油孔道,将原来呈束缚状态的原油驱出孔道成为可流动的原油,从而提高驱油效率;3)非混相驱替作用:氮气、油、水三相形成乳状液,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
氮气泡沫调驱标准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技术部氮气泡沫细分层调驱工艺及效果评价做法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上油田注水井氮气泡沫调驱工艺的施工准备、施工设计、作业程序、投注安全、质量控制、资料录取以及后期效果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海上注水油田氮气泡沫调驱作业,具体特征表现为:产层动用不均、注入作业过程中存在水窜现象、生产井含水上升较快。
2. 引用标准SY/T 5588—93SY/T 5865—93 SY/T 5372—913.术语3.1吸水指数注水井每单位注水压差的日注入量称作吸水指数,其单位为(m3/d)/MPa。
注水压差是指注水井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
3.2压力降落曲线在注水井注入量稳定的情况下,关井后,测得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压力降落曲线。
3.3存水率在一定时间段内,区块(或井组)注入水量和采出水量的差值与注入水量之百分比称作存水率,其表达式为:存水率=[(注入水量-采出水量)/注入水量]×100%3.4油井产量递减率从油井产量与时间变化关系曲线,计算所得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称为油井产量递减率。
3.5泡沫调驱井次泡沫调驱井次是统计调驱作业工作量的计量单位。
在一口井上按调驱设计要求全部完成一次作业工作量,称作一个调驱井次。
3.6可对比井次在调驱井次中,注水井或其对应油井凡具有调驱前后效果对比资料的井次,称作可对比井次。
3.7工艺有效及工艺有效百分数工艺有效是指注水井泡沫调驱施工符合调驱设计和作业的技术要求。
工艺有效井次与总调驱井次之百分比称作工艺有效百分数。
3.8有效井百分数注水井调驱施工井次中,在注水井上见到效果的调驱井次与可对比井次之百分比,称作有效井百分数。
3.9见效井百分数注水井调驱后,其对应油井中见到效果的井次与可对比井次之百分比称作见效井百分数。
3.10 封隔器卡点深度从转盘力补心顶面到封隔器的封隔件顶面之间的深度。
3.11区块整体调驱区块整体调驱是指区块内注水井达6口以上,而且有50%以上注水井进行了调驱。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4 氮气泡沫调驱机理
氮气泡沫调驱是用于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一项 有效方法,具有封堵高渗透出水层、控制水窜,调整吸水 剖面,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变性等作用机理。氮气 泡沫调驱机理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说明。
—— 微观机理
微观方面,泡沫驱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带:前沿 地带、中部地带和后沿地带。
(1)改善流度比,调整注入剖面,扩大波及体积。 泡沫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驱替体系的流度,改善流度比。
泡沫首先进入高渗透大孔道,随着注入量的增多,逐步形 成堵塞,使高渗透层的渗流阻力增大,迫使后续注入的流 体更多的进入中低渗透层,驱动流体便能比较均匀地推进, 从而调整层间或层内关系,提高油层的波及体积。
(2)遇油消泡,遇水稳定
大庆采油院针对大庆油田水驱受油层非均质影响, 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的问题,采油工程研究院开展 了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在采油三厂北2-丁259井组开展现场试验后,中心井日产油量由2.4吨上 升到5.6吨,含水率由96%下降到88%,截至08年10 月底,井组已累计增油2392吨。
(4)提高洗油效率。 发泡剂是一种活性很强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 善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态的原油通过油水乳化、液膜 置换等方式成为可流动的油;另外,泡沫流动需要很高的压力梯度, 高压力梯度能克服毛管力作用,把小孔隙中原来呈束缚状态的原油驱 出;同时,由于泡沫液膜的高剪切力,使原来附着在岩石表面的油膜 受剪切作用而成为可流动的原油。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克拉玛依市三达新技术开发有限公 司
目录
一、氮气泡沫调驱机理 二、氮气泡沫调驱现场应用效果
一、氮气泡沫调驱机理
1 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生成 2 泡沫渗流机理 3 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形态 4 氮气泡沫调驱机理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摘要】氮气泡沫驱是普通稠油开采后期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接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氮气泡沫驱取得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选择发泡性能好,泡沫阻力大的发泡剂.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对几种初选的发泡剂进行了优选,选出了性能最优的发泡剂;并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对氮气泡沫驱油层适应性进行了研究,表明非均质模型泡沫驱效率均低于均质模型,但在残余油状态下,非均质模型泡沫驱增油效果要明显高于均质模型.储层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残余油状态下,泡沫驱油的增产效果越显著.对于非均质严重的储层,矿场泡沫驱油增产效果更好.【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3)001【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氮气泡沫驱;发泡剂;油层适应性【作者】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7氮气泡沫驱是指在油田开发后期,将发泡剂溶液(一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在线混合,产生离散的泡沫,利用泡沫液具有高视粘度和选择性优先封堵高含水大孔道的特性进行驱油,克服热力采油中遇到的重力超覆、汽窜和指进等问题,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三次采油增产措施[1-4]。
氮气泡沫驱对提高中质稠油油田的采收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于泡沫的产生及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已有大量的研究[5-10]。
在泡沫驱采油技术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发泡剂,具有发泡量大、稳定时间长和增加阻力明显等特征。
在一定的经济成本下,选择合适的发泡剂质量分数。
在实际的油藏中,地层大多是非均质的,采用水驱、蒸汽驱等常规方法常出现驱替前沿不均,波及效率不高,采收率低等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CaCl2 对 SDS 和 DY-1 的 起泡性能影响较大,随着 CaCl2 质量分数的增加,其 起泡体积和半衰期都明显减小,DY-1 在 CaCl2 浓度 为 0.5%时几乎就失去了起泡能力,SDS 在 CaCl2 浓 度为 0.8%时起泡能力和半衰期显著降低,在 CaCl2 浓度为 1%时失去了起泡能力;ABS 的起泡体积变化 不明显,半衰期减小;HY-2 的起泡体积略有增大,半 衰期则稍有下降;各起泡剂综合起泡能力变化趋势 与半衰期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 总体来说,HY-2 对 CaCl2 的适应性要好于其他 3 种起泡剂 .
Abstract:Having comprehensive foaming ability as evaluation index,us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Waring Blender,on the base of the primary selection of the foamers in common use,the foaming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oamer and foam stabilizer a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amer of HY-2 has a better comprehensive foaming abilit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oamer is 0.5% . The liquid viscosity effect for foaming performance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value of the liquid viscosity,correspon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foam stabilizing agent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700 mg/L. The presence of crude oil make the foaming volume and stability of the foam having a downward trend,the character of which is very advantageous to adjust fluid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yers of high permeable formation and low permeable formation. Key words:foam; foamer; foaming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evaluation
摘 要:以综合起泡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利用 Waring Blender 评价方法,在对常用起泡剂进行初选的基础上,对起
泡剂的起泡性能及起泡剂加入浓度、稳泡剂加入浓度进行了评价和优选 . 结果表明:HY-2 型起泡剂在模拟油田地
层水下具有较好的综合起泡能力,起泡剂加入浓度为 0.5%,液相黏度对起泡剂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存在一个最优的
18
16
14
SDS
12
ABS
HY-2
10
DY-1
8
6
4 0 0.2 0.4 0.6 0.8 1 1.2 1.4
起泡剂浓度/%
图 2 4 种起泡剂的半衰期随起泡剂浓度的变化曲线 Fig.2 The curve of half time varying with concentration
Na++K+ CO32-
1 509.1 158.45
SO42- Tatol
14.41 4 861.4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起泡剂初选 油田常用的起泡剂主要有阴离子型起泡剂、非离
子型起泡剂、复合型起泡剂、高聚物型起泡剂等几种 类型 . 各起泡剂基本起泡性能差别较大,因此在对起 泡剂进行详细评价之前,对几种起泡剂进行了初步筛 选. 实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
-1794-
河南科学
第 30 卷 第 12 期
综合起泡能力/(mL·min) ..............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起泡体积和半衰期并非 随着起泡剂浓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大:当起泡剂浓度 增加到一定值时,起泡体积增加幅度减小或呈现下 降趋势,半衰期逐渐趋于稳定或增幅减小,综合起 泡能力则可以更明显的看到这种趋势 . 结合综合 起泡能力随浓度的变化曲线,确定在后续评价实验 中 SDS 选用 0.5%的浓度,ABS 选用 0.4%的浓度, HY-2 选用 0.5%的浓度,DY-1 选用 0.5%的浓度 . 3.3 CaCl2 对起泡剂性能的影响
Qiao Shouwu1, Ma Weisheng1, Sun Chuang1, Zhao Jinsheng2
(1. No.4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Changqing Oilfield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Jingbian 718500,Shaanxi China; 2.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2 实验材料及药品
实验用起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上海化学试剂公司)、HY-2(山
东恒业石油新技术应用公司)、SJ-6(东营方圆公司)、 SJ-8(东营方圆公司)、DY-1(东营英特化学公司). 实 验用稳泡剂:分子质量为 1900 万的聚丙烯酰胺. 实验 用水:起泡剂初选实验中采用的是某油田采油二厂产 出地层水,水质组分及矿化度见表 1 . 其他实验中使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起泡剂的起泡体积与半衰
表 2 起泡剂初选实验结果
Tab.2 The laboratory findings of foam agent primary election
起泡剂
V0 /mL t50 /min Fc(/ mL·min)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568 10.06
4286
表 1 某油田产出水组成
Tab.1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components mg·L-1
水质组成
矿化度
水质组成
矿化度
Ca2+
19.84
HCO3-
2 2851.39
用蒸馏水 . 实验用油为某油田外输原油与煤油混配 而成的模拟油,45 ℃下的黏度为 9.8 mPa·s .
1 实验方法
对起泡剂性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起泡能力,二是稳定性 . 评价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 参数主要是起泡体积 V0 和半衰期 t50 . Waring Blender 法是一种极为方便的评价泡沫性能的方法,是美、日等
收稿日期:2012-09-1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JK0791);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技术转移促进工程(CX12184(3)) 作者简介:乔守武(1978-),男,山东青岛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井生产与管理 .
第 30 卷 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
文章编号:1004-3918(2012)12-1792-05
河南科学 HENAN SCIENCE
Vol.30 No.12 Dec. 2012
氮气泡沫驱用起泡剂优选及起泡性能评价
乔守武 1, 马维生 1, 孙 闯 1, 赵金省 2
(1. 长庆油田公司 第四采油厂,陕西 靖边 718500; 2.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
起泡体积/mL
半衰期/min
650
SDS
550
ABS HY-2
DY-1
450
350 0 0.2 0.4 0.6 0.8 1 1.2 1.4 起泡剂浓度/%
图 1 4 种起泡剂的起泡体积随起泡剂浓度的变化曲线 Fig.1 The curve of foaming volume varying with concentration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 414 14.20
4409
HY-2
450 18.21
6146
SJ-6
405
8.43
2561
SJ-8
357
6.87
1839
DY-1
402
9.82
2961
期并不成比例关系,从综合起泡能力看,HY-2,DY-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的性
能要优于其他两种起泡剂,其中 HY-2 性能最为突出 . 因此舍弃起泡剂 SJ-6 和 SJ-8,对其余 4 种起泡剂进
起泡体积和半衰期是两个相对较为独立的参数 [4-5],一个反映了起泡的难易和数量,一个反映了泡沫的 稳定性,但这两个参数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反映起泡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起泡性能 . 因为泡沫在地层中的 流度调整能力受泡沫的数量(反映为起泡体积)和稳定性(反映为半衰期)的综合影响,实验中引入综合起泡 能力 Fc(Fc =V0 × t50)来综合表示起泡剂的起泡性和稳泡性 .
泡沫体系黏度高、封堵调剖能力强,泡沫驱已经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三次采油方法,并且在堵水调 剖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1-3] . 由于氮气泡沫驱油主要通过孔隙介质中泡沫的数量控制流度,调整驱替剖面, 因此要求用于氮气泡沫驱油的起泡剂应同时具有良好的起泡能力和稳泡能力,泡沫驱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 要看起泡剂能否具有良好的起泡和稳泡能力 . 作者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对油田常用的几种起泡剂性能进行 了评价,探讨了起泡剂浓度、聚合物浓度、矿化度、原油含量等因素对泡沫体系的发泡特性的影响因素,并筛 选出了适合某油田实际地层条件的起泡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