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干预已经成为了现代医疗

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精神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针对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一、优质护理干预的概念和特点

优质护理干预是指在精神科护理中,护士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进行全面和

个性化的评估,然后提供适合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干预计划,达到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促进康复的效果。

优质护理干预具有以下特点:

1.个性化。护士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注重患者的个性化

需求和特点。

2.全面性。护士要从生理、心理、社交和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干预,既关

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又注重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干预。

3.及时性。护士要及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干预效果的反馈需要对护理计划和干预

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1.减轻症状。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生活作息、提供支持性、认知行为等治

疗措施,促进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

量。

2.促进康复。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

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交和生活能力,促进康复和社会融入。

3.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关注和支持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帮助

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依从性。

4.预防再次发作。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护士

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再次发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

尽管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效果,但是其在实践中还存

在一些局限性:

1.缺乏系统化的实施。目前,很多医院和护理机构在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面还缺乏科

学化和标准化的指导和规范,导致护士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和依据性。

2.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优质护理干预需要大量的护士人力和物资支持,但是由于成本和资源限制,很多机构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投入。

3.护士专业素质不高。护士在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面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是实际上很多护士在实践中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支持。

四、结论

综合上述,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优质护理干预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实施,注重投入和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护士的实际干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促进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干预已经成为了现代医疗 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精神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针对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一、优质护理干预的概念和特点 优质护理干预是指在精神科护理中,护士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进行全面和 个性化的评估,然后提供适合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干预计划,达到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促进康复的效果。 优质护理干预具有以下特点: 1.个性化。护士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注重患者的个性化 需求和特点。 2.全面性。护士要从生理、心理、社交和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干预,既关 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又注重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干预。 3.及时性。护士要及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干预效果的反馈需要对护理计划和干预 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1.减轻症状。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生活作息、提供支持性、认知行为等治 疗措施,促进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 量。 2.促进康复。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 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交和生活能力,促进康复和社会融入。 3.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关注和支持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帮助 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依从性。 4.预防再次发作。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护士 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再次发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 尽管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效果,但是其在实践中还存 在一些局限性: 1.缺乏系统化的实施。目前,很多医院和护理机构在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面还缺乏科 学化和标准化的指导和规范,导致护士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和依据性。

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应用效果分析

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在精神病人护理及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精神科2011 年9 月-2012 年3 月收治的42 例病人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治疗干预组,对治疗干预组的患者根据量表评分从心理和生活护理方面加强干预,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治疗三个月对患者重新评定,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行为护理干预组的评分在个人整洁度、迟缓及总积极因素方面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 0.05),在社会能力的评分上差异更加明显(P<0.01),数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好的促进精神病人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精神护理观察量表护理措施 精神护理是一项很繁琐又艰巨的工作,精神患者康复比较困难,并且精神病人的语言表述有时不清楚,精神病人的动作行为有一定的突然性,病人有时还会有一些消极的行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也会给病人及周围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精神护理观察量表是护士在平时通过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观察[1],通过和患者平时的日常接触,和患者的交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个人整洁度、个人的兴趣及疾病发展的趋向性进行细化分项,用具体的分数来评价患者的现实状况,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科自2011 年9 月-2012 年3 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共 42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 例,女性15 例,患者的年龄16-73 岁,平均年龄38 岁,精神分裂症患者28 例,抑郁症4 例,狂躁症4 例,双相精神障碍2 例,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4 例。排除了那些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及有明显躯体疾病的患者,患者的神志清楚,基本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意愿。 1.2 分组 把上述的4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行为护理干预组,每组21 人,分组在年龄及病情上基本相同,没有统计学意义。 1.3 方法 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作评定工具,由经过专门培训有资深护理经验的精神科的护士,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观察病人,依据患者症状是否存在及存在的强度和频度对患者进行评定打分。精神护理观察量表有40 个项目,每一条目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分别计以0、1、2、3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能力越差。并把所有条目综合分析,按相关的条目概分为6 个综合因子包括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滞、激惹及抑郁,求得6 个因子的得分,并计算患者的总积极因素及总消极因素的得分和病人病情的总估分[2]。用相关的表格记载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照组的患者不经过特别的干预,统一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干预护理组的患者,根据评分高低进行护理干预。从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多方面来关心患者,在干预治疗3 个月后在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干预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录入 Epidata 数据库,用SPSS11.5 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用统计学方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目的:在精神科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并总结出客观的实践经验与成效。方法:结合众多的医学案例对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结果: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服务技能的质量和水平,以此可以加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 标签:精神科;护理服务;实践;成效 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旨在促使护理工作能够健康运转、更好地进行全国性工作会议启动。这次会议的主题则更是利于患者、临床、社会。通过此次会议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这次的会议中,相关的精神和理念被广大的医学朋友所认可。因此,作为一些专业型的精神科医院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前卫的精神思想。积极的贯彻卫生部的各项精神。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转变理念,使得护士的服务由原来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 一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1.1 转变护理服务的理念,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 通过对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学习,我们应该积极的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相关文件,并且积极主动的领会其精神。这可以从其他方面来间接的体现出来,比如观看护士们自编自导扮演的与日常工作中相似的场景。通过这些扮演可以很好的使护士们站在病人的角度或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对病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出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利于护士们在护理服务理念上主动的去体会病人的心情,去感知病人们的心理等等。 1.2 正确的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护理会议顺利开展后,全体护理人员都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關的护理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卫生部所颁发50项基础技能操作的培训对于广大的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具备学习价值的,是很宝贵的。所颁发的有临床常用的11项基础护理操作,护士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按主次的学习知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积极的对病人进行规范性的基础护理,详细科学的量化每个值班、上班的责任护士所应当完成的工作。另外,卫生部还修订了并且完善了护理相关的内容,要求每个护士都应该尽职尽责,对与专科疾病的特征、临床所表现出的特点、应该能够观察的病情特点等等情况都应该熟练的掌握。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强护士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够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创建病区的护理文化,美化病区的环境,引领护理发展的方向

精神科女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精神科女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如何体现人性化优质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精神病患 者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程协助。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我们力求更细、更到位、更有特色、更加人性化。因此,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修养氛围,展示人性关爱已 成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主旋律。我科根据医院统一安排,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至今,现对 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1 实施方法 1.1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护士是完成护理服务的主体,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 理服务的同时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的关怀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创造性 的开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1.1转变观念,提升职业道德。面对全封闭无陪护的精神病人,护士更应当有爱心、耐心、细心。为了从深层次引导护士进行理念和行为的变革,科室利用业务学习、晨会、护理工作 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让护士明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是让护理回归本位的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激发护士工作热情。 1.1.2外出观摩,查阅相关文件信息,借鉴院内外优质服务先进经验,使其工作有方向。 1.1.3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努力促进科内护士相互交流、沟通,彼此建立信任、团结、互助、互补、互谅的团队意识,以达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整体性。建立了护士留言本,使她们的 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使护士能愉快地工作。 2 改变护理管理模式 2.1为了让病人得到更细的全方位、全程护理服务,根据现有护理人力资源改变了护理排班 模式,使护理服务更规范。 2.2实行分层次护士管理。根据护士职称、学历、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将护士分为两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设立专业组长、辅助护士、助理护士,每位护士分管床位15~26张。 2.3制定岗位职责,为病人提供无缝隙服务。专业组长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制定 护理计划,对执行护理的执行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参与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科室业务培训,下护嘱,危重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及服药管理等。辅助护士职责在专 业护士指导下完成常规治疗护理、落实护理技术性操作等。助理护士负责病人生活护理,包 括为病人洗澡、更衣、洗发、剪手指、脚趾甲、月经护理,督促饮食、口腔护理、会阴护理,保持床单元整齐、整洁,工娱治疗守点等。当固定专业护士休息时由同一组护士重新分配管 理其所分包的患者,这样同组人员互相搭配,为病人提供了无缝隙服务。 2.4服务透明化,家属、病员参与监督。根据封闭式管理模式特点,为了让家属探视时了解 护理工作,改原探视固定在一级区变为家属直接到病床进行探视,使其服务工作更透明,还 在护士站设立了意见、建议本,让家属参与监督。同时,邀请病员工休委员成员参与监督, 反馈病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及职业行为。 2.5努力打造高效团队。以“医院三甲”复审为契机,强化了科室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水平,加 强三基、三严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综合水平,以满足临床需要,为病人提供更优质 服务。 3 对住院精神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综合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Sch患者临床资料68例,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结果观察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精神症状评分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动性和交往情况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S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标签:Sch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随着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加大,我国的Sch患者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针对Sch患者,需要引进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继而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采用药物联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Sch患者临床资料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关于精神分裂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家属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1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69±6.54)岁;文化水平:5例本科或者本科以上、12例大专、13高中、4例初中或者初中以下。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观察组19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8±6.21)岁;文化水平:4例本科或者本科以上、11例大专、14高中、5例初中或者初中以下。两组Sch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1用药护理鼓励患者能够积极接受相关药物治疗,且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让患者能够遵照医嘱。 1.2.1.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自身体质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方案,保障患者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 1.2.1.3运动护理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如跳绳以及慢跑等。 1.2.1.4健康教育通过模拟教育的方式使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能够正确认识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模式;基础护理;健康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着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加,客观上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遵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院于2010年4月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我院1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及1个普通病区为研究对象,其中示范病区为观察组,普通病区房为对照组。两个病区的床位均为50张,且在人员配置及收治病种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实施方法 2.1 制定实施方案①更新服务理念。利用业务学习、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②外出观摩、参加管理培训班及进修学习,借鉴省内外优质服务先进经验;③制订我院优质服务规范及检查标准;④为病房添置必须物品如脸盆架、洗头盆、储物箱、娱乐器材等,发动医院职工捐赠衣物以备用;⑤基础护理实施大包干,即先分组,再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确保为住院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⑥施行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 2.2 改良护理管理模式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护理过程中全面实施整体化、人性化、专业化和无陪护化的“四化”质量标准[1]进行管理;②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及年度综合素质评分将护士分为三个层次,即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该病区设置责任组长2人,责任护士14人,助理护士8人;③制定岗位职责。责任组长工作职责,为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执行护理计划的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参与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科室业务培训等。责任护士职责为护理技术性操作、健康教育、服药管理、疾病观察及护理文件书写等。助理护士职责即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为患者洗澡更衣、剪指甲、督促饮食、口腔护理、清洗会阴。④实施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护理管理体制[2]。护理部除常规护理质量检查外,每月不定时进行一次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检查,结果与护士长考评挂钩;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日常考核,实行日日查、周周清、月汇总。每月奖金以日常考核得分进行分配。 2.3 基础护理实施大包干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2]。精神科患者由于自理能力及依从性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该院于2017 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96例精神科患者,并将其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降低医院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标签: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管理;满意度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满意的诊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注重追求精神心理上的舒适与安慰[1-3]。因此,为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不仅需要先进的诊疗技术,更需要优质的护理服务。由于精神病患者群体比较特殊,因此他们相对其他患者来说更需要社会和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促使精神科患者早日康复[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96例精神科患者,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2例,女性36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9.45±3.74)岁;患者精神病史2~8年,平均(5.62±3.34)年。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34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38.96±3.68)岁;患者精神病史1~9年,平均(5.71±3.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理管理模式建立加强护理人员与精神科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良好的交流可帮助患者更好地疏理情绪。 1.2.2 护理管理模式的改变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机械化、重复化等特点,严重缺乏人文关怀,不利于精神科患者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则通过定期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有效提升,从而促进精神科患者心理的健康发展,定期组织精神科患者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宣教,可促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深入了解精神疾病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在

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与效果

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与效果 我院自2010年9月开始积极响应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号召,我科积极行动,经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采取一系列服务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2013年我科被医院 命名为优质护理服务模范科室。现报道如下: 1.工作原则和目标 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逐步落实护士 分层级管理,履行护理职责,深化专业内涵,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和激励机制,充分体现 优劳优酬。 2.措施 2.1转变服务观念,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 护士长带领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指 示及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领导精神和实施细则。教育大家转变服务观念,走近病人,贴 心服务,主动服务。科室张贴了图画精美、内容丰富实用的服务标语、健康教育知识等宣传 版面,公示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护理级别服务内容。医院和科室设立优质护理服务明星, 对外公示给予激励,并给予物质奖励。大家逐步积极主动参与到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来。 2.2认真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科室根据床位编制,申请补足护理人力配置,制定并修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标准、 工作职责,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科室开放床位40张,共17名护士,每名护士分管 3-4名患者。每名护士都是责任护士,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每位患者都在责任护士心中, 对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护士能够主动巡视病房,黄氏[1]认为想在病人开口之前,真正体现“您在我心中,我在您身边”的服务理念,走在红灯前面,减少患者亮灯次数。责任 护士工作更有针对性,有重点,能够对每位患者切实负起责任。同样每位患者都知道责任护士,心中有了归属感,遇到问题时找责任护士能更直接解决。 2.3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进一步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等工作, 切实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神经内科专科特点比较突出。很多病人需要 护士做好基础护理,责任护士不怕脏不怕累,洗头、剪指甲、擦澡、更换尿垫,用实际行动 感动了病人。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尤为重要。为使患者能及时得到全面的健康指导,掌握保 健知识,我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专科常见疾病宣传册发给病人;同时,还将专科常见疾病健 康知识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进行多媒体讲座;并制定规范的健康教育流程,责任护士健康 宣教内容更加全面、规范;我们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注重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并选派护士进修康复专业,使康复指导更加及时、到位。责任护士指导 并协助病人功能锻炼,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得到了病人和医生的一致好评。 2.4护士分层使用,能级对应 对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按照护理部护士分级,进行培训和考核。依据病人病情、护理 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相应级别责任护士主管,体现能级对应。 2.5实施绩效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有公开性、客观性、开放沟通性、常规性、差别性、发展性、及时反馈性等特点。护士长结合这些特点,并根据科室工作质量、工作量、技术难度、三基考核、患者满意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方面的作用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方面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精神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的不可知性[1]。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在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有效降低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通过实施,病人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将精神科优质护理在安全方面的作用做如下综述: 1.作用 1.1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基础护理是做好专科护理,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石[2],护士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安全和生活护理同等的重要,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中,不断改进落后的服务流程,提倡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长每天督查基础护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拾遗补漏,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1.2 转变护士服务意识,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承诺,做实专科护理。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坚守岗位。对每一位新患者及重点患者都要先详细阅读病历,掌握病史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宣教,严禁将刀剪绳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 1.3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病房,营造和谐的住院生活。在传统的重大节日,如中秋节,组织患者搞活动,提供喜爱的食品,让住院患者感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感觉,以缓解精神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利于病情的稳定与改善。 1.4 做好晨晚间护理,护士每天整理床单位,床头柜,保持床单位清洁,无碎屑,协助和督促患者洗脸、刷牙,更换衣服,定时洗澡、修剪指甲、刮胡须等。 1.5 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护士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贴感和信赖感,减轻其身心痛苦。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家属来探视时,开导家属,共同安慰患者,尽最大的可能给予患者的经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进一步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 1.6 做好饮食指导。有的患者进食时狼吞虎咽,容易发生噎食窒息,因此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不可忽视,让患者参与集体用餐,针对风险性较高的患者集中专人管理。 1.7 做好服药指导。在精神病治疗中,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发药时至少有两位护士进行,一人发药,一人检查。护士尊重患者,态度热情,采取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消除患者对治疗的阻抗心理,调动服药的依从性。对于拒药、藏药、吞咽困难者在护士办公室的白板上注明,提醒护士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研粉加温开水混合后喂服,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同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1.8妥善做好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告知复诊的时间、饮食注意事项、药物相关知识和应注意的事项。建立回访档案,患者出院一周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身体康复情况。 2.效果 通过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这样的活动,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在落实基础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而且护士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得

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改善效果观察

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心理护理干 预及改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改善效果。方 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0名,采用随机 数学表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并比较护理 前后抑郁症状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AMD抑郁症状得分在护理1个月 后明显降低,P<0.001。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工作压力也不断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越来越多,且多见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感知、情感、行为等 方面的障碍。受家庭因素、社会观念因素等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易伴发抑 郁症状,其不仅导致精神分裂症病情加重,也会加重患者的社会心理功能损伤, 增加自杀风险。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阶段均有可能伴发抑郁症状,影响患者康复。本院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精神科2020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出50例 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女性25例,最高年龄值62岁,最低年龄值22岁,平均年龄值 (40.27±2.46)岁。对照组,女性25例,最高年龄值61岁,最低年龄值20岁,平均年龄值(41.56±3.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伴有抑郁,HAMD 抑郁症状评分超过35分即重度抑郁 ,20分以上就存在抑郁情绪。③病人和家属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开展的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开展的效果评价 目的以患者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深化护理内涵,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方法健全组织机构,统一思想认识,创新管理模式,深化细节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建立服务综合评估体系,及时总结评价,纠正工作偏差。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加强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积极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绩效,带动了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护理队伍的整体发展。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增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标签:优质护理;神经内科;效果 2010年初,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开展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服务活动。以神经内科、骨外科、普外科为优质护理师范病区,加强和规范优质服务工作,推动全院优质服务的开展。2013年9月上述三个科室已顺利通过优质护理验收,因为效果明显,其余科室紧跟其后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根各科的工作特点从点滴细微的工作入手,认真践行优质护理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市场的竞争也促使我们必须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满足患者的要求,适应市场的需要。尤其是神经内科的患者,思想波动特别大,焦虑、恐惧情绪严重,偏瘫、手脚活动不便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生活上的极大影响,关注患者情绪及协助患者及家属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所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势在必行。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后,效果明显。 1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深化整体护理,医患关系得以积极改善 科室患者分4组责任组管理,每2组设立一名专责任组组长(由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小组对本组患者实行全程护理,每人分管8例患者。治疗护理全部由本组护士完成,初级责任护士负责本组病情相对轻的患者,高级责任护士则负责本组危重患者并对全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做到护士人人管患者,患者时时有人管。责任护士根据分级护理要求积极巡视病房,患者呼叫随叫随到,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这种护理模式既让患者熟悉自己的主管护士,也让分管护士对所管患者情况了解,为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在责任护士的传、帮、带下,更有助于提高年轻护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更切实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改变排班模式,保证患者安全 为了适应临床护理需求,保证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科室调整成APN排班模式,进行动态管理,保障了护理的延续性。重点时段增加了护理人力。实行弹性排班,根据重病患者多的责任组及时调整由高年资责任护士负责,降低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安全。

课题研究论文:家庭干预模式在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65642 临床医学论文 家庭干预模式在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重型精神病患者是社会的特殊群体,病患者在病态心理支配下,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均下降,容易出现暴力行为,且暴力行为带有偶然性、突发性的特点,这些不能自我控制的行为给社区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1]。对重性精神病患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现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病患所在家庭对病患的病情观察、治疗和预后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社区服务中心除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同时,还将其所在家庭纳入到社区重性精神病护理工作中进行联合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具体护理干预措施详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2月在本社区服务中心登记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132人及其家庭监护人纳入研究。病患年龄7-73岁,病程2-35年。精神分裂症

106人,癫痫伴发精神障碍13人,阿尔茨海默病2人,精神发育迟缓智力残疾6人,双相障碍5人。监护人文化程度:小学43人,初中74人,高中及以上15人;与病患关系夫妻51人,父母/子女78人,兄弟姐妹3人。病患所在家庭普遍存在居住条件差,病患缺乏家庭照顾,其家属文化层次低、生活压力大,家庭经济收入拮据,困难家庭多等情况。 1.2社区护理干预方法 1.2.1建立病患家庭分级健康档案由上级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确立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将分级评估的0-5级分别记分0-5分标注在其健康档案封面上。同时设计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表对病患家属在药疗、生活、安全护理及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认知水平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成绩由高到低分四档分别记0-3分,即认知测试100-76分记0分,75-51分记1分,50-26分记2分,25-0分记3分。该分值同样标记在该病患的健康档案封面上。两分值进行相加,其综合评分越高则说明该家庭在监护病患方面情况越差,病患治疗、预后的风险性越大,本社区也以此增加对该家庭的走访、巡诊及电话随访密度。综合评分为4分及以下,每季度随访1次;综合评分5-6分,每月随访1次;综合评分7-8分,每月随访2次。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精神疾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这也促使精神科病房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本文将探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精神病人通常处于一种比较敏感的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尤其要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表情、语言和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以此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所想,从而更好地提供对应的护理服务。 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护理计划需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心理疏导、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内容,以达到全方位的关爱和护理。 三、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 治疗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精神科病房需要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整洁、卫生的治疗环境,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良好的关怀和照顾。 四、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其抵抗力,

提高其治疗效果。 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评估 精神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评估,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神科病房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评估等方面来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精神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及效果观察

精神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精神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精神科患者130例,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65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65例作为对照组。对采取以上两种护理方法进行功能评分,对患者以后半年里进行相关的满意度调查,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标签:精神科患者;优质护理;可行性;满意度 精神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认知上与正常人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在行为意志以及情感思维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激行为,具体表现为性格爆裂、容易躁动、拒绝配合治疗。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逃逸、自杀甚至是伤害他人。患上精神病的患者对自己、家人朋友以及医疗护理人员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伤害。所以精神科患者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威胁比较严重,所以在护理方面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院对前来就诊的130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研究优质护理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7月以来收治的130例精神科患者,以上患者进过临床医学观察发现均属于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 2.15±4.54)岁;观察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 3.55±2.3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理状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于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优质服务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创新护理管理,转变工作方式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当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采取责任制护理的制度,将护士分为4个层次进行护理(A~D),同时设置了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等。护士长的担任要求比较高,具有很高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控和责任护理;对每一位责任护理人员,预订好患者,并且将这些患者定员,保证护士了解这些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发病的规律。在护理当中包括医生以及护理护士在内的医护人员要做到:治疗、护理、患者精神检查以及对应的健康教育等。 1.2.2坚强安全管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首先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精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 的应用价值 摘要:精神科护理是一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的专业护理学科。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充满了挑战。精神科护理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护理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患者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自我认同问题,导致他们在医疗机构中接受的护理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成为了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1精神科护理的特点和挑战 1.1 精神科护理的特点 精神科护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1 患者的复杂情绪和行为问题 在精神科护理中,护士经常面对患者复杂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精神疾病导致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症状。这些问题不仅给护士带来了挑战,也给患者的家人和其他医护人员带来了困扰。护士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以理解和应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1.1.2 精神疾病的多样性 精神疾病具有多样性,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每种疾病都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护士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患者的症状,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1.2 精神科护理管理的挑战

精神科护理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患者的 治疗效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 1.2.1 人员短缺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导致人员短缺的问题。这给精神科护 理管理带来了困难,因为护士需要面对大量患者,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人 员短缺可能会给护士带来压力,并影响到护理质量。 1.2.2 护理质量的不稳定性 精神科护理的质量需要保持稳定,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治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护理质量的不稳定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护士的工 作量过大,或者是由于护士在面对复杂情绪和行为问题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护 理质量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2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策略 2.1 培训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 培训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精神科护理是一项 复杂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培训计划应该包 括以下内容: 精神疾病的理论知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 和治疗方法。他们应该熟悉常见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 以及罕见的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护理技能的培养:护理人员 需要具备处理精神疾病患者特殊需求的技能。这包括对自杀风险的评估和干预、 危机干预技巧、心理疾病的药物管理等。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以帮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沟通和倾听技巧: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 沟通和倾听技巧,以有效地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沟通。他们应该学会倾听患者的 需求和关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培训课程可以包括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以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沟通和倾听技巧。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

作者: 沈莉,1983年,本科,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南京市中心医院(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 通信作者: 唐莉萍,1969年,本科,副主任护师,老年科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南京市中心医院(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1~2017.12期间80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及生理发展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生理机能、自我能动意识、社会活动及心理情绪特征方面的得分情况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 P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建设,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人群工作压力的逐渐上升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造成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与日俱增,而且患有神经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及潜在的危险性,患者容易情绪失控,做出奇怪行为,严重甚至出现自杀及伤人等危险举动,临床上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缓解患者病情,使患者疾病向积极方向发展,本文就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7.1~2017.12期间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其中常规组40例,男女比为22:18,平均年龄为(45.42±17.48)岁,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为24:16,平均年龄为(45.38±17.51)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及年龄等资料不具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纳入标准 ①经医学诊断确诊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②告知后自愿参与并签字同意者;③无认知障碍及其它严重器官功能病变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应 用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20例我院月治疗的精神科病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使用常规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6.16±12.60,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56.18±10.20,比较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3.55±1.42,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42±1.77。两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能配合治疗,有1例患者出现冲动行为,有0例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不能配合治疗,有3例患者出现冲动行为,有2例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结论在精神科病房的患者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精神科病房护理;应用 引言 优质护理是指护士既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技术,又要关注患者的感受,做好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最终使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精神科患者由于疾病原因,理解能力和依从性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是精神科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其特点是存有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的明显不协调,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力缺乏,其认知判断力出现很大的偏差,因复发率及病残率均很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压力。目前就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住院治疗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急性期过后康复阶段仍回到社区生活。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不依从,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程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的精神科病房的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有女性28例,男性32例,平均年龄为41.9岁。对照组患者有女性29例,男性31例,平均年龄为42.1岁。 1.2方法

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 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精神科住院患者100例, 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有效性及心理评分。结果:与对照组 相比,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增高,护理有效性增高,心理评分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PDCA护理;精神科;睡眠质量评分 PDCA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临床中新提出的一种护理方案,其与常规的 护理相比较具有针对性强、实施更新、不断完善护理计划等特点。而精神科患者 由于其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疾病,因此其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睡眠相 关问题[1]。而研究称PDCA护理干预对睡眠障碍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因此本研究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分析PDCA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科住院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②具有 住院治疗的适应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基本情况差无法完成全程试验研究。②对 试验研究存在疑惑或不配合者。对照组中年龄28-68岁,平均(45.31±6.25)岁;男性在24例,女性患者26例。实验组中年龄28-68岁,平均 (45.44±6.32)岁;男性在25例,女性患者2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 差异(P>0.0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