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资料说明】本方录的方药内容主要来自《伤寒论》,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使用教材《伤寒论讲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第3版李赛美、李宇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为蓝本;方歌主要来自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的《长沙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是陈修园对《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它最大的优点是歌里不仅包含了方剂中药物的组成,而且有剂量,是学用经方非常好的基础材料。本文编排格式为“方名(课本对应页码)+方歌+伤寒论原文”

中医经典

《伤寒论》方录

1、桂枝汤(P25)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葛根汤(P31)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3、桂枝加附子汤(P34)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P35)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①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5、桂枝麻黄各半汤(P53)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6、桂枝二麻黄一汤(P55)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

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7、白虎加人参汤(P75、P136)

服桂烦渴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

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①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②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8、桂枝二越婢一汤(P56)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

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P85)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

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10、甘草干姜汤(P92)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

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11、芍药甘草汤(P92)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

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芍药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12、调胃承气汤(P139)

调和胃气炙草功,硝用半升地道通;

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甘草(二两,炙)芒消(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13、四逆汤(P86、203)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

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14、葛根汤(P45)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二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15、葛根加半夏汤(P47)

二阳下利葛根兮,下利旋看呕逆嗟;

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16、葛根黄芩黄连汤(P76)

二两黄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

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17、麻黄汤(P38)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

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8、大青龙汤(P48)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

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19、小青龙汤(P52)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

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若渴去夏去蒌根,三两加来功亦壮;

微利去麻加芫花,熬赤取如鸡子样;

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

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

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2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P33)

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知;

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1、干姜附子汤(P88)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

脉微无表身无热,幸借残阳未尽亡。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22、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P36)

汗后身痛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

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P73)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

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柸。

24、桂枝甘草汤(P78)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

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2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P83)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

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烂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烂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2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P85)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

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P84)

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

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8、芍药甘草附子汤(P93)

一枚附子胜灵丹,甘芍平行三两看;

汗后恶寒虚故也,经方秘旨孰能攒。

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29、茯苓四逆汤(P89)

生附一枚两半姜,二甘六茯一参当;

汗伤心液下伤肾,肾躁心烦得媾昌。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30、五苓散(P57)

猪术茯苓十八铢,泽宜一两六铢符;

桂枝半两磨调服,暖水频吞汗出苏。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

(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31、茯苓甘草汤(P59)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优;

二桂一甘三姜茯,须知水汗共源流。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2、栀子豉汤(P70)

山栀香豉治何为,烦恼难眠胸窒宜;

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3、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P70)

栀豉原方效可夸,气赢二两炙甘加;

若加五两生姜入,专取生姜治呕家。

①栀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②栀子(十四个,擘)生姜(五两)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4、栀子厚朴汤(P71)

朴须四两枳四枚,十四山栀亦妙哉;

下后心烦还腹满,止烦泄满效兼该。

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后服。

35、栀子干姜汤(P72)

十四山栀二两姜,以丸误下救偏方;

微烦身热君须记,辛苦相需尽须长。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36、真武汤(P90+P207)

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

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

咳加五味要半升,干姜细辛一两具。

小便若利恐耗津,须去茯苓肾始固。

下利去芍加干姜,二两温中能守住。

若呕去附加生姜,足前须到半斤数。

①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②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37、小柴胡汤(P176)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

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胸烦不呕除夏参,萎实一枚应加煮。

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

萎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钜。

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

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

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

外有微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

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

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欬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38、小建中汤(P86)

建中即是桂枝汤,倍芍加饴绝妙方;

饴取一升六两芍,悸烦腹痛有奇长。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39、大柴胡汤(P183)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分二大黄;

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40、柴胡加芒硝汤(P185)

小柴分两照原方,二两芒硝后入良;

误下热来日晡所,补兼荡涤有奇长。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擘)芒消(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41、桃仁承气汤(P60)

五十桃仁四两黄,桂硝二两草同行,

膀胱热结如狂证,外解方攻用此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4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P187)

参芩龙牡桂丹铅,苓夏柴黄姜枣全;

枣六余皆一两半,大黄二两后同煎。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4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P80)

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

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惊狂。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44、桂枝加桂汤(P81)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

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45、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P79)

二甘一桂不雷同,龙牡均行二两通;

火逆下之烦躁起,交通上下取诸中。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46、抵当汤(P62)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任冲不指胱;

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47、抵当丸(P64)

卅五桃仁三两黄,虻虫水蛭廿枚详。

捣丸四个煎宜一,有热尿长腹满尝。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金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48、大陷胸丸(P95)

大陷胸汤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八两大黄取急消。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消(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消,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

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49、大陷胸汤(P97)

一钱甘遂一升硝,六两大黄力颇饶;

日晡热潮腹痛满,胸前结聚此方消。

大黄(六两,去皮)芒消(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50、小陷胸汤(P100)

按而始痛病犹轻,脉络凝邪心下成;

夏取半升连一两,栝楼整个要先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51、文蛤散方(P125)

水潠原逾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52、三物白散(P101+P125)

巴豆熬来研似脂,只须一分守成规。

更加桔贝均三分,寒实结胸细辨医。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53、柴胡桂枝汤(P182)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

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桂枝(一两半,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54、柴胡桂枝干姜汤(P186)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

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55、半夏泻心汤(P106)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

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56、十枣汤(P118)

大戟芫花甘遂平,妙将十枣煮汤行;

中风表证全除尽,里气未和此法程。

芫花(熬)甘遂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57、大黄黄连泻心汤(P104)

痞证分歧辨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

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58. 附子泻心汤(P105)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

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详。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59、生姜泻心汤(P108)

汗余痞证四生姜,苓草人参三两行;

一两干姜枣十二,一连半夏半升量。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60、甘草泻心汤(P109)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苓三两平;

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擘同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61、赤石脂禹余粮汤(P112)

赤石禹余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

理中不应宜斯法,炉底填来得所闻。

赤石脂(一斤,碎)太一禹余粮(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62、旋覆代赭汤(P111)

五两生姜夏半升,草旋三两噫堪凭;

人参二两赭石一,枣十二枚力始胜。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3、桂枝人参汤(P87)

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

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64、瓜蒂散(P120)

病在胸中气分乖,咽喉息碍痞难排;

平行瓜豆还调豉,寸脉微浮涌吐佳。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65、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P77)

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

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①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②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66、黄连汤(P114)

腹疼呕吐藉枢能,二两参甘夏半升;

连桂干姜各三两,枣枚十二妙层层。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67、桂枝附子汤(P121)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

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68、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P121)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

即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鞕,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鞕,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69、甘草附子汤(P123)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

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70、白虎汤(P134)

阳明白虎辨非难,难在阳邪背恶寒;

知六膏斤甘二两,米加六合服之安。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1、炙甘草汤(P93)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

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72、大承气汤(P143)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

朴枳先熬黄后入,去渣硝入火微熏。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消(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73、小承气汤(P141)

朴二枳三四两黄,小承微结好商量;

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切勿忘。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74、猪苓汤(P138)泽胶猪苓滑相连,咳呕心烦渴不眠;

煮好去滓胶后入,育阴利水法兼全。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

服七合,日三服。

75、蜜煎方、猪胆汁方(P152)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

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二法审谁宜。

食蜜(七合)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试甚良。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76、茵陈蒿汤(P158)

二两大黄十四栀,茵陈六两早煎宜;

身黄尿短腹微满,解自前阴法最奇。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77、麻子仁丸(P150)

一升杏子二升麻,枳芍半斤效可夸;

黄朴一斤丸饮下,缓通脾约是专家。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78、栀子柏皮汤(P160)

里郁业经向外驱,身黄发热四言规;

草须一两二黄柏,十五枚栀不去皮。

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檗(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79、麻黄连轺赤小豆汤(P161)

黄病姜翘二两麻,一升赤豆梓皮夸;枣须十二能通窍,四十杏仁

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资料说明】本方录的方药内容主要来自《伤寒论》,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使用教材《伤寒论讲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第3版李赛美、李宇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为蓝本;方歌主要来自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的《长沙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是陈修园对《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它最大的优点是歌里不仅包含了方剂中药物的组成,而且有剂量,是学用经方非常好的基础材料。本文编排格式为“方名(课本对应页码)+方歌+伤寒论原文” 中医经典 《伤寒论》方录 1、桂枝汤(P25)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葛根汤(P31)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3、桂枝加附子汤(P34)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P35)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①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5、桂枝麻黄各半汤(P53)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6、桂枝二麻黄一汤(P55)

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长沙方歌括 - - -清陈修园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芩连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大青龙汤

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 方歌括》) 伤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症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伤寒论则是我国古代医学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为治疗伤寒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药方依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学习伤寒方药,清代名医陈修园创作了《长沙方歌括》,将伤寒方药制剂以歌曲的形式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下面将分章节介绍《长沙方歌括》中的方药歌诀。 第一章:“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汗解表热当传。 卫分抑郁痛特克,其形成的是啊赛恩。 有些症状发汗剂,可解郁热化卫罡。 如多汗浑身没力气,头身体烦躁是不堪。 第二章:“麻黄杏仁细辛汤” 麻黄、杏仁和细辛,汤剂是解卫表药。 咳嗽多痰烦厌风,汤中配湿热风邪。 不过表证发汗适,但少阳、阳明闹分界。 便溏痰喘属厌风痰,发虚冷汗患血结。 第三章:“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与桂枝甘草汤,杏仁石膏结方量。解表发热助和津,寒凉咳嗽多舌腭肿。或是两手心热汗还涌,夏日衣多遇郁悒。若不咳嗽心前寒痛,虎丘山上感湿气。第四章:“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黄汤、杏仁草石膏,治邪传袭解表尤。咳嗽久痰症特辟,壮阳玉溪麻辣客。 面有心虚恶寒意,恍恍若有不清楚。 取刺法透症非多者,拉不尽而呕清汤陈。第五章:“麻黄附柏枳籽细辛生姜石膏汤”伤寒患者出汗退血,仍有邪热损卫气。可用麻黄附柏枳籽,细辛石膏草凉气。发热口渴烦闷重,再加上泻温阳气。 头热项僵腰背损缺,呷喷壶中发冷液。第六章:“黄连汤” 黄连四两于汤甑,已刻细漫姜汁龙。 解卫清气龙胆汁,解毒逐风进行功。

两胆、小肠、心和三焦,勿令青黑成热胞。若有黄胆色黄常苦,急切治疗须救扶。 第七章:“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方之要,大黄二两细辛少。 解血卫分郁热力,有利于通便小腹疼。 三焦热结所迁怀,核桃干皮烧为火。 急心烦不离卧静,肓上虚的输人为饵。 第八章:“牛黄清毒汤” 牛黄清毒方汤名,排脓、尿血龙蛇光。 疖出癌症恶之粟,熊胆胆汁合甲黄。 白鱼二两法千一,驱寒疫疡急痛点。 少阳泻利神舜得力,鹤顶红珠水二预约。第九章:“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用其方,喝竹叶明目肥状草。两草煮火以浓黑,火气还要见焦烧。 溪叶、强心、生地黄,冷排热谷功保住。内用清凉草明目,合上安宫麝香非多。

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 括 伤寒论方药歌诀,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内容详实,理论合理,被誉为治疗伤寒的权威之作。而陈修园,则是清代著名的中医医师,他在研究伤寒论方药的基础上创作了一首长沙方歌括,成为了后 人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工具之一。 伤寒,是指一种由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在古代,医学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伤寒的治疗方法并不明确。然而,《伤寒论》的出现,为人们找到了一条治疗伤寒的正确道路。 伤寒论方药歌诀集结了众多古代医家的智慧,凝聚了多年的临床经验。其中,方药歌诀内包含了诸多经方,如桂枝汤、白通汤、小柴胡 汤等。这些方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方药歌诀的总体结构较为严谨,分为病因、决、阴阳之属、五脏六 腑病症、治法、方药等章节。这些章节层次清晰,内容翔实,使人更 好地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与治疗方法。 陈修园是伤寒论方药歌诀的研究者与传承者之一。他致力于对伤寒 论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出长沙方歌括,方便后人学习与应用。长沙 方歌括将伤寒论的重要内容以歌诀的形式呈现,形象生动,易于记忆。这不仅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人们治疗伤寒提供了一种简 便有效的方法。

长沙方歌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谐音与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更加流畅。通过对长沙方歌括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记忆伤寒 论的方药歌诀,提高临床应用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伤寒论方药歌诀中的方剂,是根据病情与体质特点来调配的。这些 方剂不仅包含草药,还有动物性的药物,如砂仁、豆豉等。通过合理 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括,这是我国古代医学 研究的珍贵经典之一。它不仅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知识,也为人们治疗 伤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长沙方歌括的出现,使得伤寒论 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容易记忆。这对于后人研究中医学、传承古代 医学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医学的价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与 挑战。一些人认为现代西医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统医 学的疗效逐渐被忽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传统医学的独特价值和重 要意义。传统医学积淀着几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经过了数代医家 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总结起来,伤寒论方药歌诀附清代名医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是中医学 中研究伤寒的重要经典之一。它不仅记载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与理论知识,也为人们治疗伤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学习与应用方药歌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与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在 推广和应用传统医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充分尊重现代医学的研究

《伤寒论》经方歌诀大全

《伤寒论》经方歌诀大全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

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酒疸心热且懊憹,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忖。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一、大陷胸丸: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

《伤寒论》方歌括

《伤寒论》方歌括 简介: 本歌括是由田宜博(即我本人),一位民间中医原创,自认为还是比较琅琅上口的,很好记忆。我把《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全编成了歌括,有每一味药的剂量和每一个方子的方名及煎服法,共两千余字。我已经一一和原文校对过了,没有错误。由于背诵的需要,许多字词为省略语,如:“麻黄”会省略为“麻”,“桂枝”会省略为“桂”,等等,请仔细参照伤寒论原文进行理解。本歌括一律为七言,便于学习《伤寒论》的人学习。本歌括我已经背完了,所以我敢说很好记忆,韵味十足,不是粗鄙之作。本歌括又名《长沙方歌括(田版)》,不同于陈修园的歌括。版权所在,翻版必究:本人郑重申明,任何人等不得剽窃我的著作权;可以使用,但不得将原创权据为己有,违者必究。 ——公元二零一零年三月十四日正文: 桂枝汤 桂枝汤用草二两,桂芍姜三枣十二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用原方,加炮附一枚去皮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五两桂,原方桂枝添二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原方减,水七煮三温服一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加附汤,去芍汤加附一枚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枝加朴杏仁汤,原加朴二杏五十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芍六两,水七煮三温服一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黄黄二两,余同桂枝加芍汤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为桂枝,加芍三两饴一升

(上九个方子煎服法相同,但要注意小建中汤还是有点例外的,是其他药煎完后 加胶饴的。)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桂加芍姜参新加,芍姜各四参三两 斗二煮三温服一 桂枝甘草汤 桂甘汤为桂四两,草二水三煮一升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桂甘大枣汤,桂四草二苓半斤 枣十二入甘澜水,一斗减二三服一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麻各半枣四枚,桂两十六杏廿四 麻芍姜草各一两,五水升八合服六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杏十六,芍姜两六麻十六 桂两十七枣五枚,草两二水五二一

经方:甘草汤

经方:甘草汤 【方歌】 甘草名汤咽痛求,方教二两不多收, 后人只认中焦药,谁识少阴主治优。 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治清热解毒。 【原文】 《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方十。 1、草汤方∶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2、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条解】 条解:咽痛而无表里证,仅咽喉干痒而痛者可单用甘草30克煎汤喝,生甘草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中缓急的作用,重用才有效。 桔梗甘草汤适用于咽痛有痰,而无表里证者。 【方义】 此清热泻火解毒,治咽喉痛之方。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主治】 轻度咽喉疼痛初起时用之最宜。但必须没有寒热之表证和大便不利之里证,以及饮食不能下咽之重证方宜。 【适应证候】 邪热客于少阴经脉而咽痛。(311) 【药品】 甘草30克 【煎服法】 上一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每日服2次。 【用药大意】 甘草性味甘平,有清热缓急的作用。 【禁忌证】 (1)少阴真寒假热之喉痛(即脉微细,手足冷,有痰,局部不红之症)忌之。此宜温性药引火归原,不宜清热泻火。 (2)兼有表证、里证及肿痛较重之咽喉痛不宜用。因药力轻不能胜重任也。 【类似方剂】 (1)桔梗汤:此治喉中疼痛较重,除痰排脓之方., (2)养阴清肺汤:此治阴虚有热之喉痛,即晚间喉中干痛较甚,且无表证者之方。 (3)苦酒汤:此治咽中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清热消肿之方。 (4)半夏散及汤:此治外感寒邪咽喉疼痛之方。 (5)通脉四逆汤:此治咽喉疼痛真寒假热之方。 (6)三黄汤:此治火盛红肿喉痛之方。 按语:本证为少阴邪热循经上犯所致之咽痛,轻者用一味生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重者,经中之邪闭郁为甚,则加桔梗以开喉痹。 【说明】 本文遵循“原方原量用经方”的原则,汉代一斤折算为240克、一两折算为15克、一升折算为200毫升。

学经方必背的《长沙方歌括》

学经方必背的《长沙方歌括》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学经方必背方歌就是陈修园版的了吧,因为它不仅有方剂的组成,还有剂量及比例,本文收集了《长沙方歌括》的歌诀部分,大家收藏学习。 金匮方歌括 桂枝汤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

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二两芩连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大青龙汤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蒌根,三两加来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干姜附子汤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汗后身疼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经方:甘草干姜汤

经方:甘草干姜汤 【方歌】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 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甘草干姜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误用桂枝汤解表之后,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原文】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论》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条解】 29条解:伤寒脉浮、自汗出虽属太阳伤风,但是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就说明津液已亏,阳气化源匮乏,此时用桂枝,欲攻其表,就错了,如果误用便厥(四肢逆冷)、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甘草干姜汤中的甘草是生甘草,生甘草配干姜生助脾阳第一方。若厥愈足温者,阳气已复,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酸甘苦甘化阴津液复,其脚即伸(脚挛愈);若胃气不和谵语者,胃气不和谵语说明热蕴阳明,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则津液伤阳气亡,四逆汤回阳救逆,此时甘草要用生的,生甘草滋阴生津,泻火解毒。 30条解:阳旦证就是古代的桂枝汤证,桂枝汤的适应症是口不干,小便清,自汗、恶风、发热。适用于营卫虚弱之人,上述见证如果大汗而不口渴就可加附子以固表阳,津亏之人用之必手脚痉挛,与芍药、甘草汤则痉挛自除。热入阳明则谵语,可与承气汤。 【方义】 这是在阴阳两虚情况下的回阳之方。 【功效】 温中复阳。 【主治】 太阳桂枝证兼阴阳两虚,误用桂枝汤,致手足厥逆、吐逆(亡阳现象)或咽干烦躁(阴虚有热现象)等症。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现用于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胸背彻痛、眩晕、喘咳,经期腹痛属寒证者;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适应证候】 伤寒误汗,恶寒,自汗,四肢厥逆,小便数,咽中干,烦躁不安,呕吐呃逆。(29) 【药品】

【《长沙方歌括》原文】

【《长沙方歌括》原文】 长沙方歌括 作者/清·陈修园 o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o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o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o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o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o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 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o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 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o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 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o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

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o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o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o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o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o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o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o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芩连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o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o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o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

伤寒论经方歌诀!(可背可查)

伤寒论经方歌诀!(可背可查)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2009-11-21 18:18 《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是清代陈修园所著,他将张仲景《伤寒论》中的113方的方剂组成、功能生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用歌诀的形式编写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并阐发了有关辩证论治的要旨,颇为实用,便于记诵,是学习记诵《伤寒论》经方的一本上好读物,深受历代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的重视和欢迎。由于原书用诗歌韵语写成,虽易诵易记,但文词过简,读之难以深悟。为方便现代读者学习、掌握、应用经方,我们编写出版了《长沙方歌括白话解》一书。本书内容丰富,临床实用,文字通俗,易学易懂。读者学习本书,既可了解《伤寒论》原方的面貌,又可掌握经方的现代用量用法及适应证;既可学到历代名医应用经方之精妙处,又可掌握经方现代应用范围及科研成果。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枝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料,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萎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干姜附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桂枝新加汤 汗后身痛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经方歌诀:长沙方歌括

经方歌诀: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 作者:清·陈修园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枝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 桂枝—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 生附—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蒌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

《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 I导读:学经方必背方歌就是陈修园版的了吧,因为它不仅有方剂的组成,还有剂量及比例,本文收集了《长沙方歌括》的全部歌诀,值得大家收藏学习。(编辑/王超) 长沙方歌括 作者/清·陈修园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芩连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若渴去夏取蒌根,三两加来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 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 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长沙方歌括全

长沙方歌括_(全) 长沙方歌括 1.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2.枝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3.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5.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6.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7.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8.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10.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11.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12.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13.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14.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15.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16.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 中医书友会第205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长沙方歌括》由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它最大的优点是歌里不仅包含了方剂中药物的组成,而且有剂量,是学用经方非常好的基础材料。(编辑/王超) 长沙方歌括 作者/清·陈修园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 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芩连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方歌)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方歌) 导读:学经方必背方歌就是陈修园版的了吧,因为它不仅有方剂的组成,还有剂量及比例,本文收集了《金匮方歌括》和《长沙方歌括》的歌诀部分,大家收藏学习。 金匮方歌括 作者/清·陈修园 •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 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 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麻黄加术汤 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 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 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 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 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 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 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桂枝附子汤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白术附子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急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一物瓜蒂汤 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百合病总歌 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仗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 中医书友会第2058期 I导读:《长沙方歌括》由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它最大的优点是歌里不仅包含了方剂中药物的组成,而且有剂量,是学用经方非常好的基础材料。 长沙方歌括 作者/清·陈修园 o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o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o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o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o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o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 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o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

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o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o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o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o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o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o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o葛根汤 o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o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o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芩连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o麻黄汤

【《长沙方歌括》白话版】卷五阳明方

【《长沙方歌括》白话版】卷五阳明方 卷五 阳明方 本卷论述9首方剂,俱载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猪苓汤、蜜煎导、猪胆汁汤、茵陈蒿汤、麻仁丸、栀子柏皮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其所主病证为阳明病本证及兼变证。 大承气汤 【方歌】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 朴枳先熬黄后入,去渣硝入火微熏。 【白话解】大承气汤用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先煮枳实和厚朴二味,次下大黄,去滓以后,乃下芒硝,为了促进芒硝的溶解,可以再次上火加热,稍稍沸腾即可。本方硝、黄、枳、朴同用,攻下之力强,《伤寒论》中需要急下时常用本方。 【药物组成】大黄(四两,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临证用法】 1.药物用量: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5枚芒硝5g 2.煎服方法:先用水2000ml,煮枳实和厚朴二味,取1000ml,去滓。下大黄,煮取400ml,去滓;将芒硝调入,并加热使之充分溶解,分两次温服。如果得大便泻下,剩下的勿再服。 【方药分析】大黄苦寒,泻热通腑,攻下实邪;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协助大黄通利大便;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辛微寒,理气消痞。厚朴与枳实行气,能够加强硝、黄的泻下之力。四物合用,攻下实热,荡涤燥结。在煎服法上,本方先煮枳实和厚朴,后下大黄,最后纳芒硝。如此煎煮,即使其方泻下之力更加峻猛。所以,用本方

“得下,余勿服”,即必须注意中病即止,勿过服伤正。《医宗金鉴》说:“诸积热结于里而成痞满燥实者,均以大承气汤下之也。满者腹胁满急䐜胀,故用厚朴以消气壅;痞者心下痞塞硬坚,故用枳实以破气结。燥者肠中燥屎干结,故用芒硝润燥软坚。实者腹痛大便不通,故用大黄攻结泻热。然必审四证之轻重,四药之多少,适其宜,始可与也。”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三方均为苦寒攻下之剂,治阳明腑实之证。然其作用各有特点,所主之证同中有异。大承气汤硝、黄、枳、朴同用,而无甘草之缓,故泻下之力最强,用于阳明腑实,大便已经坚硬,病情急重者。小承气汤用大黄、枳、朴而不用芒硝,且枳、朴的用量较小,故其泻下之力较缓,用于阳明腑实,大便已经成硬,但病情轻缓者,或用来试探大便是否成硬。调胃承气汤但用硝、黄,不用枳、朴,又用甘草以缓之,与大、小承气汤相比,其泻下之力最弱,用于阳明腑实证而大便尚未成硬者,主要在于泻热和胃。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之证,燥屎内阻,热与之结,灼伤津液,腑气不通,浊邪内攻,病情颇为急迫,故需用大承气汤急速攻下之。大黄后下,也正是为了迅速通泄肠道中的实邪,因为大黄少煮则泻下之力强,多煮则泻下之力缓。所以,在《伤寒论》中,虽然有《阳明病篇》大承气汤的三急下证和《少阴病篇》大承气汤的三急下证,但是应该讲只要是用大承气汤,都是为了急下。本方歌点出“急下”,可谓深得要领。 需要说明的是,方歌的编写者受语言形式及音韵的限制,很难避免绝对不牵强地运用某些词语。陈修园编写《长沙方歌括》也难例外,如本方歌言“熬”枳实和厚朴,言纳芒硝之后更上火微“熏”,等。按照张仲景的用法,药物干炒曰“熬”,将药材加水烧沸曰“煮”。所以,如果为了符合仲景用语意义,本方歌的第三句不妨写作“朴枳先煮黄后入”。至于“熏”字,仲景方煎煮法中并无这一术语。 【方剂功效】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适应证候】阳明腑实证,燥热与实邪壅结于肠道,阻塞不通,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不恶寒,大便硬,大便难,或热结旁流,腹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