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

合集下载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1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1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十本必读的经典国学书籍,不可错过哟。

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3、《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4、《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曹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豳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共收诗30‎5首。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以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习俗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主要言论)的著作,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孟子》记载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他的政‎事活动、个人修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孟子》中的文章富‎于论辩性。

《庄子》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优秀的先‎秦散文集。

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文往往用‎寓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著‎作,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

汉刘向编定‎。

书中贯穿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述了荀子‎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艺等方面‎的主张。

《韩非子》又称《韩子》,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的‎著作。

十三经

十三经

初九:潜龙(隐藏的龙,以示事物刚开始)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比喻事物展露 头角),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事物小成,防 止骄傲,不断奋斗,谨慎小心),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进入更高的层次,审时度势, 可进则进),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龙飞在天空,大有作为,以示 事物成功),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飞龙过高,表示事物终极)有悔。 九五之尊
b.《仪礼》 《仪礼》,又称《礼经》或《士礼》,是先秦五 经之一,它最初直接被称作“礼”。该书大致形 成于春秋后期,有人认为是孔子编订的。孔子确 实将礼作为教学的实践环节。《仪礼》一书的内 容主要是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等典 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 的礼仪,读后可以明白封建贵族的繁文缛节,可 以考见古代宫室、舟车、衣服、饮食等日常生活 情形,以及宗教信仰、亲族制度、政治组织、外 交方式等。
b.理学是对整个知识分子的压制(八股文) c.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5、《周易》 (一)题解 周,周代。易,变化。是周代研究宇宙万事万物 的变化规律,预示凶吉祸福的书。《周易》包括 两部分,《易经》和《易传》。在性质上,《周 易》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籍,后来由于《易传》 的出现(易传将其哲学化),使它上升为一特殊 的哲学著作,后又成为儒家五经之首。从而成为 代表中国文化特征的最重要典籍之一。《老子》 《庄子》《周易》是中国最难懂的三部玄学著作。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 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 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 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 立身”。
8、《尔雅》 《尔雅》是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 (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 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 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 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 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 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 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今话是汉代的话。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的先祖是宋人。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中国名著书籍推荐

中国名著书籍推荐

中国名著书籍推荐中国名著书籍推荐读书,可以让人们体验到世界的精彩之处,爱读书,不为了“黄金屋”,也不为“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中国名著书籍推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名著书籍推荐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一、《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一部书。

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代记述的言行录成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思想交流。

全书共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575段言论,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

《论语》一书的核心思想是儒家学说,强调了仁、义、礼、智和诚信等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君子的修养和为政之道。

其中,孔子对于各种伦理道德问题的回答和言论,都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于社会秩序的探索。

《论语》不仅被奉为儒家经典,也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人格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

作为《礼记》的首篇,它被视为儒家经典九大部分的总纲。

《大学》强调了人类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和方法。

《大学》曾经被作为国家考试的准备材料,被称为“四书五经”之一。

它不仅系统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还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大学》的核心思想是追求道德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对于学习和实践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三、《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孔子的弟子孟子所著。

它是一部关于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的著作。

《中庸》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平衡和调和的力量才能带来真正的和谐和成功。

《中庸》提出了“中庸”、“诚信”和“中正”等概念,深入探讨了人的本性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了人的自律和修身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

《中庸》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后世儒家学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书籍。

它是由孟子及其学生记述的言行录成的,记录了孟子在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孟子》通过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人性善良的观点和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十三部儒家经典

十三部儒家经典

十三部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许多经典著作。

下面列举了十三部儒家经典,每部经典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

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强调了仁爱和孝道的重要性。

2. 《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了培养完人的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3. 《中庸》:也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篇章。

该书强调“中庸之道”,即处事要有节制、保持中庸之道,既不过于放纵也不过于拘泥。

4.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该书强调人性的善良,主张通过教育和政治改革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的成就。

5.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强调了君主的仁德和礼制的重要性。

6. 《礼记》: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记录了古代礼制的内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和仪式的重要性,倡导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7.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括了许多民间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8.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通过卦象和卦辞的解释,探讨了宇宙的变化规律和人生的哲理,被视为一部预测和指导人生的书籍。

9. 《论衡》: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辩论文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括了许多关于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讨论,强调了思辨和辩证的重要性。

10. 《春秋左传》:是《春秋》的注释和解释,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通过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评论和解读,强调了君主的仁德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性。

11. 《管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政治和军事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含了管仲和子思的思想和观点,强调了政治治理和军事策略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
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
自古以来,中国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观是以仁义道德为首要原则,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丰富多彩,其中的十三部经典著作更是被誉
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以下是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的具体介绍:
一、《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学习与修身的重要性。

其含义更是被扩展为治国、产业、世界和自我等方面。

二、《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阐述了中庸的思想。

其含
义是指在一切事物中,都应该坚持中庸的原则,保持适度与平和。

三、《论语》:是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其门徒的言行录,内
容以言简意赅且言语含蓄为特点。

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仁爱、政治、
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四、《孟子》:是由孟子所著,学术性较高,内容包括仁者为王、人
性本善等诸多思想。

五、《礼记》:是经过多位儒家大师整理所成的,包括了周礼、仪礼、春秋礼等等,集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规矩。

六、《易经》: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包括了八十一卦,其中包
含了通诸事物的道理与;八卦象征着自然界的事物(如天地、山水等),取得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

七、《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又称《三百诗》,要求在
音乐节目上配合表演,其诗歌形式注重押韵格律,并且以历史为背景。

八、《春秋》:是古代历史著作,按各年的政治事件、战争事故记载,其中涵盖了大量关于道德、家族、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思想。

九、《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书籍,采用记年方式,记载了齐、卫、楚、吴、越、晋、燕等列国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史学和史家言论
创作的重要范本。

十、《尚书》:也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注重历史崇拜,对中华
古代文化、政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十一、《周礼》:也是属于礼记的一部,是一份国家级的官方礼仪和
制度的重要规定。

十二、《乐经》:又叫《乐府》,是最早的音乐文献之一,包括了乐歌、乐舞、乐曲等,是传统文化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一部分。

十三、《易传》:是《易经》的注释内容,集中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
念,包括宇宙、天理、人伦等等方面的思想。

综上所述,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在社会和文化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保留、传承、研究和发扬优秀的儒家思想、理论、文化,不仅是继承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