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第3课太平天国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解读,历史图片解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多难民族产生的雄健的精神。

近代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开展斗争,铸就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南京天王府、西天王宝座、太平天国天王府复原图,太平天国运动如急风暴雨,曾席卷江南的半壁江山,而后,在如日中天时急转而下,迅速瓦解......今天一起走进,感受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签了许多条约,让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量的战争赔款,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腐败无能,让更多的有识之士不满其统治,农民起义不断.2、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

在山区贫困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4、永安建制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第3课太平天国教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第3课太平天国教案岳麓版

第3课太平天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并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太平天国运动即在反封建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天朝田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资政新篇》则表现出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

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学习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

【学生预习指导】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

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一、金田起义背景: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导致矛盾不断激化。

历程:创立拜上帝会——__金田起义__——建太平天国——围__桂林__——攻__长沙__——克__岳州__——破__武昌__——再克九江、安庆——逼__南京__——北伐西征。

二、定都天京定都:1853年3月,破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

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__太平天国__。

巩固:(1)颁布__《天朝田亩制度》__。

(2)北伐和西征。

三、天京陷落原因:(1)领导集团__内讧__。

(2)任人唯亲。

(3)不团结。

过程:内讧——反击——天京外围屏障尽失——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分析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并理解其兴亡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出示文字材料,通过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陷落。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新课导入】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问题探究: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年年激增。

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拜上帝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对清朝政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本课将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转折和失败等方面展开,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转折和失败的过程。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转折。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计算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画和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转折。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转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包括对清朝政权、中国近代史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6.小结(5分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简要的总结,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包括其原因、过程、转折和历史影响等方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太平天国运动》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

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

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
图片展示华尔
教师:戈登(1833--1885),英国军人。1859年来华,1863年3月接替华尔任“常胜军”统带,配合淮军进攻太平军,被清政府先后授予总兵、提督衔。1884年任苏丹殖民地总督,被当地人民起义军打死。
教师:太平军的内讧给了清军可乘之机,清军一度威胁天京,但被太平军后期优秀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清军全力反扑,于1861年攻陷安庆。安庆失守后,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2年5月,湘军水陆并进,包围天京。
教师:永安建制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严肃军纪、清除奸细、封王建制
教师: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个体的小生产者之局限
教师:永安建制有什么意义?
学生: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教师:在永安,太平军下令将缴获的地主家的粮食一半充公,一半归佃农,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清廷调集重兵包围永安,太平军突围北进,围攻桂林,后出广西,入湖南,久攻长沙未下,转克岳州(今湖南岳阳)。又顺流而下,进入湖北,于1853年1月攻克武昌,此时太平军队伍已经增至50万。2月,太平军水陆并进,连克江西九江、安徽安庆等地,逼近南京。
学生:起义的形式上利用了外来宗教。拜上帝教具有很深的基督教烙印。这是古代
农民起义所没有的。
学生:以往农民起义的革命任务是反封建,而太平天国则担负起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学生: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过的真理。
学生: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情况。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题
太平天国运动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材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全貌,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教师收集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太平天国吗?太平天国运动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感到陌生,如“拜上帝教”、“天京事变”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过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及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领导层的变动。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老师提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

5.视频资料: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或片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太平天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并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太平天国运动即在反封建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天朝田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资政新篇》则表现出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

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学习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

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一、金田起义
背景: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导致矛盾不断激化。

历程:创立拜上帝会——__金田起义__——建太平天国——围__桂林__——攻__长沙__——克__岳州__——破__武昌__——再克九江、安庆——逼__南京__——北伐西征。

二、定都天京
定都:1853年3月,破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

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__
太平天国__。

巩固:(1)颁布__《天朝田亩制度》__。

(2)北伐和西征。

三、天京陷落
原因:(1)领导集团__内讧__。

(2)任人唯亲。

(3)不团结。

过程:内讧——反击——天京外围屏障尽失——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意义:
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
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及同步显示歌词: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

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

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二)学:
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的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2.兴起和发展: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建太平天国——围桂林——攻长沙——克岳州——破武昌——再克九江、安庆——逼南京——北伐西征。

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

政权巩固的措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

4.天京陷落的原因及过程。

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天朝田亩制度》里“天下田”是谁的?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要求?从中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

要求:反映了农民阶级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

认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有人认为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这种看法不正确。

《资政新篇》只是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但二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甚至是相反的、矛盾的,不能说是一种发展的关系。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经济主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而《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四)测:
1.“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呆如寒鸡”。

这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

这条标语应出自( A )
A.太平天国运动中B.义和团运动中C.辛亥革命中D.北伐战争中
2.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是( D )
A.创立拜上帝教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永安建制 D.颁布《资政新篇》
3.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 A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4.在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中含有可贵的“抗灾救灾”思想,下面摘自这一文件的内容中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D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D.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
5.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 A )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

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材料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

”——慈溪民歌
材料三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太平军在哪方面的优势,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作战勇猛,战斗力强。

体现了坚决反对封建主义压迫,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

(2)太平军当时面对的敌人是谁?
面对的敌人是清政府和西方侵略者(或中外反动势力)。

(3)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

既斗争又勾结。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集体:
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