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复习课ppt

师,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 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了党和红军的_________
2.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
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
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标志类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
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4.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标 志——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5.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 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B.戊戌变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C。
2.(2011· 汕头学业考)右图是20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条标语, 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_________ 北洋军阀 的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_______ 张作霖 三个军阀。 吴佩孚 、_______ 孙传芳 、_______ (3)战场:_____ 湖南 、_____ 湖北 是主战场。
(4)经过:
蒋介石 任总司令。 ①_____ 1926 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_______ 汀泗桥 、_______ ②北伐军连克_______ 贺胜桥 ,攻占武昌城,消灭
二、之最类
1.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共33张PPT)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八上P38-41) 2019年是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125周年。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孙中山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一生以革命为己任 评价
考点知识回顾
【易混易错】
(1)孙中山没有直接参加武昌起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的是黄兴。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非封 建制度,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我国封建制度到1952年 底土地改革完成后才结束。 (3)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如:民国33 年=公元1944年-1911)。
革 义 族的思想解放
命
(4)社会生活 :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辛亥革命 的胜利果实最终被 袁世凯 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社会性质(半 局限性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典型例题】
例(山东青岛)“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
【典型例题】
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 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 力。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 件。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中华民国约法》、C项《中华民国宪法》都 是袁世凯颁布的资产阶级专制性质的文件;D项《共同纲领》是新中国 成立前夕颁布的文件。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反抗
会 师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今天的八一建军 节与图中的哪一次 起义有关?
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留给中 共最大的教训是什 么? 进攻大城市的
革命道路走不通
3、结合左图分析: 毛泽东在井冈山建 立革命根据地有何 重大意义?
开辟了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
井冈山精神 艰苦奋斗、乐观主义、实 事求是、勇于创新、密切 联系群众
长征精神:
(1)艰苦奋斗精神
(2)为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精神
(3)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4)团结友爱、患难与共的精神
(5)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一个开始 标志: 五四运动
一次合作高潮 : 北伐战争
一条正确道路 :井冈山道路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遵义会议 两次失败 :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反围剿失败 被迫长征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领导阶级、主 要任务 资产阶级、 进行资本主 义道路探索
1840—— 资产阶级 1919 民主思想
7. 结果: 取得了初步胜利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性 8.意义: 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忧国忧民 不屈不挠 乐于奉献
敢于斗争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7.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1.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时间: 1921年7月 (七月一日建党节) 3.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4.参加代表 :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5.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 6.主要内容: 〈1〉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 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2〉中心任务 是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领导机构中央 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41张ppt课件)

长征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出发地点: 瑞金 结束标志: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长征路线: 瑞金出发 —— 突破四大封锁线 —— 改道贵州 —— 解放遵义 ——遵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 爬雪山——过草地 —— 到达吴起镇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时间:1928年4月 人物:毛泽东与朱德 会师部队: 秋收起义的部队与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 建军:两军会师后,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______ 朱德 任军长,_______ 毛泽东 任党代表,__________ 彭德怀 任政治部主任。 1931年 首都是 第一个红色政权 :建立时间是 _______ 瑞金 毛泽东 任主席,________ 朱德 任红军总司令。 ______,_______
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年 2.地点: 上海 3.中共一大的内容: 通过了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4.中共一大的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 5.中国一大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共二大
• 时间: 1922年 地点: 上海 • 内容: 确定党的最低纲领好最高纲领 意义: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最早提出彻底反帝反封纲领的会议是: • 中共二大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又称大革命时期或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 –1927年) 这一时期的大是有: 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是:
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破裂的标志是: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标志: 1921年“一大”的召开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意义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考点3
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背 景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目 的 :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 靠的军队。
办学方针: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领导人:孙中山(创办人)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为校长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作 用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5、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其主要目的是 A.消灭军阀吴佩孚 B.抢夺地盘和政权 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6、孙中山说:“我们的革命所以失败……原 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 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成立 D.北伐的开始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考点5
南昌起义时间及主要领导人
时间:
1927年8月1日
地点: 南 昌 领导者: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第一枪。
考点6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1、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 井冈山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1、井冈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主要是由 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 ) A、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D、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
2、中国共产党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北伐战争
毛泽东 朱德 陈毅
考点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详解

地点:湘赣边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毛泽东 朱德 陈毅 结果:会师后改编
红军长征
原因 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错误,导致第 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时间 1934年—1936年。 路线 : 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甘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①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意义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北伐胜利进军
目的、时间、对象、总司令、经过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 立
南 昌 起 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地点: 南 昌
领导者: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意义: 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 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成 立
标志: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通过党的纲领、中心任务、 中心内容:
选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央领导机构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国共第一次合作
北 伐 战 争
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 时间、地点、领导人
什么是长征精神?我 们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单元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起因
口号 经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课件

(6)战果: 2021/12/9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上 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第11课 北 伐 战 争
四、国民革命失败(shībài):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叛变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 破裂。
五、南京(nán jīnɡ)国民政府192:7年4月,蒋
第九页,共三十页。
第11课 北 伐 战 争
一、国共 第一次合作: (ɡuó ɡònɡ)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 州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标志(biāozhì)着以国共两党 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 后,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2021/12/9
第十页,共三十页。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序幕;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 面貌焕然一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北伐战 争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1927年国 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面对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 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 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 国20革21/12命/9 的新局面。
⑶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誓
2021/12/9
死力争(lìzhēng),还我青岛”、“取 消‘二十一条’”等。
第三页,共三十页。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Wǔ-Sì Yùndòng)
⑷结果: 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bèi
pò)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
(wǔzhuāng)
2021/12/9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单元总结
1. 革 命 志 士 的 奋 斗 。
起义 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萍浏醴 起义
1906 年冬
萍 浏醴乡 阳陵、 、刘蔡道绍一南、
失败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 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起义虽然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
望由此大振
起义 名称
——摘编自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 片,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2分)
【答案】排列:③②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把材料二的内容阐发为哪
一主义以及这一纲领的意义。(4分) 【答案】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合称“三民主义”。(2分)
3.说明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事。 (1)1894 年 11 月 , 孙 中 山 成 立 兴 中 会 , 提 出 “ 振 兴 中 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 政府”。 (2)1895年,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 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 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地点1911来自武昌 年 起义 10月
武昌
10日
人物
湖北新军中 倾向革命的
士兵
结果 成功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 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 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 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 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 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
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 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 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 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 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单元总结
1. 革 命 志 士 的 奋 斗 。
起义 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萍浏醴 起义
1906 年冬
萍 浏醴乡 阳陵、 、刘蔡道绍一南、
失败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 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起义虽然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
望由此大振
起义 名称
——摘编自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 片,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2分)
【答案】排列:③②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把材料二的内容阐发为哪
一主义以及这一纲领的意义。(4分) 【答案】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合称“三民主义”。(2分)
3.说明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事。 (1)1894 年 11 月 , 孙 中 山 成 立 兴 中 会 , 提 出 “ 振 兴 中 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 政府”。 (2)1895年,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 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 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地点1911来自武昌 年 起义 10月
武昌
10日
人物
湖北新军中 倾向革命的
士兵
结果 成功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 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 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 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 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 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
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 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 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 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 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月3日后是无产阶级
6月3日前中心在北京,后在上海
结果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6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1、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 井冈山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毛泽东 朱德 陈毅
考点8 红军长征
原因 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错误,导致第 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时间 1934年—1936年。 路线 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甘红军会师;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考点3 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背 景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目 的 :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
靠的军队。 办学方针: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
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作 用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考点3 北伐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什么是“五四精神”?今年是五四运动 90周年,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 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乐于奉 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考点2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
条件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标志: 1921年“一大”的召开
是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时间 1926—1927年。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方针 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
最后消灭张作霖。 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结果 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 Nhomakorabea江流域。
考点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时间: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①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意义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民政府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在 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
考点5 南昌起义时间及主要领导人
1、背景:大革命失败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南 昌
3、领导者: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 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011年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八年级 历史期末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兴起
紧扣考标 落实考点 梳理知识 建构框架 链接中考 提升能力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别
知识内容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和五四精神 中共一大 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目标要求 识理运 记解用
√ √ √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
第13课
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 √ √
√
考点1
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和五四精神
起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 经过
主力 中心
1919年5月4日开始,北京学生 1919年6月3日后,工人声援学生。 6月3日前,是青年学生
6月3日前中心在北京,后在上海
结果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6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1、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 井冈山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毛泽东 朱德 陈毅
考点8 红军长征
原因 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错误,导致第 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时间 1934年—1936年。 路线 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甘红军会师;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考点3 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背 景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目 的 :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
靠的军队。 办学方针: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
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作 用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考点3 北伐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什么是“五四精神”?今年是五四运动 90周年,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 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乐于奉 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考点2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
条件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标志: 1921年“一大”的召开
是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时间 1926—1927年。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方针 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
最后消灭张作霖。 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结果 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 Nhomakorabea江流域。
考点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时间: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①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意义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民政府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在 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
考点5 南昌起义时间及主要领导人
1、背景:大革命失败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南 昌
3、领导者: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 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011年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八年级 历史期末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兴起
紧扣考标 落实考点 梳理知识 建构框架 链接中考 提升能力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别
知识内容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和五四精神 中共一大 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目标要求 识理运 记解用
√ √ √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
第13课
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 √ √
√
考点1
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和五四精神
起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 经过
主力 中心
1919年5月4日开始,北京学生 1919年6月3日后,工人声援学生。 6月3日前,是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