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

合集下载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目的
通过欣赏和演奏“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正确识别波尔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学生能准确演奏波尔卡乐曲的节奏,锻炼他们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在整个课程中保持高度的集中度,掌握复杂的音乐节奏;
2.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乐器在乐曲中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1. 欣赏乐曲
让学生先听一遍雷鸣电闪波尔卡,让他们了解波尔卡乐曲的节奏特点和乐器演奏的方式。

2. 谈谈波尔卡和乐器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波尔卡和乐器的看法,引导他们理解波尔卡乐曲和不同乐器在其中的作用。

3. 演奏乐曲
分组让学生演奏波尔卡乐曲。

每个小组内分别有提琴、长笛、小号和打击乐器四个部分。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保证整个乐曲演奏的整齐和协调。

4. 分析乐曲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节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中每个部分的作用。

同时,加深学生对其它乐器的了解。

教学效果评估
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评估他们是否能在正确的时间播放正确的音符;
2.鼓励学生表达对波尔卡和乐器的观点,借此检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总结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典型的波尔卡乐曲,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对乐曲的节奏感有所提高,对不同乐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节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经典波尔卡舞曲。

这首曲目节奏明快,旋律激昂,形象地描绘了雷鸣电闪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到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的力量和美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有一定的认识,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复杂的音乐理解和分析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认识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学生能够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的音乐美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分析,理解作曲家是如何通过音乐描绘雷鸣电闪的景象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音乐的美妙。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分析和讨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雷鸣电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音乐来描绘这样的景象。

2.欣赏: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曲目的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理解作曲家是如何通过音乐描绘雷鸣电闪的。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5.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波尔卡舞曲的特点,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新课标

5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2.通过欣赏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律动、表现、体验等方法,来熟悉乐曲的基本结构,掌握A+B+A+尾声的段落变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

2.认识并了解其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并且对他的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学情分析每一首歌曲(乐曲)不管大小,都会有它的结构,有时候单纯的让学生一遍遍的欣赏,不一定会达到好的听赏效果,学生甚至会产生视听疲劳,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听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老师如果可以设计有效的律动,把无形的音乐传化为可视的动作,就可以把结构很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音乐律动,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律动等多种表现形式准确掌握乐曲的结构。

【教学难点】1.学生熟悉B部分的两个音乐片段的主旋律,能够准确感受乐曲段落变化。

2.学生大胆参与音乐表现。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 微课导入,《蓝色多瑙河》和《雷鸣电闪波尔卡》音乐片段对比1.欣赏乐曲《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段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

师:刚才,大家进入音乐教室的时候,陆老师播放了一首优美的乐曲,题为《蓝色多瑙河》,请大家仔细听听,这首乐曲的节拍?情绪?分别是什么样的?师: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听出来了。

乐曲的节拍为3/4拍,情绪抒情优美。

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呢?这首《蓝色多瑙河》是由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

2.认识小约翰施特劳斯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约翰施特劳斯吧。

师: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曲最为著名。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波尔卡舞曲及其特点;•能鉴赏波尔卡舞曲;•能通过听的方式分辨波尔卡舞曲中的乐器。

二、教学重点•鉴赏波尔卡舞曲,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分辨波尔卡舞曲中的乐器。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流程1.教师先简单介绍波尔卡舞曲。

波尔卡是源自波兰民间音乐舞曲,是一种快速舞曲,节奏强劲,音乐旋律优美,广泛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音乐中;2.教师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让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来分辨波尔卡中的乐器;3.学生仔细倾听,边听边记录自己听到的乐器;4.听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刚才听到的乐器,了解这些乐器在波尔卡舞曲中发挥的作用;5.通过集体欣赏与个人欣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波尔卡的节奏和美感;6.教师强化学习,总结鉴赏波尔卡舞曲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要点3.2.1 鉴赏波尔卡舞曲波尔卡是源自波兰民间音乐舞曲,是一种快速舞曲,节奏强劲,音乐旋律优美,广泛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音乐中。

波尔卡的特点是强烈的节奏感和强劲的旋律,旋律简洁明快,容易记忆,其速度要求较快,可以舒展身体,感受到音乐本身所带来的活力及快乐。

3.2.2 分辨波尔卡舞曲中的乐器在鉴赏波尔卡舞曲的过程中,要能够分辨出其中的乐器。

波尔卡舞曲中常用的乐器包括手风琴、小提琴、吉他、小号、大鼓等。

在分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听的方式来判断识别。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集体欣赏与个人欣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具体实施过程为:1.先进行集体欣赏,让学生聆听整首《雷鸣电闪波尔卡》;2.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听到的各种乐器;3.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所听到的乐器;4.教师细讲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分辨波尔卡中常用的乐器;5.学生进行个人欣赏,给出自己的听感并相互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估为了检验本课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考查学生对波尔卡舞曲的了解,通过问答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波尔卡舞曲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对波尔卡舞曲乐器的识别情况,通过听力测试的方式测验学生的听感鉴别能力;3.考察学生对波尔卡舞曲的情感体验,通过写作或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学生对波尔卡舞曲的感受。

聆听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聆听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 -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节奏感,能够在听到音乐的节奏后,进行打拍子和跟着音乐舞蹈的活动。

2.学生能够识别雨声的音效和电声的音效,并能够将这两个音效和音乐的节奏自如的结合在一起。

3.学生能够学习到波尔卡音乐的风格,并能够体验到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熟悉节奏1.请学生听一遍《波尔卡》人声版,并在听完之后,与同桌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2.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打拍子的练习。

老师可以演示,带领学生一起跟着节奏打拍子。

第二步:学习音效1.引导学生体验雨声音效,并请学生模仿雨声的声音。

可以放一段雨声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模仿。

2.再次播放《波尔卡》人声版,在这一次播放中加入电声音效。

请学生辨别并识别出电声音效。

3.请学生模仿电声音效,并将其与雨声音效和音乐的节奏感自如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步:学习波尔卡音乐风格1.请学生观看波尔卡音乐舞蹈的视频,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2.引导学生体验波尔卡音乐风格,并请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想象一个能够适合波尔卡舞蹈的故事,与同桌进行交流。

活动探究1.在课程的最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小的表演任务: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创作一个适合波尔卡舞蹈的小故事/小场景。

2.请学生自行编排、排练,并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

总结反思1.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在跟着打拍子的时候有什么体验或感悟?•你觉得电声音效和雨声音效对这首歌的意义是什么?•你通过本次课程了解到了什么关于波尔卡音乐的知识?2.对于学生在创作小故事时的表现,老师也可进行点评和鼓励。

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和表现自己观察到的同学表现进行评议。

作业布置1.让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以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填写好周记。

2.将本节课的笔记整理好,并整理到笔记本上进行保存。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八音盒《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二、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2.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对波尔卡体裁有初步认识,体会作品中情绪变化与音乐节奏、力度之间的关系。

能够分辨作品不同段落的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1.难点:(1)能够分辨作品不同段落的主题(2)跟随歌曲做声势动作,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材分析:雷鸣电闪常被人们视为大自然严峻、威慑力量的象征,然而,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却别开生面地将其写入了这首欢快的波尔卡舞曲中。

随着乐队快速跳荡的律动,鼓镲不时作切分奏鸣,既给人以雷鸣电闪的联想,又夸张了音乐进行中的某些节奏中音,与乐队相映成趣,给人以生机盎然、热闹非凡之感。

乐曲由三部曲式构成。

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分别以快速跳进下行及快速级进下行为特征,表现了波尔卡舞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中间段落的第一主题因节奏拉宽而流畅如歌,与情绪热烈的第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

紧接着是附加装饰音的断音旋律,谐谑而幽默,随着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进入尾声。

一阵阵欢悦的颤音带来了快速有力的音阶式冲击,全曲在热烈的高潮中结束。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聆听歌曲。

(1)师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景?(师介绍波尔卡及曲作者)(2)什么叫波尔卡?(3)这首乐器加入了哪些打击乐器来模仿雷鸣与电闪的声音?(二)教授新课一、欣赏第一主题:1.聆听第一主题,师出示第一主题乐谱及问题:第一主题的力度(),情绪()。

作曲家用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并提问第一主题的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在哪些地方出现了渐强呢?2.请同学们结合着乐谱再听一遍第一主题,看它的力度是如何变化的,师带学生通过挥拍的方式来再次表现与感受第一主题的力度变化。

二、欣赏第二主题:1.聆听第二主题,师出示问题: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较之下,第二主题的力度更(),节奏更加(),情绪更加()。

小学音乐人教五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五单元八音盒-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文档

小学音乐人教五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五单元八音盒-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文档

雷鸣电闪波尔卡一、导入: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听一听这段音响,这是大自然的什么声音?播放——雷声、闪电声学生:雷声、闪电声教师:其实在我们的音乐中也会用很多的乐器来模仿大自然的声音,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几类西洋乐器。

出示西洋管弦乐队的乐队编制。

并作介绍。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听一听,为这段音乐是由以上哪一类乐器来表现这个声音的?并选一个合适的标题来命名。

1、欣赏第一段音乐出示ppt——《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一段学生选择:教师:《田园交响曲》应该是很安静、柔和《雷鸣电闪波尔卡》运用了打击乐《军队交响曲》很严肃的教师:正确答案就是《雷鸣电闪波尔卡》,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二、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教师: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欣赏这首非常好听的管弦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片段,思考一个问题:1、音乐中是这类乐器中哪些来表现雷鸣和电闪的?(大军鼓、镲)非常好!其实我们今天在课堂上也可以表现雷鸣和电闪,想一想我们用哪一种方式来表现雷鸣?(拍桌子)老师训练口号:12 拍哪一种方式来表现电闪?(击半掌)老师训练口号:12 拍(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做一次)教师:加大难度,给学生分组,看老师指挥做一次,老师用强弱指挥学生做一次。

教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表现一次雷电加交,第一组的同学代表打雷,第二组的同学代表闪电。

跟着老师一起,看老师指挥做一次雷电交加。

请同学们做一次强弱,指挥学生做强弱。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做的非常好!老师给他们一点奖励!(分发鼓和擦)再听音乐片段,找出在哪些地方出现了雷鸣和电闪?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表现雷电交加,让学生用刚刚的练习结合音乐表现雷电交加,请看指挥!教师:刚刚我们演奏的这段音乐表现的是雷电交加。

教师:接下来音乐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音乐片段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跟老师划旋律线的方式,来找一找。

播放B段音乐出示旋律线,让学生观察旋律线的特点。

这一段旋律是连贯的还是断开的?并总结出“弧形”处旋律连贯、代表情绪平稳、优美。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人教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小约翰斯特劳斯,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

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教学内容: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对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2、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认识波尔卡舞曲体裁。

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感受、体验波尔卡的音乐情绪。

3、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风格特点,启发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难点:波尔卡的节奏特点;教学准备:电钢琴、多媒体、大军鼓、镲、三角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

2、观看影片《雨中舞》,介绍波尔卡舞蹈,感受波尔卡的舞蹈风格。

二、学习新课1、欣赏第一段(1)感受情绪。

(2)出示声像图,让学生用拍手来为歌曲伴奏。

(解析渐强)2、欣赏第二段(1)感受歌曲的速度,节拍,情绪的变化。

(2)出示声像图,让学生用点头、拍手来为歌曲来伴奏。

(3)请学生来演奏大军鼓。

3、欣赏第三段(1)感受歌曲在哪里出现了镲和鼓的声音?(2)出示声像图,让学生用左右手交替为歌曲伴奏。

(3)请学生来演奏镲,并与大军鼓合奏。

4、欣赏第四段(1)感受作者在歌曲中加了什么音,让音乐更加轻盈跳跃了?(装饰音)(2)出示声像图,让学生用食指点手心为歌曲伴奏。

(3)请学生来演奏三角铁。

5、欣赏尾声,并表演出来。

6、听听整首歌曲,歌曲在哪里重复了,并填空。

(引出再现单三曲式)、三、拓展延伸1、介绍波尔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表
雷鸣电闪波尔卡导学案
科目:音乐课型:欣赏年级:五()班学生姓名:教师:武艳荣时间:2018.1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打击乐器—大鼓、大镲。

2、会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及作品背景和曲作家。

3、能了解波尔卡的相关文化。

学习重点:
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力度、速度、节奏、旋律、音色)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
学习
方式
教学
手段
知识链接
5分1)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
王”。

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其
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
波尔卡》等。

2)波尔卡: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
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其音乐特点是节奏快速、活泼,二
拍子,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稍作顿挫。

3) 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1868年。

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
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
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作曲家在创作
中运用了两种打击乐器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
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
的震撼画面。







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