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项⽬实施⽅案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项⽬实施⽅案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作,充分调动农民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机械作业的积极性,提⾼专业合作组织对秸秆综合利⽤⼯作的⽰范引导作⽤,根据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2年省级农机化专项资⾦项⽬申报指南的通知》(陕农机计发[2011]34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案。

⼀、⼯作思路、⽬标(⼀)⼯作思路某县是西安市远郊粮⾷主产县和畜牧养殖⼤县,粮⾷复种⾯积85.9754万亩(其中:⼩麦种植⾯积42.57万亩,⽟⽶种植⾯积43.4万亩),年产各类秸秆54.76万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积⼤,任务重。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项⽬和秸秆综合利⽤项⽬的有效带动下,我县农业机械数量得到显著增长,农⽥机械化作业⽔平不断提⾼,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进⼀步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作,我们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根据各地种植结构、农作物资源状况,⼤⼒推⼴⼩麦秸秆捡拾、免耕播种、秸秆机械化还⽥及秸秆饲草加⼯等技术,依托秸秆综合利⽤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多形式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作,形成多渠道、多途径利⽤秸秆的新格局。

(⼆)⽬标2012年继续按照“综合统筹,板块推进,持续发展,整体提升”的思路,在农作物秸秆利⽤重点区和禁烧区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范⽥1万亩,⽰范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率达到100%。

进⼀步巩固和扶持秸秆机械化利⽤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秸秆饲草青贮、微贮加⼯5000吨以上,捡拾⼩麦秸秆1000吨以上,开展秸秆利⽤机械作业20000亩以上。

完善秸秆综合利⽤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范,探索适宜本地作业特点的⼯艺技术路线,为⼤⾯积推⼴做好技术准备。

通过项⽬的实施,促进县域农作物秸秆利⽤率达到93%以上。

⼆、建设内容和资⾦安排(⼀)建设内容及规模为提升秸秆利⽤机械作业⾯积,我们将在往年⼯作的基础上,拟在九峰镇北部的⼆联、联新等村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万亩⽰范⽥,以镇政府农办和村级组织为协作单位,开展技术宣传培训,机具作业演⽰,⼴泛开展⼩麦秸秆捡拾、免耕播种、秸秆粉碎还⽥及深松作业等新技术作业⽰范,完善秸秆综合利⽤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范,从⽽带动全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技术的推⼴应⽤,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秸秆综合利⽤专业合作社的⽰范带动作⽤,开展订单作业,实现多途径利⽤的格局,使县域秸秆机械化综合利⽤⼯作再上新台阶。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实施方案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实施方案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实施方案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是指将小麦庄稼的秸秆经过粉碎处理后再还田,将秸秆作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一个针对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实施方案,共计1200字。

一、实施目标1. 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农作物生长。

2.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 减少小麦秸秆的野外燃烧,减少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

4. 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实施步骤1. 秸秆收集:在小麦收割结束后,要及时将秸秆进行集中收集,并分类储存。

2. 秸秆粉碎:选用适当的秸秆粉碎设备,将收集的秸秆进行粉碎处理。

要确保粉碎到一定的细度,以便更好地还田。

3. 还田前准备:在还田前,需要进行土地改良和肥料施加等工作。

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并根据土壤需求进行施肥。

4. 秸秆还田:将粉碎好的秸秆均匀地撒在田间,并进行覆盖。

可以采用机械覆盖或手工覆盖的方式,尽量避免秸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5. 地耕管理:在还田后,要及时进行地耕管理。

适当耕作可以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其还田效果。

6. 监测评估:实施过程中,要定期对还田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了解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效果和效益。

三、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1. 秸秆粉碎要达到一定的细度。

粉碎太粗会影响还田效果,粉碎太细则会增加施肥难度。

2. 还田前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和养分缺失情况,有针对性地施肥。

3. 还田时要注意均匀撒播,在还田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秸秆数量,避免过度的还田。

4. 地耕管理时要注意适时翻耕,促进秸秆分解,避免秸秆滞留在土壤表层而影响农作物生长。

5. 还田后要定期监测评估,了解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效果和效益,并及时调整措施。

四、实施效益1.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墒性和保肥性。

2. 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总体方案水稻秸秆高茬深翻还田和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综合利用是民生实事重点任务之一。

为全面做好全省水稻、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严控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立省战略,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学合理利用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效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土培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一)多元利用,农用为主。

因地制宜,多元利用,科学确定水稻、玉米秸秆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

(二)市场运作,政府扶持。

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农户、社会化- 1 -服务组织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扶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

(三)突出重点,机艺融合。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水稻和玉米秸秆数量、综合利用的产业基础等因素,加快构建以机械化还田离田为支撑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三、工作目标通过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深入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消除水稻、玉米秸秆“站岗”浪费和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全面实现玉米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3%以上。

四、实施省域和作业要求(一)实施区域。

全省水稻种植省域全部纳入秸秆机械灭茬深翻还田作业范围,作业面积XX 万亩;玉米秸秆通过机械捡拾打捆XX万吨,用于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

秸秆还田工程施工方案

秸秆还田工程施工方案

一、前言秸秆还田是指将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还田机械设备进行还田,将秸秆还入田间,在地表覆盖或深翻处置,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等效果的一种农田土壤保护措施。

秸秆还田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于实施秸秆还田工作至关重要,可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确保还田效果。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地块选择: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秸秆还田工作,应优先选择平整、无积水的田块,不宜选择土壤质地较轻、易风蚀的土地。

2. 设备准备:准备好适用的还田设备,包括还田机、秸秆切碎机、拖拉机等,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有足够的备用零件和工具。

3. 人员配备:确定施工人员的数量和配备情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 现场整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整理,清除可能存在的障碍物和垃圾,确保施工通畅。

5. 施工计划:制定施工计划,确定施工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施工流程,安排好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

三、施工过程及工艺流程1. 秸秆收集:在农作物收获后,对剩余的秸秆进行清理和收集,确保没有被遗漏的秸秆残余。

2. 秸秆切碎:对收集到的秸秆进行粗切、碎磨处理,将秸秆切成适当的长度和粗细,以便于后续的还田作业。

3. 秸秆运输:将处理好的秸秆运输到还田地块,要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及秸秆的损耗情况。

4. 还田作业:使用专用的还田机进行还田作业,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地表,或者通过深翻等方式将秸秆还入土壤。

5. 施肥施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还田的同时进行施肥施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调节土壤酸碱度。

6. 现场清理: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可能存在的杂物和秸秆残留,恢复现场的整洁。

1. 安全生产: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设备维护:保持施工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

3. 施工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规范

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规范

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规范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是当机具对田块进行耕整时,将机械粉碎后的稻秆或高茬稻秆翻埋入水田土壤里作为有机肥料还田的机械化作业过程。

一、作业方式根据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稻秆粉碎还田机械化和高留茬还田机械化两种方式。

本实施方案补助的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仅针对高留茬还田机械化技术。

高留茬还田机械化是指将收获后的高留茬稻秆直接翻入土壤,然后用机械喷施除草剂或腐秆灵,放水浸泡后用水田旋耕埋草机、埋草驱动犁或耙等机具将稻秆埋入土中还田的机械化作业过程。

二、配套机具主要有微型旋耕机、自走式履带旋耕机或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机等进行机械还田作业。

三、技术规范(一)技术路线。

施药→浸泡→施肥→翻埋沤腐(二)技术要求。

稻秆还田量为该田稻秆总量的70%以上,浸泡时间12小时以上,灌水深度30~50mm,翻埋率≥95%。

(三)技术措施。

1.收获后对茬秆喷施标准剂量的除草剂,间隔1~2天喷施剂量15kg/hm2的腐秆灵,然后放水浸泡12小时以上,充分浸泡稻秆,加快稻秆腐烂分解速度,浸泡水深应在3~5cm,过深过浅都会影响埋草和耕作质量。

2.当稻秆还田量较多或田块土壤板结严重时,可适量增加作业遍数,若能先犁耕再进行旋耕埋草作业,埋草效果会更好。

机具作业速度应根据稻秆还田量和土壤情况确定,一般为纵横作业两遍,第一遍稍慢、稍浅,第二遍稍快,并达到规定深度。

3.应根据田块形状选择适当的作业线路,尽量不漏耕、不重耕。

4.稻秆还田作业前,应施入该田氮肥总量的80%和全部磷肥作为底肥,稻秆还田同时进行化肥深施,一方面调整碳氮比促进田间微生物的活动与繁殖,加快稻秆腐化速度,另一方面平衡养分提高稻秆还田效果和肥效。

秸秆还田工程施工方案

秸秆还田工程施工方案

秸秆还田工程施工方案1. 引言秸秆是农作物废弃物,如果随意处理,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秸秆还田工程是将秸秆再利用,通过还田的方式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环境。

本文档将介绍秸秆还田工程的施工方案。

2. 施工准备在进行秸秆还田工程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定施工区域:选择合适的农田进行施工,考虑土壤质地、施肥情况等因素。

•秸秆处理:对秸秆进行打捆、碎解等处理,以便于还田。

•土壤检测:对施工区域的土壤进行化验,了解土壤养分的情况,为施肥提供依据。

3. 施工步骤3.1 秸秆覆盖施工1.在田地进行耕作之前,将处理过的秸秆平均撒布在土地表面,不要堆积过多。

2.采用拖拉机等农机设备,对秸秆进行覆盖,在秸秆表面铺设一层薄土,以防止秸秆被风吹散。

3.确保秸秆的覆盖均匀,避免出现秸秆密集区和无覆盖区。

3.2 施肥1.根据土壤化验结果,科学配比有机肥和无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2.将施肥剂均匀撒布在秸秆覆盖层上方的土壤表面。

3.使用农机设备,对施肥剂进行翻耕,以使施肥剂充分渗入土壤。

3.3 水源保护1.在施工区域周围开挖护坡沟,以防水源被污染。

2.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倾倒到水源附近。

3.4 施工完毕及后续处理1.完成秸秆还田工程后,对农田进行巡视,确保施工质量。

2.对农田进行定期检测,以了解秸秆还田工程的效果。

3.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追肥、灌溉等工作,以提高作物产量。

4. 安全注意事项在秸秆还田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使用农机设备时,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证书和经验,严禁无证驾驶。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服、口罩、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具。

•秸秆覆盖时,要注意避免秸秆堆积过多,以免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

•在施工过程中,禁止吸烟和明火作业,防止发生火灾。

5. 结论通过秸秆还田工程,可以有效利用农作物废弃物,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产量,并且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施工方案中提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将有效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确保秸秆还田工程的成功实施。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经过多年对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结合丰县实际,特制订丰县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规范。

一、麦草机械化还田(一)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特点1.产生大量秸秆,增加电力消耗。

高性能收获机采用秸秆切碎装置,将秸秆机械返回田间,增加了功耗,降低了作业效率。

秸秆还田机的操作功耗也会增加,从而增加操作成本。

2.作业茬口紧,工作任务重。

麦收后茬种植作物品种以水稻、玉米为主,夏收夏种作业时间短、作业茬口紧、作业量大,机手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质量难以保证。

3.操作标准高,实施难度大。

随着水稻插秧面积的扩大,对留茬、抛草均匀性和切碎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秸秆与土壤的不均匀混合会导致秸秆在田间的气生现象,影响幼苗根系的发育。

(二)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根据《秸秆还田机械操作规程》、《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旱地作业质量》等六项省级地方标准作业,结合机具配置情况、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特点及后茬作物等因素,制定适合我县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

(一)玉米种植区麦秸全部还田1、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拖拉机带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机械化播种(行距60―65cm);补助25元/亩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添加切碎装置,粉碎并返回现场→ 玉米免耕机械化播种(行距60-65cm);补贴:10元/亩2、作业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cm,秸秆切碎长度8-12cm,漏切率≤1.5%,合格率≥95%。

3.机具配置:收割与切碎装置相结合,或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置相应宽度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机)在收割后粉碎秸秆。

玉米茬播种机采用高机架、圆盘式开沟机具。

(二)稻麦种植区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1.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将小麦和麦秸适当收获,切碎后均匀抛撒→ 施用基肥(增加氮肥)→ 用水浸泡田地→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耕作和整地→ 水稻机械插秧。

补贴:25元/亩12.作业要求:联合收割机收获残茬≤ 15厘米,秸秆切碎≤ 10cm,均匀分散在田间,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 20厘米。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为有益 。
有 机 质化 合 物缩 合 脱水 , 形成 更 复 杂 的腐 殖 质 , 而 从
改善 土壤 的结构 及 保水 、 、 、 的 能力 , 肥 温 气 土壤 有 机
( ) 肥 。玉米 秸 秆 在 土 壤 中腐 解 时 , 3施 要吸 收 土
壤 中原 有 的氮 、 和水 分 , 磷 因此 , 当底 肥 不 足 时 , 会 就
子就 地抛 洒在 地表 , 补氮 后 翻埋入 土 。还 田的秸 秆在
f) 米 收 获 机 ( 粉 碎 还 田机 ) 获 秸 秆 、 2玉 配 收 秸
秆 粉 碎 抛 洒 一 施 肥 旋 耕 ( 耙 茬 ) 深 耕 一 压 或 一
盖一 播 种 。
22 实 施 要 点 。
土 壤水 分 、 度 等 相 关 条 件 下 , 土 壤 微 生 物 分 解 , 温 被
质 含量 增 加 , 分结 构 趋 于合 理 。据资 料 , 秆 还 田 养 秸
后 的 土壤 因还 田年 数 不 同 ,有机 质 可增 加 00 5 .2 %~
出现秸 秆 腐 解 与作 物 争 水 、 肥现 象 , 响作 物 的生 争 影
长 发 育 。为 此应 施 加 一定 量 的氮 、 化 肥 , 般 每公 磷 一
产 生 能被 植 物 吸 收 的有 机 物 、 、 、 等 营养 物 质 氮 磷 钾 和微 量元 素 , 加 了土壤 团粒 结 构 , 增 提高 了土 壤对 水 分 、温 度 和空 气 的调 控 能力 ,改 善 了耕 地 的物 理性
( ) 米 的摘 穗 。 在不 影 响 产 量 的情 况 下 , 秸 1玉 趁 秆青 绿 , 早 摘穗 , 及 并连 苞 叶一起 摘 下 。 ( ) 秆 粉碎 。玉 米摘 完 穗 后 , 秸 秆 粉碎 还 田 2秸 用 机及 时 粉碎 。作 业 时要 注 意 选 择拖 拉 机 作业 挡 位 和 调整 留茬 高 度 ,粉 碎 长度 不宜 超过 1 O厘米 ,严 防漏 切 。玉米 秸秆 不能 在撞 倒后 再 粉碎 , 则不 仅不 能把 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实施方案
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可以将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田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下面是一份1650字的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传统的田间劳动力逐渐减少,农田耕作方式也需要转变。

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是一种先进的耕作方式,可以提高农田的化肥利用率,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保护环境,增加农田产量。

本方案旨在推广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技术,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步骤:
1. 秸秆收集和处理:
a. 农作物收获后,农民应将秸秆及时收集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秸秆露天堆放引发火灾。

b. 收集到的秸秆可进行粉碎、压碎等处理,便于后续的还田使用。

2. 地块准备:
a. 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地块应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和土壤质量。

b. 在田间合理规划排水沟、田坎等设施,确保农田排水畅通。

3. 机械化犁耕:
a. 购置适宜的农机设备,如拖拉机、犁具等。

b. 在适宜的时候,利用机械设备对农田进行犁耕,将秸秆翻入土中。

犁耕的深度和角度应适当,确保秸秆能够被覆盖到。

4. 还田时机选择:
a. 秸秆机械化犁耕后,应尽量选择在适宜的时机进行还田,如春季播种前或秋季收获后。

b. 还田时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如直播或间作播种。

5. 秸秆还田量控制:
a. 根据农田土壤的肥力情况和综合考虑,确定适宜的秸秆还田量。

一般来说,每亩农田还田量在1-2吨之间比较合适。

b. 秸秆还田量可以根据农作物的不同进行调整,确保还田后的土壤肥力得到有效补充。

6. 监测和评估:
a. 在还田后,密切监测农田土壤的水分、肥力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b. 对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三、资源投入和建议:
1. 资源投入:
a. 购置农机设备,包括拖拉机、犁具等。

b. 建设排水设施,如排水沟、田坎等。

c. 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秸秆机械化犁耕技术水平。

2. 建议:
a.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技术。

b. 农民应适当增加秸秆还田的数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田产量。

c.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对秸秆机械化犁耕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四、预期效果:
通过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1. 提高农田的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2.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

4. 减少秸秆露天焚烧,减少环境污染。

5. 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总结:
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它可以提高农田的肥力和产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但实施该技术需要农民和政府共同努力,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该技术的认识和操作水平。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采用该技术,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