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基本方式及导热热对流和
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三种

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三种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中分子之间的直接碰撞传递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分子开始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与相邻分子的碰撞而传递热量。
金属是一个很好的热导体,因为其分子之间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
2. 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运动传递的过程。
当液体或气体受热时,其密度减小,会形成密度较低的上升流,同时密度较高的冷流下沉。
这种对流流动使热量更快地传递到液体或气体中。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的形式传递的过程,不需要介质来传递。
热辐射是由热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的。
这三种热传递方式通常同时存在,它们在不同条件下起着不同重要性的作用。
1/ 1。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量传递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能量的传递与转换。
热量传递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三种为传导、对流和辐射。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一、传导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的方式。
当物体A和B的温度不同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温度差,从而使得热量沿着物质逐渐传递。
常见的传导方式有热传导、电传导和扩散。
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中,电传导则主要发生在导电物质中,而扩散则是气体或液体的传导方式。
传导的特点是能够在无介质的情况下传递热量,传递速度较慢且受介质的导热性能影响较大。
介质的导热性能越好,热量传递的速度越快。
常见的热导体如金属,而热绝缘材料如木材则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
二、对流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的方式。
当流体的一部分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另一部分受冷缩变重而下沉,形成了流体的循环流动,从而将热量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
常见的对流方式有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是指由密度差引起的对流,而强制对流是指通过外力驱动的对流。
对流的特点是能够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热量,传递速度相对较快且受流体性质和流动速度的影响较大。
流体的传导热量和对流热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热量传递的效果。
三、辐射辐射是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方式。
热源通过辐射产生电磁能量,不需要物质介质传递即可到达目标物体,被吸收后转化为热能。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都会发出辐射。
辐射的特点是能够在真空中传递热量,不受介质的影响。
辐射热量的传递速度最快,同时也受物体表面特性和温度的影响。
常见的辐射热量有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总结:热量传递是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其中最常见的三种方式为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而辐射则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
这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应用广泛。
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热量传递的方式和效率的理解对于设计和操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原理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原理
答案: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原理主要包括:
热传导:这是物质在无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体内部具有不同温度或不同温度的物体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能传递现象。
在固体中,热传导源于晶格振动形式的原子活动。
在非导体中,能量传输依靠晶格波(声子)进行;而在导体中,除了晶格波还有自由电子的平移运动。
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热对流:这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过程。
热对流是热传递的重要形式,影响火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温热气流能加热在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引起新的燃烧;热气流能够往任何方向传递热量,特别是向上传播,能引起上层楼板、天花板燃烧;通过通风口进行热对流,使新鲜空气不断流进燃烧区,供应持续燃烧。
热辐射:这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综上所述,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各有其独特的传热机理和应用场景,共同构成了热量传递的基本框架。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填空)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单位是W。
热流密度是指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单位W/m2。
3.总传热过程是指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它的强烈程度用总传热系数来衡量。
4.总传热系数是指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单位是W /(m2·K)。
(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W/(m2·K))5.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对流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2·K);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2·K)6.复合传热是指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之和,复合传热系数等于对流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系数之和,单位是W/(m2·K)。
7.单位面积热阻r t的单位是m2·K/W;总面积热阻R t的单位是K/W。
8.单位面积导热热阻的表达式为δ/λ9.单位面积对流传热热阻的表达式为1/h。
10.总传热系数K与单位面积传热热阻r t的关系为r t=1/K。
11.总传热系数K与总面积A的传热热阻R t的关系为R t=1/KA。
12.稳态传热过程是指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热量传递过程。
13.非稳态传热过程是指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热量传递过程。
14.某燃煤电站过热器中,烟气向管壁传热的辐射传热系数为30W/(m2.K),对流传热系数为70W/(m2.K),其复合传热系数为100 W/(m2.K)15.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热辐射。
16.由烟气向空气预热器传热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17.已知一传热过程的热阻为0.035K/W,温压为70℃,则其热流量为2kW。
18.一大平壁传热过程的传热系数为100W/(m2.K),热流体侧的传热系数为200W/(m2.K),冷流体侧的传热系数为250W/(m2.K),平壁的厚度为5mm,则该平壁的导热系数为5 W/(m.K),导热热阻为0.001(m2.K)/W。
建筑热工学试题及答案

1-1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它们是( )。
A.吸热、防热、蓄热B.导热、吸热、放热C.导热、对流、辐射D.吸热、蓄热、导热提示: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导热、对流、辐射。
答案:C1-2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他们是导热、对流和辐射。
关于热量传递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存在着温度差的地方,就发生热量传递B.两个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发生热量传递C.对流传热发生在流体之中D.密实的固体中的热量传递只有导热一种方式提示:两个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辐射的方式发生热量传递。
答案:B1-3关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叙述,下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材料厚度的增大而减小B.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随材料使用地域的改变而改变C.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D.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的减小而减小提示: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然后会增大。
答案:C1-4“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条件下,在以下哪种情况时,通过lm2截面积在lh内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A.材料层厚度为1m,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B.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差为1℃C.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D.材料层厚度为lm,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提示:“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条件下,材料层厚度为1m,材料层两侧表面温度差为注:“建筑物理”模拟题均为一级注册建筑师使用。
1℃时,在1h内通过lm2截面积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
答案:D1-5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是错误的。
A.导热系数[W/(m·K)]B.比热容[KJ/(Kg·K)]C.传热阻[(m·K)/W]D.传热系数[W/(m2·K)]提示:传热阻的单位应是m2·K/W。
答案:C1-6下列材料导热系数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钢材、加气混凝土、水泥砂浆B.加气混凝土、钢材、玻璃C.钢材、水泥砂浆、加气混凝土D.水泥砂浆、红砖、钢材提示:请查看《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所列建筑材料热工指标。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tw1
R
tw2
22.06.2020
.
5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单位:W/m.K。 绝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值都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22.06.2020
.
6
物质的导热系数在数值上具有下述特点:
(1) 对于同一种物质, 固态的导热系数值最大,气态的 导热系数值最小; (2)一般金属的导热系数大于非金属的热导率 ; (3)导电性能好的金属, 其导热性能也好 ; (4)纯金属的导热系数大于它的合金 。
理论上热辐射的波长范围从零到无穷大,但在日 常生活和工业上常见的温度范围内,热辐射的波长 主要在0.1m至100m之间,包括部分紫外线、可见 光和部分红外线三个波段 。
22.06.2020
.
15
热辐射的主要特点:
(1)所有温度大于0 K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 射的能力,温度愈高,发射热辐射的能力愈强。
特点: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微 观粒子热运动而产生的导热。
对流:换流热体与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
传递现象,是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 作用的结果。
牛顿冷却公式:
= Ah(tw – tf)
q = h(tw – tf)
22.06.2020
.
10
h 称为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习惯称为 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2K)。
发射热辐射时:内热能 辐射能
(2)所有实际物体都具有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吸收热辐射时:辐射能 内热能 ;
(3)热辐射不依靠中间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
(4)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
双向的。
高温 物体
低温 热 辐 射 是 热 量 传 递 物体 的基本方式之一 。
热量传输的三种方式

热量传输的三种方式热量传输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进行的能量传递过程。
在自然界中,热量传输方式主要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种方式。
1. 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的方式。
当物体的一部分被加热时,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从而使其周围分子的动能也增加。
这些高能量的分子再与周围分子碰撞,将热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
传导过程中,热量从高温区域逐渐传递到低温区域。
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热量传递速度较快,如金属材料。
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如绝缘材料,其热量传递速度较慢。
2. 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体表面的流体介质传递的方式。
当物体周围的流体受热后,其密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流动。
这种流动会使得物体表面的热量更快地传递到流体中,从而实现热量的传输。
对流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物体通过密度差异引起的对流流动,如水中的浮力对流;而强制对流是指通过外力作用引起的对流,如风扇吹拂下的空气对流。
对流过程中,热量通过流体的杂乱运动而传输,其速度主要取决于流体的流动性能。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输的方式。
它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当物体受热后,其分子碰撞会产生高频率的振动,从而发射出电磁波,也就是热辐射。
热辐射的能量传递与波长有关,长波长的辐射具有较低的能量,而短波长的辐射则具有较高的能量。
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方式。
比如太阳的热量通过辐射传输到地球上,使地球保持温暖。
辐射过程中,热量的传递速度主要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
总结热量传输的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是自然界中热量传递的常见方式。
传导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实现热量传递,对流通过流体介质的流动实现热量传递,而辐射通过热辐射的电磁波传递实现热量传递。
不同的物体和环境条件下,这三种方式可能同时存在或者主要依赖其中的一种方式。
温度传导的三种方式

温度传导的三种方式
温度传导的三种方式主要有导热、导流和辐射。
1. 导热(热传导):指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热量的方式。
当物体不同部分温度不一致时,高温区域的分子会传递给低温区域的分子,使整个物体温度逐渐均匀。
导热的速度与物体材质的导热系数有关,导热系数越大,导热速度越快。
2. 导流(对流):指通过物质的流动传递热量的方式。
在液体和气体中,当某一部分受热并热胀时,较热部分的流体会向上升,而较冷的流体则下沉,形成对流循环,从而传递热量。
导流的速度与流体流动性质和温度差有关,流动性质越大、温度差越大,传热速度越快。
3. 辐射(热辐射):指由物体表面发射出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递能量的方式。
所有物体在温度不为零的情况下都会发射热辐射,无论是否在真空中。
辐射的速度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性质有关,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表面性质越好,则辐射能量损失越少。
这三种方式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物体内部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