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实验题技巧

高考生物实验题技巧

高考生物实验题技巧在高考生物试卷中,实验题是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

为了在实验题中取得高分,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生物实验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一、认真阅读实验题在阅读实验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常实验题会给出实验的步骤或关键要点,请考生认真阅读并掌握。

同时,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如温度、时间、质量等,这些词汇往往与实验的结果有关。

认真阅读实验题,可以帮助考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实验操作步骤实验题中通常会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或要点,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这些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实验步骤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考生需要根据步骤的顺序进行操作。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在一些实验题中,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

一般来说,实验材料和方法与实验题目中的关键词汇有关。

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要求测量生物体的长度,考生可以选择直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注意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实验题中,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处理数据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图表类型,以便清晰地表达实验结果。

在分析数据时,要注意对数据的合理解释,推理实验结果的原因。

同时,要注意与实验题目中的要求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要求。

五、注意实验结论的写作实验题中,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的结论。

写实验结论时,要简洁明确,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和要求相对应,不要出现与实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六、反复实践为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考生需要反复进行实验实践。

通过实践,考生可以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实验设计题是一种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题型。

在解题时,你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阅读题目并确定实验的目的。

这通常包括测量某种变量、探究生物体内的过程或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结果。

2.规划实验的方案。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控制变量。

3.确定实验的控制组和对照组。

控制组是实验中所有变量保持不变的组别,用来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对照组是实验中的参照组,它的条件与控制组相同,但是研究的变量是不同的。

4.确定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

这可能包括观察到的结果、测量的数据或其他相关信息。

5.在进行实验之前,记录实验的假设和预期结果。

这将帮助你在解题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解释。

6.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往安全操作规范,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结果。

7.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使用统计学方法或图表来帮助你理解。

8.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应基于实验数据,并与假设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9.对实验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估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提出可能改进实验设计的建议。

10.总结实验,并进行报告。

将实验的目的、方案、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整理成报告的形式,并对实验进行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题实操技巧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题实操技巧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题实操技巧总结高考中生物实验题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之一,而且也是难点之一。

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实操技巧,对于提高实验成绩将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本文作者在学习中总结的几项实操技巧,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仔细阅读题目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实验前的操作准备,包括仪器、试剂、实验场地的准备等;二是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试剂加入、洗涤、转移等。

考生在进行实验前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和实验操作步骤,逐步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步骤,避免出现漏项、误项等情况。

二、注意实验操作要点在实验操作中,考生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实验操作要点。

例如,在进行有机物的鉴定实验时,需要先加入约一毫升的试剂,而不是直接把试剂倒入试管中。

此外,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掌握加试剂、洗涤、离心等基本操作技巧,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合理选择实验操作场地实验的操作场地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若实验场地过于拥挤,会导致同学之间互相干扰,影响实验的进行。

因此,考生在选择实验场地时应该尽量选择空旷、通风的场地,以确保实验安全和操作准确。

四、重视实验记录在进行实验时,考生一定要重视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的好坏关乎实验成绩的高低。

记录实验步骤时,要注意记录实验时间、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等重要信息。

同时,在记录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规范的单位、符号和文字,以确保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五、注意实验安全最后,考生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实验安全。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实验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在进行一些有毒、有害的实验时,必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必要时需要加强通风等安全措施。

总之,高考生物实验题的实操技巧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成绩。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实验考查要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生物实验考查要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生物实验考查要点与答题技巧高考生物中,实验部分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实验考查的要点,并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查要点1、实验基础知识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如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同时,要了解各种实验试剂的作用和特性,例如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等。

2、实验设计能力能够根据给定的问题或研究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这包括确定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选择合适的观测指标。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4、实验原理的理解清楚每个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例如光合作用的原理在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的应用。

5、实验误差分析能找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对经典实验的掌握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理解这些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得出的结论。

二、高考生物实验答题技巧1、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目,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注意关键词,如“探究”“验证”“分析”等,这些词决定了答题的方向。

2、明确实验变量在设计类题目中,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结果,无关变量则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3、规范书写实验步骤一般按照“分组编号→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或观察→记录结果”的顺序来书写。

注意表述要准确、简洁,使用专业术语。

4、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如果题目给出了实验数据,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绘制图表等。

分析结果时,要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5、误差分析要全面考虑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实验环境等多方面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6、答题语言要准确使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回答问题,避免口语化和模糊不清的表述。

高考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

高考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

高考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高考生物中,实验题一直是令众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就能在这一板块取得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高考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我们要明确实验题考查的核心内容。

高考生物实验题通常考查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等方面。

在面对实验题时,第一步是仔细审题。

这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开关,审题就是找到解题的关键线索。

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和数据等重要信息。

比如,“探究”“验证”“一定”“可能”等词汇,它们往往决定了实验的目的和方向。

同时,还要关注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和实验步骤等方面的描述。

第二步是回顾所学知识。

高考实验题通常都是基于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重要概念进行改编和拓展的。

因此,我们要迅速在脑海中搜索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将其与题目中的实验情境相结合。

比如,在遇到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题时,要立刻想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知识。

第三步是分析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到底是要探究什么,是验证某个假设,还是探究某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只有清楚了实验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实验方案或对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四步是设计实验方案。

如果题目要求我们自己设计实验,那么就要遵循科学性、对照性、单一变量性、重复性等原则。

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的选择都要符合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照性是指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对比来得出结论;单一变量性则要求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自变量,其他因素都要保持相同且适宜,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重复性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通常可以按照“分组编号→设置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因变量”的顺序进行描述。

第五步是分析实验结果。

对于给出实验结果的数据或图表,要能够准确读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高中生物处理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原则、方法及技巧

高中生物处理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原则、方法及技巧

处理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原则方法及技巧一、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在解答关于实验设计的题目时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实验的目的和要求;②明确实验原理;③确定实验对象和条件;④确定实验思路;⑤设计实验步骤(考虑对照组);⑥预期实验结果;⑦对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下面以一道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题]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1.实验的材料和用具:①家兔 ②生理盐水 ③酒精棉 ④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 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 ⑥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2.实验步骤和结果:第1步:在A 、B 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第2步:……………问题:设置B 管的目的_______。

(答案:作为A 管的对照)[分析](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此实验的目的、要求是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2)明确实验的理论原理:此实验的原理是①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②草酸钾溶液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3)确定实验的对象和条件:对象是兔血;条件是常温常压。

(4)确定实验的思路:根据目的、原理确定本实验思路,观察血液中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情况下,血液的凝固情况,以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作用。

同时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还需要创造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条件。

(5)设计实验的步骤(考虑对照组):根据实验思路,结合题中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本题中已经给出第一步,明显看出A、B两只试管是一组对照,所以在以后的几个将要设计的步骤中要注意有关事项,如试剂用量、控制条件。

本题设计步骤如下: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注射器和家兔,用注射器取家兔的血液;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A、B两只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第四步:将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分别A、B两只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1. 嘿,你得先认真审题呀!就像你找宝藏要先看清地图一样。

比如遇到一个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题,可别马虎,得看清每个条件是咋要求的!
2. 哎呀呀,一定要重视实验步骤啊!这就好比是搭积木,一步错步步错。

像观察细胞结构那个实验,步骤顺序弄错了可就麻烦了!
3. 哇塞,关注细节很重要好不好!就如同侦探破案,一点点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举个例子,观察根尖结构时,那些细微的细胞特点就是关键呀!
4. 嘿,别忘了对比分析呀!这不就像挑苹果,得把好的和不好的区分开。

比如不同处理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不对比怎么知道差别呢?
5. 天呐,要学会归纳总结呀!就好像把散落的珠子串起来。

好比做了一系列遗传实验,总结规律才能轻松解题呀!
6. 咦,多思考一下变量呀!这好比赛车的赛道,那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呢。

比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温度就是重要的变量啊!
7. 哇哦,适当联想很有用呀!好比你看到乌云就想到要下雨。

在做生态系统的实验题时,就可以联想实际生活中的生态环境嘛!
8. 嘿嘿,别害怕难题嘛!难题就像小怪兽,你强大了就能打败它。

当遇到复杂的实验设计题,挺起胸膛大胆去分析呀!
9. 记住啦,要多练多做呀!这和练武功一样,熟能生巧。

只有不断做生物实验题,你才能越来越厉害呀!
结论:掌握好这些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那在面对生物实验题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轻松拿分啦!。

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及步骤

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及步骤

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及步骤一、解题思路1. 先通读题目当拿到一道生物实验题的时候呢,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整个题目。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呀!你得知道这个实验是关于什么的,是探究某种生物现象呢,还是验证某个生物学原理。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有点长,但一定要耐心读完。

我就经常告诉自己,这是解题的第一步,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呢!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呢?2. 找出实验目的读完题目后,要努力找出实验目的。

这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哦!实验目的就像是灯塔,指引着你后面解题的方向。

比如说,是要观察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还是要测试某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呢?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但有时候题目会把目的隐藏得比较深,需要你仔细分析。

我通常会在这个环节花多一些时间,确保自己真的理解了实验目的。

3. 明确实验变量知道了实验目的之后,接着就要明确实验变量啦。

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我们人为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因素,无关变量呢,就是那些我们要控制不变的因素。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检查一次,真的,确认无误是关键。

如果变量找错了,那后面的解题可就全错啦,这可就麻烦大了!二、解题步骤1. 分析实验材料和用具题目中一般会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

这时候呢,你要思考这些材料和用具与实验目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如果是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给了植物幼苗、不同颜色的玻璃罩等材料,那你就要想到玻璃罩的颜色可能与光照这个自变量有关。

这一步其实还蛮简单的,但有时候我也会不小心漏掉哈哈。

不过没关系,如果后面发现有遗漏,再回来看看就好啦。

2. 设计实验步骤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步骤啦。

一般来说,要包括分组、设置对照、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操作等环节。

- 分组:要根据实验的要求合理分组。

比如可以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数量要合适,不能太少,不然结果可能不准确。

这一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稍作调整,不必完全照搬我的方法。

- 设置对照:对照组的设置非常重要哦!它是用来和实验组作对比的,这样才能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题解题技巧
实验设计题的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

从解题技巧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1)明确实验目的→(2)分析实验原理→(3)找准实验中的变量→(4)设计实验步骤→(5)预期结果与分析→(6)得出实验结论。

(一)明确实验目的
1.确定实验类型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把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大类型。

验证性实验是已知原理,现象和结论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证明相应的生物学现象的实验方法。

探究性实验是在不明实验结论的情况下,用己有的实验条件,通过控制实验变量来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依据实验现象推测出结论的实验方法。

例如: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验证性实验在题干中往往会出现“验证”或“证明”等字样。

探究性实验的题干中往往会出现“探究”字样。

2.明确实验目的
无论是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实验,题目都会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即要你探究什么或验证什么,这就是实验目的。

解题时,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要明确该实验是要验证什么生物学事实或现象,或探究什么未知属性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例如:为了探究光的有无对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请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实验。

可能用到的主要材料和商品;缺N的“完全培养液”,适宜浓度的NaNO3溶液,测定溶液中离子含量的有关器材,生长状况一致的蕃茄幼苗。

本实验的目的是?
(二)分析实验原理
弄清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也就是弄清实验目的)后,接着就要想做这件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即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有的包含在实验题干的叙述中,有的需要联系课本中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提取出相关的实验原理,也就是说书本知识是我们做题的依据和支撑。

实验原理是选择实验材料、药品,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的依据。

例题1.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观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该实验中的原理或知识背景是?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160-180 mg/dl)时就会以尿糖的形式排出;尿液中的葡萄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三)找准实验中的变量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找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设计控制自变量的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案、排除无关变量的处理措施以及根据反应变量确定观测指标。

如例1中的自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补充与否,反应变量则是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无关变量则是小鼠的生理状况等,若想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我们就应选择生长状况相同且较好的同龄同种同性别小鼠作为实验材料。

根据因变量确定的观测指标为生成砖红色沉淀与否。

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会对因变量有干扰作用。

因此,要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实验误差。

(例见资料)
(四)设计实验步骤
在设计实验步骤的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和步骤:
1.原则
(1)对照原则
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即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别,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别。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①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②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③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

“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虽然,乙组为条件对照。

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自变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④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的向性”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2)单一变量原则
即只设计一个自变量,其余的都定为无关变量,都应注意保持一致且适宜性。

故在具体的步骤中,应体现这一点。

用词时应注意生长状况相同,等量,适宜等字眼。

(3)平行重复原则
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应设计多个组,予以综合得出结论或多做几次,综合得出结论。

如饲养的小鼠,不应各为一只,而应各为多只。

培养的植株每组不应为一株而是数量相等的多株,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

2.步骤
实验步骤一般可概括为这样四步:分组编号,实验准备→设置对照→条件处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描述要体现:对照设置后的培养或反应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

(五)预期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即反应变量。

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全面、准确地预测实验结果。

对于验证性实验,由于已知结果和结论,因此,结果只有一个。

对于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把可能出现的结果都应考虑在内,结果有多个。

(六)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是通过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分析而得出的理论概括或一般规律。

对于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结果预期唯一,所以,结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肯定实验目的。

对于探究性实验,对应它的多个结果,写出多个结论即可。

例: 据报道,继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后,2005年的“假纯牛奶案”又浮出水面。

“纯牛奶”可以与牛不发生任何关联,只需香精、添加剂和水,这样的“人造纯牛奶”正在泛滥。

更为耸人听闻的是,不法商家利用垃圾堆里的破旧皮鞋、皮衣、皮帽及其他皮具,经处理得到皮革中的原有蛋白(称“人造蛋白”),作为原料制成纯牛奶。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人造蛋白”是否比缺乏蛋白质更不利于儿童的正常发育。

(1)实验材料:幼龄家兔若干、真正的纯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的纯牛奶、发育状况测定装置(可测定一定的发育状况指标)、饲养装置等。

(2)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相应的结论(写出其中2种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实验目的:探究“人造蛋白”是否比缺乏蛋白质更不利于儿童的正常发育(3)实验步骤:①选取年龄相当、体重相当、发育良好的家兔若干,平均分为三组,标记为A、B、C,分别饲养②每天给A组小家兔饲喂适量真正的纯牛奶,B组饲喂等量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牛奶,C组饲喂等量含有“人造蛋白”的纯牛奶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④用发育状况测定装置测A、B、C三组家兔的发育状况,记录各组发育状况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

(4)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相应的结论:①A组发育正常,B组和C组均不正常,但B、C 两组发育状况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人造蛋白”并不比缺乏蛋白质更不利于儿童的正常发育②A组发育正常,B组和C组均不正常,但B组比C组发育状况指标好,差异显著;说明“人造蛋白”比缺乏蛋白质更不利于儿童的正常发育(注:其他的合理答案也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